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主父五鼎

主父五鼎

五鼎:古代诸侯宴会列五鼎肉菜而食,鼎内分盛牛、羊、猪、鱼、鹿肉。借喻豪侈生活和显贵地位。此典指主父偃(Yǎn演)说:生不能陈列五鼎佳而食,死就受五鼎烹刑吧!后以“五鼎”比喻贵官王侯及其饮食;以“五鼎煮”指大官被处死。主父偃(?——前126年),复姓主父,名偃。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汉武帝时任中大夫(掌议论)。他主张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割据势力,实行推恩,使诸侯王得分封子弟为侯。汉武帝采纳他建议,下“推恩令”。从此诸侯王国封地逐渐划小,名存实亡。在尊立卫子夫(初为平阳公主家歌女,汉武帝收入宫,生戾太子)为皇后,及揭发燕王刘定国(承袭祖爵为燕王。与父妾及三个女儿通奸,又夺弟妻为妾,被人告发,他即杀人灭口。后再被告发,汉武帝令公卿议其死罪,他畏罪自杀)各种犯罪阴事,主父偃都有功。大臣们都害怕主父偃的嘴揭说真情,贿赂馈赠给他钱财累计千金。有人劝告主父偃说:“您太横行无忌啦!”主父偃说:“我束发游学四十多年,自己不得志,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兄弟不收容我,朋友抛弃我,我穷困潦倒时间很久。再说大丈夫为人在世,生不能陈列五鼎佳而食,死就受五鼎烹刑吧!我年老要做的事情很多,要达到目标还很远,所以我不遵循常理而又急促地做事。”此典又作“五鼎”、“偃求五鼎”、“鼎食鼎烹”、“主父言”、“五鼎烹”、“五鼎食烹”。

【出典】:

史记》卷112《平津侯主父列传》2961页:“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隐私;暗中干的坏事),盖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lù Wèi路位,贿赂和赠送)累千金(汉代以黄金一斤〔合今222.73克〕为一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古人谦虚自称)结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挽髻,借指年轻时)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顺利),亲(父母)不以为子,昆弟(兄弟)不收,宾客(泛指朋友)弃我,我厄(è鄂,穷困)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古代炊器、礼器,陶制或铜铁制)食,死即五鼎(也用将活人煮死之刑具)烹耳!吾日暮途远(借喻年老要做事情还很多,或要达到目标还很远),故倒行暴施(不遵循常理而且急促地做事)之。”

【例句】:

唐·王维《大唐故临汝郡太守韦公神道碑》:“坑七族而不顾,赴五鼎而如归。” 唐·杜牧《春末题池州弄水亭》:“偃须求五鼎,陶只爱吾庐。” 明·高启《赠薛相士》:“鼎食复鼎烹,主父世共伤。” 明·高启《东园种蔬》:“慨彼主父言,鼎食何其危。” 明·陈子龙《赠孙克咸》:“轩冕甘为五鼎烹,壮士翻为二桃弃。” 清·钱谦益《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五鼎食烹皆主父,三朝贤佞总王尊。”


【典源】《史记·主父列传》:“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 (主父)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汉书·主父偃传》亦载,末作“吾日暮,故倒行逆施之。”

【今译】 汉代主父偃敢于上书言事,主张削弱诸侯王,并告发诸侯王阴事,受天子信用。大臣们都畏忌他,暗中馈送他几千金。有人劝说他:“太霸道了吧。”主父偃说:“我从年少游学四十余年,总不得志,父母不以我为儿子,兄弟不容我,宾客也厌弃我,我的厄运很久了。大丈夫生不能列五鼎来饮食,那就用五鼎烹死好了。我年岁已老,不能按常理循规蹈矩地做事了。”

【释义】 后以“五鼎”等指贵官王侯的饮食,借指贵官王侯; 以“五鼎烹”指大官被处死。

【典形】 鼎食鼎烹、五鼎、五鼎烹、五鼎辱、五鼎食烹、偃求五鼎、主父言。

【示例】

〔鼎食鼎烹〕 明·高启《赠薛相士》:“鼎食复鼎烹,主父世共伤。”

〔五鼎〕 唐·王维《大唐故临汝郡太守韦公神道碑》:“坑七族而不顾,赴五鼎而如归。”

〔五鼎烹〕 明·陈子龙《赠孙克咸》:“轩冕甘为五鼎烹,壮士翻为二桃

弃。”

〔五鼎食烹〕清·钱谦益《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五鼎食烹皆主父,三期贤佞总王尊。”

〔偃求五鼎〕唐·杜牧《春末题池州弄水亭》:“偃须求五鼎,陶只爱吾庐。”

〔主父言〕 明·高启 《东园种蔬》:“慨彼主父言,鼎食何其危。”


猜你喜欢

  • 唐生

    ①指战国时看相人唐举。唐武元衡《长安叙怀寄崔十五》诗: “闻说唐生子孙在,何当一为问穷通。”②借指善相术者。唐李白《送蔡山人》诗: “燕客期跃马,唐生安敢讥。” 参见:○唐举

  • 痒背仙人抓

    同“背痒仙人爬”。宋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诗:“病膜谁将宝篦刮,痒背恰得仙人抓。”

  • 庄子鼓盆

    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的故事。鼓,击。盆,瓦盆。《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

  • 鼎湖龙

    同“鼎湖飞龙”。唐李商隐《昭肃皇帝挽歌辞》之二:“始巢阿阁凤,旋驾鼎湖龙。”

  • 猱玃须古

    旧题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猿五百岁化为玃,玃千岁化为老人。”传说猿五百年化为玃,玃一千年化为老人。后遂用为咏老猿之典。唐.杜甫《瞿塘两崖》诗:“猿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

  • 韩凭冢

    源见“相思树”。指殉情者的坟冢。《二刻拍案惊奇》卷六:“信是世间情不泯,韩凭冢上有鸳鸯。”

  • 灭学

    源见“焚书坑儒”。指秦始皇焚毁先代典籍。汉蔡邕《宗庙迭毁议》:“左中郎将臣邕议,以为汉承秦灭学之后,宗庙之制,不用周礼。”南朝 梁沈约《修定乐书疏》:“窃以秦代灭学,《乐经》残亡。”【词语灭学】   

  • 被绣昼行

    源见“衣绣夜行”。形容身居高位夸耀于人。晋陆云《赠鄱阳府君张仲膺》诗之四:“被绣昼行,昔人攸羡。”见“衣锦昼行”。晋·陆云《赠鄱阳府君张仲膺》诗之四:“~,昔人攸羡。”【词语被绣昼行】  成语:被绣昼

  • 灭虢取虞

    源见“虢灭虞亡”。谓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等灭掉甲国后又消灭掉乙国的谋略。《三国演义》一一五回:“今先定西蜀,乘顺流之势,水陆并进,并吞东吴,此‘灭虢取虞’之道也。”并列 一种谋略,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

  • 赵贞

    同“赵五娘”。元无名氏《村乐堂》四折:“放着你那筑坟台女赵贞,索甚么闲评论?”【词语赵贞】   汉语大词典:赵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