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新华字典>抄组词

抄相关字典

抄[chāo]字在开头的词语

  • 抄报[chāo bào]
      1.朝廷的官报。 2.抄录呈报。 旧时官府发行的报章,通报诏会、奏章以及升迁等人事变动的情况
  • 抄写[chāo xiě]
      按照原文写下来。 照原文写出抄写一份遗嘱的副本抄写一份清单
  • 抄手[chāo shǒu]
      1.双手交叉。表示施礼。 2.谓左右环抱。房屋建筑中,自二门起向两旁延伸到正房的走廊,叫抄手游廊。 3.抄书的人。 4.方言。即馄饨。
  • 抄抢[chāo qiǎng]
      劫掠,抢夺。
  • 抄直[chāo zhí]
      犹近便。
  • 抄袭[chāo xí]
      ①绕道袭击敌人:抄袭敌军粮道。②把别人的文章、作品私自照抄作为自己的去发表:反对抄袭|胸无点墨,不能自出心裁,每多抄袭。③不顾实际,照搬别人的思想、方法、经验等:这不是借鉴,而是抄袭。
  • 抄空儿[chāo kòng ér]
      钻空子。
  • 抄白[chāo bái]
      1.公文的抄本或副本。 2.抄录。
  • 抄斩[chāo zhǎn]
      抄家斩首。 没收家产,斩杀当事人身犯抄斩重罪
  • 抄撰[chāo zhuàn]
      抄集编撰。
  • 抄窃[chāo qiè]
      抢掠偷盗。
  • 抄刼[chāo jié]
      见“抄劫”。
  • 抄盗[chāo dào]
      劫掠财物的盗贼。
  • 抄送[chāo sòng]
      将复制件送往。 将复制件送往
  • 抄田[chāo tián]
      1.方言。翻土。 2.指翻过土的田。
  • 抄稿[chāo gǎo]
      誊清稿件。 誊清稿件
  • 抄家[chāo jiā]
      搜查并没收家产。 抄没家庭财产
  • 抄撮[chāo cuō]
      1.摘录。 2.微细。
  • 抄近路[chāo jìn lù]
      走近路(如不走大道或人行道而横穿田野或空地)。 走近路(如不走大道或人行道而横穿田野或空地)
  • 抄纂[chāo zuǎn]
      抄录编纂。
  • 抄用[chāo yòng]
      抄袭沿用:好经验应该学,但不能简单~。
  • 抄断[chāo duàn]
      抄袭截断。
  • 抄敚[chāo duó]
      见“抄夺”。
  • 抄掇[chāo duō]
      抄录。
  • 抄件[chāo jiàn]
      1.指复制﹑复写送交有关单位参考的文件。 2.文稿的副本。
  • 抄查[chāo chá]
      搜查违禁的或构成犯罪的物品并予以没收。又作“查抄”。 搜查违禁的或构成犯罪的物品并予以没收。又作“查抄”
  • 抄录[chāo lù]
      照原稿誊写;抄写。如:我将开始重新抄录并修饰润色。
  • 抄夺[chāo duó]
      1.亦作“抄敚”。 2.抢劫掠夺。
  • 抄本[chāo běn]
      手写传抄的书本。习惯上,唐代以前传抄的,称“写本”,宋代以后的称“抄本”,由作者自己抄写流传的,称“稿本”。
  • 抄掠[chāo lüè]
      抢劫;掠夺:抄掠钱财。
  • 抄估[chāo gū]
      旧时主人侵吞奴仆财产的一种手段。
  • 抄擿[chāo tī]
      搜查。
  • 抄更纸[chāo gēng zhǐ]
      用碎纸再制的纸。
  • 抄道[chāo dào]
      近便的路。 走近路
  • 抄击[chāo jī]
      包抄袭击。
  • 抄造[chāo zào]
      由纸浆到纸的生产工艺。 由纸浆到纸的生产工艺
  • 抄化[chāo huà]
      1.募化;求乞。 2.犹度化。 旧时指求人施舍财物;募化随路抄化抄化子:叫化子,乞丐
  • 抄靶子[chāo bǎ zǐ]
      方言。搜身。
  • 抄劫[chāo jié]
      1.亦作“抄刼”。 2.掠夺。
  • 抄点[chāo diǎn]
      查点。
  • 抄家灭门[chāo jiā miè mén]
      没收罪犯的财产并处死其全家。 没收罪犯的财产并处死其全家
  • 抄録[chāo lù]
      抄写。
  • 抄集[chāo jí]
      摘录汇集。
  • 抄札[chāo zhá]
      见“抄扎”。
  • 抄籍[chāo jí]
      查抄籍没。
  • 抄截[chāo jié]
      包抄堵击。谓绕道攻击拦阻对方。
  • 抄书[chāo shū]
      1.将书照原文重新写出。2.在学校作文等事中从书中抄袭句子或段落。

