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新华字典>论组词

论相关字典

论[lùn]字在结尾的词语

  • 警论[jǐng lùn]
      警策的言论。
  • 小论[xiǎo lùn]
      1.细碎的言论。 2.简短议论。 3.古时吐蕃副相。论﹐藏文blon﹐吐蕃王族﹑大臣。
  • 非决定论[fēi jué dìng lùn]
      与“决定论”相对。否认一切事物具有因果制约性和规律性的哲学学说。它无限夸大偶然性、自由意志,宣扬盲目力量。
  • 谬论[miù lùn]
      荒谬的言论:驳斥谬论。
  • 序论[xù lùn]
      1.序和论。即史传文的引言和结尾的评论。 2.谓依次论列。 3.序言;序文。
  • 亡论[wáng lùn]
      暂且不说,不必论及。
  • 纵论[zòng lùn]
      不加限制随意评论:纵论古今人物。
  • 诘论[jié lùn]
      辩驳论难。
  • 极论[jí lùn]
      透彻地论述;竭力论述;畅谈。
  • 遗论[yí lùn]
      1.指前人留下的观点﹑见解。 2.馀论;异议。
  • 轨论[guǐ lùn]
      合乎一定规范的言论。
  • 熟论[shú lùn]
      了解辨别。
  • 微论[wēi lùn]
      1.犹微说。 2.犹言不用说,不要说。
  • 党论[dǎng lùn]
      1.正直之论。党,通“谠”。 2.朋党之间的争论。
  • 绪论[xù lùn]
      1.言论。
  • 阔论[kuò lùn]
      阔大不切实际的议论。
  • 物论[wù lùn]
      众人的议论,舆论。
  • 纠论[jiū lùn]
      纠弹议处。
  • 侨论[qiáo lùn]
      借论。
  • 刍论[chú lùn]
      浅陋的议论。多用为自谦之辞。
  • 语论[yǔ lùn]
      说话﹔谈论。
  • 外论[wài lùn]
      外界的议论。
  • 天才论[tiān cái lùn]
      认为是“生而知之”的天才创造历史的唯心主义理论。在认识论上,认为人的知识、才能是先天就有的;在历史观上,认为历史是由少数英雄创造的。
  • 鲰论[zōu lùn]
      浅陋的议论。
  • 天论[tiān lùn]
      犹天理。
  • 案论[àn lùn]
      审讯治罪。
  • 概论[gài lùn]
      概括的论述(多用于书名):《地质学概论》ㄧ《中国文学概论》。
  • 仞识论[rèn shí lùn]
      即认识论。关于人类认识的来源﹑发展过程,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学说。仞,“认”的古字。
  • 渊论[yuān lùn]
      高论,宏论。
  • 唯我论[wéi wǒ lùn]
      只承认自己个人存在的哲学理论。认为只有自我及其意识才是唯一真实的、本原性的存在,外部世界只能存在于自我的感觉中,是个人感知的结果或个人精神的创造物。
  • 弁论[biàn lùn]
      犹弁言。
  • 僻论[pì lùn]
      不正确的言论。
  • 说论[shuō lùn]
      1.学说。 2.辩论。
  • 毋论[wú lùn]
      无论。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 口论[kǒu lùn]
      口头论说。
  • 动机论[dòng jī lùn]
      在道德评价中主张根据人的主观愿望来确定行为的道德意义的理论。与“效果论”相对。认为人的行为善恶取决于动机是否善良,而与行为所产生的效果无关;判断或评价行为的善恶只须看动机,不必看效果。这种理论割裂了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关系,是片面的。参见“动机与效果”。
  • 偏论[piān lùn]
      偏颇的议论;不公允的言论。
  • 张侯论[zhāng hòu lùn]
      《论语》第一次的改订本。共二十篇。西汉末安昌侯张禹根据《鲁论》(鲁人所传《论语》)并吸收《齐论》(齐人所传《论语》)编定,故名。东汉末郑玄注《论语》,又混合《张侯论》和《古论》(出孔壁中的《论语》),成为现行的《论语》。参阅三国魏何晏《序》﹑《隋书.经籍志》﹑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论语》。
  • 执论[zhí lùn]
      提出异议或谓坚持某种意见。
  • 抗论[kàng lùn]
      1.立论。 2.大声争论。 3.相对晤谈。 4.谓在言论上相抗衡。 5.抗议。
  • 详论[xiáng lùn]
      研究讨论。
  • 面论[miàn lùn]
      当面评论。
  • 廷论[tíng lùn]
      1.在朝廷上辩论。 2.朝廷上的议论。
  • 策论[cè lùn]
      就当时政治问题加以论说﹐提出对策的文章。宋代以来各朝常用作科举试士的项目之一。 古时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清末科举废八股文,用策论代替
  • 齐物论[qí wù lùn]
      酒名。
  • 画论[huà lùn]
      有关图画﹑绘画的论述。
  • 放论[fàng lùn]
      高谈阔论。
  • 六论[liù lùn]
      1.指《吕氏春秋》中的《开春论》﹑《慎行论》﹑《贵直论》﹑《不苟论》﹑《似顺论》﹑《士容论》。 2.指宋科举考试中的六道论题。
  • 高论[gāo lùn]
      1.纵谈﹐纵论。 2.高谈阔论;不切实际的议论。 3.见解高明的议论。常用以称对方的言论的敬辞。 敬辞,见解独到不同凡响的议论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史记.张释之列传》
  • 坐论[zuò lùn]
      1.坐而议论。 2.唐五代之制,宰相上殿议事,赐茶命坐,谓之坐论。至宋初,此制废。参阅宋钱惟演《金坡遗事》。
  • 循环论[xún huán lùn]
      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变,没有质变,只是不断循环往复,简单地周而复始的发展观。这一理论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就形成历史循环论。
  • 商论[shāng lùn]
      磋商讨论。
  • 一元论[yī yuán lùn]
      与“二元论”、“多元论”相对。主张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的哲学学说。有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 庙论[miào lùn]
      朝廷对政事的议论。
  • 诗论[shī lùn]
      有关诗歌的评论文章或创作理论方面的著作。
  • 诐论[bì lùn]
      偏邪不正的言论。
  • 有神论[yǒu shén lùn]
      与“无神论”相对。主张在物质世界以外有超自然的神存在的学说。是一切宗教和神学学说的理论依据。一般在氏族和部落形成时出现神的观念。原始社会的神是多种多样的,奴隶制社会则形成一神教。随着主要的一神教(如犹太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和形成,出现宗教哲学。 相信有一位神或多位神的信仰
  • 粗论[cū lùn]
      粗略论述。
  • 过论[guò lùn]
      过头话;过分的言论。
  • 寄论[jì lùn]
      谓随声附和,言无定论。
  • 经验论[jīng yàn lùn]
      一译“经验主义”。一种认识论的学说。同“唯理论”相对。认为经验是人的一切知识的唯一来源。由于对经验的本原和内容看法不同,因而形成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的经验论。
