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刍狗

刍狗

庄子.天运》:“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斋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三国志.周宣传》:“尝有问宣曰:‘吾昨夜梦见刍狗,其占何也?’宣答曰:‘君欲得美食耳!’有顷,出行,果遇丰膳。后又问宣曰:‘昨夜复梦见刍狗,何也?’宣曰:‘君欲堕车折脚,宜戒慎之。’顷之,果如宣言。后又问宣:‘昨夜复梦见刍狗,何也?’宣曰:‘君家失火,当善护之。’俄遂起火。语宣曰:‘前后三时,皆不梦也。聊试君耳,何以皆验邪?’宣对曰:‘此神灵动君使言,故与真梦无异也。’又问宣曰:‘三梦刍狗而其占不同,何也?’宣曰:‘刍狗者,祭神之物。故君始梦,当得馀食也。祭祀既讫,则刍狗为车所轹,故中梦当堕车折脚也。刍狗既车轹之后,必载以为樵,故后梦忧失火也。’”后因以“刍狗”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晋刘琨《答卢谌》诗:“如彼龟玉,韫椟毁诸。刍狗之谈,其最得乎?”唐李颀《裴尹东溪别业》诗:“始知物外情,簪绂同刍狗。”


【典源】《庄子·天运》:“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斋) 戒以将之; 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

【今译】用草编扎的狗,未献祭时盛在竹箱里,覆盖绣巾,主持祭祀的人斋戒后恭敬地护送它; 然而献祭之后,行人踏着它的身体走过,打草的人将它取去作柴火烧掉而已。

【释义】后以此典借指轻贱无足轻重的东西或言论。

【典形】 刍狗、刍狗难重陈、刍狗贻梦、无用刍狗、永弃同刍狗、陈新刍狗。

【示例】

〔刍狗〕 晋·刘琨《答卢谌》:“如彼龟玉,韫椟毁诸,刍狗之谈,其最得乎?”

〔刍狗难重陈〕 宋·苏轼《刘莘老》:“出试乃大谬,刍狗难重陈。”

〔刍狗贻梦〕 唐·王绩《答刺史杜之松书》:“亦将恐刍狗贻梦,栎社见嘲。去矣君侯! 无落吾事。”

〔无用刍狗〕 唐·骆宾王《与程将军书》:“若下仆者,天地中一无用刍狗耳。”

〔永弃同刍狗〕 唐·骆宾王《畴昔篇》:“不应永弃同刍狗,且复飘摇类转蓬。”


【词语刍狗】   汉语词典:刍狗

猜你喜欢

  • 匹夫小谅

    《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后以“匹夫小谅”指普通老百姓所抱守的小节小信。《后汉书.皇甫嵩朱㑺传论》:“故梁衍献规,山东连盟,而舍格天之大业,蹈匹夫之小谅,卒狼狈虎

  • 持麈尾

    源见“麈尾清谈”。手持麈尾。指准备高谈。唐韦应物《假中枉卢二十二书亦称卧疾》诗:“应笑王戎成俗物,遥持麈尾独徘徊。”

  • 渐不可长

    渐:征兆,苗头(多指不好的)。长( ㄓㄤˇ zhǎng ):滋长。 谓不好的苗头不能让它发展滋长。语出唐.魏征《答太宗手诏疏》:“比见弟子陵师,奴婢忽主,下多轻上,皆有为而来。渐不可长。”宋.周密

  • 夜烛青藜

    源见“青藜照阁”。谓勤学苦读。明 吾丘瑞《运甓记.剪发延宾》:“朝餐苜蓿,宁甘藿食之贫;夜烛青藜,敢愧熊丸之教。”

  • 惭远志

    源见“出山小草”。指隐者为重新出仕而感惭愧。清张问陶《暮秋家居》诗之一:“初名惭远志,小赋拟《闲居》。”

  • 三危放逐

    源见“四凶”。指贬逐至边荒地区。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 系其尾

    《晋书.后妃上.惠贾皇后》:“惠贾皇后讳南风,平阳人也。……问同曰:‘起事者谁?’同曰:‘梁、赵。’后曰:‘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何得不然!’”赵王伦使齐王同入殿废后。贾后问谁是主谋,并说系狗不应系

  • 绝响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聪者料兴亡于遗音之绝响,明者觌(dí见)机理于玄微之未形。”原指已经散失的乐调,后泛称不可再见的流风余韵。晋.袁宏《东征赋》:“惟吾生于末运,托一叶于邓林。顾微躯之渺渺,若

  • 涸辙鲋

    同“涸辙之鲋”。唐李白《拟古》诗之五:“无事坐悲苦,块然涸辙鲋。”【词语涸辙鲋】   汉语大词典:涸辙鲋

  • 脍鲤

    《诗经.小雅.六月》:“饮御诸友,包鳖脍鲤。”《诗经.小雅.六月》中有“包鳖脍鲤”句,为宴请友朋的佳肴。后遂用为待客热情之典。唐.钱起《送丁著作佐台郡》诗:“带经怡府吏,脍鲤待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