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新华字典>史组词

史相关字典

史[shǐ]字在结尾的词语

  • 胥史[xū shǐ]
      犹胥吏。
  • 讲史[jiǎng shǐ]
      我国古代民间流行的口头文学形式,主要讲述历史上朝代兴亡和战争的故事,篇幅较长,如《三国志平话》、《五代史平话》等。
  • 范史[fàn shǐ]
      《后汉书》的别称。因撰写者是南朝宋范晔,故有此称。
  • 女史[nǚ shǐ]
      ①古代掌管王后礼仪等事的女官;也指为世妇掌管文件书写的下属。②对知识妇女的美称。
  • 村史[cūn shǐ]
      村庄的历史。 村庄的历史
  • 厂史[chǎng shǐ]
      工厂的发展史。 工厂的发展史
  • 佚史[yì shǐ]
      散失﹑隐没的或正史以外的史事。
  • 汙史[wū shǐ]
      亦作“污史”。污秽的史实。郭沫若《汐集·题傅抱石画<屈原画像>》:“呜呼一人亡,暴政留污史。既见鹿为马,常惊朱变紫。百代悲此人,所悲亦自己。”
  • 长史[zhǎng shǐ]
      官名。秦置。汉相国﹑丞相﹐后汉太尉﹑司徒﹑司空﹑将军府各有长史。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一》。其后﹐为郡府官﹐掌兵马。唐制﹐上州刺史别驾下﹐有长史一人﹐从五品。至清﹐亲王府﹑郡王府置长史﹐理府事。参阅《通志.职官六》﹑《清通典.职官十》。
  • 彤史[tóng shǐ]
      1.古代宫中女官名。掌记宫闱起居等事。 2.指记载宫闱生活的宫史。
  • 中宫史[zhōng gōng shǐ]
      汉代皇后的侍读官。
  • 创业史[chuàng yè shǐ]
      长篇小说。柳青作。出版于1960年、1977年、1979年。土地改革时,农民梁三老汉分得了土地,便萌生个人发家的念头。其养子梁生宝却积极带领大家走互助合作道路,从而与梁三老汉发生冲突,同时也受到富农、富裕中农的反对。然而他通过改良稻种、新法育秧、大搞副业,终于使互助组获得丰收,并继而建成初级合作社。小说结构谨严,议论精辟,语言清新流畅。
  • 丹史[dān shǐ]
      皇家的史书。
  • 污史[wū shǐ]
      污秽的史实。
  • 巫史[wū shǐ]
      古代从事求神占卜等活动的人叫“巫”﹑掌管天文﹑星象﹑历数﹑史册的人叫“史”。这些职务最初往往由一人兼任,统称“巫史”。
  • 太史[tài shǐ]
      1.官名。西周﹑春秋时太史掌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秦汉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时星历。魏晋以后﹐修史之职归著作郎﹐太史专掌历法。隋改称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宋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改称太史院。明清称钦天监;修史之职归之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2.复姓。汉末有太史慈。见《三国志》本传。
  • 府史[fǔ shǐ]
      古时管理财货文书出纳的小吏。《周礼.天官.序官》:“府六人,史十有二人。”郑玄注:“府,治藏;史,掌书者。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
  • 连史[lián shǐ]
      见“连史纸”。
  • 作册内史[zuò cè nèi shǐ]
      古代官名。
  • 眉史[méi shǐ]
      宋陶谷《清异录.胶眉变相》:“莹姐,平康妓也。玉凈花明,尤善梳掠,画眉日作一样。唐斯立戏之曰:‘西蜀有《十眉图》,汝眉癖若是,可作百眉图,更假以岁年,当率同志为修眉史矣。’”后因称妓女及记载妓女的书为“眉史”。
  • 闾史[lǘ shǐ]
      古代闾巷的小吏。
  • 二史[èr shǐ]
      1.左史与右史。 2.太史与国史。自东汉,史官与历官始分为二职,以后历代相沿,惟辽设国史馆,合二职为一。
  • 鲁史[lǔ shǐ]
      1.鲁国的历史记载;鲁国历史。 2.指《春秋》。
  • 癞儿刺史[lài ér cì shǐ]
      北魏瀛州刺史崔暹的鄙称。癞儿﹐犹无赖﹐指狡诈蛮横之徒。
  • 十三史[shí sān shǐ]
