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合浦珠还

合浦珠还

比喻以有德行为来感动万物,连走失的蚌也返回原处。又用于比喻人去复返或东西失而复得。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是当时著名廉吏。安帝、顺帝时,曾任合浦(今广西合浦县)太守。当地不产五谷,但有海产珍珠。因与交阯接壤,故多以珍珠换取粮食。此前地方官多是贪得无厌之辈,派人偷采珍珠而不知保养,产珠的蚌纷纷的迁到交阯的水域,于是商旅不行,人无生路,穷苦人有的饿死道旁。孟尝到任后,大力革除弊政。不到一年,迁走的蚌又纷纷回到原地。

【出典】:

后汉书》卷76第2473页《孟尝传》:“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弊,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例句】:

唐·陈陶《题赠高闲上人》:“珠还合浦老,龙去玉川贫。”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8《霍女》:“女笑曰:‘妾生平于吝者则破之,于邪者则诳之也。若实与君谋,君必不肯,何处可致千金者?错囊充物,而合浦珠还,君幸足矣,穷问何为?’乃雇役苛囊,相将俱去。”


见“珠还合浦”。《聊斋志异·霍女》:“错囊充牣,而~,君幸足矣,穷问何为?”


解释合浦:古郡名。汉代设置,郡治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北,县东南有珍珠城,又名白龙城,以产珍珠著名。还:返回。原比喻因为德政有方,以至于以前逃走的珠蚌受到感动而返回。后多用来比喻失去的东西又再次得到。

出处后汉书·循吏传·孟尝》:“(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趾郡界。……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踰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

东汉时,合浦郡不产粮谷,但盛产珍珠。那里产的珍珠又圆又大,色泽纯正,被称为“合浦珠”。合浦当地的百姓都以采珠为生,并以此换取粮食来生活。孟尝是当时有名的清官,他仁爱道义,高洁脱俗,才能出众。在孟尝来合浦担任郡守之前,合浦的各级官吏贪赃枉法,不管珍珠生长的规律和捕捞的节制,一味派人捕捞。结果,珠蚌害怕了,它们逐渐迁徙到了邻近的交趾郡内。合浦能捕捞到的珍珠越来越少。合浦百姓向来靠采珠为生,如今资源枯竭,采不到珍珠,客商们也不来了,百姓无法生活,不少人因此饿死。孟尝担任合浦太守后,革除以前的弊政,寻求帮助老百姓摆脱困境的办法。他废除了不合理的捕捞政策,大力保护和合理开发珠蚌资源。还不到一年,迁走的珠蚌又返回了合浦,合浦又成了盛产珍珠的地方,百姓们也都过上了富裕安乐的日子。

例句

由于政策合理,领导有方,学校许多流失的人才又纷纷返回,真可谓“合浦珠还”。


【词语合浦珠还】  成语:合浦珠还汉语词典:合浦珠还

猜你喜欢

  • 烟波江上使人愁

    江上浩渺的烟波,使人愁绪满怀。语出唐.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周代《晚晴小集.我家住在长江边》:“长江大桥合龙通车。人山人海,雀跃欢呼胜利。昔日,每当风雨日,‘烟波江上使人

  • 金徽

    南朝梁元帝《秋夜》诗:“金徽调玉轸,兹夕抚离鸿。”原指金饰的琴徽,后借指琴。唐黄滔《塞上》诗:“金徽互呜咽,玉笛自凄清。”清钮琇《觚賸续编.越巢近体》:“几时卧空谷,终日抱金徽。”【词语金徽】   汉

  • 上竿

    源见“鲇鱼上竹竿”。谓干禄求进。宋刘克庄《最高楼》词:“笑狂生,还笏易,上竿难。”【词语上竿】   汉语大词典:上竿

  • 荆钗裙布

    见“荆钗布裙”。明·范受益《寻亲记·剖面》:“~,还有甚娇娆?”【词语荆钗裙布】  成语:荆钗裙布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质:朴实。文:文彩。野:粗野。史:言词华丽,这里有虚浮的意思。 朴实超过文彩就未免粗野,文彩超过朴实就未免虚浮。 古代儒家认为文质必须配合适当。语出《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 五危

    春秋.孙武《孙子.九变》:“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春秋时著名军事家孙武指出,

  • 顾误周郎

    同“顾曲周郎”。亦借指能发现错误的内行。清 叶申芗《金缕曲.谢周稚圭抚军寄示词稿》词:“顾误周郎词坛帅,忽一编、远惠珠盈纸。”

  • 锦绣裹山川

    《新五代史.吴越世家》:“昭宗诏钱镠图形凌烟阁,升衣锦营为衣锦城,石鉴山曰衣锦山,大官山曰功臣山。镠游衣锦城,宴故老,山林皆覆以锦,号其幼所尝戏大木曰‘衣锦将军’。”后因以“锦绣裹山川”显示高官显贵荣

  • 晋贤林

    源见“竹林七贤”。指常宴集于竹林的七贤士。清 顾汧《王鹤汀寓斋听琴》诗:“座上忽闻中散调,恍然身际晋贤林。”

  • 自倒中郎屣

    源见“倒屣延宾”。谓热情迎客。清孙枝蔚《喜周元亮司农生还次龚孝升总宪韵》之十:“自倒中郎屣,公然四座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