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新华字典>封组词

封相关字典

封[fēng]字在中间的词语

  • 田有封洫[tián yǒu fēng xù]
      田地有沟洫为界。比喻事物各有区别。
  • 分封制[fēn fēng zhì]
      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战国时,各国仍多分封侯君,但侯君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权和军权,而且封地褊小,多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汉初又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 辟谷封留[pì gǔ fēng liú]
      指汉张良为避祸远害而辞封退隐事。
  • 开封市[kāi fēng shì]
      在河南省中部偏东、陇海铁路线上。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古称“汴梁”、“汴京”。战国魏,五代梁、晋、汉、周及北宋、金等均建都于此,民国时为河南省省会。1948年设市。人口73.3万(1995年)。特产汴绣、汴绸等。有铁塔、繁塔、龙亭、相国寺、禹王台等名胜古迹。
  • 原封头[yuán fēng tóu]
      1.亦称“原封货”。亦称“原生货”。亦称“原汤货”。 2.旧喻指处女。
  • 雍齿封侯[yōng chǐ fēng hóu]
      雍齿汉初沛人,从汉高祖刘邦起兵,虽从战有功,终因尝窘辱刘邦,为邦所不快。及刘邦即位,诸将未行封,人怀怨望。刘邦从张良言,先封雍齿为什邡侯,于是诸将皆喜曰:“雍齿尚侯,吾属无患矣。”见《史记.留侯世家》。后用为不计宿怨的典实。
  • 犬封国[quǎn fēng guó]
      传说中的国名。
  • 原封货[yuán fēng huò]
      见“原封头”。
  • 宁封子[níng fēng zǐ]
      1.亦称“宁封”。 2.传说中黄帝时仙人。后代文人游仙诗多引为典实。
  • 一封书[yī fēng shū]
      1.一封信。 2.明代一种酷刑的名称。 3.南词曲牌名。一名《秋江送别》。
  • 黄封酒[huáng fēng jiǔ]
      酒名。宋代官酿之酒,因用黄罗帕或黄纸封口,故名。
  • 黄封印[huáng fēng yìn]
      黄纸或黄绢所制的皇家封条。用于酒坛。
  • 斜封宫[xié fēng gōng]
      唐中宗时,韦后及太平﹑安乐﹑长宁等公主皆依势用事,贪贿受赇,别于侧门降墨敕,斜封付中书授官,号“斜封官”。
  • 钉封文书[dīng fēng wén shū]
      旧时一种用特殊方法封合的文书。它用钉子先在文书上扎眼﹐而后用纸捻子穿上﹐以示文书的机密和紧要。一般用于寄递处决囚犯的公文。
  • 桐叶封弟[tóng yè fēng dì]
      《史记.晋世家》:“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后因以“桐叶封弟”指帝王封拜。唐柳宗元有《桐叶封弟辩》。亦省作“桐封”。
  • 半封建[bàn fēng jiàn]
      封建国家遭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后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原来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原来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封建时代
  • 登封草[dēng fēng cǎo]
      登山封禅的文章。汉司马相如遗文言封禅事﹐后人以“登封草”泛指歌颂皇帝功德的文章。

封[fēng]字在开头的词语

  • 封山[fēng shān]
      不让人进山放牧、打猎、砍柴和采伐树木。 不让人进山放牧、打猎、砍柴和采伐树木
  • 封父[fēng fù]
      1.古代诸侯国名。 2.复姓。周初灭封父国,以封伯禽,子孙遂以国为氏。
  • 封题[fēng tí]
      1.物品封装妥善后﹐在封口处题签。 2.特指在书札的封口上签押。 3.引申为书札的代称。 4.犹封奏。
  • 封杀[fēng shā]
      1.封禁 2.:封杀黄色刊物|一部优秀作品竟被封杀。
  • 封租[fēng zū]
      古时封地民户上缴的田租。
  • 封鏁[fēng suǒ]
      见“封锁”。
  • 封词[fēng cí]
      上奏天神的奏章。
  • 封建余孽[fēng jiàn yú niè]
      指现代社会中残存的拥护封建制度的分子。
  • 封赐[fēng cì]
      犹封赏。
  • 封着[fēng zhe]
      犹执着。
  • 封装[fēng zhuāng]
      把物品密封起来并加以包装:塑料~。
  • 封禺[fēng yú]
      即封嵎。
  • 封祀[fēng sì]
      封禅。
  • 封禅文[fēng shàn wén]
