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同仇敌忾

同仇敌忾

忾,愤恨,愤怒。同仇敌忾,指共同一致地抱着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和愤怒。公元前506年,吴王阖庐率师攻楚,长驱直入,七战破郢,楚昭王逃亡在外,楚臣申包胥步行至秦国首都咸阳,于宫门外痛器七天七夜,使得秦康公十分感动,为赋《无衣》,答应出兵相助。诗中称,谁说当兵无衣穿,我和你共穿一件袍。国家发兵去作战,咱们来修戈和矛,共同把敌人来打倒。又公元前623年,卫国宁武子出使鲁国。鲁文公设宴招待并在宴会上不适当地演奏周天子招待诸侯的乐曲,因此宁武子没有赋诗回答。鲁文公派人私下加以探问,宁武子告诉他,《湛露》是天子宴享诸侯之乐,表示诸侯应对天子效命,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为敌人,而且献上自己的功劳。……现在我来通使贵国,以保持两国友好,承君王赐宴,岂敢以诸侯自居,触犯大礼以自取罪过。

【出典】:

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例句】:

左传·文公四年》:“卫宁武子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又不答赋。使行人私焉。对曰:‘臣以为肄业及之也。昔诸侯朝正于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王于是乎赐之彤弓一,彤矢百,弓矢千,以觉报宴。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于大礼以自取戾?’”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讷亲》:“金川云小丑,而老师糜饷,克捷无期,凡在臣子,皆有同仇敌忾之念。” 清·魏源《寰海十首》之十:“同仇敌忾士心齐,呼市俄闻十万师。”


并列 同仇,共同对敌。忾,愤恨。怀着同样的仇恨共同对敌。语本《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又《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人所忾而献其功。”蔡敦祺《林则徐》(上):“虽说船坚炮利,但若我大清官民~,拼死一战,不令登岸,他船上水尽粮绝,不用我军杀他他渴也渴死,饿也饿死了。”※忾,不读作qì。△褒义。多用于对敌斗争方面。→同心戮力 ↔同室操戈。也作“敌忾同仇”。


同仇敌忾”表示对敌人共同一致地仇恨与愤怒。

“同仇”,共同仇恨,这很明白。为什么说同仇 “敌忾”呢? “敌忾”何义?

“忾”,从心、从气,谓气满胸臆,引申有 “愤怒”义。《说文·心部》: “忾,大息貌。”段注: “大息者,呼吸之大者也。”人在激愤时,呼吸急促,故有 “大息”的样态,这便是 “忾”所表示的意义。

左传·文公四年》: “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杜预注:“敌,犹当也; 忾,恨怒也。”知 “敌忾”为 “当恨怒”之义。

同仇敌忾”简言之为 “同仇当愤怒”。此语中 “敌”非 “仇敌”义,乃 “应当”义。


【词语同仇敌忾】  成语:同仇敌忾汉语词典:同仇敌忾

猜你喜欢

  • 雕梁再三绕

    源见“馀音绕梁”。形容歌声或曲声优美圆润,馀韵无穷。南朝 梁沈约《咏箎诗》:“雕梁再三绕,轻尘四五移。曲中有深意,丹诚君讵知?”

  • 杖杜宰相

    《旧唐书.李林甫传》:“林甫典选部时,选人严迥判语有用‘杕杜’二字者,林甫不识‘杕’字,谓吏部侍郎韦陟曰:‘此云“杖杜”何也?’陟俯首不敢言。”后遂以“杖杜宰相”称李林甫,讥其才疏学浅。宋陈善《扪虱新

  • 锦字挑思

    源见“织锦回文”。谓情书引起以往的情思。明汤显祖《紫钗记.折柳阳关》:“关心事,省可的翠绡封泪,锦字挑思。”

  • 范氏麦舟

    宋惠洪《冷斋夜话》卷十载:宋范仲淹子纯仁(字尧夫)往苏州运麦,途遇石延年(字曼卿),知其无资葬亲,乃以麦舟赠之。归家谈及石延年窘况,仲淹曰:“何不以麦舟付之?”父子为善之心相同。后因用“范氏麦舟”为乐

  • 积薪厝火

    汉.贾谊《新书.数宇》:“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矣。’臣独曰:‘未安。’……夫抱火措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偷安者也。方今之势,何以异此?”西汉文士贾谊曾用“置火于积薪之下,而在上面

  • 龙榜

    同“龙虎榜”。宋梅尧臣《和淮阳燕秀才》:“禄仕二十年,屡遘龙榜揭。”明叶宪祖《夭桃纨扇》八折:“玉府仙郎,喜皇都得意首登龙榜。”【词语龙榜】   汉语大词典:龙榜

  • 乐句

    指歌唱时打拍子的板眼。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六记牛僧孺未第时求见韩愈、皇甫湜,“各袖一轴而贽,其首篇说乐。韩始见题而掩卷问之曰:‘且以拍板为什么?’僧孺曰:‘乐句’。二公因大称赏之。”【词语乐句】  

  • 少年张绪

    源见“张绪风流”。指俊美潇洒的后生。宋张炎《祝英台近.重过西湖书所见》词:“那知杨柳风流,柳犹如此,更休道少年张绪。”

  • 斗殷牛

    源见“蚁动牛斗”。谓因病虚耳鸣而心神恍惚。前蜀韦庄《贼中与萧韦二秀才同卧重疾》诗:“胸中疑晋竖,耳下斗殷牛。纵有秦医在,怀乡亦泪流。”【词语斗殷牛】   汉语大词典:斗殷牛

  • 狎汀鸥

    同“狎鸥”。唐张乔《岳阳即事》诗:“功名如不立,岂易狎汀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