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新华字典>塔组词

塔相关字典

塔[tǎ]字在开头的词语

  • 塔婆[tǎ pó]
      梵语stūpa或古印度俗语thūpa的音译。塔。
  • 塔灰[tǎ huī]
      方言。室内房顶上或墙上的灰尘,多指从房顶上垂下来的线状的灰尘。
  • 塔什干[tǎ shí gàn]
      乌兹别克斯坦首都,中亚最大古城。人口212万(1995年)。日照充足,有“太阳城”之称。屡遭地震灾害,1966年后重建。是中亚最大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市内有博物馆、古迹和许多清真寺。 乌兹别克首都
  • 塔吊[tǎ diào]
      一种塔形起重机。机身很高,由型钢或钢管制成,可以在轨道上移动,起重量较大。主要用于建筑工程。 塔式起重机的俗称
  • 塔尔寺[tǎ ěr sì]
      在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东北。塔尔藏语意为“十万佛像”。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著名寺院之一。1560年于宗喀巴诞生地兴建。清康熙、嘉庆时扩建成现在规模。包括大小金瓦寺、小花寺、大经堂等建筑。主殿大金瓦寺,三檐宫殿式,鎏金铜瓦顶,金碧辉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塔里木河[tǎ lǐ mù hé]
      中国最长的内陆河。由阿克苏河、和田河和叶尔羌河汇聚而成,沿塔里木盆地北缘东流。曾注入罗布泊。1952年改道入台特马湖。以叶尔羌河为正源。干流水量依靠三源供给,随流程增加而减少。1972年后终点退缩到大西海水库。 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发源于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山脉,注入台特马湖,全长2179公里
  • 塔钟[tǎ zhōng]
      1.塔上或楼阁上的钟,在钟的机心上具有一个或几个字面钟盘。2.在塔上的钟。
  • 塔院[tǎ yuàn]
      建有佛塔的院子。
  • 塔台[tǎ tái]
      飞机场上的塔形建筑物,设有电台,担任地面与空中的联系。
  • 塔塔米[tǎ tǎ mǐ]
      日语音译词。日本人铺在房间内的有一定规格的草制垫席。可用它计算房间的面积。
  • 塔头[tǎ tóu]
      1.佛塔顶部。 2.僧职名。管理佛塔者。
  • 塔然[tǎ rán]
      象声形容词。形容打击声。
  • 塔塔尔族[tǎ tǎ ěr zú]
      分布于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约5060人(1990年)。用塔塔尔语,有文字。通用维吾尔、哈萨克语文。信伊斯兰教。能歌善舞。民族传统节日有“撒班节”(犁头节)。主要从事商业。
  • 塔林[tǎ lín]
      爱沙尼亚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44万(1995年)。工业有机械制造、化学、纺织、食品加工等部门。重要海港和铁路枢纽,城市三面环水,秀丽古朴。多中世纪古城墙、古堡、古教堂等,为著名旅游胜地。
  • 塔夫绸[tǎ fū chóu]
      一种细密光滑的平纹织品,多用来做妇女服装。塔夫,源于英语taffeta。
  • 塔楼[tǎ lóu]
      塔式楼房。 塔式楼房
  • 塔器[tǎ qì]
      进行气相和液相或液相和液相间物质传递的设备。按结构分板式塔和填料塔两大类。板式塔内设有一定数量的塔板,气体以鼓泡或喷射形式与塔板上液层相接触进行物质传递。填料塔内装有一定高度的填料,液体沿填料自上向下流动,气体由下向上同液膜逆流接触,进行物质传递。常应用于蒸馏、吸水、萃取等操作中。
