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新华字典>吴组词

吴相关字典

吴[wú]字在开头的词语

  • 吴莼[wú chún]
      吴地的莼羹,以美味着称。晋张翰,吴人,因见秋风起,乃兴莼羹鲈脍之思。后以指故乡风味之食品。见《晋书.文苑传.张翰》。
  • 吴会[wú kuài]
      1.秦汉会稽郡治在吴县,郡县连称为吴会。 2.东汉分会稽郡为吴会稽二郡,并称吴会。后亦泛称此两郡故地为吴会。
  • 吴岳[wú yuè]
      古代山名。在今陕西省。
  • 吴台[wú tái]
      指春秋吴王阖闾(一说夫差)所筑之姑苏台(在江苏吴县西南)。
  • 吴语[wú yǔ]
      泛指吴地方言。
  • 吴棉[wú mián]
      见“吴绵”。
  • 吴盐[wú yán]
      1.吴地所产的盐。以洁白着称。为四方所食。唐肃宗时,盐铁铸钱使第五琦于两淮所煮盐以洁白著名,后亦称两淮生产的盐为吴盐。 2.喻白发。
  • 吴兴[wú xīng]
      1.指元代书画家赵孟俯。赵为吴兴人,故称。 2.郡名。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治所在乌程县(今浙江吴兴县南)。 3.县名。属浙江省,位于苕溪下游,滨临太湖。
  • 吴市[wú shì]
      吴都之街市。在今江苏苏州市。
  • 吴甲[wú jiǎ]
      吴地所产之铠甲。
  • 吴口[wú kǒu]
      指吴地的美女。古称男曰丁,女曰口。
  • 吴好山[wú hǎo shān]
      对清诗人吴乔的雅称。
  • 吴娃越艳[wú wá yuè yàn]
      泛指江南美女。
  • 吴门[wú mén]
      1.汉冀县城门名。在今甘肃甘谷县。 2.指春秋吴都阊门(一作昌门)。 3.指苏州或苏州一带。为春秋吴国故地,故称。 4.见“吴门派”。
  • 吴生体[wú shēng tǐ]
      指唐名画家吴道子的绘画风格。
  • 吴钱[wú qián]
      汉吴王濞所铸之钱币。
  • 吴蜀[wú shǔ]
      1.三国时的吴国与蜀国。 2.泛指吴地与蜀地。
  • 吴儿[wú ér]
      1.吴地少年。 2.对吴人的蔑称。
  • 吴越曲[wú yuè qǔ]
      吴地民歌。
  • 吴泉[wú quán]
      即虞渊。
  • 吴分[wú fēn]
      吴之分野。指吴地。
  • 吴庖[wú páo]
      吴人善烹调,故以指精美的肴馔。
  • 吴体[wú tǐ]
      诗体之一种。语言通俗,取譬浅俚,有江南民歌风味,故称。
  • 吴札[wú zhá]
      春秋吴公子季札的省称。曾历聘鲁齐郑卫晋诸国,以博闻着称,为春秋之贤者。
  • 吴坂[wú bǎn]
      1.亦作“吴山”。 2.古地名。即虞坂,在春秋虞国(今山西平陆县)境内,又称颠軨坂,道狭而险。传说商傅说隐于此。
  • 吴咏[wú yǒng]
      犹吴歌。
  • 吴鸿[wú hóng]
      春秋时吴人。其父杀之,以其血涂金,铸成钩,进献吴王。故亦以为钩名。钩,形似剑而曲。后泛指宝剑或利器。
  • 吴娥[wú é]
      吴地的美女。
  • 吴愉[wú yú]
      见“吴歈”。
  • 吴公台[wú gōng tái]
      古台名,在今江苏扬州市北。原为南朝宋沈庆之攻竟陵王诞时所筑之弩台,后陈将吴明彻围攻北齐敬子猷,增筑以射城内,故名。
  • 吴娘[wú niáng]
      1.吴地美女。 2.指古代歌妓吴二娘。