  • 崇论闳论[chóng lùn hóng lùn]
      高超的见解。高超的见解
  • 谘论[zī lùn]
      询问斟酌。
  • 核论[hé lùn]
      犹确论,高论。
  • 泛论[fàn lùn]
      1.广泛地论述。 2.随意议论。 3.一般的论述。 广泛地论述;泛泛地谈论泛论哲理
  • 成论[chéng lùn]
      定论。
  • 讥论[jī lùn]
      讥刺和议论。
  • 酬论[chóu lùn]
      研讨,讨论。
  • 国论[guó lùn]
      1.有关国家大计的言论﹑主张。 2.谓商讨国家大计,发表政见。 3.全国的舆论。 4.女真语。尊贵的意思。
  • 宿命论[sù mìng lùn]
      认为历史发展由一种不可抗拒和避免的神秘力量决定的学说。它否认人的自觉能动性,主张完全听任命运或天意的安排,不作任何改造自然和社会现实的积极努力。如中国儒家“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天命观,古希腊罗马斯多葛派“服从命运”等主张。 一种认为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人的生死和贫富都由命运或天命决定,人无能为力的思想
  • 天命论[tiān mìng lùn]
      主张“天”即上帝的旨意和命令主宰人世一切的唯心主义哲学理论。
  • 称论[chēng lùn]
      1.称述;评论。 2.犹称道。
  • 辨论[biàn lùn]
      1.把对人进行考查后所作的鉴定加以认真分析。 2.辨析论说。 3.辩驳争论。辨﹐通“辩”。 4.犹议论。辨﹐通“辩”。
  • 课堂讨论[kè táng tǎo lùn]
      学校教学方式之一。由教师提出讨论课题﹐指定参考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钻研﹐在课堂上讨论﹐然后做出结论。
  • 目的论[mù dì lùn]
      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为某种目的所决定的学说。有外在论目的论和内在论目的论。中国西汉董仲舒提出人间的一切都是“天”有目的地安排的。神学家认为上帝或神有目的地创造和安排了世界万物。目的论在自然科学发展中,曾把只适用于人类活动的目的范畴推广运用于自然界,将目的看作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原则。
  • 咨论[zī lùn]
      议论;商讨。
  • 辩论[biàn lùn]
      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辩论会ㄧ他们为历史分期问题辩论不休。
  • 人性论[rén xìng lùn]
      通常指撇开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历史发展,抽象地考察人的共同本性的理论。中国古代即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有善有恶论等,西方亦有自然说、约定论、感觉论等人性理论。欧洲文艺复兴后,人性论成为欧洲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其中心是提倡个性自由、个性解放,反对封建束缚。
  • 统论[tǒng lùn]
      总论。
  • 拟论[nǐ lùn]
      1.指拟立为太子之说。 2.科学上有待证明的假设。
  • 申论[shēn lùn]
      1.犹讨论,商量。 2.谓具文上呈辩解。 论述;说明无须多加申论
  • 矛盾论[máo dùn lùn]
      毛泽东作于1937年8月。编入《毛泽东选集》第1卷。总结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危害革命的教训,提出并论述了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一系列相对完整的矛盾学说的理论体系,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强调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指出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该书是毛泽东的哲学代表作之一,对唯物辩证法基
  • 电子论[diàn zǐ lùn]
      用物质是由带电粒子构成的假设来解释各种物理现象的理论。经典电子论是1895年由洛伦兹提出的,它把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归结为电磁波与物质中电子的相互作用。金属电子论是1898年由德国物理学家黎开和德鲁台提出的,它认为金属导电和导热现象是因为金属中有自由电子的缘故。
  • 言论[yán lùn]
      1.言谈﹔谈论。
      2.言词﹔发表的议论或意见。
      3.犹舆论。
  • 史论[shǐ lùn]
      文体名。原指作史者在“本纪”“列传”之后评述所记史事和人物的文字。后来凡是关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论文,也都称为“史论”。
  • 世论[shì lùn]
      1.当时的舆论。 2.佛教称其他宗教﹑学派言论。
  • 嚣论[xiāo lùn]
      众口毁议。
  • 搉论[què lùn]
      商量讨论。
  • 伪论[wěi lùn]
      犹谬论,邪说。
  • 孤论[gū lùn]
      1.独立的见解;无人赞同的意见。 2.一篇论着。
  • 唯理论[wéi lǐ lùn]
      一译“理性主义”。一种认识论的学说。同“经验论”相对。只承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由于在认识对象上的看法不同,因而形成唯物主义的唯理论和唯心主义的唯理论。
  • 考论[kǎo lùn]
      考查论证。
  • 盈论[yíng lùn]
      谓按满额论功行赏。
  • 峻论[jùn lùn]
      高论。
  • 访论[fǎng lùn]
      探讨各种论说。
  • 诠论[quán lùn]
      1.犹评论。诠﹐通“铨”。 2.犹阐释﹔讲解。
  • 外因论[wài yīn lùn]
      主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的形而上学理论。在自然观上,常把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始因归为精神、上帝等超自然力量。在社会观上,常把社会发展的原因归为地理、气候等条件。
  • 会论[huì lùn]
      1.会同判决罪犯死刑。 2.会同论议。
  • 笔论[bǐ lùn]
      谓以文字发议论。
  • 见论[jiàn lùn]
      明见高论。
  • 发论[fā lùn]
      发表议论。
  • 宏论[hóng lùn]
      见识广博的言论:大发宏论。也作弘论。
  • 稽论[jī lùn]
      犹议论。
  • 四律五论[sì lǜ wǔ lùn]
      佛教重要经典。四律:一﹑《十诵律》,六十一卷,后秦弗若多罗译;二﹑《四分律》,六十卷,后秦佛陀耶舍译;三﹑《僧祇律》,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等译;四﹑《五部律》,三十卷,南朝宋佛陀什等译。五论:一﹑《毘尼母论》,八卷,本名,《毘尼母经》,失译;二﹑《摩得勒伽论》,十卷,南朝宋伽跋摩译;三﹑《善见论》,十八卷,南朝齐伽跋陀罗译;四﹑《萨婆多论》,九卷,失译;五﹑《明了论》,一卷,南朝陈真谛译。
  • 众论[zhòng lùn]
      众人的议论。
  • 告论[gào lùn]
