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借寇恂

借寇恂

后汉书.寇恂传》载:寇恂曾为颍川太守,颇著政绩,后离任。建武七年,光武帝南征隗嚣,恂从行至颍川,百姓遮道谓光武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后因以“借寇恂”为地方百姓挽留良吏的典故。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内史称张敞,苍生借寇恂。”


【典源】 《北堂书钞》 卷七十六引晋·司马彪《续汉书》:“ (寇恂) 入为执金吾。颍川盗贱群起,上谓恂曰:‘独卿能平之耳。’恂至颍川,盗贱悉降,百姓遮曰:‘吾愿借寇君一年。’” 《后汉书·寇恂列传》:“明年,从车驾击隗嚣,而颍川盗贼群起,帝乃引军还,谓恂曰:“颍川迫近京师,当以时定。惟念独卿能平之耳,从九卿复出,以忧国可也。’……即日车驾南征,恂从至颍川,盗贼悉降,而竟不拜郡。百姓遮道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乃留恂长社,镇抚吏人,受纳余降。”

【今译】 后汉寇恂曾为颍川太守,政绩卓著,后调入京师为执金吾。后颍川盗贼又起,光武帝对寇恂说:“颍川离京师很近,应及时平定。看来只有你能去平定,虽然你现在已任九卿,为了国家再去一次吧。”寇恂赶到颍川,盗贼全部投降,但未任寇恂为太守。当地百姓拦住道路请求:“我们向陛下再借寇君一年。”光武帝才将寇恂留下。

【释义】 后以此典称颂地方官吏有政绩,受人爱戴挽留。

【典形】 河内之借、怀仁道并遮、借寇、借寇恂、遮道更借、州人借留、河内之请、借淮阳寇。

【示例】

〔河内之借〕北周·庾信《周柱国长孙俭神道碑》:“河内之借,寇恂更惭谒帝; 交州之请,士燮还著上表。”

〔怀仁道并遮〕 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褒德符新换,怀仁道并遮。”

〔借寇〕 唐·杜甫《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宠渥征黄渐,权宜借寇频。”

〔借寇恂〕 唐·元稹《授马总检校天平军节度使制》:“由是罢征黄霸,复借寇恂,诚阻急贤之心,姑务从人之欲。”

〔遮道更借〕 唐·王维《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官吏百姓等或守阙乞留,或遮道更借。”

〔州人借留〕 唐·白居易《乔弁可巴州刺史制》:“州人借留,廉使置奏。既因会课,宜及陟明。”


【词语借寇恂】   汉语词典:借寇恂

猜你喜欢

  • 献豕辞辽

    源见“辽东豕”。谓所奉赠之物平凡无奇不足道。唐黄滔《谢试官启》:“徒以献豕辞辽,赍花躬魏。税驾而旋同饮鳖,操弧而果异丽龟。”

  • 忍无可忍

    原为“忍不可忍”,指忍受令人不能容忍的事情。后作“忍无可忍”,意为要忍受也无法忍受,表示忍耐已到了极限。孙礼(?-250年),字德达,涿郡容城(今河北容城)人。初从曹操为司空军谋掾,阳平太守。魏明帝临

  • 仙人衣裳

    源见“天衣无缝”。比喻诗文自然浑成。唐刘禹锡《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诗:“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

  • 鲁禽情

    《庄子.至乐》:“昔有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成玄英疏:“昔有海鸟,名曰爰居,

  • 楚囚相泣

    同“楚囚对泣”。宋朱敦儒《沙塞子.大悲再作》词:“莫作楚囚相泣,倾银汉,洗瑶池。”

  • 山公马

    源见“山公醉酒”。指宴饮者醉后所骑之马,形容放达之士醉后的潇洒之态。唐李白《秋浦歌》之七:“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 花无百日红

    元.谷子敬《城南柳》二折:“几曾见柳有千年绿,都说花无百日红。枉费春工。”以花不能常开不谢,比喻好景不长。明.罗贯中著《三遂平妖传》一二回:“单表瘸子,初时,道士奉承他好酒好食,吃得欢喜,以后渐渐懒散

  • 苏仙语

    源见“苏耽”。指苏耽救世济民的留言。宋邓肃《菩萨蛮》词之四:“歌声云外去,句句苏仙语。曲罢一尊空,飘然欲驭风。”

  • 桥鹊

    源见“乌鹊填桥”。指喜鹊。清赵翼《鸡鸣山蒋侯庙后殿塑仙姝盖即其眷属也不知何年讹为织女》诗:“渡不藉桥鹊,飞宁烦舄凫?”

  • 温伯雪

    《庄子.田子方》:“温伯雪子适齐,舍于鲁。鲁人有请见之者,温伯雪子曰:‘不可。吾闻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吾不欲见也。’……仲尼见之而不言。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何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