  • 吴市隐[wú shì yǐn]
      1.亦作“吴门卒”。 2.指汉梅福避王莽专政,变姓名,隐于会稽,为吴市门卒。
  • 吴姝[wú shū]
      吴地的美女。
  • 吴赵[wú zhào]
      明庶吉士吴中行﹑赵用贤因张居正夺情视事,疏争被杖,时称“吴赵”。《明史.吴中行传》:“五人者(吴中行﹑赵用贤﹑艾穆﹑沈思孝﹑邹元标),直声震天下。中行﹑用贤并称吴赵。”后吴地俗谓不择言而乱语者为“吴赵”。
  • 吴羹[wú gēng]
      吴人所作的羹。以味美着称。故常用指美味佳肴。
  • 吴绵[wú mián]
      吴地所产之丝绵。亦作“吴棉”﹑“吴绵”。
  • 吴侬[wú nóng]
      吴地自称曰我侬,称人曰渠侬﹑个侬﹑他侬。因称人多用侬字,故以“吴侬”指吴人。
  • 吴干[wú gàn]
      春秋吴国的干将剑。亦泛指宝剑。
  • 吴先主[wú xiān zhǔ]
      指三国吴主孙权。
  • 吴謡[wú yáo]
      吴地歌谣。《乐府诗集.杂曲谣辞》有“吴謡”。
  • 吴羊[wú yáng]
      白绵羊。亦称生于江南之羊。
  • 吴楚帆[wú chǔ fān]
      吴楚帆(1911-1993)电影演员。福建泉州人。1932-1966年在香港主演二百五十余部影片,其中以《家》、《春》、《秋》、《寒夜》为著名。曾创办华联影片公司、新潮影片公司。1966年后息影,移居加拿大。
  • 吴封[wú fēng]
      吴地的疆域。
  • 吴殿[wú diàn]
      1.即吴宫。指春秋吴王的宫殿。 2.即吴宫。指三国吴主的宫殿。
  • 吴画[wú huà]
      指唐吴道子所画的佛像。
  • 吴苑[wú yuàn]
      1.即长洲苑,吴王之苑。 2.吴地的园囿。因借指吴地或苏州。
  • 吴耿[wú gěng]
      汉吴汉﹑耿弇的并称。两人助汉光武帝中兴。后以指良臣﹑良将。
  • 吴蔡体[wú cài tǐ]
      金吴激﹑蔡松年均工乐府,齐名,时号“吴蔡体”。
  • 吴冶[wú yě]
      指春秋吴国的冶铸。吴人善冶,故称。
  • 吴关[wú guān]
      1.吴地的关隘。指春秋吴国之地。 2.吴地的关隘。指三国吴之故地。
  • 吴梁[wú liáng]
      汉吴王刘濞与梁孝王刘武的并称。
  • 吴邓[wú dèng]
      1.汉吴汉﹑邓禹的并称。 2.汉吴王濞和邓通的并称。
  • 吴粤[wú yuè]
      春秋吴国与越国的并称。粤,通“越”。
  • 吴丝[wú sī]
      吴地产的丝。喻指精美的琴弦。
  • 吴音[wú yīn]
      1.吴地的语音;吴语。 2.吴地的音乐。 指吴语,吴方言醉里吴音相媚好。——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 吴宫燕[wú gōng yàn]
      巢于吴宫之燕。春秋吴都有东西宫。据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载:“西宫在长秋,周一里二十六步,秦始皇帝十一年,守宫者照燕,失火烧之。”后以“吴宫燕”比喻无辜受害者。
  • 吴装[wú zhuāng]
      1.亦作“吴妆”。 2.指中国画的一种淡着色风格,相传始于唐吴道子的人物画,故名。 3.形容色彩淡雅者。
  • 吴调[wú diào]
      吴歌的曲调。其声多缠绵哀怨。
  • 吴亭[wú tíng]
      1.地名,即庱亭。在今江苏丹阳县东﹑武进县西,三国吴孙权曾射虎于此。 2.泛指吴地之亭。
  • 吴趋曲[wú qū qǔ]
