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呆若木鸡

呆若木鸡

庄子.达生》:“纪渻(shěng)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纪渻子所养的斗鸡开始骄悍,后来养得形似木鸡,这种斗鸡养到像木头一样不动不惊、神识安逸,才算训练有素,养到家。这则故事是从正面举例叙述的。后常以“呆若木鸡”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神态,则全用为贬义。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黑兽》:“猕戴石而伏,悚若木鸡,惟恐堕落。”


述补 呆笨得像木头鸡一样。语本《庄子·达生》记载,纪渻(shěng)子替齐王驯养斗鸡,四十天才完成,训练好的鸡听见别的鸡叫时,却没有任何反应,“望之似木鸡矣”。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大堂上死一般寂静,文武们~。”△贬义。多用于神态方面。→木立若偶 呆头呆脑目瞪口呆 ↔欢蹦乱跳 生龙活虎。也作“蠢若木鸡”、“呆如木鸡”、“呆似木鸡”。


解释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庄子·达生》:“纪(shěnɡ)子为王养斗鸡。……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西周时,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鸡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呢。”过了十天,周宣王再问,回答说:“不行,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再过了十天,周宣王又问,回答说:“还是那么迅速地回头看,意气还是显得强盛。”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又问,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打鸣,它也不会有什么反应,看上去就像木头雕刻的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因为它精神凝滞,别的鸡没有敢来应战的,见到它只会掉头逃跑。”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达生》,《达生》就是通达生命的真义,这一篇的主旨重在说养神,强调人的精神作用。

反义聪明伶俐

例句

人们第一眼看见将军的时候,都吃惊得呆若木鸡。


【词语呆若木鸡】  成语:呆若木鸡汉语词典:呆若木鸡

猜你喜欢

  • 矮子看戏

    矮子在人群里看不清戏的演出,只能人云亦云。比喻随声附和,没有己见。《五灯会元.蕲州五祖法演禅师》:“这个说话,唤作矮子看戏,随人上下。三十年后,一场好笑。”《朱子语类》卷一一六:“其有知得某人诗好,某

  • 条达

    见“条脱”条。【词语条达】   汉语大词典:条达

  •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世俗之情根据人的处境穷通而变冷变暖;人的面孔也随着对方地位的高低而变热变冷。 古代谚语。形容趋炎附势的世态人情。语出元.刘壎《隐居通议》卷二五:“盖趋时附势,人情则然,古今所同也。何责于薄俗哉?谚曰

  • 生头死垄

    《战国策.齐策四》:“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

  • 抵雀捐金

    源见“荆玉抵鹊”。以金掷雀。喻大材小用,不值得。宋李清照《投翰林学士綦崇礼札》:“抵雀捐金,利当安往;将头碎壁,失固可知。”【词语抵雀捐金】  成语:抵雀捐金汉语大词典:抵雀捐金

  • 顾命大臣

    源见“顾命”。指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明史.丘橓传》:“曹一夔身居风宪,盛称冯保为顾命大臣。”【词语顾命大臣】  成语:顾命大臣汉语大词典:顾命大臣

  • 雨随辀

    同“甘雨随车”。辀,车辕,借指车。清毛奇龄《许使君诗》:“巡军星照海,行部雨随辀。”

  • 仙桂

    源见“蟾宫折桂”。喻指科举功名。唐杜荀鹤《经贾岛墓》诗:“仙桂终无分,皇天似有私。”【词语仙桂】   汉语大词典:仙桂

  • 如红玉

    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女弟昭仪不能及也。但昭仪弱骨丰肌,尤工笑语。二人并色如红玉,为当时第一,皆擅宠后宫。”汉成帝后赵飞燕与其妹昭仪(赵合德)脸色红润,色如红玉。后

  • 乌爱

    同“爱屋及乌”。明夏完淳《招魂》:“张西铭先生,家大人金石交也,予小子获乌爱焉。”【词语乌爱】   汉语大词典: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