      司马相如言封禅的遗书。《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唐李白《宣城哭蒋征君华》诗﹕“安得相如草﹐空余封禅文。”清二石生《十洲春语.选韵》﹕“长卿踯躅归茂陵﹐封禅文谁卖残槁。”后用以指歌颂帝王功德的文章。
  • 封发[fēng fā]
      指贾直言妻封束发髻﹑誓不改嫁之事。
  • 封弥[fēng mí]
      科举时代﹐为防止考试舞弊﹐将试卷中的姓名﹑籍贯等用纸糊封﹐编号并加钤印﹐称为“封弥”。此法始于唐武后时﹐至宋景德祥符间已成定制﹐沿用到清末科举废除之时。
  • 封駮[fēng bó]
      亦作“封驳”。 封还并对诏敕之不当者加以驳正。此制 汉 时已有,但无专职掌管。如 西汉 哀帝 益封 董贤,丞相 王嘉“封还詔书,因奏封事”,见《汉书·王嘉传》。东汉 明帝 时,锺离意 为尚书仆射,亦“独敢諫争,数封还詔书”,见《后汉书·锺离意传》。至 唐 始由门下省掌管,对有失宜诏敕可以封还,有错误者则由给事中驳正。五代 废。宋 太宗 时复 唐 旧制。明 罢门下省长官,诏敕有不便者,由六科给事中驳正。清 代给事中与御史职掌合并,此制遂废。唐 白居易《郑覃可给事中制》:“给事中之职,凡制敕有不便於时者,得封
  • 封坛[fēng tán]
      聚土为圆坛以祭天。
  • 封识[fēng shí]
      封好的标记: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 封门[fēng mén]
      ①在门上贴上封条,禁止开启。②(封门儿)把话说死不再改变;封口 ②:几句话他就封了门儿。③〈方〉旧时死了长辈的人家,用白纸把门上的对联或门神像封起来。
  • 封号[fēng hào]
      1.古时帝王封授的爵号或称号。 2.借指人们给予的称号。
  • 封墓[fēng mù]
      增修坟墓﹐以旌功勋。
  • 封夷[fēng yí]
      见“封姨”。
  • 封口[fēng kǒu]
      (封口儿)①封闭张开的地方(伤口、瓶口、信封口等):这封信还没封口ㄧ腿上的伤已经封口了。②闭口不谈;把话说死不再改变:他没封口,还可以商量 ㄧ人家已经封了口,没法儿再谈了。
  • 封山育林[fēng shān yù lín]
      保证树林成长的一种措施,对长有幼林或可能生长林木的山地在一定时间里不准放牧、采伐、砍柴。
  • 封赋[fēng fù]
      受封田地之赋税。
  • 封疆[fēng jiāng]
      ①〈书〉疆界。②指统治一方的将帅,明清两代指总督、巡抚等:身任封疆ㄧ封疆大吏。
  • 封火砖墙[fēng huǒ zhuān qiáng]
      为防火灾而筑的夹层砖墙。
  • 封藏[fēng cáng]
      封闭收藏。
  • 封羊[fēng yáng]
      一种大羊。
  • 封篆[fēng zhuàn]
      旧时官署于岁暮年初停止办公之称。官印多为篆文﹐停止办公即不用印﹐故名。
  • 封牛[fēng niú]
      一种颈上有肉隆起的牛。也叫“峰牛”﹑“犎牛”。
  • 封神演义[fēng shén yǎn yì]
      一名《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商周列国全传》。长篇小说。明代刊本题“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一说为道士陆西星作。一百回。叙述商纣王暴虐无道,姜子牙佐周武王伐纣事。颇多神佛斗法的描写。
  • 封洫[fēng xù]
      1.区分田界的水沟。 2.泛指田界。
  • 封缸[fēng gāng]
      酒名。封贮缸中的一种陈年酒。
  • 封玺[fēng xǐ]
      封缄的印信。
  • 封熊[fēng xióng]
      大熊。
  • 封畺[fēng jiāng]
      见“封疆”。
  • 封疏[fēng shū]
      封章。
  • 封籍[fēng jí]
      谓将抄查的资财登记入册。
  • 封甸[fēng diàn]
      都城郊外。
  • 封畛[fēng zhěn]
      1.封地的边界。 2.泛指疆界。
  • 封里[fēng lǐ]
      书刊中指封二,有时也兼指封三。
  • 封胡[fēng hú]
      传说中的黄帝的臣子。见《汉书.古今人表》。
  • 封存[fēng cún]
      封闭起来保存:资料暂时封存起来。
  • 封君[fēng jūn]
      1.受有封邑的贵族。秦汉以后,亦及妇女。 2.封建时代因子孙显贵而受封典者。
  • 封典[fēng diǎn]
      封建帝王以爵位名号赐予臣下及其家属的荣典。始于晋代,至唐完备,其制各代略有不同。清制,以封典给官员本身称为“授”,给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和妻室,存者称为“封”,死者称为“赠”。一品官其曾祖父母以下均有封典,三品以上封其祖父母以下,七品以上封其父母及妻,九品以上仅给予官员本身。
  • 封条[fēng tiáo]
      封闭门户或器物时粘贴的纸条,上面注明封闭日期并盖有印章。 封闭门户或器物的盖了章的纸条
  • 封石[fēng shí]
      刻石立铭。
  • 封略[fēng lüè]
      1.封界;边境。 2.霸占。
  • 封疆大员[fēng jiāng dà yuán]
      见“封疆大吏”。
  • 封一[fēng yī]
      封面。 书刊中指封面
  • 封盖[fēng gài]
      1.盖子。 2.覆盖。