      唐代称《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为十三史。参阅《旧唐书.经籍志上》。
  • 走史[zǒu shǐ]
      犹走使。指仆役。
  • 赤都心史[chì dōu xīn shǐ]
      报告文学集。瞿秋白作于1921-1923年。《饿乡纪程》续篇。收杂感、散记、小品、游记、读书录、散文诗四十六篇。记述作者在考察莫斯科时的见闻,描绘了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苏俄社会生活中新的生机,介绍了不少著名人物的活动,并记录了自己的思想演变过程。
  • 御史[yù shǐ]
      1.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秦设御史大夫,职副丞相,位甚尊;并以御史监郡,遂有纠察弹劾之权,盖因近臣使作耳目。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而文书记事乃归太史掌管。 2.喻指起监督作用的人或事物。
  • 僮史[tóng shǐ]
      仆隶。
  • 士史[shì shǐ]
      见“士师”。
  • 凤史[fèng shǐ]
      萧史。相传为秦穆公女弄玉的丈夫,善吹箫。
  • 迁史[qiān shǐ]
      《史记》之别称。宋刘克庄《代楮知白谢表》:“新智无穷,岂必谓蔡侯所造;旧闻可辑,或能补《迁史》之亡。”清姚文栋《答东洋近出古书问》:“《迁史》言:始皇遣徐巿发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亦以指其作者司马迁。
  • 断代史[duàn dài shǐ]
      记述某一个朝代或某一个历史阶段的史实的史书,如《汉书》、《宋史》等。
  • 马史[mǎ shǐ]
      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 通史[tōng shǐ]
      通述古今的史书。如司马迁的《史记》等。对国家、地区以至全世界的历史进行古今贯通著述的著作,也属通史。
  • 专史[zhuān shǐ]
      关于专门学科的历史。如:哲学史﹑经济史﹑文学史﹑美术史等。
  • 祝史[zhù shǐ]
      1.祝官﹑史官的合称。 2.司祭祀之官。
  • 良史[liáng shǐ]
      1.优秀的史官。指能秉笔直书﹑记事信而有征者。 2.指信实之史书。
  • 佥都御史[qiān dū yù shǐ]
      官名。明代都察院官员,地位次于左右副都御史。 官名。明代都察院设有此职,位在副都御史之下佥都御史王用汲。——《明史》
  • 战史[zhàn shǐ]
      1.记载战争情况的史书或文章。 2.指战争的历史。
  • 丑史[chǒu shǐ]
      丑恶的历史(多指个人的)。 丑恶的历史(多指个人的)
  • 从史[cóng shǐ]
      即从吏。
  • 廿四史[niàn sì shǐ]
      即二十四史。
  • 别史[bié shǐ]
      图书四部分类中史部的一目。指不属于正史﹑杂史的史书。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始有别史一目,收录有唐高峻《高氏小史》﹑宋吕祖谦《新唐书略》等。明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把编年体﹑纪传体以外,杂记历代或一代事实的史书,称为“别史”。
  • 君史[jūn shǐ]
      1.随侍国君记事的史官。 2.记述君主世系﹑史实的书籍。
  • 罗曼史[luó màn shǐ]
      富有传奇性的经历或浪漫婚恋情节。 富有传奇性的经历或浪漫婚恋情节
  • 刑史[xíng shǐ]
      古代刑官下属主管文书的小吏。
  • 四铁御史[sì tiě yù shǐ]
      指明代御史冯恩。冯擢南京御史,因极论大学士张孚敬﹑方献夫,右都御史汪鋐三人的奸状,帝怒,下狱论死。比朝审,鋐当主笔,恩不屈,且骂鋐,历数其罪。恩出长安门,士民观者如堵,皆叹曰:“是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因称‘四铁御史’。”参阅《明史.冯恩传》。
  • 私童史[sī tóng shǐ]
      犹家臣。
  • 众史[zhòng shǐ]
      指众画师。
  • 生活史[shēng huó shǐ]
      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发育和繁殖的全部过程。
