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后来居上

后来居上

原是汲黯(àn岸)向汉武帝反映资格浅的人新任官职,超过资格老的旧臣之上。后以此典比喻后人超过前人;后边的超过前边的。汲黯(?——前112年),字长孺,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他生性孤傲,谈吐直率,在汉武帝时任中大夫(郎中令属官,掌议论),常廷争直谏,使汉武帝不快,把他外调东海郡(郡治今山东郯城西北)做太守(一郡行政最高长官),治理地方有成绩,汉武帝又把他调回京都(今陕西西安)为主爵都尉(管列侯封爵事务),列于九卿(高级官员)的待遇。当初汲黯列位于九卿之时,公孙弘、张汤做下层小吏。等到公孙弘、张汤逐渐高贵,与汲黯官品同级,汲黯又责难公孙弘、张汤等。不久,公孙弘升到丞相,封为平津侯;张汤升到御史大夫(位次于丞相,管弹劾、纠察、图籍秘书);从前汲黯管辖的丞、史等助手都升到与汲黯同等地位,有的竟被重用超过他。汲黯心境狭窄,稍有埋怨,朝见汉武帝时,便走上前去说:“陛下使用群臣像堆积柴垛一样,后来的堆在上面。”汉武帝沉默不答。一会儿汲黯退出去,汉武帝说:“一个人确实不可以没有学识,体味汲黯说话,他蠢直也一天天地加深。”此典又作“薪刍前见凌”、“后薪”、“汲黯薪”、“积薪”、“后难居上”、“积后来薪”、“压头薪”。

【出典】:

史记》卷120《汲郑列传》3109页:“始黯列为九卿(汉以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理〕、典客〔大行〕、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biǎn贬,狭窄)心,不能无少(稍;略微)望(怨恨),见上,前言曰:‘陛下用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有间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

【例句】:

南朝宋·鲍照《拟乐府白头吟》:“凫鹄远成美,薪刍前见凌。” 南朝梁·刘孝威《怨诗》:“后薪随复积,前鱼谁复怜?” 唐·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汲黯薪逾积,孙弘阁未开。” 唐·元稹《授韩皋尚书左仆射制》:“俾绝积薪之叹,且明尚齿之心。” 宋·李廷忠《谢王枢使荐举启》:“后难居上,远不间亲。” 清·归庄《和顾端木先生》:“时事难争前定局,朝班方积后来薪。”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24:“今老矣,久不预少年文酒之会,后来居上,又不知其为谁?” 清·唐孙华《同年王令诒至山中座谈》:“宦味难期到尾蔗,官阶犹有压头薪。”毛泽东《“七大”工作方针》:“人世间的事总是不完全的,儿子比老子完全一些,孙子比儿子完全一些,后来居上?”


主谓 原指资格浅的新进反居于资格老的旧臣之上,表示不以为然。后用来形容后起的新人超过了前辈。语本《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章炳麟《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词》:“到了今日,诸君所说民族主义的学理,圆满精致,真是~。”△褒义。多用于称赞新人方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后生可畏 ↔步入后尘。也作“后来者居上”、“来者居上”。


【典源】 《史记· 汲郑列传》:“始(汲)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 汤至御史大夫; 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汉书·汲黯传》亦载。

【今译】 汉代汲黯任九卿时,公孙弘、张汤才是办事的小官吏。后来公孙弘、张汤渐渐显贵,与汲黯同位,以后公孙弘位至丞相,封侯; 张汤位至御史大夫,官位都超过了汲黯。汲黯心地比较偏狭,不能不怨艾,他见到武帝时说:“陛下任用群臣如同堆积木柴,后边的反而放到上头。”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后边的超过前边的。

【典形】 后难居上、后薪、积后来薪、积薪、汲黯薪、薪刍前见凌、压头薪、后来薪、怪积薪。

【示例】

〔后难居上〕 宋·李廷忠《谢王枢使荐举启》:“后难居上,远不间亲。”

〔后薪〕 南朝梁·刘孝威《怨诗》:“后薪随复积,前鱼谁复怜?”

〔积后来薪〕 清·归庄《和顾端木先生》:“时事难争前定局,朝班方积后来薪。”

〔积薪〕 唐·元稹《授韩皋尚书左仆射制》:“俾绝积薪之叹,且明尚齿之心。”

〔汲黯薪〕 唐·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汲黯薪逾积,孙弘阁未开。”

〔薪刍前见凌〕 南朝宋·鲍照《拟乐府白头吟》:“凫鹄远成美,薪刍前见凌。”

〔压头薪〕 清·唐孙华《同年王令治至山中座谈》:“宦味难期到尾蔗,官阶犹有压头薪。”


【词语后来居上】  成语:后来居上汉语词典:后来居上

猜你喜欢

  • 商公

    同“商山四皓”。唐温庭筠《庄恪太子挽歌词》之一:“邺客瞻秦苑,商公下汉庭。”【词语商公】   汉语大词典:商公

  • 阳雁

    源见“随阳雁”。指大雁。宋梅尧臣《寄送谢师厚馀姚宰》诗:“君南我赴北,日见阳雁度。”清姚鼐《九日渡湘水》诗:“凉风送阳雁,空景吊阴虬。”【词语阳雁】   汉语大词典:阳雁

  • 秦逐客

    源见“下逐客令”。泛指被贬谪的人。唐李商隐《哭刘司户》诗之二:“有美扶皇运,无谁荐直言。已为秦逐客,复作楚冤魂。”

  • 异军突起

    此典指秦末东阳(治所今江苏盱眙〔xūyí虚一〕县东南)青年聚集几千人起军,标新立异,头包青布,突然成为一股新生力量。后比喻新生事物或新生力量的突然出现。秦末,各地起义,反抗秦朝。陈婴这个人,原是东阳县

  • 寓目

    注目,看到的意思。《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玉使斗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冯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得臣:子玉的名。冯:通“凭”,【词语寓目】   汉语大词典:寓目

  • 乘槎客

    源见“乘槎”。指游仙或出使远行之人。宋程珌《满江红.龚抚干示闰中秋》词:“更明年、重约再来时,乘槎客。”

  • 斑衣戏彩

    源见“老莱娱亲”。谓身穿五彩衣,学婴儿戏耍,以娱父母。表示孝事双亲。《红楼梦》五四回:“那二十四孝上斑衣戏彩,他们不能来戏彩引老祖宗笑一笑,我这里好容易引的老祖宗笑一笑……难道反笑我不成?”并列 大人

  • 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措:安排。泰山之安:比喻安稳如泰山。 不动声色,把国家安排得稳如泰山。 古时赞美宰相的政治风度和治国才能。语出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

  • 杨叶弓

    源见“百步穿杨”。指良弓。南朝陈后主《刘生》诗:“游侠长安中,置驿过新丰。系钟蒲璧磬,鸣弦杨叶弓。”【词语杨叶弓】   汉语大词典:杨叶弓

  • 破釜沉舟

    釜(fǔ府):饭锅。此典指项羽率楚军北上救赵,渡漳河(今河北、河南两省边境),项羽命令楚军砸破饭锅、凿沉渡船,表示决心死战,有进无退。后以此典比喻全力拼搏、义无反顾以成就事业的决心。秦末,秦军围困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