  • 封刀[fēng dāo]
      1.谓授予使者诛杀大权。犹如俗称“尚方宝剑”,常以黄绫封裹,故称。 2.将刀封裹,意谓停止杀戮。
  • 封己[fēng jǐ]
      厚己。
  • 封岳[fēng yuè]
      封禅。
  • 封冻[fēng dòng]
      ①(江、河等)水面结冰。②土地上冻。
  • 封埴[fēng zhí]
      见“封殖”。
  • 封贮[fēng zhù]
      标封贮存。
  • 封章[fēng zhāng]
      言机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亦称封事。
  • 封关[fēng guān]
      1.封锁关口。 2.旧时海关﹑银行等因假期或业务等关系停止办公或营业。 3.谓把话说死﹐不再改变。引申为到此为止;到顶。
  • 封隧[fēng suì]
      坟墓的别称。隧,墓道。
  • 封陲[fēng chuí]
      边疆。
  • 封堠[fēng hòu]
      古代划分疆界和分程记里的土墩。
  • 封筒[fēng tǒng]
      1.犹束装。 2.封套。
  • 封传[fēng chuán]
      古时官府所发的出境及乘坐传车投宿驿站的凭证。传﹐凭证。古以木为之﹐书符信于上。
  • 封鲊[fēng zhǎ]
      1.亦作“封?”。 2.《晋书.列女传.陶侃母湛氏》:“侃少为寻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坩鲊遗母。湛氏封鲊及书责侃曰:‘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饷母。母封?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刘孝标注:“按(三国)吴司徒孟宗为雷池监,以?饷母﹐母不受。非侃也。疑后人因孟假为此说。”后因以“封鲊”或“封?”为称颂贤母之词。
  • 封建制度[fēng jiàn zhì dù]
      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其基本剥削形式是封建地租﹐农民(或农奴)耕种封建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被封建地主剥夺。上层建筑主要是以等级制为特点的封建制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以维护封建剥削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宣扬封建道德为主要内容。在封建制度下,社会基本的对立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或农奴)阶级。农民(或农奴)生活贫困﹐无政治权利﹐他们与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一般认为中国于春秋战国之交进入封建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 封阶[fēng jiē]
      官员品级的荣誉称号。只用于封赠﹐并非实职。
  • 封縢[fēng téng]
      犹封缄。
  • 封緜[fēng mián]
      指 晋文公 为 介子推 封 緜上 田之事。《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 侯赏从亡者,介子推 不言禄,禄亦不及……遂隐而死。晋 侯求之不获,以 緜上 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后因以“封緜”为功臣未能及时受到封赏的典实。宋 葛胜仲《临江仙·席上和呈中散兄及吴令》词:“春风寒食夜,遗恨在封 緜。”
  • 封盘[fēng pán]
      快要谈单的盘可设为封盘。
  • 封人[fēng rén]
      1.古官名。《周礼》地官司徒的属官,掌守帝王社坛及京畿的疆界。 2.复姓。汉有封人婴。
  • 封峦[fēng luán]
      1.封禅。 2.观名。汉武帝建元年间建﹐在甘泉宫外。
  • 封戎[fēng róng]
      散乱貌。
  • 封隩[fēng yù]
      堤岸深曲处。
  • 封闭[fēng bì]
      ①严密盖住或关住使不能通行或随便打开 :大雪封闭了道路ㄧ用火漆封闭瓶口。②查封:封闭赌场。
  • 封桥[fēng qiáo]
      即枫桥。地名。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寒山寺附近。因唐张继《枫桥夜泊》诗而著名。
  • 封建社会[fēng jiàn shè huì]
      一种社会形态,特征是地主占有土地,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全无土地,只能耕种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被地主剥夺。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前进了一步,农民可以有自己的个体经济,但终身依附土地,实际上仍无人身自由。保护封建剥削制度和权力机关是地主阶级的封建国家。
  • 封箱[fēng xiāng]