  • 铛脚刺史[chēng jiǎo cì shǐ]
      唐薛大鼎﹑郑德本和贾敦颐﹐俱为刺史﹐分治三州﹐皆有政绩。时人称“铛脚刺史”。因铛有三足﹐故以为喻。
  • 字史[zì shǐ]
      谓书法的典范。
  • 米外史[mǐ wài shǐ]
      宋代书画家米芾,别号海岳外史,故称。
  • 三史[sān shǐ]
      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唐开元以后,因《东观汉记》失传,乃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为三史。见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三史》。
  • 账史[zhàng shǐ]
      管理户籍财务的官吏。
  • 轶史[yì shǐ]
      正史以外的历史记载。
  • 典史[diǎn shǐ]
      1.主管官吏。 2.官名。元始置﹐明清沿置﹐为知县下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如无县丞﹑主簿﹐则典史兼领其职。
  • 修史[xiū shǐ]
      编撰史书。
  • 公史[gōng shǐ]
      诸侯掌典礼之官。
  • 衒史[xuàn shǐ]
      谓炫耀史才。
  • 咏史[yǒng shǐ]
      组诗名。西晋左思作。共八首。诗中揭露西晋门阀制度只重门第、扼杀人才的不合理性,也抒发了自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的高洁情怀。诗歌语言朴实,感情激越,虽有失意苦闷,却无颓废情调。这种风格,被后人称为“左思风力”。
  • 征藏史[zhēng cáng shǐ]
      上古主管典籍之官。《庄子.天道》:“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陆德明释文:“司马云:‘征藏,藏名也。’一云:‘征,典也。’”成玄英疏:“﹝征藏史﹞犹今之秘书官,职典坟籍。”后特指老聃。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
  • 绣衣御史[xiù yī yù shǐ]
      即绣衣直指。
  • 令史[lìng shǐ]
      1.官名。汉代兰台尚书属官,居郎之下,掌文书事务,历代因之。隋唐以后,成为三省﹑六部及御史台低级事务员之称,位卑秩下,不参官品。至明代遂废。见《通典.职官四》。 2.宋元以来官府中胥吏的通称。
  • 白马长史[bái mǎ zhǎng shǐ]
      东汉公孙瓒的称号。
  • 刺史[cì shǐ]
      官名。西汉武帝时,于全国十三部(州)置刺史,为监督官,后数次改刺史为州牧。三国至南北朝各州多设刺史。隋朝州长官称刺史。此后州刺史实际即从前的郡太守。宋以后渐成虚衔。
  • 艳史[yàn shǐ]
      旧指关于男女爱情的故事。 关于男女爱情的故事
  • 佐史[zuǒ shǐ]
      汉代地方官署内书佐和曹史的统称。
  • 丽史[lì shǐ]
      辉映于史册。
  • 瞽史[gǔ shǐ]
      1.乐师与史官的并称。 2.说书的瞎子。
  • 文史[wén shǐ]
      1.文书记事。 2.指文学﹑史学的著作或知识。 3.指诗话﹑文评之类的书。《新唐书.艺文志四》“丁部集录总集类”有“文史类”一目。凡所以讥评文人之得失者﹐如《文心雕龙》﹑《诗品》等﹐均列入该类。
  • 六经皆史[liù jīng jiē shǐ]
      谓《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皆为中国古代史书的一种主张。首倡于元郝经﹐清袁枚亦主此说﹐至章学诚才系统地提出这一主张。他认为六经乃夏﹑商﹑周典章政教的历史记录﹐并非圣人为垂教立言而作。他提出了“六经皆史”﹑“六经皆器”的命题﹐反对“离器言道”。龚自珍﹑章炳麟亦倡此说。参阅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易教》﹑《经解》﹐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章炳麟《国故论衡.原经》。
  • 逸史[yì shǐ]
      指散失﹑隐没的史籍或正史以外的史事。 正史以外的历史记载;散失的史事
  • 鼍参鼋史[tuó cān yuán shǐ]
      神话传说中龙王的大臣。
  • 金张许史[jīn zhāng xǔ shǐ]