      1.亦省作“吴趋”。 2.吴地歌曲名。
  • 吴醥[wú piǎo]
      吴地所产的酒。
  • 吴光[wú guāng]
      春秋吴公子光,后为国君,即阖庐。
  • 吴侬软语[wú nóng ruǎn yǔ]
      1.亦作“吴侬娇语”。 2.形容操吴方言的人语音轻清柔美。
  • 吴地[wú dì]
      春秋时吴国所辖之地域,包括今之江苏﹑上海大部和安徽﹑浙江﹑江西的一部分。亦指东汉时的吴郡(今江苏省)。
  • 吴牛喘[wú niú chuǎn]
      见“吴牛喘月”。
  • 吴剑[wú jiàn]
      1.宝剑。春秋吴人善铸剑,故称。 2.指春秋吴公子季札之剑。季札过徐,徐君爱其剑,口不敢言。季札心知之,以使上国而未献。及返至徐,则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挂徐君冢树而去,以酬宿昔之心诺。
  • 吴大伯[wú dà bó]
      见“吴太伯”。
  • 吴绢[wú juàn]
      古代吴地所产的绢。以质地轻薄著名。
  • 吴馆[wú guǎn]
      指春秋吴王夫差所筑的馆娃宫。遗址在今江苏吴县灵岩山。
  • 吴中四杰[wú zhōng sì jié]
      指明代吴中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
  • 吴王脍余[wú wáng kuài yú]
      传说中的鱼名。
  • 吴富体[wú fù tǐ]
      唐吴少微﹑富嘉谟文章雅厚雄迈,为时所尚,称“吴富体”。
  • 吴罗[wú luó]
      古代吴地所产的绫罗。以轻软着称。
  • 吴緜[wú mián]
      见“吴绵”。
  • 吴下[wú xià]
      泛指吴地。下,用于名词后表示处所。
  • 吴闉[wú yīn]
      犹吴门。指吴地。闉,城曲重门。
  • 吴兴体[wú xīng tǐ]
      赵孟俯的字体。
  • 吴二娘[wú èr niáng]
      古代歌妓名。
  • 吴娘曲[wú niáng qǔ]
      古歌曲名。传为古歌妓吴二娘作。
  • 吴中[wú zhōng]
      今江苏吴县一带。亦泛指吴地。
  • 吴都[wú dū]
      1.指春秋吴国的都城。在今之江苏苏州。 2.指三国吴的都城建业。即今江苏南京市。
  • 吴牛[wú niú]
      吴地的水牛。
  • 吴蒙[wú méng]
      见“吴下阿蒙”。
  • 吴绫[wú líng]
      古代吴地所产的一种有纹彩的丝织品。以轻薄著名。
  • 吴服[wú fú]
      1.泛指吴地。服,王畿以外的地方。 2.吴地的服装。
  • 吴歈[wú yú]
      1.春秋吴国的歌。后泛指吴地的歌。 2.指昆曲。
  • 吴趋[wú qū]
      1.犹吴门,指吴地。门外曰趋。 2.见“吴趋曲”。
  • 吴安王[wú ān wáng]
      即春秋伍子胥。
  • 吴笺[wú jiān]
      吴地所产之笺纸。常借指书信。
  • 吴练[wú liàn]
      《太平御览》卷八一八引《韩诗外传》:“孔子﹑颜渊登鲁东山望吴昌门,渊曰:‘见一匹练,前有生蓝。’子曰:‘白马﹑芦蒭也。’”后遂以“吴练”为典实。
  • 吴歌[wú gē]
      吴地之歌。亦指江南民歌。
  • 吴濞[wú bì]
      吴王刘濞的省称。汉景帝时,刘濞曾发动吴楚等七国之乱,为周亚夫所平。
  • 吴岫[wú xiù]
      犹吴山。吴地的山。
  • 吴蚕[wú cán]
      吴地之蚕。吴地盛养蚕,故称良蚕为吴蚕。