  • 塔庙[tǎ miào]
      塔。亦泛指寺塔。

塔[tǎ]字在结尾的词语

  • 司令塔[sī lìng tǎ]
      旗舰上司令官发号施令的地方。设于舰只甲板前方最高处。
  • 黄妃塔[huáng fēi tǎ]
      五代吴越王钱俶因黄妃得子而建,故名黄妃塔。因建于杭州西湖南岸净慈寺前的雷峰上,故又名雷峰塔。又因地处西关外,所以也称西关砖塔。为西湖十景之一。现已坍圮。
  • 六合塔[liù hé tǎ]
      见“六和塔”。
  • 跳塔[tiào tǎ]
      见“跳塔轮铡”。
  • 转塔[zhuàn tǎ]
      机床上用枢轴转动的可以安装多种刀具的转塔式刀架,各刀具可迅速转到工作位置。 机床上用枢轴转动的可以安装多种刀具的转塔式刀架,各刀具可迅速转到工作位置
  • 标塔[biāo tǎ]
      高塔。
  • 乞丢磕塔[qǐ diū kē tǎ]
      形容杂乱的样子。
  • 一圪塔[yī gē tǎ]
      1.亦作“一圪垛”。亦作“一圪堵”。亦作“一各多”。亦作“一各都”。 2.方言。犹言一大堆,许许多多。
  • 剌塔[là tǎ]
      犹邋遢。
  • 僧塔[sēng tǎ]
      供奉和安置舍利﹑经文和各种法物的佛塔。
  • 六和塔[liù hé tǎ]
      1.亦称“六合塔”。 2.在浙江省杭州市城南钱塘江边月轮山上。塔为八角形﹐外观十三级,内分七层﹐高约六十米。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吴越王钱俶建以镇江潮﹐其地旧有六和寺﹐故名。历代屡毁屡修。解放后重加修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杭州市名胜之一。
  • 泡罩塔[pào zhào tǎ]
      在其内气体或蒸汽以泡状通过液体的一种塔;尤指板式塔(如用于分馏石油馏出物),其中塔板上具有许多泡罩。 在其内气体或蒸汽以泡状通过液体的一种塔;尤指板式塔(如用于分馏石油馏出物),其中塔板上具有许多泡罩
  • 伦敦塔[lún dūn tǎ]
      英国古城堡。在伦敦市内泰晤士河北岸。由占地约7公顷的庞大建筑群组成,中心为白塔,高约27米。四周围绕十三座塔,外层筑有护城壕。1140年起为王宫,历时四百多年。后曾作国家监狱。现为收藏珍宝文物的博物馆。
  • 灯塔[dēng tǎ]
      设置在航线附近的岛屿或港口海岸的大型固定航标。因有强力的发光设备,且通常建成塔形而得名。在夜间,能定时发出瞬息明灭的灯光信号,供船舶定位和指示航向。有的还装有雾警设备。
  • 修定寺塔[xiū dìng sì tǎ]
      修定寺在安阳县城西北清凉山南麓。修定寺创建于北魏,后屡有兴废,今仅存唐建方塔。塔之四壁由模制浮雕砖镶嵌而成,上部为垂幛璎珞,其余部分为菱形方格,内有青龙﹑白虎﹑真人﹑武士﹑金刚﹑力士﹑宝象﹑侍女﹑胡人﹑童子﹑天马﹑猛狮等各种图案。制作精细,玲珑剔透,形象生动逼真,是少见的艺术珍品。
  • 炮塔[pào tǎ]
      火炮的装甲防护体。用来保护炮手和火炮。军舰主炮﹑坦克以及海岸炮等,均采用此种装置。一般有旋转式﹑固定式两种。形状有柱形﹑锥形﹑半球形等。安装在要塞炮台、军舰、飞机或坦克上装备一门或多门火炮的圆顶形或圆柱形构件
  • 身塔[shēn tǎ]
      僧塔。为僧人埋骨之所。有真身塔(肉身塔)﹑灰身塔(火化后以灰身立塔安葬)和舍利塔(仅取高僧火化后的舍利立塔供养)之别。
  • 电视塔[diàn shì tǎ]
      即电视发射塔。 即电视发射塔
  • 钻塔[zuàn tǎ]
      指大型钻探机的钢架。
  • 松塔[sōng tǎ]
      方言。指松球。
  • 小雁塔[xiǎo yàn tǎ]
      在陕西省西安市南荐福寺内。因比大雁塔小,故名。建于公元707年。原塔高十五层,明代为地震破坏,现存十三层。高43.3米。为正方形砖塔,玲珑秀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舍利子塔[shè lì zǐ tǎ]