      谓向官府控告。论,论罪。
  • 选论[xuǎn lùn]
      见“选抡”。
  • 排队论[pái duì lùn]
      运筹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要求获得某种服务的对象所产生的随机性拥挤(排队)现象。如电话交换台用户的呼叫就是一种排队现象。主要研究用户的等待时间、排队长度等的概率分布,从而作出合理的安排。应用于交通运输、仓库和生产流水线设计、计算机存储器设计等方面。
  • 窅论[yǎo lùn]
      精深的言论。
  • 戏论[xì lùn]
      1.漫不经心的言论。 2.佛教语。谓非理﹑无义的言论。
  • 捕论[bǔ lùn]
      逮捕论罪。
  • 乐毅论[lè yì lùn]
      著名的小楷法帖。三国魏夏侯玄文,晋王羲之书。唐褚遂良称其“笔势精妙,备尽楷则”,被评为王羲之正书第一。真迹已佚,后世摹本甚多。参阅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二﹑卷三,宋程大昌《考古编.黄庭经》。
  • 理论[lǐ lùn]
      ①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②辩论是非;争论;讲理①:他正在气头上,我不想和他多理论。
  • 邪论[xié lùn]
      谬说,邪曲之论。
  • 杂论[zá lùn]
      1.共同议论。 2.漫无中心﹐涉及面广的议论。
  • 认识论[rèn shi lùn]
      关于人类认识的哲学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人类认识的对象、来源、本质、能力、形式、过程、规律、检验等。在认识论中存在着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 鸿论[hóng lùn]
      宏论;高论。
  • 平论[píng lùn]
      1.指泛泛无所谓的言论。 2.评论。
  • 大教学论[dà jiào xué lùn]
      副题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捷克夸美纽斯著。1632年出版。共三十三章。反对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系统阐述适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观点,包括教育的目的、作用、制度、内容和途径。提出教学必须“遵循自然”,并论证教学的“简易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速性”等原则。为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 政论[zhèng lùn]
      针对当时政治问题发表的评论。 针对当时政治问题发表的评论
  • 唯物论[wéi wù lùn]
      即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 推论[tuī lùn]
      1.推详论述。 2.逻辑学名词。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推理。 推详论述予为之往复推论,始得豁然。——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
  • 数论[shù lùn]
      数学的一个分科,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及其有关的规律。按研究方法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初等数论﹑代数数论﹑几何数论﹑解析数论等。
  • 较论[jiào lùn]
      争论。
  • 总论[zǒng lùn]
      1.全面而概括的论述。 2.犹绪论。多用于书籍文章。如罗惇曧《文学源流》第一段的标题即为“总论”。
  • 中百论[zhōng bǎi lùn]
      指古印度龙树所著的《中论》与提婆所著的《百论》。两书为大乘空宗(即中观学派)的经典,因借以指该宗的学说。
  • 别论[bié lùn]
      1.异议。 2.另作评价;另外评论。
  • 进化论[jìn huà lùn]
      见〖达尔文主义〗。
  • 讨论[tǎo lùn]
      就某一问题进行商量或辩论:进行专题讨论|讨论工作|讨论会。
  • 不论[bù lùn]
      ①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认真负责|不论日班还是夜班,他从不迟到早退。②不讨论:存而不论|姑且不论。
  • 罢论[bà lùn]
      不提;取消原来的打算。 已经取消了的打算
  • 公论[gōng lùn]
      公众的评论:尊重公论ㄧ是非自有公论。
  • 专论[zhuān lùn]
      以某一专题为中心内容的论文。
  • 盖然论[gài rán lùn]
      1.一种主张确定性是不可能的(特别在物理学和社会科学中)而概然性就是支配信仰和行动的理论。2.一种理论,认为在不可能有确定性的道德问题中,由于对所包括的原则的明确知觉或由于感觉有合适的可靠的权威的支持,因而被看作具有可靠的概然性的任何过程都是可能发生的;特指这样一种理论,它主张在不可能有确定性的道德问题中,任何具有可靠概然性的过程都可能发生,即使当一个相反的过程是或者似乎是具有更大的概然性时仍然是这样。它主张在道德问题中不可能有确实性,因此只有遵循盖然性较大的道路。
  • 余论[yú lùn]
      1.识见广博之论;宏论。 2.前人传留下的言论。 3.指一言半语。 4.指闲言碎语。
  • 差论[chà lùn]
      挑选,选择。
  • 赋论[fù lùn]
      辞赋和议论文。
  • 正论[zhèng lùn]
      1.谓正直地议论事情。 2.正确合理的言论。
  • 瞽论[gǔ lùn]
      不明事理的言论。谦词。
  • 相对论[xiāng duì lùn]
      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关于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关系的理论。是20世纪初由爱因斯坦等在总结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部分。
  • 美论[měi lùn]
      犹宏论。
  • 四论[sì lùn]
      佛教四部经论的合称。即《中观论》﹑《十二门论》﹑《百论》﹑《大智度论》。按,《百论》系提婆着,另三论均系龙树所著。
  • 大论[dà lùn]
      1.正大的议论或理论。 2.吐蕃官号。论﹐藏文blon﹐王族﹑大臣。
  • 话论[huà lùn]
      谈论。
  • 麋论[mí lùn]
      包括;统摄。
  • 诡论[guǐ lùn]
      谬论﹐欺世之论。
  • 先论[xiān lùn]
      先前的建议。
  • 悖论[bèi lùn]
      自相矛盾的命题:如果认为它是真的,则它是假的;如果认为它是假的,则它是真的。如说:“我现在说的是一句谎话。”如果认为它是真的,那么它就是一句谎话,是假的;如果认为它是假的,那么它就不是一句谎话,是真的。悖论长期被认为是一种无聊的诡辩,后来在严谨的数学理论中发现了悖论,才对悖论作了科学的研究,得出了有益的结果。
  • 深论[shēn lùn]
      1.深刻的议论。 2.进一步议论。
  • 无神论[wú shén lùn]
      与“有神论”相对。否定一切宗教信仰和鬼神存在的学说。反对在物质世界之外存在着神并由它主宰世界万物和人类命运的观点。其理论基础是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宗教有神论产生和发展的秘密,对宗教的本质、根源和消亡途径都作了科学的说明。 认为既没有上帝又没有任何别的神存在的学说