吴[wú]字在结尾的词语

  • 句吴[gōu wú]
      即吴国。
  • 延吴[yán wú]
      春秋吴延陵季子和魏东门吴的并称。两人皆丧子而旷达无忧。
  • 三吴[sān wú]
      1.地名。晋指吴兴﹑吴郡﹑会稽。 2.地名。唐指吴兴﹑吴郡﹑丹阳。 3.地名。宋指苏州﹑常州﹑湖州。 4.泛指长江下游一带。
  • 杨吴[yáng wú]
      五代十国的吴国。因其建立者为杨行密,故称。
  • 北吴[běi wú]
      古虞国的别称。
  • 阿吴[ā wú]
      指清吴三桂。吴三桂征西﹐杀人如麻﹐故民间以“阿吴”为恐吓小孩之语。
  • 沼吴[zhǎo wú]
      犹言灭吴。语本《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杜预注:“谓吴宫室废坏,当为污池。”
  • 中吴[zhōng wú]
      1.旧苏州府的别称。始见宋龚明之《中吴纪闻》。 2.旧镇江府的别称。
  • 东门吴[dōng mén wú]
      《战国策.秦策三》:“梁人有东门吴者,其子死而不忧。其相室曰:‘公之爱子也,天下无有,今子死不忧,何也?’东门吴曰:‘吾尝无子,无子之时不忧;今子死,乃即与无子时同也,臣奚忧焉?’”事亦见《列子.力命》。后因以“东门吴”为丧失亲人而胸怀旷达者的典型。
  • 侨吴[qiáo wú]
      春秋郑子产(名侨)和吴季札的并称。
  • 湘吴[xiāng wú]
      湘水与吴兴的并称。
  • 西吴[xī wú]
      1.古地名。 2.唐宋时湖州府的别称。在今浙江湖州。明周祁《名义考》以苏州为东吴﹐润州为中吴;湖州在西﹐故称西吴。
  • 二吴[èr wú]
      指吴郡与吴兴。

吴[wú]字在中间的词语

  • 小吴生[xiǎo wú shēng]
      1.称宋王瓘。 2.称宋马和之。
  • 楚柁吴樯[chǔ tuó wú qiáng]
      指吴楚之船。
  • 枫落吴江[fēng luò wú jiāng]
      《新唐书.文艺传上.崔信明》:“信明蹇亢,以门望自负,尝矜其文,谓过李百药,议者不许。扬州録事参军郑世翼者,亦骜倨,数恌轻忤物,遇信明江中,谓曰:‘闻公有”枫落吴江冷“,愿见其余。’信明欣然多出众篇,世翼览未终,曰:‘所见不逮所闻。’投诸水,引舟去。”后遂以“枫落吴江”借指诗文佳句。
  • 向吴亭[xiàng wú tíng]
      古亭名。地在今江苏丹阳县。
  • 楚弄吴吹[chǔ nòng wú chuī]
      泛指江南一带的乐曲。
  • 吹箫吴市[chuī xiāo wú shì]
      谓乞食。

吴[wú]字的成语

  • 吴带当风[wú dài dāng fēng]
      唐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以之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
  • 吴牛喘月[wú niú chuǎn yuè]
      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 天吴紫凤[tiān wú zǐ fèng]
      天吴:古代传说中的水神,虎身人面,八头八足八尾;紫凤: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人面鸟身,九头。泛指作为应急而用的古旧事物。
  • 吴市吹箫[wú shì chuī xiāo]
      吴:古国名。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在市上吹箫乞食。比喻在街头行乞。
  • 楚水吴山[chǔ shuǐ wú shān]
      楚地的水,吴地的山。指古时吴、楚两国所属地域。后用以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 蜀锦吴绫[shǔ jǐn wú líng]
      蜀锦:四川生产的彩锦;吴绫:绫的一种,最初出于吴郡。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
  • 吴下阿蒙[wú xià ā méng]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 吴越同舟[wú yuè tóng zhōu]
      吴越:指吴国人和越国人。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 宋画吴冶[sòng huà wú yě]
      用以作为精巧神妙之物的代称。
  • 越瘦吴肥[yuè shòu wú féi]
      不在乎越国人瘦和吴国人肥胖。比喻痛痒与己无关。
  • 悬首吴阙[xuán shǒu wú què]
      犹言悬门抉目。以之为烈士殉国的典故。
  • 吴头楚尾[wú tóu chǔ wěi]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像首尾互相衔接。
  • 楚舞吴歌[chǔ wǔ wú gē]
      泛指江南的轻歌曼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