      封起行头箱子﹐指戏院停止演戏。
  • 封祝[fēng zhù]
      指华封人向尧的祝福。《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后多用作对帝王的祝颂。
  • 封策[fēng cè]
      天子封赐王侯的文书。
  • 封禅树[fēng shàn shù]
      秦始皇封泰山后﹐下山遇暴风雨﹐躲避于一松树下﹐因封此树为五大夫。后人亦称之为“封禅树”。
  • 封锁沟[fēng suǒ gōu]
      我国抗日战争(1937-1945)期间﹐日本侵略军在华北等地为维护其交通和分割﹑封锁解放区﹐在解放区与敌占区之间和铁路﹑公路两侧所挖掘的宽而深的壕沟﹐叫“封锁沟”;挖出来的泥土就用来修成墙﹐叫“封锁墙”。
  • 封闭疗法[fēng bì liáo fǎ]
      一种治疗方法,把麻醉剂注射在身体的一定部位,使局部病变的恶性刺激不再传到大脑皮层,对大脑皮层有保护性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 封寄[fēng jì]
      封缄寄递。
  • 封侯[fēng hóu]
      1.封拜侯爵。 2.泛指显赫功名。
  • 封灵[fēng líng]
      犹盖棺。指死者入殓后将棺木加盖钉封。灵﹐灵柩。
  • 封爵[fēng jué]
      1.封土授爵。 2.指所封的爵位。
  • 封植[fēng zhí]
      见“封殖”。
  • 封三[fēng sān]
      书刊中指封四的前一面,就是封底之内的那一面。 书刊最后一页的内面
  • 封国[fēng guó]
      1.封土立国。 2.指所封之国。
  • 封涂[fēng tú]
      用泥土堵塞孔穴。
  • 封皮[fēng pí]
      ①封面 ②。②信封。③〈方〉包裹在物品外面的纸等。④〈方〉封条。
  • 封资修[fēng zī xiū]
      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合称。
  • 封垤[fēng dié]
      坟状隆起的小土堆。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二.蚁》:“﹝蚁﹞壅土成封﹐曰蚁封﹐以及蚁垤﹑蚁塿﹑蚁冢﹐状其如封﹑垤﹑塿﹑冢也。”
  • 封赠[fēng zèng]
      1.封建时代推恩臣下﹐将官爵授予其父母。父母存者称封﹐死者称赠。封赠之制﹐起于晋与南朝宋﹐至唐始备。最初仅及于父母,唐末五代以后,始上追曾祖﹑祖﹑父母三代﹐往往以子孙的官位为赠。 2.泛指一般的封号。
  • 封鹅[fēng é]
      宋代的一种宰鹅祈禳之法。
  • 封叙[fēng xù]
      按等级次第晋爵或奖功。
  • 封镇[fēng zhèn]
      粘贴符箓镇魔驱邪。
  • 封地[fēng dì]
      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君主分封给诸侯、诸侯再向下面分封的土地。 旧时分封给王室成员及大臣、诸侯的土地
  • 封皮条[fēng pí tiáo]
      封条。
  • 封兽[fēng shòu]
      1.古指大象。 2.泛指大兽。
  • 封包[fēng bāo]
      封缄。亦指封缄着财物﹑文书等的封套。
  • 封镜[fēng jìng]
      指影片、电视片拍摄工作结束。
  • 封检[fēng jiǎn]
      1.加盖印记的封口。 2.指缄封的文书﹑信件。
  • 封瘗[fēng yì]
      埋葬。
  • 封锁墙[fēng suǒ qiáng]
      见“封锁沟”。
  • 封估[fēng gū]
      查抄拍卖。
  • 封二[fēng èr]
      书刊中指封面的背面。
  • 封禅[fēng shàn]
      古代帝王上泰山祭祀天地。 封禅(封祀,封峦,封岳,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大典。在泰山上筑土为坛,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的梁父山辟场祭地,报地之德,称禅)
  • 封壝[fēng wéi]
      高出地面的土墩。
  • 封割[fēng gē]
      1.分封。古代帝王社祭﹐以五色土为坛﹐分封诸侯则割方色之土﹐以茅草包之﹐授予受封者﹐作为分封土地的表示。 2.疆域。
  • 封笔[fēng bǐ]
      指作家、画家、书法家等不再从事创作活动:封笔之作|老画家由于健康原因已正式封笔。
  • 封荫[fēng yīn]
      旧时具有一定品秩的官吏﹐其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及妻室得受封赠﹐子孙亦得荫袭官爵﹐称为“封荫”。
  • 封堵[fēng dǔ]
      封闭堵塞(道路等):~路口。
  • 封狼[fēng láng]
      1.大狼。借指奸恶之人。 2.古星名。即天狼星。
  • 封嘴[fēng zuǐ]
      ①封口②:先不要封嘴,再考虑一下。②使人不说话:他想封住我的嘴,办不到。
  • 封桩库[fēng zhuāng kù]
      宋朝内库之一。
  • 封狼居胥[fēng láng jū xū]