  • 质论[zhì lùn]
      1.质疑评论。 2.信实的评论。
  • 函数论[hán shù lùn]
      实函数论和复变函数论的总称。实函数论是研究函数的连续性、可微性和可积性的理论;复变函数论是研究复变数的解析函数性质的理论。
  • 纂论[zuǎn lùn]
      1.汇集议论。 2.撰述论着。
  • 立论[lì lùn]
      对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意见:立论精当。
  • 切论[qiē lùn]
      激切的议论。
  • 浮论[fú lùn]
      空虚不实的言论。
  • 遑论[huáng lùn]
      〈书〉不必论及;谈不上:生计无着,遑论享乐。
  • 参论[cān lùn]
      1.参与讨论。 2.弹劾追究。
  • 恢论[huī lùn]
      极论;畅论。
  • 具论[jù lùn]
      详细讨论。
  • 尚论[shàng lùn]
      向上追论。
  • 三论[sān lùn]
      1.指所论三事。 2.《论语》有《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三种,合称“三论”。 3.佛教三论宗所依据的经典,即《中论》﹑《百论》﹑《十二门论》。
  • 庄论[zhuāng lùn]
      庄重的言论;庄严的议论。
  • 备论[bèi lùn]
      1.详细叙列。 2.详细论述。
  • 朝论[cháo lùn]
      朝廷上的议论。
  • 弘论[hóng lùn]
      同‘宏论’。 知识广博的言论。见“宏论”
  • 乡论[xiāng lùn]
      乡里的评论。古代由乡大夫考核评论,推举人材。
  • 方法论[fāng fǎ lùn]
      关于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在不同层次上有具体科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和哲学方法论的区别。哲学方法论是指导前两种方法论的最一般、最根本的方法论,它和世界观是一致的。
  • 圣论[shèng lùn]
      帝王和圣人的论述。
  • 曲论[qǔ lùn]
      歪曲事实地议论;狡辩。
  • 符号论[fú hào lùn]
      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认为人的感觉、观念不是外界事物的反映,而仅仅是一些和外界事物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的记号、符号或象形文字。也叫象形文字论。
  • 危论[wēi lùn]
      犹直言,正论。
  • 可知论[kě zhī lùn]
      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哲学学说(跟‘不可知论 ’相对)。
  • 两点论[liǎng diǎn lùn]
      指辩证法的全面观点,即全面地看问题,分清主次,不但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不但看到事物的现状,也要看到矛盾的双方经过斗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 唯意志论[wéi yì zhì lùn]
      一种唯心主义哲学学说。主张意志高于理性,是宇宙的本体和本质,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意志的表现。主要代表有叔本华和尼采等。
  • 诤论[zhèng lùn]
      直言规劝的言论。
  • 反杜林论[fǎn dù lín lùn]
      恩格斯作于1876年9月至1878年6月。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方面批判杜林对马克思主义的“变革”,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理论。
  • 经论[jīng lùn]
      佛教指三藏中的经藏与论藏。
  • 目论[mù lùn]
      比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
  • 怀疑论[huái yí lùn]
      对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认识表示怀疑的哲学学说。在西方哲学史上,由于不同时期的怀疑论对所怀疑的具体对象有所不同,因而起过不同作用。
  • 榷论[què lùn]
      商讨辩论。
  • 常论[cháng lùn]
      1.指普遍适用的道理和法则。 2.平庸的言论。
  • 争论[zhēng lùn]
      争辩讨论;争吵。 各执己见,互相辩论他和父亲之间的一些争论
  • 赞论[zàn lùn]
      犹论赞。史传篇末所附作者的评论。
  • 资本论[zī běn lùn]
      马克思毕生研究的成果和最主要著作。从对商品的分析开始,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和事实,阐明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学说,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和根源,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论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把社会主义学说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标志着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 细论[xì lùn]
      详论。
  • 性善论[xìng shàn lùn]
      中国古代的一种人性论。与“性恶论”相对。由孟子首先提出。认为人性本来就是善的,人的仁义礼智等品德是天生固有的,封建伦理道德是天赋给人的本性。人的为恶是由于后天环境影响和主观不努力造成的,由此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
  • 辞论[cí lùn]
      言谈议论。
  • 确论[què lùn]
      精当确切的言论。 正确恰当的言论
  • 显论[xiǎn lùn]
      明白的论说。
  • 唯心论[wéi xīn lùn]
      即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 士论[shì lùn]
      士大夫间的评论﹑舆论。
  • 短论[duǎn lùn]
      短小的评论文章。 一种分析性的、解释性的或批评性的文章,通常比学术论文或学位论文短得多,论述也不那么系统、正规且通常是从有限的、往往是从个人的观点来论述主题的
  • 文论[wén lùn]
      1.文章﹐著作。 2.指汉应玚的《文质论》。
  • 伟论[wěi lùn]
      高明超卓的言论。
  • 谭论[tán lùn]
      谈说议论。
  • 鲠论[gěng lùn]
      1.刚直的言论。 2.刚直地发表言论。
  • 决定论[jué dìng lùn]
      与“非决定论”相对。认为一切事物普遍存在着因果制约性、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哲学学说。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持论[chí lùn]
      提出主张;立论:能持论,善属文|持论公允。
  • 效果论[xiào guǒ lùn]
