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以沫相濡

以沫相濡

源见“相濡以沫”。原指鱼在泉水干涸后用唾味互相湿润,比喻人们在困境中互相支持和帮助。鲁迅《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诗:“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偏正 濡,沾湿,润泽。用唾沫互相湿润。比喻在困境中以微力互相救助。语本《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陆星儿《达紫香悄悄地开了》:“这几年,再也没有了那时的艰苦,也就没有了在共度艰苦中~的和乐。”△褒义。用于人际关系,双方多为至亲至爱者。→相濡以沫 濡沫涸辙


【典源】《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u) 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今译】 泉水干涸了,鱼被困在陆地上,相互吐着唾沫,用唾沫相互湿润,这也不如在江湖中谁也不管谁地生活。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在危难困境中互相救助; 也以“江海相忘”等指互相分离。

【典形】 涸溜、湖海相忘、惠沫、江海相忘、聚沫、沫相濡、濡沫、濡呴,相濡沫、相儒相呴、相忘鳞、呴沫、以沫相濡、鱼吹沫、鱼沫、相忘渺淮海、江湖鱼有沫、相忘江湖、江湖相忘、贷沫鳞、煦沫鳞。

【示例】

〔涸溜〕 唐·元稹《三月三十日程氏馆》:“涸溜沾濡沫,余光照死灰。”

〔湖海相忘〕 宋·陈师道《寄都下故人示三子安》:“湖海相忘日自疏,经年不作一行书。”

〔惠沫〕 宋·黄庭坚《黄颍州挽词》之一:“惠沫沾枯涸,忠规补过差。”

〔江海相忘〕 宋·苏轼《送穆岳州》:“江海相忘十五年,羡公松柏蔚苍颜。”

〔聚沫〕 宋·苏轼《和陶还旧居》:“穷鱼守故沼,聚沫犹相依。”

〔沫相濡〕 唐·骆宾王《久戍边城有怀京邑》:“共矜名已泰,谁肯沫相濡。”

〔濡沫〕 唐·韩愈《叉鱼招张功曹》:“濡沫情虽密,登门志已辽。”

〔濡呴〕 清·王鹏运《浪淘沙》:“华发对山青,客梦零星,岁寒濡 慰劳生。”

〔相濡相呴〕 金·元好问《女儿山避兵送李长源》:“相濡相呴尚可活,轹釜何曾厌求索。”

〔相忘鳞〕 清·李颙《经涡路作》:“肇允相忘鳞,翻为涸池鱼。”

〔呴沫〕 唐·杜甫《舟出江陵南浦》:“寂寞相呴沫,浩荡报恩珠。”

〔以洙相濡〕 宋·范成大《次韵龚养正病中见寄》:“激水要令风在下,涸泉翻以沫相濡。”

〔鱼吹沫〕 宋·黄庭坚《次韵道辅双岭见寄》:“生涯鱼吹沫,文彩豹藏雾。”

〔鱼沫〕 宋·范成大 《喜沈叔晦至》:“江湖几鱼沫,风雨一鸡鸣。”


【词语以沫相濡】  成语:以沫相濡汉语词典:以沫相濡

猜你喜欢

  • 盐絮

    源见“咏絮”。指美好的诗句。宋苏轼《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之二:“乞得汤休奇绝句,始知盐絮是陈言。”亦以指诗才。宋李清照《青玉案》词:“盐絮家风人所许。如今憔悴,但馀双泪,一似黄梅雨。”【词语盐絮】  

  • 不足挂齿

    源见“何足挂齿”。谓不值得一提。袁鹰《深深的怀念》:“这对于以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作为唯一宗旨的革命军队……从来是不足挂齿的。”述宾 挂齿,提起,谈到。不值得一提。魏树海《沂蒙山好》:“想当年,我

  • 枕块

    古代丧礼,父母死后的服丧期间,以土块作枕头,表示极其哀痛。《仪礼.丧服传》:“寝苫枕块。”《荀子.礼论》:“属茨倚庐,席薪枕块,是吉凶忧愉之情发干居处者也。”苫:草荐。属茨:编草盖顶的房子。倚庐:古人

  •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焉用彼相

    颠:跌倒。扶:搀扶。焉:怎么。相:搀扶盲人的人。引申为助手。 见人遇到危险不去扶持;见人摔倒在地不去搀扶,又用你那个助手干什么? 古指大臣不忠于国事。后也泛指未尽助手之责。语出《论语.季氏》:“危

  • 火浣衫

    《太平御览》卷四九三“奢”引《晋书》:“石崇字季伦,累迁荆州刺史。……惠帝知富无以夸之,时外国进火浣布,天下更无,帝为衫,来幸崇家。崇奴仆五十人皆衣火浣布衫祇承,帝大惭。”晋惠帝穿着用外国进贡的火浣布

  • 大风诗

    同“大风歌”。唐太宗《幸武功庆善宫》诗:“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唐赵彦昭《奉和幸大荐福寺》诗:“同沾小雨润,窃仰《大风》诗。”【词语大风诗】   汉语大词典:大风诗

  • 桂折一枝

    源见“郤诜丹桂”。喻登科及第。唐白居易《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诗:“自知群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述补 乡试考中,泛指登科及第。唐·白居易《喜敏申及第偶示所怀》:“自

  • 武功太白,去天三百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卷一八):“太白山在武功县南,去长安二百里,不知其高几何。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原为古代形容太白山之高的俗谚,后传为典故用于诗文中。唐.李白《古风》诗:“太白何苍

  • 四并

    南朝 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后因以“四并”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同时遭逢。元刘祁《归潜志》卷九:“已知良会得四并,更许深杯辞百爵。”【词语四并

  • 剑埋狱底

    同“剑埋丰城”。唐白居易《得微之到官后书因成四章》诗之四:“剑埋狱底谁深掘,松偃霜中尽冷看。”【词语剑埋狱底】   汉语大词典:剑埋狱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