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过其门而不人

三过其门而不人

孟子.滕文公上》:“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指太平年代),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

史记.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夏禹治水,后稷教民稼穑,正当尧、舜当政的太平时候,他们因为公务在身,几次路过家门,都顾不上回去探视一下。后因以“三过其门而不入”,形容为公事操劳,公而忘私的精神。

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禹太太呆了一会,就把双眉一扬,一面回转身,一面嚷叫道:“这杀千刀的!奔什么丧!走过自家的门口,看也不进来看一下,就奔你的丧!”


猜你喜欢

  • 振履

    源见“郑履”。借指朝廷重臣。宋苏轼《次韵郑介夫》之一:“相与啮毡持汉节,何妨振履出商音。”【词语振履】   汉语大词典:振履

  • 夺纛而舞

    岳飞抗金事。纛(dào到):古代军中大旗。岳飞20岁从军,参加征辽之役,后到宗泽部下,深得器重。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兵虏去徽、钦二帝,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于五月即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是

  • 瓠肥

    《史记.张丞相传》:“苍坐法当斩,解衣伏质,身长大,肥白如瓠(音hù,一种葫芦)。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斩。”男子壮硕健美谓“瓠肥”。宋.苏轼《后杞菊赋》:“或糠核而瓠肥,或粱肉而墨瘦。”

  • 三尺焦桐

    源见“焦尾琴”。指琴。古琴长三尺余,故称。唐李洞《毙驴》诗:“三尺焦桐背残月,一条藜杖卓寒烟。”偏正 指琴。古琴身多以桐木制成,故称。又,汉·蔡邕有焦尾琴。唐·李洞《毙驴》:“~背残月,一条藜杖卓寒烟

  • 逐臭

    《吕氏春秋.遇合》:“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悦其臭者,昼夜随之而弗能去。”这个寓言故事说的是,古时候有一个人浑身奇臭,家里人都无法和他住在一起。他一人避居海边

  • 爱人活国

    42` 《南史.王广之传》:“子珍国为南谯太守,发米散财以赈穷乏,高帝手勅云:‘卿爱人活国,甚副吾意。’”王珍国字德重,仕齐官至北徐州刺史。他在任南谯太守时,曾开仓散米赈济饥民,受到齐高帝萧道成的表扬

  • 画虎成狗

    同“画虎不成反类狗”。《聊斋志异.胭脂》:“身已许君,复何吝惜?但恐‘画虎成狗’,致贻污谤。”见“画虎不成反类狗”。方志敏《死》4:“不要弄巧成拙,~。”【词语画虎成狗】  成语:画虎成狗汉语大词典:

  • 平步青霄

    同“平地青云”。元 金仁杰《追韩信》一折:“有一日平步青霄,不信鸿鹄同燕雀。”见“平地青云”。元·金仁杰《追韩信》1折:“有一日~,不信鸿鹄同燕雀。”【词语平步青霄】  成语:平步青霄汉语大词典:平步

  • 掷地篇

    同“掷地文”。唐羊士谔《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尹虞部孟员外》诗之二:“兹夕披云望,还吟掷地篇。”

  • 燕巾滥宝

    源见“燕石妄珍”。将顽石用丝巾重重包裹当宝贝。比喻孤陋寡闻,不识真伪。宋魏了翁《满江红.即席次韵宋权县彝约客》词:“叹自古,燕巾滥宝,楚山迷璧。”又《满江红.和虞婿惠生日》词:“纵燕巾滥宝,楚山囚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