      原指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汉书.霍去病传》:“票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絶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有大功﹐故增山而广地也。”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
  • 封公[fēng gōng]
      封翁。
  • 封诰[fēng gào]
      明清帝王对五品以上官员及其先代和妻室授予封典的诰命。
  • 封茅[fēng máo]
      指分封诸侯。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赐以白茅包裹的社坛方土。后泛指任命地方高级官员。
  • 封子[fēng zǐ]
      犹封包。指用红纸包裹着的赏钱。
  • 封匦[fēng guǐ]
      收受奏章的匣子。
  • 封锁线[fēng suǒ xiàn]
      以武装部队﹑警察或人为的设施对某一区域实行封锁隔离的警戒线﹐亦指以炮火封锁的地带。
  • 封记[fēng jì]
      封缄标记。
  • 封勒[fēng lè]
      封禅刻石。
  • 封建论[fēng jiàn lùn]
      散文篇名。唐代柳宗元作。“封建”指奴隶社会分封国土、建立诸侯国的分封制度。作者分析了这种制度的产生原因、形成过程及其弊病,论述了它终被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意在反对唐中期的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的统一。措词严谨,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是古代议论文的典范之作。
  • 封键[fēng jiàn]
      谓封闭上锁。
  • 封署[fēng shǔ]
      1.封条印记。 2.谓封缄后复加印记。
  • 封殖[fēng zhí]
      1.亦作“封埴”。亦作“封植”。 2.壅土培育。 3.引申为扶植势力;培养人才。 4.堆土为坟﹐植树为饰。 5.谓聚敛财货。
  • 封崇[fēng chóng]
      1.增大加高。 2.封禅。
  • 封面[fēng miàn]
      ①线装书指书皮里面印着书名和刻书者的名称等的一页。②新式装订的书刊指最外面的一层,用厚纸、布、皮等做成。③特指新式装订的书刊印着书刊名称等的第一面。也叫封一。 新式装订的书刊指最外面的一层,用厚纸、布、皮等做成的
  • 封额[fēng é]
      帝王颁赐的匾额。
  • 封豕[fēng shǐ]
      1.大猪。 2.比喻贪暴者。 3.喻暴虐残害。 4.星宿名。奎宿的别称。
  • 封赏[fēng shǎng]
      ①古代帝王把土地、爵位、称号或财物赏赐臣子:封赏群臣。②指封赏的东西:领封赏。
  • 封穴[fēng xué]
      谓积土封闭洞穴。指雨前蚂蚁的动态。
  • 封驳[fēng bó]
      亦作“封駮”。封还并对诏敕之不当者加以驳正。此制 汉 时已有,但无专职掌管。如 西汉 哀帝 益封 董贤 ,丞相 王嘉 “封还诏书,因奏封事”,见《汉书.王嘉传》。 东汉 明帝 时, 锺离意 为尚书仆射,亦“独敢谏争,数封还诏书”,见《后汉书.锺离意传》。至 唐 始由门下省掌管,对有失宜诏敕可以封还,有错误者则由给事中驳正。 五代 废。 宋 太宗 时复 唐 旧制。 明 罢门下省长官,诏敕有不便者,由六科给事中驳正。 清 代给事中与御史职掌合并,此制遂废。 唐 白居易 《郑覃可给事中制》:“给事中之职,凡制敕
  • 封志[fēng zhì]
      封缄并加标记。
  • 封壤[fēng rǎng]
      1.疆域;疆界。 2.土堆。 3.培土。
  • 封建割据[fēng jiàn gē jù]
      封建时代拥有武力的人占据部分地区,对抗中央政权,各自为政,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
  • 封域[fēng yù]
      1.疆域﹐领地。 2.借指某一地区或事物的一定范围。 3.指坟墓或陵墓的范围。亦指坟陵。
  • 封事[fēng shì]
      1.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 2.封禅。
  • 封王[fēng wáng]
      封为国王,喻取得桂冠。如:美国男子花式滑冰包坦诺四度封王。

封[fēng]字在结尾的词语

  • 尘封[chén fēng]
      1.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 2.犹尘世。 指物品放置过久,覆满灰尘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
  • 硃封[zhū fēng]
      用朱笔在封口作标记。
  • 一字封[yī zì fēng]
      谓封爵上仅冠一字。《元史.哈剌哈孙传》:“阿忽台有勇力,人莫敢近,诸王秃剌实手缚之,以功封越王……哈喇哈孙力争之,曰:‘祖宗之制,非亲王不得加一字之封。’”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哈剌哈孙传》:“世祖之世,燕﹑秦﹑梁﹑晋诸王,皆皇子也。自武宗嗣位,而越王秃剌始以宗室得封。由是齐﹑楚﹑豳﹑宁﹑济﹑定以宗族,鄃﹑鲁以驸马,皆得一字之封,皆自秃剌启之。”参见“一字王”。