抄[chāo]字在结尾的词语

  • 入抄[rù chāo]
      侵入抄掠。
  • 讨抄[tǎo chāo]
      谓攻城略地。
  • 兜抄[dōu chāo]
      从后面和两旁包围攻击。 从两侧和背后往前推进、包围攻击敌人
  • 闹抄抄[nào chāo chāo]
      见“闹吵吵”。
  • 查抄[chá chāo]
      检查并没收:查抄非法出版物。
  • 攻抄[gōng chāo]
      见“攻钞”。
  • 侵抄[qīn chāo]
      1.亦作“侵钞”。 2.侵害掠夺。
  • 杂抄[zá chāo]
      1.亦作“杂钞”。 2.按预定宗旨从各种书籍选取所需文字材料。 3.古时亦指图书分类中的一个子目﹐此类图书均系按预定宗旨从各种书籍选取所需文字材料纂辑而成。如《经史百家杂钞》。
  • 盐抄[yán chāo]
      烧盐使用的一种工具。
  • 照抄[zhào chāo]
      1.亦作“照钞”。 2.照样抄录;完全沿袭。
  • 包抄[bāo chāo]
      绕到敌人侧面或背后进攻:分三路包抄过去。
  • 传抄[chuán chāo]
      1.亦作“传钞”。 2.辗转抄写。 3.特指依原本抄写。 传递抄写
  • 节抄[jié chāo]
      犹节录。
  • 辕门抄[yuán mén chāo]
      清代总督或巡抚官署中发抄的分寄所属各府﹑州﹑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经官署的辕门抄出,故名。辕门抄最初是抄写的,后来由报房刻成木板印刷发行。
  • 小抄[xiǎo chāo]
      旧时用小字抄成供考试作弊用的本子或纸条。
  • 掠抄[lüè chāo]
      抢劫。
  • 摘抄[zhāi chāo]
      见“摘钞”。
  • 集抄[jí chāo]
      在预定范围内收集各家著作编辑成的书。
  • 科抄[kē chāo]
      1.亦作“科钞”。 2.由六科给事中分类抄录朝廷内外章疏及帝王谕旨﹐参署付部的一种文件。
  • 寇抄[kòu chāo]
      见“寇钞”。
  • 手抄[shǒu chāo]
      见“手钞”。
  • 撮抄[cuō chāo]
      摘抄。亦指描摹。
  • 宫门抄[gōng mén chāo]
      清代宫廷的官报。由内阁发抄,内容包括宫廷动态﹑官员升除等。因由宫门口抄出,故名。又称邸抄。参见“邸报”﹑“朝报”。
  • 监抄[jiān chāo]
      监督搜抄。
  • 转抄[zhuǎn chāo]
      间接抄录。
  • 发抄[fā chāo]
      公文用语。谓送出传抄各有关单位。
  • 诗抄[shī chāo]
      同“诗钞”。
  • 一抄[yī chāo]
      1.古以十撮为一抄。亦泛指一握﹐一把。 2.西夏以随军杂役一人为一抄。 3.把两手往衣底或袖筒里一插。
  • 调灰抄[diào huī chāo]
      旧时烧盐用的一种工具。
  • 誊抄[téng chāo]
      犹誊写。

抄[chāo]字的成语

  • 瓜蔓抄[guā wàn chāo]
      形容刑罚过度株连,一人有罪,株连九族。
  • 目披手抄[mù pī shǒu chāo]
      边看书边抄录。形容勤奋攻读。
  • 东抄西转[dōng chāo xī zhuǎn]
      转弯抹角,抄近路走。
  • 满门抄斩[mǎn mén chāo zhǎn]
      投没财产,杀戮全家。 投没财产,杀戮全家看你抓进县里去杀头,——满门抄斩,——嚓!嚓!——鲁迅《呐喊.阿Q正传》
  • 东抄西袭[dōng chāo xī xí]
      胡乱抄袭别人的文章。 这里抄一点,那里摘一些。指拼凑剽窃 毓生又会想法,把人家译就的西文书籍,东抄西袭,作为自己译的东文稿子。印出来的,人家看得佩服,就有几位维新朋友慕名来访他。——《文明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