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匹夫之勇

匹夫之勇

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匹夫之勇,指单凭个人力量的血气之勇。孟子在回答齐宣王提出的与邻国来往应持什么原则时说,应该象商汤和周文王那样,以仁爱为怀来处理与邻国的关系。齐宣王对此深为钦服,但又觉得自己喜欢狠斗,恐怕难以达到商汤和周文王那样的境界。为此,孟子指出,大王所说的勇只是小勇而不是大勇。他说,我恳请大王不要喜爱小勇,那种拔出宝剑,圆睁双目说着谁敢上前的人只能是与个别人对敌的小勇。我恳请您把您喜爱的勇加以扩大,达到象周文王那样的大勇,一旦勃然大怒,使天下的人民都得到安全。

【出典】:

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

【例句】:

东汉·班固《汉书·韩信传》:“项王意乌猝嗟,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也。”


偏正 匹夫,普通人。指不用智谋,单靠个人逞能的勇敢。语出《国语·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孟子·梁惠王下》:“此~,敌一人者也。”△贬义。多用于表现人物有勇无谋方面。→有勇无谋 ↔智勇双全


解释指不用智谋而单凭个人胆量的勇气。

出处国语·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致力于发展经济,增加人口,笼络人心,卧薪尝胆,准备复仇。几年之后,时机成熟,全国百姓斗志高昂,大家纷纷说:“越国的人民爱戴您就像爱戴自己的父母一样。儿子们想为父母报仇,臣子们想为君主报仇,哪能不尽心尽力?现在我们请求对吴作战。”勾践于是决定进行复仇战争,他召集民众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不怕自己的人数不够,而怕自己人的志向操行缺少受辱报耻的勇气。现在夫差已经有战士十万三千人,都穿着犀牛皮做的高级铠甲,但是他不担心这些士兵没有操行,反而仍担心自己人数不足。我现在就要帮助老天消灭他。”勾践同时宣布作战纪律:“我不需要个人逞能的那种勇敢,我需要大家共同进退。进击时要想到奖赏,败退时要想到惩罚,这样就会得到必有的赏赐;如果前进时不听命令,败退时不知耻辱,就一定会得到应有的惩罚。”由于军队号令严明,斗志昂扬,勾践这次对吴复仇节节胜利。最终,夫差求和不成自杀,吴国就此灭亡。

例句

项羽一声怒吼能吓退千军,但他不能任用贤能、运筹帷幄,所以只能算匹夫之勇。


【词语匹夫之勇】  成语:匹夫之勇汉语词典:匹夫之勇

猜你喜欢

  • 三刀

    源见“三刀梦”。为刺史或益州的代称。唐杨炯《恒州刺史王义童神道碑》:“门容驷马,位列三刀。”唐卢纶《送从舅成都县丞广归蜀》诗:“古郡三刀夜,春桥万里心。”亦指做官升迁。明徐渭《歌代啸》四折:“俺五马儿

  • 平原绣

    唐.李贺《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唐代诗人李贺在诗中赞赏战国时代以养士著名的四公子之一赵胜,说买好丝线来绣成平原君的像,以表尊仰之意。后因以为对人敬仰之典。郑泽《壬子秋日奉呈钝庵尊

  • 洛浦甄

    同“洛神”。明袁宏道《泾阳驿见王子声壁间韵》:“研乞铜台瓦,姻求洛浦甄。”

  • 博览五车

    源见“五车书”。谓读书多,学识渊博。《初刻拍案惊奇》卷十:“真个是:才过子建,貌赛潘安。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述宾 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初刻拍案惊奇》卷10:“真个是:才过子建,貌赛潘安。胸

  • 争棋赌墅

    源见“围棋赌墅”。指比赛下围棋。宋张炎《忆王孙.谢安棋墅》词:“争棋赌墅意欣然,心似游丝扬碧天。”

  • 出将入相

    即才兼文武,作战时可以为将,太平时可以为相。这是唐人对李靖的评价。李靖(571-649年),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隋末,为马邑郡丞,随唐高祖李渊起兵,在统一中国和抵御突厥进犯的战斗中

  • 谷口躬耕

    同“谷口耕”。闽徐夤《偶书》诗:“市门逐利终身饱,谷口躬耕尽日饥。”【词语谷口躬耕】  成语:谷口躬耕汉语大词典:谷口躬耕

  • 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恺悌( ㄎㄞˇ ㄊㄧˋ kǎi tì ):和善,可亲。君子:指君王。 和善可亲的君主,是老百姓的父母亲。 古时颂扬君主之辞。语出《诗.大雅.泂酌》:“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岂弟:“恺悌”的古写

  • 君子谓知命

    《左传.文公十三年》:“邾文公卜迁于绎,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子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遂迁于绎,五月,邾文公卒。君子曰:‘知命。’”

  • 蕴匵

    源见“韫椟待价”。韫,通“蕴”。后因用“蕴匵”指包容,含藏。《后汉书.周兴传》:“蕴匵古今,博物多闻。”【词语蕴匵】   汉语大词典:蕴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