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虚美,不隐恶

不虚美,不隐恶

不虚报美好的,不隐瞒丑恶的。 表示记事符合实际。语出《汉书.司马迁传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宋.张咏《益州重修公署记》:“稽事理,合化元,不虚美,不隐恶,文成笔端,动即不朽。”


猜你喜欢

  • 难弟

    源见“难兄难弟”。犹贤弟。宋程俱《九月七日夜梦王元规诘旦其弟元矩适相访感而作诗一首》:“清晨客在门,乃自乌衣来。典刑见难弟,共叹一息乖。”【词语难弟】   汉语大词典:难弟

  • 言为心声

    汉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后以“言为心声”谓言语是表示心意的声音。清龚自珍《别辛丈人文》:“我思孔烦,言为心声。”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文学救国法》:“

  • 退藏于密

    退而隐藏于深密之处。 原指《周易》的道理含藏不露,而能潜化万物。 后也指人退隐深藏,不为世用。语出《易.系辞上》:“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

  • 郑玄梦

    《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原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指此也。),知命

  • 济汾篇

    同“横汾唱”。唐李乂《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谬陪登岱驾,欣奉济汾篇。”

  • 出口入耳

    《左传.昭公二十年》:“王曰:‘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健也?’”谓言出甲口,入乙耳,不为他人所知。《后汉书.张玄传》:“温前执其手曰:‘子忠于我,我不能用,是吾罪也,子何为当然!且出口入耳之言,谁

  • 誓泉之讥

    《左传.隐公元年》:“(庄公)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想出一个办法对郑庄公说:“君何患焉,若掘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春秋时,郑庄公母姜氏替庄公弟共

  • 豫让吞炭

    源见“漆身吞炭”。指义士壮举。唐李瀚《蒙求》:“豫让吞炭, 鉏麑触槐。”

  • 爱而不见

    爱:“薆”的借字,隐藏。不见:即不现。 意谓隐蔽起来不露面。语出《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唐.张说《送毛明府诗序》:“益赋金谷之诗,远送邯郸之陌。爱而不见,同

  • 易地而处

    《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后以“易地而处”称彼此互换所处地位与环境。三国 魏曹髦《少康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