      远东一种存放圣骨、圣物的神圣场所。 远东一种存放圣骨、圣物的神圣场所
  • 水晶塔[shuǐ jīng tǎ]
      喻貌似聪明而心里糊涂的人。
  • 庙塔[miào tǎ]
      古巴比伦的庙塔,包括由逐层收进的平台构成的高矗的金字塔形建筑,有外楼梯和顶部的神庙。
  • 滑塔塔[huá tǎ tǎ]
      滑腻貌。
  • 砖塔[zhuān tǎ]
      以砖为主要建筑材料的佛塔。用于供奉僧人的遗体遗骨。
  • 拉塔[lā tǎ]
      1.见“拉答”。 2.见“拉搭”。
  • 疋塔[pǐ tǎ]
      象声词。
  • 无量塔[wú liàng tǎ]
      佛教语。指阿育王塔。佛经说阿育王大兴佛事,到处建立寺塔,曾为佛舍利造八万四千塔,布于各地,以推广佛教。
  • 杆塔[gān tǎ]
      架设电线用的支柱的总称。一般用木材、钢筋混凝土或钢铁制成 ,有单杆、双杆、A形杆、铁塔等。
  • 保俶塔[bǎo chù tǎ]
      塔名。在杭州西湖北岸宝石山上。又名保叔塔。据传为五代吴越王钱俶的宰相吴延爽所建,有九级,本名宝所塔,后毁。宋咸平中僧永保募修,减为七级。保有戒行,人呼师叔,遂称保叔塔。一说,吴越王钱俶入朝,恐被留不遣,建塔以祈福,故称保俶塔。参阅宋周密《武林旧事.湖山胜概》﹑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北山胜迹一》﹑明朱国祯《涌幢小品.钱俶》﹑清梁章巨《浪迹续谈》卷一。
  • 宝塔[bǎo tǎ]
      原为塔的美称,今泛指塔。 佛教徒所建用以藏佛舍利的塔。因装饰有佛教七宝,故称宝塔。现泛指一种类似多层塔楼的远东建筑,常具有华丽的装饰,典型地在分层处挑出翘曲的屋檐,屋角有向上的翘角
  • 佛塔[fó tǎ]
      佛教建筑形式。简称塔。俗称宝塔,亦称浮屠。最初用于供奉佛骨,后亦用于供奉佛像,收藏佛经或保存僧人遗体。 佛教徒用石、砖、木等材料建造的高耸的多层建筑
  • 题塔[tí tǎ]
      唐代故事,进士报捷,题名于慈恩寺塔。后即用以代指进士及第。
  • 佑国寺塔[yòu guó sì tǎ]
      北宋时建筑。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塔底直径10.24米,高57.34米,全部用砖砌成,壁内外用铁色琉璃砖包砌,故又称铁塔,是现存最早的琉璃塔。
  • 师塔[shī tǎ]
      即身塔。为僧人埋骨之所。
  • 铁塔[tiě tǎ]
      在河南省开封市内东北角。建于1049年。因塔建在开宝寺内,称“开宝寺塔”,明代改“国寺塔”。八角十三层,高55.08米。为铁色琉璃砖塔,远望似铁铸,故名。是国内现存琉璃塔中最高的一座。现已辟为铁塔公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柏子塔[bǎi zǐ tǎ]
      湖北省名塔。在麻城县西十公里的九龙山上。相传为唐德宗时虚应禅师所建。因有柏树盘生于中,每至立秋日午,塔四面无影,故名。系砖砌仿木结构,七层六角重檐楼阁式,其左右上角各置一小龛,中供佛像。布局疏朗而巧妙,内有螺旋踏道,可登顶远眺。
  • 雷峰塔[léi fēng tǎ]
      亦作“雷峯塔”。塔名。遗址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南 夕照山 上。五代 吴越王 钱俶 所建,1924年倾塌。元 方回《三天竺道中》诗:“三天竺 路渐平登,高似 雷峯塔 几层。”清 陈维崧《满江红·寿武林徐世臣贤配邵孺人六十》词:“夜雨对眠 灵隐寺,春帆竞掠 雷峯塔。”鲁迅 有《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
  • 发塔[fā tǎ]
      供奉佛发之塔。初供爪发。后又藏其他舍利。
  • 灵塔[líng tǎ]
