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二桃杀三士

二桃杀三士

比喻施用阴谋杀人。春秋时代,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是侍卫齐景公的三个勇士,都能力搏猛虎。有一次,齐相晏婴从他们身旁走过,他们却毫无礼貌。晏婴很生气,对齐景公说,我听说贤明之君蓄养的勇士,对上应当深明君臣大义,对下应当懂长幼之礼,对内可以制止暴乱,对外可使敌人闻风丧胆。这样,上面作国君的赞赏他们的功劳,臣民百姓也佩服其勇,因而他们才位置尊荣,俸禄优厚。现在您所蓄养的这几个猛士,对上不懂君臣大义,对下不懂长幼之礼,对内不能制止暴乱,对外不能镇慑敌人,都是一些危害国家的人,干脆把他们除掉算了。齐景公担心他们勇猛难制,无法除掉。晏子为齐景公设计,请齐景公赐给他们三人两个桃子并要他们各自表功,计功食桃。公孙接叹息道,晏子真是个聪明人,他让我们计功食桃,不接受桃,显得不勇敢;接受了,又桃少人多。看来只好这么办了。便自陈功劳说,我为国君杀过野猪,又亲自和猛虎相搏斗,象我这祥的功劳,恐怕无人可比,可以吃桃子了吧!说完就拿起了一个桃子。田开疆随即说,我手执兵器两次打败敌人,象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单吃一个桃子吧!随即也拿了一个桃子。古冶子说,我曾护送国君横渡大河,遇到一只凶猛的大鼋,那个家伙把国君的一匹马拖入水底。当时,我潜下水底,一气追了九里路,才杀了那只大鼋。象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单独食用一个桃子吧!你们为什么不把桃子交出来。说话之间,便抽出宝剑,要和公孙接、田开疆搏斗。公孙接、田开疆说道,我们不如你勇敢,功劳也没有你大,如果占据桃子不交,显得贪婪;为此还有脸活着,就显得不勇敢了。便交出桃子、拔剑自杀。古冶子见状道,两个伙伴自杀,只有我活着,这是不仁;侮辱别人,自己夸耀自己,这是不义;悔恨自己的言行而不去死,这是懦弱。当然他们二人同食一桃也可以,我独得一桃也应该。于是放下桃子,也引剑自杀了。

【出典】: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皆不起。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可以禁暴,外不可以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不受桃是无勇也。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特猏,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田开疆曰:‘吾仗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视之则大鼋之首也。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同人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使者复曰:‘已死矣。’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

【例句】:

乐府诗集》卷413,蜀·诸葛亮《梁甫呤》:“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唐·李白《惧谗》:“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


其他 用两个桃子杀了三个勇士。后用以指设计杀人。《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记载,春秋时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是齐景公的臣子,都以勇力闻名。齐相晏子想除掉他们,就让景公送两只桃子要他们论功吃桃。结果三人都弃桃而自杀。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贬义。多用于计谋方面。


【典源】《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子曰:‘此皆力攻勍 (ging) 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接一搏猏(jian)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田开疆曰:‘吾仗兵而却三军者现,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视之,则大鼋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 (返) 桃!’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 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 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 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使者复曰:‘已死矣。’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

【今译】 春秒时齐景公手下有三名勇士,名叫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他们都能徒手搏虎,因而以勇力闻名。相国晏子认为三人恃功倨傲,不懂君臣大义,上下礼仪,对内不能防范暴乱,对外不能威慑敌人,是危害国家的祸害,建议景公除掉他们。景公担心他们力大勇猛,难以成功,晏子就请景公赏赐三人二桃,让其论功而取桃,公孙接以自己力搏野猪、猛虎有功,取一桃; 田开疆以自己在敌军面前独自退敌有功,也取一桃; 古冶子以自己跟随国君渡河,亲手杀鼋,保护国君有功,也欲独吃一桃,他拔剑要求前二人交出桃子。公孙接、田开疆觉得不如他勇敢,功劳也没有他大,如持桃不让,则贪婪太甚; 如忝颜苟活,何以言勇? 于是放回桃子而自刎,古冶子见状,认为二人已死,自己独生为不仁; 用言语侮人,自炫为不义; 悔恨自己的言行而不死为怯懦,也放下桃子引剑自杀。这样晏子只用二桃便除去了三人。

