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堂堂之阵,正正之旗

堂堂之阵,正正之旗

堂堂:壮盛的样子。正正:整齐的样子。一作“整整”。 形容军容壮盛整齐。 也比喻行事光明正大。语出《孙子.军争》:“无要( ㄧㄠˊ yáo )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阵)。”后多引作〔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文选.钟会〈檄蜀文〉》李善注引《黄帝出军诀》:“始立牙之日,吉气来应,旗幡指敌。或从风而来,金铎之声扬以清,鼓鞞之音婉而鸣。是谓堂堂之阵,整整之旗。此大胜之征也。”宋.陈亮《又甲辰秋书》:“至于堂堂之阵,正正之旗,风雨雷电交发而并至,龙蛇虎豹变见而出没,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如世俗所谓粗块大脔,饱有余而文不足者,自谓差有一日之长。”明.李贽《续焚书.书汇.与周友山》:“盖自量心上无邪,身上无非,形上无垢,影上无尘,古称‘不愧’、‘不怍’,我实当之。是以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日与世交战而不败者,正兵在我故也。”又比喻正规的文章。清.黄宗羲《论文管见》:“而世不乏堂堂之阵,正正之旗,皆以大文目之,顾其中无可以移人之情者,所谓刳然无物者也。”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二:“七绝乃偏师,非必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也单引〔堂堂之阵〕。三国.魏.钟会《檄蜀文》:“段谷侯和沮伤之师,难以敌堂堂之阵。”


【词语堂堂之阵,正正之旗】  成语: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汉语词典:堂堂之阵,正正之旗

猜你喜欢

  • 乐而忘归

    参见:乐之忘归连动 快乐得连回去都忘了。形容对某事物的喜欢留恋。《史记·秦本纪》:“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西巡狩,~。”△多用于快乐的程度。→留连忘返乐不思蜀 ↔归心似箭。也作“乐而忘返

  • 材不材间

    同“才与不才间”。清赵翼《五十初度》诗:“材不材间身可老,味无味处句难工。”

  • 五十弦瑟

    源见“素女弦”。泛称美妙的乐曲。唐李贺《上云乐》诗:“三千宫女列金屋,五十弦瑟海上闻。”

  • 自郐而下

    同“自郐以下”。唐卢照邻《寄裴舍人遗衣药直书》:“斯亦古君子之大悲也,自郐而下,曷足讥焉。”见“自郐以下”。【词语自郐而下】  成语:自郐而下汉语大词典:自郐而下

  • 孤芳

    孤特独秀的花,旧时常用来比喻人品高洁。南朝梁沈约《谢齐竞陵王教撰高士传启》:“贞操与日月俱悬,孤芳随山壑共远。”但后代又用来比喻自命清高、脱离众人的人,如“孤芳自赏”,往往含贬义。【词语孤芳】   汉

  • 水晶灯笼

    《宋史.刘随传》:“随与孔道辅、曹修古同时为言事官,皆以清直闻。随临事明锐敢行,在蜀,人号为‘水晶灯笼’。”水晶,即无色透明的结晶石英,如做成灯笼,将明亮无比。刘随遇事善断,态度明朗,故有此喻。后以“

  • 千金一诺

    源见“一诺千金”。谓守信用,不轻易许诺。清沈起凤《谐铎.鄙夫训世》:“若千金一诺,更属无益,不妨口作慷慨,心存机械,俾天下知我失信,永无造门之请。”见“一诺千金”。《儿女英雄传》24回:“假使不依她这

  • 胤萤

    同“胤案萤”。唐李商隐《秋日晚思》诗:“枕寒庄蝶去,窗冷胤萤销。”

  • 东西南北

    源见“东西南北人”。谓飘泊在外,居处无定。唐睿宗《孔子赞》:“无岂匏瓜,东西南北。”见“东西南北人”。茅盾《漫谈文艺创作》:“而阿Q这个人物……并非以一、二人为模特儿,是~许多嘴脸的综合体。”【词语东

  • 同功一体

    功绩相等,地位相同。《史记.黥布列传》:“滕公曰:‘上裂地而王之,疏爵而贵之,南面而立万乘之主,其反何也?’令尹曰:‘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其他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