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字师

一字师

宋.陶岳《五代史补》卷三“僧齐己”:“僧齐己,长沙人。长沙有大沩(即大沩山,在乡宁县西,以沩水发源于此,故名。以别于醴陵县的小沩山)同庆寺,僧多而地广,佃农仅(几乎,将近)千余家。齐己则佃户胡氏之子也,七岁与诸童子为寺司牧牛,然天性颖悟,于风雅之道,日有所得,往往以竹枝画牛背为篇什。众僧奇之,且欲壮其山门,遂劝令出家。时郑谷(晚唐著名诗人,字守愚,乾宁中——昭宗年号,公元八九四一八九七年——官至都官郎中)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谓曰:‘数枝非早,不若一枝则佳。’齐已矍然(惊惶四顾的样子),不觉兼三衣(僧侣的法衣,有三种:僧伽梨,即大衣;郁多罗僧,即上衣;安陀会,即下衣。合称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见《豫章丛书.宋人小史三种》)

古代关于“一字师”的记述很多。郑谷改齐己诗事影响较大。此外,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五《切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宋.周紫芝《竹坡诗话》三,戴埴《鼠璞》等都记述有内容各不相同的关于“一字师”的故事。所谓“一字师”,即改一字之妙而被人拜服称师。后因用为典实。

清.赵执信《王西涧招饮见余风鸢之什,病其一字,喜而易之,即席称谢》诗:“谁解攻我短,平生君尚存。便应师一字,何减和千言。”


偏正 帮人纠正一字之误读或妙改诗文中一二字的人,即可为师。宋·魏庆之《诗人玉屑·一字师》:“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褒义。用于拜师用语。也作“一字之师”。


帮别人改动诗文中的一个字而使之大为生色,便被称为 “一字师”。

此事最早见于唐代诗僧齐己的故事。齐己写的 《早梅》诗中有这样两句: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在自我欣赏、吟咏一番之后,他便把诗作送给一位叫郑谷的人看。郑谷看后,评论道: 既然写的是 “早梅”,但已开了 “数枝”,怎么还能算是 “早”呢? 于是,郑谷将 “数”字改为 “一”字,诗句便成了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听了郑谷的评论,看了改过的诗句后,不觉大为叹服,马上拜郑谷为师。因为郑谷只改了一个字,所以郑谷便被称为 “一字师”。事见宋·魏庆之 《诗人玉屑·一字师》。

老一辈著名的艺术家张瑞芳,抗战时期在重庆饰演 《屈原》里的婵娟,将 “宋玉,你是无耻的小人”这句台词里的判断词 “是”改为复指代词 “这”,觉得说起来有力多了,《屈原》的剧作者郭沫若认为改得好,并称张瑞芳为自己的 “一字师”,这在文艺界很久都被传为佳话。


【词语一字师】  成语:一字师汉语词典:一字师

猜你喜欢

  • 伊周

    《汉书.周勃传》:“周勃为布衣时,鄙朴庸人,至登辅佐,匡国家难,诛诸吕,立孝文,为汉伊周。”颜师古注:“处伊尹、周公之任。”汉朝周勃在外戚吕氏要夺刘家天下时,一举诛灭诸吕氏,立孝文帝,为辅佐刘氏天下立

  • 贫无置锥

    《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后以“贫无置锥”比喻赤贫。宋黄庭坚《赠陈师道》诗:“贫无置锥人所怜,穷到无锥不属天。”见“贫无立锥”。宋·黄庭坚《赠陈师道》诗:“~人所怜,穷到无锥不属

  • 胡安鹤翅

    曹学俭《蜀中名胜纪》卷一三《邛州》:“汉胡安尝于山中乘白鹤仙去,弟子即其处建白鹤台……按《益都耆旧传》,胡安,临邛人。”邛州西山,因胡安乘白鹤仙去,故亦称白鹤山。后以“胡安跨鹤”、“胡安鹤翅”、“胡安

  • 珠树

    源见“三珠树”。喻俊才。宋陈与义《次韵光化宋唐年主簿见寄》之一:“梦中犹得攀珠树,别后能忘倒玉山。”清方文《石臼访韩元长》诗之四:“有甥贤似舅,才藻更非常;珠树秋先折,瑶琴我独伤。”【词语珠树】   

  • 竞渡

    赛舟的风俗。对它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隋书.地理志》:“屈原于五月五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舡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南朝梁宗懔《

  • 刘郎才气

    源见“元龙高卧”。刘郎,指刘备。谓怀大志有知世之明。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一五:“一事避君君匿笑,刘郎才气亦求田。”

  • 击狂节

    源见“渔阳掺挝”。喻逞才肆志。唐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诗:“鞔鼓画麒麟,看君击狂节。”

  • 淮王鸡狗

    同“淮王鸡犬”。清朱彝尊《折桂令》词:“神仙侣淮王鸡狗,衣冠队楚国猕猴。”偏正 语本晋·葛洪《神仙传·刘安》:“时人传八公、安临去时,馀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升天。”因以“淮王鸡狗”比喻攀附权

  • 杏树

    参见:种杏

  • 袁绍杯

    《后汉书.郑玄传》:“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座。身长八尺,饮酒一斛,秀眉明目,容仪温伟。”东汉末年,大将军袁绍镇守冀州时,因慕郑玄才名,曾大宴宾客,邀玄为上宾。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