【释义】 后指以计谋除掉他人。

【典形】 二士桃、二桃弃、二桃杀三士、齐二桃、齐君果、齐三士、三士、杀三士、园桃讥士骄、费二桃、泣二桃、齐相计。

【示例】

〔二士桃〕 唐·卢象《送凉历下古城西北》:“闲荫七贤地,醉餐二士桃。”〔二桃弃〕 明 · 陈子龙 《赠孙克咸》:“轩冕甘为五鼎烹,壮士翻为二桃弃。”

〔二桃杀三士〕 三国·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齐二桃〕 明·王宗正《清江引》:“休夸齐二桃,请看周三饭,博南山人同我懒。”

〔齐君果〕 元·曾瑞《端正好·自序》:“忘飡智士齐君果,不吐嫌兄仲子鹅。”

〔齐三士〕 清·钱谦益《戊辰七月应召赴阙》之二:“长吟颇惜齐三士,抚卷谁知鲁二生。”

〔三士〕 清·程先贞《还山春事》:“五君自醉竹间榻,三士谁怜桃下坟。”

〔杀三士〕 元·张可久《庆东原·次马致远》:“杀三士,因二桃,不如五柳庄前傲。”

〔园桃讥士骄〕 明·陈子龙《留别闇公圣期》“小山足贤隐,园桃讥士骄。”


【词语二桃杀三士】  成语:二桃杀三士汉语词典:二桃杀三士

猜你喜欢

  • 泥鸿爪

    同“鸿爪雪泥”。清张问陶《冬夜稚存招同寿民雪中饮酒既醉作歌》:“呜乎百年聚散泥鸿爪,傀儡登场任颠倒。”

  • 徐孺下陈蕃之榻

    形容虚席以待尊敬客人的光临。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今江西南昌)人,为当地名士。桓帝时,陈蕃为豫章太守,仰慕其德行,为了接待他,特为其专设一榻,徐稚离开后,即将榻吊起。后来许多官员竞相推荐徐稚到朝中任

  • 按图索骥

    按照相马图经去寻找觅求骏马。汉成帝时,大将军王凤专权,把持朝政,众人都不敢说真话,而梅福却援古引经,上书批评朝政说:“现今朝廷没能遵循正确的治国方法,用夏、商、周三代僵死的标准去选拔今天的人材,就像按

  • 岁寒操

    《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孔夫子盛赞松柏,说必须到严冬酷寒之时,才能知道它不因寒冷而凋谢的坚贞品格。后用为咏品格坚贞之典。唐.李咸用《古意论交》诗:“多为势利朋,少有岁寒

  • 梅花点额

    源见“梅花妆”。指描梅花于额上为饰。清蒲松龄《代毕信涉通王受兹启》:“柏叶浮金,金卮荐合欢之酒;梅花点额,玉台生并蒂之香。”

  • 黄竹咏

    同“黄竹篇”。唐宋之问《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一承《黄竹》咏,长奉白茅居。”

  •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恒:常。士:卿士。古代最低级的贵族阶层。 没有固定产业收入却有一定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只有士人才能够做到。语出《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宋.王安石

  • 卧瓮间

    源见“瓮间吏部”。形容酒后醉态。宋陈与义《同家弟用前韵谢判府惠酒》诗:“衔杯乐圣便称贤,无酒犹堪卧瓮间。”

  • 黄羊祀灶

    汉代阴识家先世曾以黄羊祭祀灶神而发财致富,其后子孙繁昌。《后汉书.阴识传》:“初,阴氏世奉管仲之祀,谓为‘相君’。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

  • 袁安舍

    同“袁安门”。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诗:“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