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五子之歌

五子之歌

尚书.序》:“太康(夏启之子,古史记载其荒淫暴虐,被有穷氏之君羿所逐)失邦,昆弟五人,须(即须留之意,犹言留待)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五子之歌”本是《尚书》中《夏书》的篇名,原文久已失传。东晋时,梅赜献伪古文《尚书》,其中却有五子之歌一篇。由于作伪者误会“序”文中“歌”是歌唱,便伪造了五首歌词,说是夏启的五个儿子追述夏禹的训诫以作歌(清人孙星衍认为“歌”是地名,即觀,为夏氏同姓诸侯国)。后人沿习因以“五子之歌”用作臣子劝诫之辞。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闻五子洛、汭之歌,则知夏政荒矣。”


猜你喜欢

  • 寿阳

    同“寿阳妆”。宋晁补之《万年欢.梅》词:“算当时寿阳,无此标格。”

  • 牛心炙

    《晋书.王羲之传》:“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噉,?先割啗羲之,于是始知名。”牛心炙即烤牛心,是上等食品。周?看到年幼的王羲之,感觉是位人才,日后大有前

  • 疏而不漏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谓法网虽宽,并无遗漏者。《北史.倭传》:“暨箕子避地朝鲜,始有八修之禁,疏而不漏,简而可久,化之所感,千载不绝。”连动 ①法网虽宽大但不会遗漏任何罪犯。语本《老子》7

  • 井底

    同“井蛙”。宋曾巩《贺克伏交阯表》:“唶海隅之昧俗,肆井底之狂谋。”【词语井底】   汉语大词典:井底

  • 先意承颜

    泛指揣摩人意,谄媚逢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 参见:○先意承志见“先意承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

  • 按图索骥

    按照相马图经去寻找觅求骏马。汉成帝时,大将军王凤专权,把持朝政,众人都不敢说真话,而梅福却援古引经,上书批评朝政说:“现今朝廷没能遵循正确的治国方法,用夏、商、周三代僵死的标准去选拔今天的人材,就像按

  • 三保太监下西洋

    明初大规模的远洋航行。三保太监,即宦官郑和(1371-1435年),本姓马,原名文和,小字三保,回族,云南人,其祖与父都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所以他幼时就对外洋情况有所了解。明初入宫做宦官,从燕王朱棣

  • 抚宓琴

    源见“鸣琴化治”。称颂地方官善于治理政事。明无名氏《运甓记.嗔鲊封还》:“政简刑清,尽日公堂抚宓琴。”

  • 饮醇拥美

    同“饮醇近妇”。傅尃《喜迁莺.和顿剑移居留溪》词:“都休了,待归来,且自饮醇拥美。”

  • 梦周

    《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孔子对周公仰慕不已,以至形于梦寐。后世诗文中常以“梦周”作为缅怀先贤的典故,俗又以“梦见周公”指做梦。晋.刘琨《重赠卢谌》诗:“吾衰久已夫,何其不梦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