      在道德评价中主张根据行为的后果来确定行为的道德意义的理论。与“动机论”相对。认为人的行为善恶取决于效果;判断和评价行为的善恶,不必考察动机,只要看它的效果。这种理论割裂了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关系,是片面的。
  • 邦论[bāng lùn]
      关于国事的言论。
  • 陈论[chén lùn]
      陈事论述。
  • 竦论[sǒng lùn]
      耸人听闻的议论。
  • 决论[jué lùn]
      论断。
  • 系统论[xì tǒng lùn]
      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性质和规律的理论。狭义指一般系统论;广义包括一般系统论、控制论、自动化理论、信息论、集合论、图论、网络理论、系统数学、对策论、决策论、电子计算机模拟等理论和方法。它认为一切系统都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自组织性。它的基本方法有信息论方法、反馈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等。
  • 封建论[fēng jiàn lùn]
      散文篇名。唐代柳宗元作。“封建”指奴隶社会分封国土、建立诸侯国的分封制度。作者分析了这种制度的产生原因、形成过程及其弊病,论述了它终被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意在反对唐中期的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的统一。措词严谨,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是古代议论文的典范之作。
  • 正统论[zhèng tǒng lùn]
      对我国历代王朝的正位与闰位的论定。唐皇甫湜作《东晋元魏正闰论》。宋欧阳修始作《正统论》,司马光﹑苏轼﹑朱熹等各有论说。由于立场不同,他们的立论各异。如:司马光为北宋立论,以三国魏为正位,蜀为闰位。朱熹为南宋立论,以蜀为正位,魏为闰位。参见“正闰”。
  • 讲论[jiǎng lùn]
      ①谈论;议论:她从不在背地里讲论别人。②论述:这是一本讲论戏剧的书。
  • 非论[fēi lùn]
      不但。
  • 快论[kuài lùn]
      痛快的言论。
  • 霸论[bà lùn]
      称霸的学说。
  • 的论[dí lùn]
      正确的论断。
  • 虚论[xū lùn]
      浮夸空泛的议论。
  • 弹论[dàn lùn]
      犹弹劾。
  • 社论[shè lùn]
      报社或杂志社代表编辑部意见所发表的评论当前重大问题的文章。 报刊以本社名义发表的有关当前重大问题的评论人民日报社论
  • 对策论[duì cè lùn]
      又称“博弈论”、“竞赛论”。运筹学的一个分支。用数学方法研究带有竞赛或斗争性质的现象。主要研究决策者是否存在制胜对方的最优策略,以及如何确定这种策略。运用对策论,可对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行为科学产生的模型作出分析判断。在管理科学、系统控制和统计决策等领域都有应用。
  • 风论[fēng lùn]
      犹舆论。
  • 边论[biān lùn]
      1.守边御敌的观点主张。 2.有关边事的讨论研究。
  • 信息论[xìn xī lùn]
      研究信息的计量以及信息的发送﹑传递﹑变换﹑储存和接收的科学。参见“信息”。
  • 摅论[shū lùn]
      犹申论。
  • 定命论[dìng mìng lùn]
      即宿命论。

论[lùn]字在开头的词语

  • 论德[lùn dé]
      1.评判品德的高下。 2.论赞天子的功德。
  • 论判[lùn pàn]
      策论和判语。均为科举考试的项目。
  • 论力[lùn lì]
      凭借勇力。
  • 论士[lùn shì]
      1.议论之士。 2.评论人才。
  • 论律[lùn lǜ]
      讨论乐律。
  • 论吐[lùn tǔ]
      谈论。
  • 论禅[lùn chán]
      谈论佛学。
  • 论言[lùn yán]
      论述﹐谈论。
  • 论财[lùn cái]
      计较财物。
  • 论难[lùn nàn]
      辩驳诘难:互相论难|车驾幸太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
  • 论授[lùn shòu]
      谓讲授课业。
  • 论托[lùn tuō]
      推荐。论﹐通“抡”。
  • 论天表[lùn tiān biǎo]
      劝进表。劝进表多言天命所归﹐应该承天命即帝位。
  • 论解[lùn jiě]
      1.论说和解释。 2.谓据理申辩使之解脱(罪责)。 3.处理解决。
  • 论战[lùn zhàn]
      1.谈论战事。 2.在政治上﹑学术上因意见不同而争论。 论争,在政治、学术上因意见不同而引起的争论
  • 论空[lùn kōng]
      犹清谈。
  • 论酬[lùn chóu]
      1.答谢。 2.议论。
  • 论兵[lùn bīng]
      研究军事和兵法。
  • 论问[lùn wèn]
      论议问难。
  • 论旨[lùn zhǐ]
      议论的旨趣﹔论题的主旨。
  • 论天[lùn tiān]
      1.讨论天象。 2.相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论。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双方各持其理﹐连孔子也不能决断。事见《列子.汤问》。后遂用为典故﹐以“论天”形容儿童聪敏。
  • 论口[lùn kǒu]
      斗嘴﹔争吵。
  • 论体[lùn tǐ]
      论文的体裁。
  • 论纲[lùn gāng]
      论述的总纲。
  • 论输[lùn shū]
      定罪而罚作劳役。
  • 论著[lùn zhù]
      1.亦作“论箸”。 2.论议和著述。 3.带有研究性的著作。
  • 论囚[lùn qiú]
      定罪并处决囚犯。
  • 论究[lùn jiū]
      讨论研究。
  • 论刑[lùn xíng]
      1.论说刑法。 2.判刑。
  • 论载[lùn zǎi]
      论说和记载。
  • 论罪[lùn zuì]
      定罪。 判罪;即根据事实或证据判定罪行按贪污论罪
  • 论端[lùn duān]
      争论的原由。
  • 论讲[lùn jiǎng]
      讲论﹔谈论讲说。
  • 论辞[lùn cí]
      1.议论之辞。 2.谈论文辞。
  • 论求[lùn qiú]
      探讨﹐研究。
  • 论议[lùn yì]
      1.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 2.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所表示的意见。亦指思想认识﹑境界等。 3.议论文。
  • 论辨[lùn biàn]
      1.谓考定才能品德。 2.议论辩驳。辨﹐通“辩”。 3.文体的一种。今称论说文。辨﹐通“辩”。
  • 论法[lùn fǎ]
      1.讨论法律。 2.依法处置。 3.论说推理的法则。
  • 论刺[lùn cì]
      议论和讥刺﹔议论和指责。
  • 论及[lùn jí]
      专门讨论和阐述。如:论及一个重要问题的讲话。
  • 论世[lùn shì]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后以“论世”指研究时世。
  • 论歌[lùn gē]
      论赞歌颂。
  • 论次[lùn cì]
      论定编次。
  • 论点[lùn diǎn]