  • 缄封[jiān fēng]
      1.封闭;封口。 2.指书信。
  • 收封[shōu fēng]
      旧时赌博的一种方式。
  • 私封[sī fēng]
      古时国君所赐的私人领地。
  • 墨敕斜封[mò chì xié fēng]
      用斜封下达的墨敕。唐中宗时权宠用事,任命官吏不遵制度,常由皇帝直接颁下敕书,用斜封付中书执行,时人称为斜封官。
  • 内封[nèi fēng]
      指书籍封面后印有书名的单页。有时和扉页不分。
  • 泥封[ní fēng]
      古人封缄书函多用封泥封住绳端打结处,盖上印章称“泥封”。又书简用青泥,诏书用紫泥,登封玉检用金泥。亦借指书函。
  • 抚封[fǔ fēng]
      据有封地。
  • 鳖封[biē fēng]
      传说中的怪兽名。有两首,形似猪。
  • 黄封[huáng fēng]
      1.皇家的封条。其色黄,故称。 2.烧化给死者的黄色纸封。 3.酒名。宋代官酿,因用黄罗帕或黄纸封口,故名。后泛指酒。
  • 赐封[cì fēng]
      赏赐拜封。
  • 喜封[xǐ fēng]
      旧俗有喜庆的人家给人的赏封。
  • 原封[yuán fēng]
      原来封好未动的;保持原样的。 未打开的、保持原来的样子原封未动
  • 函封[hán fēng]
      用匣子盛而封之。
  • 提封[tí fēng]
      1.通共;大凡。 2.犹版图,疆域。
  • 食实封[shí shí fēng]
      谓受封爵并可实际享用其封户租赋。
  • 例封[lì fēng]
      循例封官。指朝廷推恩把官爵授给官员在世的父祖辈。详“例授”。
  • 门封[mén fēng]
      旧时官僚住宅门前挂的牌子,上写官衔及“禁止喧哗”等语。
  • 诰封[gào fēng]
      封建王朝对官员及其先代、妻室援予爵位或称号。
  • 印封[yìn fēng]
      1.指盖印的封泥。 2.谓盖印封缄。
  • 马封[mǎ fēng]
      旧时交由驿站寄递的紧要文书的封套。
  • 桐叶之封[tóng yè zhī fēng]
      指帝王封拜。
  • 实寄封[shí jì fēng]
      经过邮递的信封和印刷品、包裹的封皮等。
  • 丘封[qiū fēng]
      1.泛指坟墓。大者曰丘,小者曰封。 2.指丘封之制。
  • 椷封[hán fēng]
      信封。
  • 沟封[gōu fēng]
      谓掘地为沟,堆土为封,以划定边界。
  • 宁封[níng fēng]
      见“宁封子”。
  • 累封[lèi fēng]
      指最终的最高封赠。
  • 冰封[bīng fēng]
      冰冻覆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指江、河等冰冻覆盖冰封雪冻
  • 随封[suí fēng]
      即封包。给介绍人﹑推荐或关说者的酬礼。
  • 本封[běn fēng]
      原来的封爵。
  • 大封[dà fēng]
      1.古军礼之一。指诸侯疆界有侵越﹐则以兵征定之。 2.指封赐众多的土地﹑田宅。 3.黄帝时人名。
  • 启封[qǐ fēng]
      1.开拆封闭物。 2.特指将查封房屋﹑器物的封条拆去。 3.古代天子把土地分封给宗亲或有功的大臣。
  • 虚封[xū fēng]
      空授爵位或封邑。相对实封而言。
  • 畦封[qí fēng]
      界限。引申为约束。
  • 丸封[wán fēng]
      谓封闭严密。
  • 护封[hù fēng]
      包在图书外面的纸,一般印着书名或图案,有保护和装饰的作用。
  • 雷米封[léi mǐ fēng]
      有机化合物﹐白色针状结晶﹐味初甜后苦﹐毒性小﹐对结核病有疗效。也叫异烟肼。 抗结核菌药物
  • 蚁封[yǐ fēng]
      1.即蚁垤。 2.犹言蚁穴自封。
  • 一封[yī fēng]
      1.古以十万平方里为“一封”。 2.指单峰(驼)。 3.表数量。用于书信等封缄之物。
  • 敕封[chì fēng]
      皇帝颁诏书封赐臣僚爵号。
  • 颍谷封[yǐng gǔ fēng]
      见“颍谷”。
  • 敍封[xù fēng]
      封建时代按官吏的官阶和爵位,封其妻、母、祖母、曾祖母。《宋史·职官志十》:“敍封……其餘升朝官已上遇恩,并母封县太君;妻,县君。杂五品官至三任与敍封,官当敍封者不復论阶爵。”
  • 灵封[líng fēng]
      1.神仙境界。 2.冥中辖境。
  • 吴封[wú fēng]
      吴地的疆域。
  • 正封[zhèng fēng]
      正其封地的疆界,使之合乎定分。
  • 墨封[mò fēng]
      犹墨敕。
  • 神封[shén fēng]
      1.针灸穴位名。 2.谓中原王朝的疆土。神,指神州;封,封疆。
  • 屯封[tún fēng]
      屯田之地。
  • 疏封[shū fēng]
      1.亦作“?封”。 2.分封。帝王把土地或爵位分赐给臣子。
  • 袭封[xí fēng]
      子孙承继前辈受封的爵位:袭封之印,奕世相传。
  • 石封[shí fēng]
      石坛。
  • 邮资信封[yóu zī xìn fēng]