      汉时﹐金日磾﹑张安世并为显宦。许广汉为宣帝许皇后之父。史指史恭及其长子史高。恭为宣帝祖母史良娣之兄。宣帝即位﹐恭已死﹐封高为乐陵侯。许史两家皆极宠贵。后因以此四姓并称﹐借指权门贵族。
  • 霸史[bà shǐ]
      指称霸一方的国家的历史﹔僭伪之国的历史。
  • 二十六史[èr shí liù shǐ]
      “二十五史”加《清史稿》的合称。
  • 侍史[shì shǐ]
      1.亦作“侍使”。古代没入官府为奴的罪犯家属中,以年少较有才智的女子为侍史。 2.古时侍奉左右﹑掌管文书的人员。
  • 柱下史[zhù xià shǐ]
      1.周秦官名,即汉以后的御史。因其常侍立殿柱之下,故名。 2.为御史的代称。 3.指老子。参见“柱下”。 4.星名。
  • 中国通史[zhōng guó tōng shǐ]
      原名《中国通史简编》。书名。范文澜编著。1941年在延安初版。建国后,经修订出版了前三编共四册。1978年改名《中国通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共十册,五至十册由蔡美彪等续写。是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论述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的通史著作之一。写法夹叙夹议,文字简洁生动,深入浅出。
  • 历史[lì shǐ]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地球的历史ㄧ人类的历史。②过去的事实:这件事早已成为历史。③过去事实的记载。④指历史学。
  • 周史[zhōu shǐ]
      1.周代的史籍。 2.周代的史官。特指老子,因其曾为周之守藏史﹑柱下史。
  • 惇史[dūn shǐ]
      有德行之人的言行记录。
  • 野史[yě shǐ]
      旧指私人编撰的史书:稗官野史|人间野史亦堪传。
  • 诸史[zhū shǐ]
      1.众史官。 2.各种史书。
  • 外史[wài shǐ]
      ①指正史以外非官修的稗史、野史:《天禄阁外史》。②指某些旧小说:《儒林外史》。③旧时某些文人的别号:白云外史(即清代恽格)。
  • 病史[bìng shǐ]
      患者历次所患疾病及诊疗情况。 患者本次患病的原因、症状等及历次所患疾病及治疗情况
  • 春史[chūn shǐ]
      掌春事之吏。
  • 秽史[huì shǐ]
      1.歪曲历史本来面目的史书。 2.不光彩的生活史。
  • 右都御史[yòu dū yù shǐ]
      官名。明代都察院(国家的监察机关)的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如:南京右都御史。——清.张廷玉《明史》。 官名。明代都察院(国家的监察机关)的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南京右都御史。——清. 张廷玉《明史》
  • 尉史[wèi shǐ]
      汉代郡尉之属官。
  • 党史[dǎng shǐ]
      政党的历史。亦专指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政党的历史
  • 左史[zuǒ shǐ]
      1.官名。周代史官有左史﹑右史之分。左史记行动,右史记言语。见《礼记.玉藻》。一曰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见《汉书.艺文志》。唐宋曾以门下省之起居郎﹑中书省之起居舍人为左﹑右史,分别主记事与记言。 2.复姓。楚有左史倚相。见《国语.楚语》。
  • 南史[nán shǐ]
      1.春秋时齐国的史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后因以为直书史实的良史典型。 2.复姓。见《通志略.氏族四》。
  • 二十四史[èr shí sì shǐ]
      指旧时称为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书(旧唐书)》、《新唐书》、《五代史(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指旧时称为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
  • 卒史[zú shǐ]
      官名。汉代官署中属吏之一。
  • 遗史[yí shǐ]
      1.指前朝的历史。 2.谓根据轶闻编成的史书,所记多为正史所不载。