      议论中所持的观点以及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文章论点鲜明。
  • 论斩[lùn zhǎn]
      判处斩首。
  • 论坛[lùn tán]
      对公众发表议论的场所。多指报刊、座谈会等:文艺论坛。
  • 论叙[lùn xù]
      亦作“论敍”。论说。
  • 论建[lùn jiàn]
      建议。
  • 论绎[lùn yì]
      议论阐发。
  • 论材[lùn cái]
      选择人材。论﹐通“抡”。
  • 论裁[lùn cái]
      论究裁决。
  • 论学[lùn xué]
      1.论说学问。 2.指学术见解。
  • 论课[lùn kè]
      谓评论﹑考核军功或政绩。
  • 论说文[lùn shuō wén]
      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议论与说明体裁的文章
  • 论列[lùn liè]
      1.一一论述。 2.指言官上书检举弹劾。 3.议论的范围。
  • 论理[lùn lǐ]
      1.议论道理。 2.争论是非。 3.按照道理。 4.理论。 5.逻辑。 讲道理;论说道理把他找来论论理
  • 论客[lùn kè]
      发表议论的人﹔评论的人。
  • 论核[lùn hé]
      研究考核。
  • 论友[lùn yǒu]
      讨论问题的朋友。
  • 论演[lùn yǎn]
      研究阐发。
  • 论才[lùn cái]
      评论文才。
  • 论硋[lùn ài]
      犹言众矢之的﹐众人议论的目标。
  • 论能[lùn néng]
      识别贤能。
  • 论决[lùn jué]
      1.判决。 2.判处死刑﹔处决囚犯。
  • 论辩[lùn biàn]
      1.议论辩驳。 2.文体的一种。 讨论分辩论辩有力与之论辩(辨通“辩”)。——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论争[lùn zhēng]
      1.亦作“论诤”。 2.争辩﹔论战。
  • 论执[lùn zhí]
      发表和坚持自己的意见。
  • 论隲[lùn zhì]
      评论。
  • 论集[lùn jí]
      编次撰集。
  • 论杀[lùn shā]
      判处死刑。
  • 论最[lùn zuì]
      犹课最﹐论功。
  • 论奏[lùn zòu]
      指官吏上奏﹐论述自己意见。
  • 论请[lùn qǐng]
      论辩请求。
  • 论荐[lùn jiàn]
      选拔推荐。论﹐通“抡”。
  • 论诤[lùn zhèng]
      见“论争”。
  • 论功[lùn gōng]
      评定功劳之大小。
  • 论昏[lùn hūn]
      谈论婚事。谓提亲。“昏”﹐婚的古字。
  • 论量[lùn liàng]
      1.评论﹔计较。 2.犹思量。
  • 论敌[lùn dí]
      政治﹑学术等方面的争论的对手。 西方古代学术论辩时,开始对论点提出责难的人;在争论中的对手
  • 论年[lùn nián]
      论年岁﹐按年龄说。
  • 论辟[lùn pì]
      判处死刑。
  • 论撰[lùn zhuàn]
      1.论说叙录。 2.论着﹔著作。
  • 论斥[lùn chì]
      论罪斥逐。
  • 论师[lùn shī]
      指精通论(阿毗达磨)藏或论释佛教经义的僧人。
  • 论诘[lùn jié]
      论辩诘问。
  • 论病[lùn bìng]
      分析病情。
  • 论柄[lùn bǐng]
      犹论据。
  • 论题[lùn tí]
      1.诗文的题目﹔议论的题目。 2.逻辑学上指真实性需要证明的命题。
  • 论死[lùn sǐ]
      判处死刑。
  • 论思[lùn sī]
      议论﹑思考。特指皇帝与学士﹑臣子讨论学问。
  • 论择[lùn zé]
      选择。论﹐通“抡”。
  • 论孟[lùn mèng]
      《论语》和《孟子》的并称。
  • 论根[lùn gēn]
      议论的根据。
  • 论谥[lùn shì]
      评论其生平事迹﹐然后赐给谥号。
  • 论证[lùn zhèng]
      证明中从论据到论题的推演。通过推理形式进行,有时是一系列推理形式。因此,论证必须遵守推理的规则。
  • 论谳[lùn yàn]
      审判定案。
  • 论谑[lùn xuè]
      言谈戏谑。
  • 论义[lùn yì]
      论说义理。
  • 论籑[lùn zhuàn]
      论着。
  • 论工[lùn gōng]
      研究军事工艺。
  • 论诉[lùn sù]
      论辩申诉。
  • 论告[lùn gào]
      1.论列罪状上告。 2.论着和告身(授官文凭)。
  • 论事文[lùn shì wén]
      议论文。
  • 论理学[lùn lǐ xué]
      逻辑学的旧称。 逻辑学的旧称
  • 论策[lùn cè]
      犹策论。宋代以来各朝常用作科举考试的项目之一。
  • 论讬[lùn tuō]
      见“ 论托 ”。
  • 论质[lùn zhì]
      论难质疑。
  • 论考[lùn kǎo]
      讨论研究。
  • 论评[lùn píng]
      评论。
  • 论处[lùn chǔ]
      判定处分。 判定处罚。即为某些过失犯罪犯法或犯规而加以惩罚以违反纪律论处
  • 论笃[lùn dǔ]
      1.言论笃实。亦指言论笃实的人。 2.确当的评论。
  • 论价[lùn jià]
      议定价格。
  • 论反[lùn fǎn]
      议论事情的反面。
  • 论说[lùn shuō]
      1.议论评说。 2.论说文。 3.按理说。 议论说明;说理(多指书面的)论说体
  • 论道官[lùn dào guān]
      指备顾问之官。
  • 论文[lùn wén]
      1.评论文人及其文章。三国魏曹丕有《典论.论文》。亦泛指谈论文章。 2.讨论﹑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 论进[lùn jìn]
      选拔进用。论﹐通“抡”。
  • 论命[lùn mìng]
      1.定罪。 2.算命。

论[lùn]字的成语

  • 论黄数白[lùn huáng shù bái]
      ①指任意评论是非好坏。②点了黄金又数白银。极言财富之多。
  • 凿空立论[záo kōng lì lùn]
      凿空:缺乏根据,牵强附会。比喻本来缺乏根据,却挖空心思穿凿附会地作出论断。
  • 谈论风生[tán lùn fēng shēng]
      风生:谈话时兴致很高,气氛活跃。形容谈话活跃而有趣。 指人健谈而动听或谈吐不凡,意趣盎然
  • 齿牙余论[chǐ yá yú lùn]
      微末的赞扬言辞。比喻不费力的奖励的话。
  • 较武论文[jiào wǔ lùn wén]
      较:比较,评论。评论武艺,谈论文章。
  • 大发议论[dà fā yì lùn]
      发:表达,传达。尽情地发表各种意见和评论。
  • 就事论事[jiù shì lùn shì]
      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现常指仅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孤立、静止、片面地议论。 依据实情,论其是非既可遮拦饰观,又不费钱,此就事论事之一法也。——《浮生六记》
  • 谠论侃侃[dǎng lùn kǎn kǎn]
      谠论:公正、正直的言论。对上敢于直言,谈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 诛心之论[zhū xīn zhī lùn]
      诛:惩罚。指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 不问其事迹,只就其动机、用心而加以责备的言论
