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依样画葫芦

依样画葫芦

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谷自以久次旧人,意希大用。建隆(宋太祖年号)以后为宰相者,往往不由文翰,而闻望皆出谷下。谷不能平,乃俾其党与,因事荐引,以为久在词禁,宣力实多,亦以微伺上旨。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致力,用力)之有?’谷闻之,乃作诗书于玉堂之壁曰:‘官职须由生处有,才能不管用时无。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太祖亦薄其怨望,遂决意不用矣。”(见《稗海》第三函)

此事又见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卷四,宋释文莹《续湘山野录》,内容大略同。

陶谷以自己是翰林苑老臣,希望得到提拔。但宋太祖认为,翰苑之人,没有创新,只是模仿照搬,故不用。

后常用以比喻照式模仿,毫无创新的作法。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发凡》:“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案也。”


见“照葫芦画瓢”。宋·魏泰《东轩笔录》卷1:“谷不能平,乃俾其党与,因事荐引,以为久在词禁,宣力实多,亦以微伺上旨。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捡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耳,何宣力之有?谷闻之,乃作诗书于玉堂之壁,曰:官职须由生处有,才能不管用时无,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


【典源】 宋·魏泰《东轩笔录》 卷一:“ (陶榖) 以为久在词禁,宣力实多,亦以微伺上旨。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穀闻之,乃作诗书于玉堂之壁曰:‘官职须由生处有,才能不管用时无。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太祖益薄其怨望,遂决意不用矣。”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卷四、宋·文莹《续湘山野录》等亦载,文有不同。

【今译】 宋代陶穀学识渊博,文章出众,为翰林院学士。他因自己才高位低而不满,使亲旧朋党在宋太祖面前进言,称其久居词林,出力很多。太祖听后一笑,说:“听说翰林学士们写文章,都是抄袭前人旧本,不过改换词语而已,这正如俗语所说: 照着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有何费力之处?”陶穀闻后,题诗在玉堂墙上,发泄自己的怨艾。宋太祖更加不悦,一直没有重用他。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模仿照搬,套用前例,毫无创新。

【典形】 胡卢弃旧样、依样胡卢、依样画葫芦。

【示例】

〔胡卢弃旧样〕 清·黄遵宪《番客篇》:“长袖善新舞,胡卢弃旧样。”

〔依样胡卢〕 金·元好问《三士醉乐图》:“依样胡卢画不成,三家儿女日交兵。”

〔依样画葫芦〕 明 · 汤显祖《紫钗记》:“你献了呵三杯和万事,降唐呵也依样画葫芦。”


【词语依样画葫芦】  成语:依样画葫芦汉语词典:依样画葫芦

猜你喜欢

  • 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

    会( ㄍㄨㄟˋ guì )稽:山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竹箭:小竹。 东南地区的名产,有会稽的小竹。语出《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三国志.吴志.虞翻传》:“马融答书曰:‘

  • 帐集上书囊

    源见“集囊为殿帷”。形容帝王节俭敦朴。宋李清照《端午帖子词.皇帝阁》词:“侧闻行殿帐,多集上书囊。”

  • 微缕悬千钧

    《汉书.枚乘传》:“吴王之初怨望谋为逆也,乘奏书谏曰:‘……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西汉文士枚乘用“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来形容极其危急的险境。

  • 雨润云温

    源见“巫山云雨”。指男女间缠绵欢爱之情。宋周邦彦《拜星月.秋思》词:“谁知道,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词语雨润云温】  成语:雨润云温汉语大词典:雨润云温

  • 青鸾泣镜

    源见“镜鸾”。借喻失偶者或思妇的哀愁心情。明 汤式《天香引.友人客寄南闽情缘婘恋代书此适意云》曲:“望三山远似蓬莱,一点真情,几样离怀。锦鲤沉书,青鸾泣镜,玉燕分钗。”

  • 灰死韩安国

    源见“死灰复燃”。喻指遭难的失势者。唐骆宾王《帝京篇》:“灰死韩安国,罗伤翟廷尉。已矣哉!归去来。”

  • 燃犀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七载:晋温峤至牛渚矶,水底有音乐之声,水深不可测。人云下多怪物,峤乃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晋书.温峤传》:“〔峤〕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

  • 芥蒂

    细小的梗塞物。本作“蒂芥”。汉代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云梦,古之大泽。后用“芥蒂”比喻积塞在心里的嫌隙,使人不快。宋代苏轼《送路都曹》诗:“恨无乖崔老,一洗芥蒂胸。

  • 松风谡谡

    《世说新语.赏誉》:“世目李元礼(李膺)谡谡如劲松下风。”谡谡,高峻挺拔,又可释为风声。东汉李膺为人“岳峙渊清,峻貌贵重”(《李氏家传》语),颇为时人所推崇,故有“谡谡如劲松下风”之誉。后因用为咏名士

  • 民康物阜

    康:平安,安乐。阜:丰富。民众安乐,物资丰富。宋.华镇《治论下》:“昔贞观中,民康物阜,盗贼衰熄,人知自爱,而不犯法。”并列 康,安乐。阜,多,盛。百姓安康,物资丰盛。语本汉·扬雄《法言·孝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