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海之内皆兄弟

论语.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孔子的学生司马牛忧伤地叹道:“别人都有兄弟,单单我没有了!”子夏道:“我听说过:死生听之命运,富贵由天安排。君子做事严肃认真,没有过错,对人谦恭谨慎,彬彬有礼。那么,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好兄弟——君子何必忧愁没有兄弟呢?”后常用“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表示人无分亲疏,地无分远近,都可结成朋友,交游广阔,朋友遍天下。

明.无心子《金雀记.守贞》:“此公有趣。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


主谓四海,全国各处,也指世界各处。天下的人都亲如兄弟。语出《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儿女英雄传》15回:“快休说这话;你我丈夫行事,~。”△褒义。多用于描写人们之间要团结友爱。→朋友遍天下。也省作“四海皆兄弟”。


【词语四海之内皆兄弟】  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汉语词典:四海之内皆兄弟

猜你喜欢

  • 侧目而视

    参见“重足而立”条。偏正 斜着眼睛看人,以表示愤怒不满或不敢正视。语出《战国策·秦策一》:“侧目而视,倾耳而听。”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使通国之人重足而立,~,无过于此辈穷凶极恶之特务人员。

  • 众人皆醉我独醒

    醉、醒:指对政治形势的认识而言。 众人皆浑浑噩噩,惟有自己头脑清醒。语出《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

  • 坼三台

    同“坼中台”。清 丘逢甲《次韵奉答藕华》诗:“伴食纶扉几日开,紫垣惊见坼三台。”

  • 剡水归

    同“剡曲兴尽”。宋 邹洁《郑秀老归维扬》诗:“情投岂比钟山出,兴尽还同剡水归。”

  • 苏黄米蔡

    指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为蔡京。清代杭世骏《订讹类编》:“张青甫云:‘宋人书例称苏黄米蔡者,谓京也。后世恶其为人,乃斥去之,而进君谟书焉,君谟在苏黄前,不应列元章后,其为京无疑

  • 汲戆

    同“汲黯直言”。宋李昴英《水龙吟.癸丑江西持宪自寿》词:“自信柴愚,真成汲戆,却无刘腻。”

  • 征兰芳讯

    源见“燕梦征兰”。指生子的好消息。清袁枚《女弟子陈淑兰窗前开红兰一枝遣其郎君邓秀才来索诗》:“今日征兰芳讯到,紫琼宫里有人来。”

  • 汉月

    南朝 陈张正见《明君词》:“寒树暗胡尘,霜栖明汉月。”汉家或汉时的明月。借指故乡或祖国。唐杜甫《前出塞》诗之七:“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九:“万里隔关山,一心思汉月。”【词语汉

  • 五十知天命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孔子说,他到了五十岁就能了解自然道理的精微奥妙,即掌握天道之规律。后以“知命之年”指称五十岁年龄。唐.张说《岳州夜坐

  • 耳闻不如目睹

    见〔耳闻不如目见〕。【词语耳闻不如目睹】  成语:耳闻不如目睹汉语大词典:耳闻不如目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