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乘桴浮于海

乘桴浮于海

桴( ㄈㄨˊ fú ):古代把竹子或木头编成牌以当船用。大的叫筏。小的叫桴。即今之木簰。 乘坐木簰漂到海外去。 意谓逃避现实社会。语出《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欤?’”明.余永麟《北窗琐语》:“太祖问曰:‘谷珍,你一向在那里?’珍曰:‘臣天下无道,乘桴浮于海;天下有道,束带立于朝。’”


【典源】《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今译】 孔子说:“我的主张行不通了,那就乘木筏渡海离开好了。跟随我的,怕是只有仲由 (字子路) 吧?”子路听了很高兴。

【释义】 后以此典指避世远遁; 或泛指航海等。

【典形】 乘桴、乘桴浮于海、乘桴翁、桴泛、浮海叹、桴可浮、海可浮、孔子思浮海、鲁叟乘桴、宣尼浮海、乘桴浮、鲁叟浮海、宣尼浮海、乘桴计、乘桴追圣。

【示例】

〔乘桴〕 三国·曹植《盘石篇》:“乘桴何所志? 吁嗟我孔公。”

〔乘桴浮于海〕 唐·顾况《曲龙山歌》:“子欲居九夷,乘桴浮于海,圣人之意有所在。”

〔乘桴翁〕 唐·岑参 《东归发犍为》:“吾当海上去,且学乘桴翁。”

〔桴泛〕 清·赵执信《始见海》:“蠡测亦云妄,桴泛将安归。”

〔浮海叹〕 明·魏时亮《平壤拜箕子墓》:“道无浮海叹、义与采薇同。”

〔桴可浮〕 明·杨慎《七犯玲珑·顾箬溪》:“风堪御,桴可浮,函关紫气度青牛。”

〔海可浮〕 清·丘逢甲《将之南洋留别亲友》之一:“要知吾道其南意,鲁叟先言海可浮。”

〔孔子思浮海〕 元·揭傒斯《和张太乙秋兴》之十:“已悲孔子思浮海,更讶庞公不入城。”

〔鲁叟乘桴〕 宋·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宣尼浮海〕 清·丘逢甲《再和絜斋世丈西园秋兴》:“宣尼浮海叹,同此怅栖遑。”


猜你喜欢

  • 玉山岑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郭璞注:“此山多玉石,因以名云。《穆天子传》谓之群玉之山。”后因以“玉山岑”泛指仙境。南朝 齐谢朓《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诗:“若遗金门

  • 赵氏孤儿

    指晋国(今山西西南部)权臣屠岸贾(gǔ股)借故诛杀赵氏满门,赵朔的小儿被人辗转救出,长大后杀屠岸贾报仇,重振赵氏门户。后以此典比喻忠心为人,救难解危;或比喻亡国之痛。晋景公三年(前597年),大夫屠岸

  • 五十商瞿

    源见“商瞿庆迟”。泛指晚年得子者。清袁枚《贺王尉柏崖生子》诗:“筵开汤饼醉春风,五十商瞿笑未终。”

  • 操柯

    源见“操斧伐柯”。喻执法。晋葛洪《抱朴子.用刑》:“故明君治难于其易,去恶于其微;不伐善以长乱,不操柯而犹豫焉。”又《行品》:“操柯犹豫,废法效非,枉直混错,终于负败。”【词语操柯】   汉语大词典:

  • 长门泣

    源见“长门赋”。借指妇女失宠后哀伤泪下。南朝 梁何逊《咏早梅诗》:“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此喻梅花哀艳动人的情态。

  • 看舞剑工书字

    宋.周越《法书苑》:晋.卫夫人(注:卫铄字茂猗,工隶书,为晋代书法家,学书于钟繇,王羲之少时曾拜她为师)看舞剑回环击刺之状,大悟其诀,遂工于书。晋卫铄从舞剑的回环击刺状态中受到启发,于是她的书法造诣大

  • 锋发韵流

    形容文章锋芒毕露而情韵欲流。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安仁:潘岳的字。并列 韵,情趣,情致。锋芒显露,情致欲流。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

  • 霸上戏

    源见“细柳营”。借指做事轻率马虎。南朝 梁徐悱《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岂如霸上戏,羞取路旁观。”【词语霸上戏】   汉语大词典:霸上戏

  • 骑鹤

    同“骑鹤上扬州”。宋陈师道《送泽之过维扬》诗:“顾我老无骑鹤兴,羡君行及看花天。”【词语骑鹤】   汉语大词典:骑鹤

  • 扬雄宅

    《汉书.扬雄传上》:“扬季官至庐江太守。汉元鼎间避仇复溯江上,处岷山之阳曰陴,有田一㙻,有宅一区,世世以农桑为业。自季至雄,五世而传一子,故雄亡它扬于蜀。雄少而好学……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