  • 欺人之论[qī rén zhī lùn]
      欺骗人的话。
  • 高谈剧论[gāo tán jù lùn]
      剧:剧烈,激烈。高深空洞的言谈,激烈的辩论。
  • 谠论危言[dǎng lùn wēi yán]
      公正的议论,无畏的直言。
  • 虚谈高论[xū tán gāo lùn]
      高:高超;虚:空。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
  • 笃而论之[dǔ ér lùn zhī]
      笃:切实。确切地论述。
  • 迂阔之论[yū kuò zhī lùn]
      迂:迂腐;阔:大加夸张的。不符合实际的,空洞的言论。
  • 峭论鲠议[qiào lùn gěng yì]
      指议论严正刚直。
  • 格杀勿论[gé shā wù lùn]
      格:打;格杀:打死;勿论:不论罪。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对顽抗拒捕或罪大恶极的犯人,按刑律规定,击杀致死不论及执行者的罪行
  • 虚论浮谈[xū lùn fú tán]
      虚饰的言论,浮夸的语言。指大话、空话。
  • 舆论哗然[yú lùn huá rán]
      公众大表惊讶和不满。
  • 危言谠论[wēi yán dǎng lùn]
      危、谠:正直的意思。正直的言论。
  • 放言高论[fàng yán gāo lùn]
      指毫无顾忌地大发议论。
  • 高谈阔论[gāo tán kuò lùn]
      高:高深;阔:广阔。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无拘无束地高声大言发表宏论;亦指空谈而名不副实高谈阔论晓今古,一个是一方长老,一个是一代名儒,俗谈没半句。——金. 董解元《西厢》这里,作者作了深入具体的刻画,没有以简单的“同意”或“不同意”来描绘水生嫂当时的思想感情,也没有让她高谈阔论说一通空洞之词或不切实际地喊一通口号
  • 上篇上论[shàng piān shàng lùn]
      指说话引经据典,有根据。
  • 天道宁论[tiān dào níng lùn]
      指天道福善惩恶之说难以凭信。
  • 无论如何[wú lùn rú hé]
      不管怎样。表示不管条件怎样变化,其结果始终不变。 无论怎么样,表示不管怎样,其结果都不变今天无论如何别迟到
  • 纷纷议论[fēn fēn yì lùn]
      纷纷:众多杂乱的样子。形容很多人谈论的情景。
  • 议论纷纷[yì lùn fēn fēn]
      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
  • 论甘忌辛[lùn gān jì xīn]
      说到甘甜的就忌讳辛辣的。比喻有所好而偏执。
  • 笃论高言[dǔ lùn gāo yán]
      确切高明的言论。
  • 自有公论[zì yǒu gōng lùn]
      指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然会有评论。
  • 争短论长[zhēng duǎn lùn cháng]
      犹争长竞短。
  • 置之弗论[zhì zhī fú lùn]
      之:代词,它;弗:不。放在一边,不理不睬。形容毫不关心。
  • 拔剑论功[bá jiàn lùn gōng]
      指争论功劳激烈到几乎动武。
  • 平心而论[píng xīn ér lùn]
      平心:心情平和,不动感情;论:评论。平心静气地给予客观评价。
  • 物论沸腾[wù lùn fèi téng]
      物论:众人的议论。指舆论强烈。
  • 评头论足[píng tóu lùn zú]
      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任意挑剔。 原指一些无聊的人评论妇女的容貌。今泛指对人或事物随便议论,百般挑剔
  • 议论英发[yì lùn yīng fā]
      指崇论弘议,才华横溢。
  • 持论公允[chí lùn gōng yǔn]
      立论公正,不偏袒。
  • 违心之论[wéi xīn zhī lùn]
      与内心相违背的话。
  • 论功行赏[lùn gōng xíng shǎng]
      论:按照。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视功劳高低进行奖赏 时论功行赏,以为驻敌之功大,退敌之功小。——《三国志.顾谭传》
  • 论资排辈[lùn zī pái bèi]
      论:根据;资:资历,资格;辈:大小或前后顺序。根据资历深浅、辈份的大小决定级别、待遇的高低。 依凭工作年资深浅和辈分长幼论资排辈的做法不时兴了
  • 目论浅识[mù lùn qiǎn shí]
      目论:眼前之论。比喻见识短浅。
  • 姑置勿论[gū zhì wù lùn]
      姑:姑且;置:放在一边。姑且放在一边不去谈论。
  • 奇谈怪论[qí tán guài lùn]
      奇怪的不合情理的言论。
  • 危言高论[wēi yán gāo lùn]
      正直而不同凡响的言论。
  • 涩于言论[sè yú yán lùn]
      形容说话迟钝。
  • 浮言虚论[fú yán xū lùn]
      浮夸的语言,虚饰的言论。指大话、空话。
  • 珠玉之论[zhū yù zhī lùn]
      形容精当的言论,卓越的见解。
  • 危言竦论[wēi yán sǒng lùn]
      使人感到惊恐或震动的言论。
  • 论一增十[lùn yī zēng shí]
      指诽谤或赞美他人,要夸大其辞,使人信服。
  • 虚论高议[xū lùn gāo yì]
      不切实际,高妙空洞的议论。亦作“高谈虚论”。
  • 谈古论今[tán gǔ lùn jīn]
      从古到今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 不根持论[bù gēn chí lùn]
      根:根据;持论:提出自己的论点或主张。指毫无根据地提出个人的论点或主张。
  • 访论稽古[fǎng lùn jī gǔ]
      访:查访;稽:查对。讨论考究古代的事情。
  • 耳食目论[ěr shí mù lùn]
      耳食:轻信听来的话。像用耳朵吃饭而不知食物味道,像眼睛能看见细毛而不见睫毛。比喻轻信他人的话,缺乏确凿根据。
  • 论高寡合[lùn gāo guǎ hé]
      言论高超,投合者少。
  • 凿空之论[záo kōng zhī lùn]
      凿空:缺乏根据。空泛而没有根据的言论。
  • 崇论宏议[chóng lùn hóng yì]
      崇:高;宏:大。指高明宏大越的议论或见解。
  • 论心定罪[lùn xīn dìng zuì]
      根据犯罪人的动机和情节来判定其罪行。
  • 卑论侪俗[bēi lùn chái sú]
      侪俗:指俗人之流。降低言论的格调、情趣以混同于一般俗人。指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迁就流俗。
  • 数黑论黄[shǔ hēi lùn huáng]
      数:数落,批评。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 指说长道短,挑拨是非。也说“数黄道黑、“论黄数黑”
  • 要而论之[yào ér lùn zhī]
      犹言要而言之。概括地说,简单地说。
  • 长篇宏论[cháng piān hóng lùn]
      滔滔不绝的言论。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
  • 持平之论[chí píng zhī lùn]
      持平:主持公道,没有偏向。指公正的意见。也指折中、调和的话。
  • 盖棺定论[gài guān dìng lùn]