      国家(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印有邮票图案的信封。有普通邮资信封、纪念邮资信封、航空邮资信封、美术邮资信封等种类。
  • 遗封[yí fēng]
      1.身后的封赐。 2.指前人留下的封赐。 3.前人坟墓。
  • 信封[xìn fēng]
      装书信的封套。
  • 皇封[huáng fēng]
      1.旧称皇帝赏赐的茶﹑酒等。外加封口﹐故称。亦指封口用的罗帕。罗帕色黄﹐故又称黄封。 2.旧指皇帝对臣下的封赠。亦指受封赠的人。
  • 环封[huán fēng]
      壅土于周围。
  • 不封[bù fēng]
      不聚土筑坟。
  • 腰封[yāo fēng]
      旧时谢礼﹐将钱套入红封﹐得者即揣入腰间﹐故称“腰封”。
  • 王封[wáng fēng]
      1.王爵的封号。 2.王朝的疆域。犹国土。
  • 人封[rén fēng]
      人间;尘世。
  • 登封[dēng fēng]
      登山封禅。指古帝王登泰山祭天祭地。
  • 水封[shuǐ fēng]
      1.水葬。 2.内贮水以隔绝气体的装置。卫生用具上的存水弯是最常见的水封。
  • 土封[tǔ fēng]
      1.封地。 2.作为土地分界标志的土堆。 指坟墓。加其土封。——明. 张溥《七录斋集.五人墓碑记》
  • 定封[dìng fēng]
      确定封地,爵位。
  • 衍封[yǎn fēng]
      谓扩大封域。
  • 末封[mò fēng]
      末代封君。
  • 重封[zhòng fēng]
      加封两爵号。
  • 宣封[xuān fēng]
      指除授官爵的制书。封建时代除拜王公将相时,先将制书密封,再在规定的仪式上拆封宣读,故云。参阅宋程大昌《演繁露》卷四。
  • 包封[bāo fēng]
      1.封裹。 2.指封裹物品的包皮。 3.指密封的奏章。 4.用红纸包裹的赏钱。 用纸等将物件包裹并封口包封邮包包封药品
  • 肉封[ròu fēng]
      指驼峰。
  • 鸾封[luán fēng]
      鸾镜之匣关闭。谓失情侣。
  • 玺封[xǐ fēng]
      盖上玺印的文书封口。
  • 鱼封[yú fēng]
      指书信。
  • 蛾封[é fēng]
      蚂蚁衔土于穴外堆成的小丘。
  • 分封[fēn fēng]
      1.分地以封诸侯。 2.一群蜜蜂中产生新蜂王时,旧蜂王带领一部分职蜂另筑新巢,谓之分封。
  • 短封[duǎn fēng]
      简短的书信。
  • 移封[yí fēng]
      改换封地。
  • 副封[fù fēng]
      谓副本。
  • 晋封[jìn fēng]
      加封。
  • 花封[huā fēng]
      1.封建时代赐给贵妇人的封诰。 2.旧时给媒婆的酬金。
  • 四封[sì fēng]
      1.四面疆界。 2.四境之内;四方。
  • 车封[chē fēng]
      槛车上的封条。
  • 伯封[bó fēng]
      相传为古代孝子伯奇的异母弟。
  • 邮封[yóu fēng]
      指邮件的外封包装。
  • 并封[bìng fēng]
      古代传说中的双头兽。
  • 赏封[shǎng fēng]
      装在红封套里的赏钱。今称红包。 旧时指装有赏钱的红封套
  • 部封[bù fēng]
      辖境。
  • 坟封[fén fēng]
      坟上的封土;坟墓。
  • 藩封[fān fēng]
      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
  • 叙封[xù fēng]
      封建时代按官吏的官阶和爵位,封其妻﹑母﹑祖母﹑曾祖母。
  • 龟封[guī fēng]
      谓以龟趺封墓。
  • 降封[jiàng fēng]
      1.降等﹐降低受封的级别。 2.分封至外地。
  • 附封[fù fēng]
      额外加派的数额。
  • 册封[cè fēng]
      古代帝王以封爵授给皇贵妃﹑贵妃﹑亲王﹑亲王世子﹑藩国等。 皇帝封授皇贵妃、贵妃、亲王等的典礼
  • 朱封[zhū fēng]
      用朱笔在封口作标记。
  • 边封[biān fēng]
      犹边境。
  • 襃封[bāo fēng]
      1.亦作“褒封”。 2.褒奖封赏。
  • 弥封[mí fēng]
      把试卷上填写姓名的地方折角或盖纸糊住,以防止舞弊。
  • 连封[lián fēng]
      交界。
  • 素封[sù fēng]
      无官爵封邑而富比封君的人。
  • 防封[fáng fēng]
      防墓之坟。
  • 查封[chá fēng]
      对财产等检查以后,就地封闭,禁止动用。 检查后贴上封条,不准动用查封房屋
  • 囊封[náng fēng]
      封事。
  • 紫泥封[zǐ ní fēng]
      即紫泥书。
  • 县封[xiàn fēng]
      古制庶人死后以绳束棺下穴覆土埋葬,称“县封”。
  • 药封[yào fēng]
      旧时装有医生酬金的封袋。

封[fēng]字的成语

  • 封豨修蛇[fēng xī xiū shé]
      比喻贪暴者、侵略者。同“封豕长蛇”。
  • 丸泥封关[wán ní fēng guān]
