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乐此不疲

乐此不疲

形容一个人做自己所喜欢的事,着了迷,即使很辛苦,也不感觉劳累。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王莽当政末年,与兄刘縯起兵反王莽。公元25年建东汉政权,定都洛阳。先后消灭绿林、赤眉等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晚年,致力于尊崇儒学、振兴文教事业,勤于理政,常常清晨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他过于劳累,劝他注意休息。他回答说,我对这些工作都非常喜欢,不觉得疲劳。从而,出现了“光武中兴”的政治局面。

【出典】:

后汉书》卷1第85页《光武帝纪》:“(帝)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闲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瘦也。”

【例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38回:“更兼这位老先生,天生又是无论什么疑难,每问必知,据知而答,无答不既详且尽,并且乐此不疲。” 冰心《寄小读者》7:“海上的头三日,我竟完全回到小孩子的境地中去了,套圈子,抛沙袋,乐此不疲,过后又绝然不玩了。”


述补 喜欢某事,沉迷其中而不觉疲倦。语本《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光武)每旦视朝,日仄而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息,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邹韬奋《经历》:“好像我~似的! 流亡包含流动,在实际上我很怕流动。”△多用于行为。也作“乐此不倦”。


解释形容对某事感到快乐,不觉得疲倦。

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下》:“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闲谏曰……(光武)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东汉王朝建立后,光武帝刘秀因长期的军旅生活,厌烦了征战。同时他也认识到天下久遭战乱,百姓非常渴望安定和平的环境。公元36年平定西陇、巴蜀后,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是十万火急,就再也不公开谈论军事。皇太子曾经向他请教攻城野战相关的事,光武帝说:“这不是你该关心的。”

刘秀每天黎明即开始临朝听政,直到下午太阳偏西才结束。平时,他经常找一些有学问的公卿大臣以及侍从来讨论儒家经典和治国方略,一直讨论到半夜。皇太子见他非常辛劳,一点儿也不松懈,有机会时就趁机劝谏说:“陛下您像大禹、商汤一样明察事理,但是不懂得像黄帝、老子一样保养自身。请您多多保养自己,生活得闲适一些。”光武帝说:“我自己对这些事非常感兴趣,一点儿也不觉得劳累啊!”

例句

海上的头三日,我竟完全回到小孩子的境地中去了,套圈子,抛沙袋,乐此不疲。


【词语乐此不疲】  成语:乐此不疲汉语词典:乐此不疲

猜你喜欢

  • 天麟

    同“天上石麟”。宋陆游《示元用》诗:“老子已应如枥骥,此郎端恐是天麟。”【词语天麟】   汉语大词典:天麟

  • 盗铃

    同“掩耳盗铃”。《解放日报》1982.8.24:“盗铃旧伎俩,警惕新阴谋。”【词语盗铃】   汉语大词典:盗铃

  • 背水一战

    指韩信率汉军与赵军作战,背靠河水排开阵势,置之死地而后生,决战取胜之战例。后以此典比喻后无退路,只有拼死进战以求生存。汉王刘邦派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兵数万攻打赵国(今河北地区)。赵王歇和主将陈馀,聚集二十

  • 陆家精饭

    《晋书.陆纳传》:“谢安尝欲诣纳,而纳殊无供办。其兄子俶不敢问之,乃密为之具。安既至,纳所设唯茶果而已。俶遂陈盛馔,珍羞毕具。客罢,纳大怒曰:‘汝不能光益父叔,乃复秽我素业邪!’于是杖之四十。”晋陆纳

  • 坠梁尘

    同“歌落梁尘”。元 刘庭信《粉蝶儿.美色》套曲:“手撒红牙流歌韵,坠梁尘遏住行云。”

  • 荀勖牛铎

    晋代律学家荀勖( ㄒㄩˋ xù 序)精通音律的故事。《晋书.荀勖传》:“初,勖于路逢赵贾人牛铎,识其声。及掌乐,音韵未调,乃曰:‘得赵之牛谐则铎矣。’遂下郡国,悉送牛铎,果得谐者。”牛铎:牛项下所

  • 彩鹢

    同“文鹢”。唐李峤《汾阳行》:“棹歌微吟彩鹢浮,箫鼓哀鸣白云秋。”【词语彩鹢】   汉语大词典:彩鹢

  • 蹻跖

    庄蹻与盗跖。历来被诬为古之大盗,故旧以“蹻跖”比喻盗贼,实为古代奴隶起义领袖。《宋书.顾恺之传》:“尔乃蹻跖横行、曾、原窘步。”曾:指孔子的学生曾参,字子舆,以孝著称。后世称为宗圣。原:即孔子的学生原

  • 刻牛伐蜀

    《艺文类聚》卷九十四引《蜀王本记》(汉扬雄撰):“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大便金,牛下有养卒,以为此天牛也,能便金。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于

  • 万物与我为一

    意谓宇宙万物与我浑然同为一体。《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