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同生共死

同生共死

一起生,一起死。形容情谊深厚。亦作“同生同死”。是隋文帝杨坚回顾他与郑译的友谊时所说。杨坚(541-604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其女为北周宣帝皇后。宣帝死后,杨坚遂以后父身份入宫辅政,总揽军政大权,封隋王。大定元年(581年)代周自立,国号隋,改元开皇。开皇九年(589年)灭陈,统一中国。在位期间曾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对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同时,他还勤于政务,生活俭朴。在他统治的后期,隋朝已成为富足强盛的王朝。郑译(504-591年),字正义。荥阳开封(今河南开封)人。早年就与杨坚有同学之谊。杨坚篡夺北周政权时又有辅佐之功。为此,杨坚曾表示可以恕他十死。其后他曾因厌蛊(gǔ鼓)左道之罪被除名,复又授予隆州刺史,因请求治病回到长安。杨坚召见时,忆起两人昔日友情,便对侍臣讲:“郑译曾与我同生共死,历尽危难,这是我终生难忘的。”郑译通晓音律,曾为隋文帝修正雅乐。

【出典】:

隋书》卷38《郑译传》1137页:“上顾谓侍臣曰:‘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念此,何日忘之!’”

【例句】:

明·冯梦龙《喻世名言》卷40:“沈小霞道:‘你若有力量支持他,我去也放胆。不然与你同生同死,也是天命当然,死而无怨’”。


并列 一起活,一起死。比喻利害相关,也比喻情谊深厚。语出《隋书·郑译传》:“郑译与朕同生共死。”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的战场上,有哪位弹药手愿意出臭弹啊!”△多用于激烈的斗争中。 →患难相死 ↔不共戴天


【词语同生共死】  成语:同生共死汉语词典:同生共死

猜你喜欢

  • 巷职

    指宦官。《诗.小雅.巷伯》毛序:“巷伯,刺幽王也,寺人伤于谗,故作是诗也。”寺人:即宦官,掌宫内之事,其中之一为宫内门巷之长,称“巷伯”。”后世因此以“巷伯”、“巷职”指宦官。《后汉书.宦者传赞》:“

  • 叔夜杯

    《晋书.嵇康传》:“嵇康字叔夜。……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曰:‘……今但欲守陋巷,教养子孙,时时与亲友叙离濶,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意毕矣。……’”晋.嵇康为清高之士,无意

  • 挑锦字

    源见“织锦回文”。指女子寄情。唐杜甫《江月》诗:“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谁家挑锦字,烛灭翠眉嚬。”

  • 珠玉照乘

    同“珠乘”。唐元稹《谕宝》诗之一:“珠玉照乘光,冰莹环坐热。”

  • 班超望返

    源见“玉关人老”。形容久在异域而思归。北周庾信《哀江南赋》:“班超生而望返,温序死而思归。”

  • 庶几

    源见“殆庶”。借指贤才。《三国志.张承传》:“凡在庶几之流,无不造门。”唐韩愈《潮州请置乡校牒》:“今此州户万有余,岂无庶几者邪?”【词语庶几】   汉语大词典:庶几

  • 郢人

    源见“郢匠挥斤”。指与匠石合作的郢人。喻知己,知音。三国 魏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五:“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可尽言?”【词语郢人】   汉语大词典:郢人

  • 梦楹

    《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谁能宗予,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没。”畴昔,前日,往日。寝疾,卧病。孔子临终前数日,梦奠于两楹之间,预知将死,后果七日而

  • 下蔡迷

    《文选》卷十九,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战国文学家宋玉形容女子的美貌动人,说只要她嫣然一笑,就能使阳城、下蔡之人,见而生迷。后因用为人形容女色极美之典。唐.吴融《即

  • 邯郸学步

    比喻摹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固有的技能。公孙龙问魏牟,我少学古代圣贤之道,成年后又了解仁义的宗旨,自己以为已经无所不通了。可是在听到庄子高论之后,极觉新奇,不知是自己口才不如他,还是知识不如他。现在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