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人柳三眠

人柳三眠

《三辅旧事》(清.张澍辑):“汉武帝苑中有柳状如人,号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宋赵令畴《候鲭录》卷二:“李商隐《江之嫣赋》云:‘岂如河畔牛星,隔岁祇闻一过。不及苑中人柳,终朝剩得三眠。’汉苑有人形柳,一日三起三倒。”

人柳即柽柳,又称垂丝柳、观音柳。落叶小乔木,供观赏,枝叶可入药。柳眠指柳条下垂静止之态,三眠则指时时伏倒,在飘拂摇荡中暂息。

明.徐渭《子侯芳园》诗:“未羡三眠柳,那论并萼莲。”清.钱谦益《呈云间诸好》诗:“仙桃方照灼,人柳正蹁跹。”


【典源】《三辅旧事》:“汉苑中有柳,状如人形,号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今译】 传说汉代御苑中有柳树,形状像人,称为人柳,一天之间三卧三起。

【释义】 后以此典咏柳或咏春色;也用以形容女子的腰肢。

【典形】 汉家旧苑眠、柳梦三、柳眠、眠柳、三眠、三眠柳、三眠杨柳、三起三眠、杨柳三眠、苑中柳未眠、春轻柳未眠、堤柳几眠、弱柳三眠、柳未三眠、上林柳眠。

【示例】

〔汉家旧苑眠〕 宋·刘筠《柳絮》:“汉家旧苑眠应足,岂觉黄金万缕空。”

〔柳梦三〕 明:袁宏道《法华庵同诸开士限韵》:“瘦削山客独,酣沉柳梦三。”

〔柳眠〕宋·陆游《葺圃》:“曾求竹醉日,更问柳眠时。”

〔眠柳〕 明·汤显祖《紫箫记》:“花径软,助情多,合昏眠柳夜舒荷。”

〔三眠〕 清·王夫之《碧芙蓉· 阙题》:“花有恨,一枝不稳; 柳如人,三眠已倦。”

〔三眠杨柳〕 宋·朱淑真《晴和》:“百结丁香夸美丽,三眠杨柳弄轻柔。”

〔三起三眠〕 清·周志蕙《柳》:“岁岁逢春春可怜,争禁三起又三眠。”

〔杨柳三眠〕 明·黄峨《二郎神》:“雪絮成团帘不卷,日长时杨柳三眠。”


猜你喜欢

  • 重来天台

    源见“刘阮天台”。谓再续前缘或故里重游。明杨珽《龙膏记.邂逅》:“听言词有意相怜,怕重来天台路远。”

  • 襦袴之歌

    《后汉书.廉范传》载:东汉廉范任蜀郡太守,改变禁民夜作的旧制,“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注:音kù,同“袴”,长裤)。’”廉范任蜀郡太守,废除禁民夜作的旧

  • 阁上青藜

    同“阁上藜光”。宋刘克庄《水调歌头.和仓部弟寿词》词:“阁上青藜安在,院里金莲去矣,且爱短檠光。衰懒倦宾客,谁仿老任棠?”

  • 太初日月

    参见:日月入怀

  • 颓醉玉

    同“玉山倾倒”。宋吴潜《满江红.戊午八月十二日赋后圃早梅》词:“争似花开颓醉玉,月天更引霜天角。便一年、强作十年人,山中乐。”

  • 刻烛赋诗

    《南史.王僧孺传》:“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萧)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乃与令楷、江洪等共打铜钵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刻烛赋诗,打钵

  • 槐鼎

    源见“三槐九棘”。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亦泛指执政大臣。鼎,国之重器,有三足。《后汉书.方术传序》:“故王梁、孙咸名应图箓,越登槐鼎之任。”《南齐书.褚渊传》:“裂邑万户,登爵槐鼎。”【词语槐鼎】   

  • 包藏祸心

    形容某种言行的背后别有用心,其目的是加害对方。公元前541年,楚国令尹公子围出使郑国,同时迎娶郑国贵族丰氏女。郑国君臣恐楚国此来不怀好意,便在城外招待了他们。聘问仪式结束后,公子围等又要求率众入城迎娶

  • 芒刺在躬

    同“芒刺在背”。前蜀杜光庭《杨鼎校书本命醮词》:“常怀再造之恩,未答自天之泽。兢忧度日,芒刺在躬。”见“芒刺在背”。前蜀·杜光庭《杨鼎校书本命醮词》:“常怀再造之恩,未答自天之泽,兢忧度日,~。”【词

  • 星坼

    同“星坼中台”。唐温庭筠《题安丰里王相林亭》诗:“星坼悲元老,云归送墨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