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新华字典>抙的说文解字解释
póu

引取也。从手孚聲。抱,捊或从包。步侯切〖注〗臣鉉等曰:今作薄報切。又,以爲褱袌字,非是。(捊)引埾也。埾各本作取。今正。詩釋文作埾。今本譌爲取土二字。非也。埾義同聚。引埾者、引使聚也。玉篇正作引聚也。
抙  部  首
部外笔画
4
抙总笔画
抙  结  构
左右结构
抙同音字
常用字表
抙不是常用字
抙统一码
抙  五  笔
RRH
抙  仓  颉
QQ
抙  郑  码
DMD
四角号码
52050
通用字表
抙不是通用字

抙字读音

póu ㄆㄡˊ

pōu ㄆㄡ

fū ㄈㄨ

抙字笔顺

横、竖钩、提、撇、横、横、竖钩 (抙笔顺图解请看:抙笔顺)

抙相关字典

抙说文解字

引取也。从手孚聲。抱,捊或从包。步侯切〖注〗臣鉉等曰:今作薄報切。又,以爲褱袌字,非是。

(捊)引埾也。埾各本作取。今正。詩釋文作埾。今本譌爲取土二字。非也。埾義同聚。引埾者、引使聚也。玉篇正作引聚也。大雅。捄之陑陑。傳曰。捄、虆也。陑陑、眔也。箋云。捄、捊也。度、投也。築牆者捊聚壤土。盛之以虆。而投諸版中。此引聚之正義。箋與傳互相足。賓筵之仇、鄭讀爲𣂏。此捄、鄭釋爲捊。皆於其音之相近得其義也。常棣。原隰裒矣。傳云。裒、聚也。此重聚不重引、故不言引但言聚也。裒者、捊之俗。易。君子以裒多益寡。鄭、荀、董、蜀才作捊。云取也。此重引、故但言取也。从手。孚聲。步侯切。三部。詩曰。原隰捊矣。六字小徐本有。玉篇引亦有。

(抱)捊或从包。古音孚聲包聲同在三部。後人用抱爲褱袌字。葢古今字之不同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