      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指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
  • 目睫之论[mù jié zhī lùn]
      比喻肤浅的见解。
  • 长篇大论[cháng piān dà lùn]
      滔滔不绝的言论。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 指冗长的文章或滔滔不绝的言谈
  • 议论蜂起[yì lùn fēng qǐ]
      议论很多,像一窝蜂飞起一样。形容意见不一致,有很多种说法。
  • 大发谬论[dà fā miù lùn]
      指空泛不切合实际的言论。
  • 忠言谠论[zhōng yán dǎng lùn]
      谠:正直。出言忠诚,立论正直。
  • 论道经邦[lùn dào jīng bāng]
      研究治国之道,以经营治理国家。
  • 樽酒论文[zūn jiǔ lùn wén]
      一边喝酒,一边议论文章。
  • 一概而论[yī gài ér lùn]
      一概:同一标准,一律。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指不作分析,不加区别,对不同事物都同样对待
  • 执一而论[zhí yī ér lùn]
      执:抓住;论:评论。抓住一点或一个方面进行评论。形容看问题片面。
  • 万世公论[wàn shì gōng lùn]
      指历代的公正之论。
  • 高谭清论[gāo tán qīng lùn]
      谭:同“谈”。高妙清正而空泛不实的言谈。
  • 争斤论两[zhēng jīn lùn liǎng]
      指在细枝末节上与人相争理论。 指在细枝末节上与人相争理论他爱争斤论两,少招他
  • 就实论虚[jiù shí lùn xū]
      实:指具体工作。就实际工作或具体事情来看政治、方向、路线、人的立场和人生观。
  • 存而不论[cún ér bù lùn]
      保留起来不加讨论:这个问题可以暂时~,先讨论其他问题。
  • 不刊之论[bù kān zhī lùn]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
  • 坐而论道[zuò ér lùn dào]
      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 坐在那里高谈阔论空洞的道理
  • 论德使能[lùn dé shǐ néng]
      选拔有道德的人和使用有才能的人。论,通“抡”。
  • 拨万论千[bō wàn lùn qiān]
      形容财产众多,花钱以万千计。
  • 相提并论[xiāng tí bìng lùn]
      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把截然不同或不是一个性质的人或事物摆在一起进行评论 他们把善良与不幸相提并论
  • 知人论世[zhī rén lùn shì]
      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 面争庭论[miàn zhēng tíng lùn]
      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庭争”。
  • 论列是非[lùn liè shì fēi]
      论:评论;列:列举。罗列事实,评论是非。
  • 数白论黄[shǔ bái lùn huáng]
      比喻计较金钱。
  • 谠言嘉论[dǎng yán jiā lùn]
      公正、正直而有说服力的言论。
  • 成败论人[chéng bài lùn rén]
      论:评论,衡量。以成功和失败作为评论人物的标准。 指世俗评价人物总以其失败和成功为褒贬标准
  • 不根之论[bù gēn zhī lùn]
      根:根据;论:言论。没有根据的言论。
  • 拘儒之论[jū rú zhī lùn]
      拘儒:迂腐的书生。指平庸无聊的言论或见解。
  • 粲花之论[càn huā zhī lùn]
      粲花:鲜艳的花朵;论:言论。称赞言论的典雅隽妙。
  • 虚语高论[xū yǔ gāo lùn]
      虚:空虚。高妙空洞,不切实际的议论。
  • 另当别论[lìng dāng bié lùn]
      另:另外;论:评论。指原来的看法或结论不能成立而应当另外加以评论。
  • 舐皮论骨[shì pí lùn gǔ]
      舐:舔。比喻只看到一点表面现象就妄加评论。
  • 尊酒论文[zūn jiǔ lùn wén]
      尊:同“樽’,古代酒器。一边喝酒,一边言论文章。

论[lùn]字在中间的词语

  • 无论何时[wú lùn hé shí]
      在任何时候;不论何时。如:欢迎无论何时表现出的独创性。 在任何时候;不论何时欢迎无论何时表现出的独创性
  • 地论宗[dì lùn zōng]
      佛教流派之一。从所奉《十地论》得名。《十地论》是《十地经》的释论。本宗所习为世亲之释论。南北朝时此宗颇盛,到中唐华严宗兴,此宗逐渐废退。
  • 学年论文[xué nián lùn wén]
      高等学校学生的一种独立作业。学生于学年结束时,按照要求,在教师指导下作出的有一定质量的论文或报告。
  • 议论文[yì lùn wén]
      以剖析﹑论证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高读者理性认识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文体。
  • 毕业论文[bì yè lùn wén]
      在高等院校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毕业前,考察他们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总结性作业。 在高等院校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毕业前,考察他们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总结性作业
  • 辩论会[biàn lùn huì]
      也叫辩论赛,还有的叫做论辩赛。它在形式上是参赛双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的一种竞赛活动,实际上是围绕辩论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种知识的竞赛、思维反映能力的竞赛、语言表达能力的竞赛、也是综合能力的竞赛。
  • 三段论式[sān duàn lùn shì]
      逻辑名词。也叫三段论﹑三段论法。形式逻辑间接推理的基本形式,由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部分组成,故称。
  • 虚假论据[xū jiǎ lùn jù]
      在证明或反驳中把虚假的判断当作论据的逻辑错误。论据虚假,就不能达到证明或反驳的目的。
  • 辨证论治[biàn zhèng lùn zhì]
      中医指根据病人的发病原因、症状、脉象等,结合中医理论,全面分析、作出判断,进行治疗。也说辨证施治(‘证’同‘症’)。 中医指根据病人的发病原因、症状、脉象等,结合中医理论,全面分析、作出判断,进行治疗。也说辨证施治(‘证’同‘症’)
  • 四论宗[sì lùn zōng]
      佛教宗派名。指崇奉“四论”的一派。参见“四论”﹑“三论宗”。
  • 评论员[píng lùn yuán]
      在报刊、电台等就某问题发表评论的人员。 在报刊、电台等就某问题发表评论的人员
  • 妈妈论儿[mā mā lùn ér]
      谓民间流传的俗话或俗谚。

论[lún]字的成语

  • 半部论语[bàn bù lún yǔ]
      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