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乌哺”。喻孝亲之子。晋傅咸《申怀赋》:“尽乌鸟之至情,竭欢敬于膝下。”唐孟浩然《送王五昆季省觐》诗:“斜日催乌鸟,清江照彩衣。”【词语乌鸟】 汉语大词典:乌鸟
我想不说话了。 古人在政治上失意时的愤激之辞。语出《论语.阳货》:“子曰:‘予欲无言。’”唐.宋璟《论修德刑疏》:“且君子耻言浮于行,故曰予欲无言。”
秦.孔鲋《孔丛子.论势》:“燕雀处屋,子母相哺,煦煦焉(和乐貌)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烟囱)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之将及己也。”燕子和麻雀在堂上筑窝居住,自以为十分安全。灶上烟囱冒
同“梅花点额”。清蒲松龄《为螽斯与孙咸吉启》:“春深金屋,梅花点上苑之妆;日射琼楼,雪窗映玉台之采。”
同“白驹过隙”。宋洪适《满江红.和徐守三月十六日》词:“驹隙光阴人易老,槐安梦幻醒难觅。”【词语驹隙】 汉语大词典:驹隙
和:和谐,犹今言“团结”。同:苟同,指盲目附和。 君子讲团结,但不盲目附和;小人盲目附和,但不讲团结。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宋.苏轼《上皇帝书》:“君子和而不
《史记.苏秦列传》:苏秦“乃西至秦。秦孝公卒。(秦王)方诛商鞅,疾辩士,弗用。……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燕)文侯曰:‘子言则可,然吾国小,西迫疆赵,南近齐,齐、赵强国也。子必欲合从以安燕,寡人请
同“三年一鸣”。唐陈去疾《赋得骐骥长鸣》诗:“迹类三年鸟,心驰五达庄。”
《礼记.王制》:“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升于司徒者不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后因以“俊造”指才智杰出的人。《三国志.魏武帝纪》:“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
书:《尚书》。儒家教授六经,各有目的。“书教”的意义与目的,则是使人“疏通知远”。《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