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书教

书教

书:《尚书》。儒家教授六经,各有目的。“书教”的意义与目的,则是使人“疏通知远”。《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猜你喜欢

  • 圯桥纳履

    同“圯桥进履”。明李东阳《张子房》诗:“博浪椎车亦壮哉,圯桥纳履大低回。”

  • 孔鲤趋庭

    《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

  • 摆袖却金

    唐.韩愈《顺宗实录》:“〔韦执谊〕媚幸于德宗……其从祖兄夏卿为吏部侍郎,执谊为翰林学士,受财为人求科第,夏卿不应,乃探出怀中金以内(音nà,纳,塞入)夏卿袖。夏卿惊曰:‘吾与卿赖先人德致名位,幸多已达

  • 陵谷之变

    高下变换位置。《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崪崩,高峰为谷,深谷为陵。”旧亦以“陵谷”比喻世事变迁。《晋书.杜预传》:“预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峰为谷,深谷为陵。’刻名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沉万

  • 衔索

    《孔子家语.致思》:“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如过隙。”后以“衔索”为伤痛不得孝养父母之典。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泣风雨于《梁山》,惟枯鱼之衔索。”《晋书.孝友传序》:“聚薪流恸,衔索兴嗟。

  • 诗言志,歌永言

    志:指人的思想感情。永:通“咏”,吟唱。 诗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歌则借助语言把这种感情咏唱出来。语出《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宋.吴淑《歌赋》:“嘉有辞之津女,伟守节之陶妻

  • 睚眦之怨必报

    汉.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怒目而视,借指极小的怨恨)之怨必报。”别人发怒时对自己瞪一下眼,这样一个极小的怨恨也一定要报复。后因以“睚眦‘之怨’必报”用为形容心胸狭小,报复

  • 黄公盖

    《汉书.循吏传.黄霸传》:“上擢霸为扬州刺史,三岁,宣帝下诏曰:‘制诏御史:其以贤良高第扬州刺史霸为颖川太守,秩比二千石,居官赐车盖,特高一丈,别驾主簿车,缇油屏泥于轼前,以章有德。’”西汉循吏黄霸以

  • 长铗归乎

    同“长铗归来”。宋杨万里《武陵春.老夫茗饮小过》词:“长铗归乎逾十暑,不著鵕鸃冠。”

  • 槐中梦

    同“槐安梦”。清 黄鷟来《秋感》诗:“一世槐中梦,纷纷斗蚁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