      丸泥:一点泥,比喻少;封:封锁。形容地势险要,只要少量兵力就可以把守。
  • 比屋可封[bǐ wū kě fēng]
      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 束发封帛[shù fā fēng bó]
      指妇女忠贞不渝。
  • 荫子封妻[yìn zǐ fēng qī]
      妻子得到封号,子孙获得世袭官爵。指建立功业,光耀门庭。
  • 蛛网尘封[zhū wǎng chén fēng]
      形容居室、器物等长期封存而无人过问。
  • 一丸可封[yī wán kě fēng]
      一丸:一团小泥丸;封:封闭。用一小团小泥丸就可把函谷关封闭住。比喻地形险要,用少量兵力即可固守。
  • 计劳纳封[jì láo nà fēng]
      计:考定,计算;纳封:接受封赏。根据付出的劳动而接受封赏。
  • 封疆画界[fēng jiāng huà jiè]
      疆:边疆;界:领土的界线。在边疆设置标志,或在国境线上布防以划分领土的界线。
  • 泥封函谷[ní fēng hán gǔ]
      泥:泥丸;封:守住。用一个小泥丸就可以守住函谷关。比喻能利用险要地势,坚守住军事要地。
  • 东封西款[dōng fēng xī kuǎn]
      封:封爵;款:归顺。东边封爵,西边归顺。指边境罢战,修好言和。
  • 持鳌封菊[chí áo fēng jú]
      形容吃蟹看菊的情趣。
  • 李广难封[lǐ guǎng nán fēng]
      以之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同“李广未封”。
  • 积雪封霜[jī xuě fēng shuāng]
      形容操守高洁坚贞。
  • 原封不动[yuán fēng bù dòng]
      原封:没有开封。原来贴的封口没有动过。比喻完全按照原样,一点不加变动。
  • 华封三祝[huá fēng sān zhù]
      华:古地名。封:疆界,范围。华封:华州这个地方。华州人对上古贤者唐尧的三个美好祝愿。即:祝寿、祝富、祝多男子,合称三祝。
  • 封豕长蛇[fēng shǐ cháng shé]
      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 封官许愿[fēng guān xǔ yuàn]
      指以名利地位引诱别人来帮助自己达到不正当的目的。 以名利收买别人为自己所用 用封官许愿的办法来邀买人心
  • 封金挂印[fēng jīn guà yìn]
      指不受赏赐,辞去官职。
  • 拜将封侯[bài jiàng fēng hóu]
      拜为将领,封为列侯。古代形容功成名就,官至极品。 任命为大将,封为列侯,古代形容成就功名,官至极品 我也曾陋卷淹留,贫寒常受,经尘火,今日个拜将封侯,才得个名成就。——元.无名氏《暗渡陈仓》
  • 封刀挂剑[fēng dāo guà jiàn]
      比喻运动员结束竞技生涯,不再参加正式比赛。
  • 封侯万里[fēng hóu wàn lǐ]
      万里:指边远地区。在边疆立功以求取功名。形容有远大志向,气概非凡。
  • 锡衮封圭[xī gǔn fēng guī]
      锡:赐;衮:衮服;圭:玉器。古代帝王诸侯所执的礼器。
  • 封己守残[fēng jǐ shǒu cán]
      指固步自封,抱残守缺。
  • 计功行封[jì gōng xíng fēng]
      犹言计功行赏。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 蚁封穴雨[yǐ fēng xué yǔ]
      蚂蚁聚土洞口,是要下大雨的征兆。
  • 蚁穴自封[yǐ xué zì fēng]
      比喻以区区之地方自主独立。
  • 拜相封侯[bài xiàng fēng hóu]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名义或官职。任命为宰相,封为列侯。形容成就功名,官至极品。 任命为大将,封为列侯,古代形容成就功名,官至极品 我也曾陋卷淹留,贫寒常受,经尘火,今日个拜将封侯,才得个名成就。——元.无名氏《暗渡陈仓》
  • 列土封疆[liè tǔ fēng jiāng]
      列:同“裂”;封疆:划定疆界。帝王将土地分封给大臣。
  • 谈笑封侯[tán xiào fēng hóu]
      说笑之间就封了侯爵。旧时形容获得功名十分容易。
  • 封妻荫子[fēng qī yìn zǐ]
      君主时代功臣的妻得到封赠,子孙世袭官爵。旧时指为官的荣耀。 旧时赐封号于立大功者的妻子,其官职由子孙荫袭正要衣锦还乡,图个封妻荫子。——《水浒传》
  • 封胡羯末[fēng hú jié mò]
      均为兄弟的小名:封指谢韶,胡指谢朗,羯指谢玄,末指谢川。后用以称美兄弟子侄之辞。
  • 封疆大吏[fēng jiāng dà lì]
      封疆:用筑土台表示疆界,指拥有的疆域;大吏:大官。在疆域内统治一方的将帅。明、清时指总督、巡抚一类的各省长官。
  • 茅封草长[máo fēng cǎo cháng]
      茅:茅草;封:封闭;长:生长。长满茅草。形容野草丛生的荒凉景象。
  • 固步自封[gù bù zì fēng]
      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