      即宝塔。
  • 枣塔[zǎo tǎ]
      枣制食品的一种。
  • 遗塔[yí tǎ]
      古塔。
  • 北寺塔[běi sì tǎ]
      原名报恩寺塔。在江苏苏州市旧城北部北寺内,为苏州名胜。相传为三国孙权之母吴夫人建造,现存建筑是南宋绍兴年间所重修。八面九层,可供登临。是一座高大完美的楼阁式砖木结构古塔。
  • 雷峯塔[léi fēng tǎ]
      见“雷峰塔”。
  • 大雁塔[dà yàn tǎ]
      在陕西省西安市南和平门外慈恩寺内。公元652年,玄奘为贮藏印度取回的经像而建。原塔高五层,武则天时增为十层,后遭兵火,只存七层,高64米。为正方形楼阁式砖塔,气势雄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跳伞塔[tiào sǎn tǎ]
      训练跳伞用的塔形建筑物,高度一般为50米。 一种高约50米的塔形建筑,作跳伞训练用
  • 阿育塔[ā yù tǎ]
      即塔。阿育王改奉佛教后﹐传说于各地建立八万四千塔﹐故名。
  • 水塔[shuǐ tǎ]
      给水工程中调节水量的构筑物。一般用钢筋混凝土、砖石、钢材等建造。由水柜(或水箱)、塔架、基础和管道构成。外形像塔,故名。管道连接水柜与给水管网或用户水管。在水压作用下,用水量小于供水量时,超量水自动进入水柜储存;用水量大于供水量时,水柜内储水自动流出供应用户。 作为贮水池用的圆柱式封闭蓄水池
  • 泗州塔[sì zhōu tǎ]
      古塔名。唐代为纪念僧伽大师而筑。宋初曾修葺。
  • 舍利塔[shè lì tǎ]
      供奉佛舍利的塔。
  • 麻塔[má tǎ]
      犹麻达。
  • 山屹塔[shān yì tǎ]
      小山丘。
  • 化塔[huà tǎ]
      佛塔。
  • 白塔[bái tǎ]
      1.亦作“白墖”。白色的佛塔。 2.古地名。 3.山名。
  • 踊塔[yǒng tǎ]
      佛教语。指多宝塔的涌现。据说古代东方宝净国有佛曰多宝如来,曾作大誓愿云,灭度之后,十方国有说《法华经》处,彼之塔庙必涌现其前,以为证明。见《法华经.见宝塔品》。
  • 梵塔[fàn tǎ]
      1.亦作“梵墖”。 2.佛塔。
  • 髭塔[zī tǎ]
      供奉佛须发之塔。
  • 金字塔[jīn zì tǎ]
      古代埃及、美洲的一种建筑物,是用石头建成的三面或多面的角锥体,远看像汉字的‘金’字。埃及金字塔是古代帝王的陵墓。
  • 无缝塔[wú fèng tǎ]
      僧死入葬,地上立一圆石作塔,没有棱﹑缝﹑层级,故称无缝塔。以形如卵,又称卵塔。
  • 起塔[qǐ tǎ]
      1.亦作“起墖”。 2.造塔。
  • 吊塔[diào tǎ]
      吊车的塔架。 塔吊
  • 料敌塔[liào dí tǎ]
      即河北省定县开元寺塔。宋为抵抗辽金,借以瞭望敌情,故名。料,用同“瞭”。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始建,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完成。为八角形砖塔,十一层,高八十余米,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塔[tǎ]字在中间的词语

  • 玄秘塔碑[xuán mì tǎ bēi]
      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金鱼袋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唐代碑刻。公元841年镌立于长安(今陕西西安)。柳公权正书。书法遒劲见骨力。常用作临摹的范本。
  • 多宝塔碑[duō bǎo tǎ bēi]
      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唐代碑刻。公元752年镌立于长安(今陕西西安)。颜真卿正书。书法工整、秀媚,是颜真卿早期书法代表作。
  • 宝塔山[bǎo tǎ shān]
      在陕西省延安市东侧、延河岸边。因山上建有唐代宝塔,故名。塔屡有毁修,现外观为清代风格。塔高44米,八角形,旁有明代铁钟一口。1937年7月1日,党中央机关进驻延安,宝塔成为延安革命圣地的象征。
  • 可塔扑支[kě tǎ pū zhī]
      象声词。
  • 百塔寺[bǎi tǎ sì]
      寺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 黑塔窟[hēi tǎ kū]
      昏暗貌。
  • 莎塔八[shā tǎ bā]
      蒙古语,意为酒醉。
  • 托塔天王[tuō tǎ tiān wáng]
      佛教四大天王之一。即北方多闻天王,梵名毗沙门,为佛教的护法天神和赐福天神。管领罗刹﹑夜叉,掌擎舍利塔。故俗称托塔天王。唐宋时,敕诸府州军建天王堂祀之。元时建东南西北旗,绘其像于旗上。《封神演义》﹑《西游记》均有托塔天王李靖,谓系哪咤之父。《水浒传》有托塔天王晁盖,则借作绰号。参阅《法苑珠林》卷五﹑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托塔天王》。
  • 贝塔粒子[bèi tǎ lì zǐ]
      乙种粒子。也作β粒子。
  • 火塔子[huǒ tǎ zǐ]
      塔形的炭堆。吕梁山一带风俗,大年除夕在当院把炭块垒积成塔状,供年初一拂晓时点燃。
  • 宝塔诗[bǎo tǎ shī]
      杂体诗名。原称“一字至七字诗”。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形如宝塔,故名。从一字句到七字句逐句押韵,后也有增至九字句或九字句以上的。大多叠两句为一韵。
  • 宝塔菜[bǎo tǎ cài]
      即甘露子,又名草石蚕。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宝塔形肉质块茎,故名。可腌渍为咸菜。
  • 金字塔报[jīn zì tǎ bào]
      埃及报纸。1875年创刊于亚历山大。后迁开罗。初为周报。后改日报。是中东有较大影响的阿拉伯文报纸。
  • 跳塔轮铡[tiào tǎ lún zhá]
      比喻手段高强,敢冒险。

塔[tǎ]字的成语

  • 聚沙成塔[jù shā chéng tǎ]
      聚细沙成宝塔。原指儿童堆塔游戏。后比喻积少成多。
  • 象牙之塔[xiàng yá zhī tǎ]
      指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资产阶级文艺家脱离社会现实的个人幻想的艺术境界。也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小天地。
  • 雁塔高标[yàn tǎ gāo biāo]
      雁塔:西安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唐代进士多题姓名于塔下。在大雁塔内标名。旧时考中进士的代称。
  • 沙上建塔[shā shàng jiàn tǎ]
      比喻基础极不牢固。
  • 雁塔新题[yàn tǎ xīn tí]
      旧时考中进士的代称。同“雁塔题名”。
  • 雁塔名标[yàn tǎ míng biāo]
      雁塔:西安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唐代进士多题姓名于塔下。在大雁塔内标名。旧时考中进士的代称。
  • 雁塔题名[yàn tǎ tí míng]
      餍塔:西安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在大雁塔内题名。旧时考中进士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