  • 仓史[cāng shǐ]
      即仓颉。传说为黄帝时史官,故称。
  • 诗史[shī shǐ]
      1.前人的诗作。 2.指能反映某一时期重大社会事件有历史意义的诗歌。 3.泛指能反映社会现实的其他样式的文学作品。 4.诗歌的发展历史。陆侃如冯沅君有《中国诗史》一书。
  • 演史[yǎn shǐ]
      以评书﹑小说等形式讲述史事。宋周密《武林旧事.诸色伎艺人》有“演史”。
  • 四史[sì shǐ]
      1.相传为黄帝的四个史官:沮诵﹑仓颉﹑隶首﹑孔甲。 2.《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合称。
  • 南北史[nán běi shǐ]
      《南史》与《北史》的合称。系唐李延寿增删裁并宋﹑齐﹑梁﹑陈﹑北齐﹑魏﹑周﹑隋八书而成,较旧史为简净。《南史》八十卷,记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历史。《北史》一百卷,记北朝自北魏到隋的历史。
  • 侯史[hòu shǐ]
      复姓。
  • 周柱史[zhōu zhù shǐ]
      周之柱下史。唐代侍御史职位与其相当,故唐人亦用为侍御史的代称。
  • 提学御史[tí xué yù shǐ]
      官名,在两京督察学政的御史。。如:提学御史房襄。——清.张廷玉《明史》。 官名,在两京督察学政的御史。提学御史房襄。—— 清. 张廷玉《明史》
  • 掾史[yuàn shǐ]
      官名。汉以后中央及各州县皆置掾史,分曹治事。多由长官自行辟举。唐宋以后,掾史之名渐移于胥吏。
  • 直史[zhí shǐ]
      正直的史官;史官的直笔。
  • 筮史[shì shǐ]
      筮人。
  • 廿二史[niàn èr shǐ]
      即二十二史。
  • 信史[xìn shǐ]
      确实可信的历史:古人称《春秋》为信史|莫负美名书信史。
  • 司史[sī shǐ]
      主持史书的修撰工作。
  • 柱后史[zhù hòu shǐ]
      御史的别称。
  • 二十一史[èr shí yī shǐ]
      明万历国子监刊行的正史,将宋时所称的十七史增加宋辽金元四史,称为二十一史。
  • 盲史[máng shǐ]
      《史记.太史公自序》:“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左为春秋鲁史官,曾为鲁国史书《春秋》作传,世称《左氏传》。后因以“盲史”作为左丘明的代称。
  • 五代史[wǔ dài shǐ]
      梁﹑唐﹑晋﹑汉﹑周五代是我国历史上最纷乱的时期之一,因以“五代史”比喻争吵。
  • 徵藏史[zhǐ cáng shǐ]
      上古主管典籍之官。《庄子·天道》:“由 闻 周 之徵藏史有 老聃 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陆德明 释文:“司马 云:‘徵藏,藏名也。’一云:‘徵,典也。’”成玄英 疏:“﹝徵藏史﹞犹今之祕书官,职典坟籍。”后特指 老聃。春秋 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姓 李 名 耳,字 伯阳。章炳麟《原道上》:“孔父 受业於徵藏史,韩非 传其书。”
  • 文学史[wén xué shǐ]
      研究文学的历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根据不同国别、地域、民族及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等分类标准,可分为国别史(如中国文学史)、世界或地区史(如世界文学史、欧洲文学史)、通史或断代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民族史(如蒙古族文学史)、分体史(如中国戏曲史)等。
  • 帐史[zhàng shǐ]
      管理户籍财务的官吏。
  • 班史[bān shǐ]
      指《汉书》。因《汉书》为班固所作,故称。
  • 镜史[jìng shǐ]
      以历史为借鉴。
  • 伴食刺史[bàn shí cì shǐ]
      五代时为安置近臣而设的职官名号。
  • 门史[mén shǐ]
      守卫宫门的官吏。
  • 大史[dà shǐ]
      官名。殷代天官六大之一。主管祭祀﹑历数﹑法典等。周代大体相同。
  • 书史[shū shǐ]
      1.记事的史官。亦指掌文书等事的吏员。晋 王嘉《拾遗记·周穆王》:“穆王 即位三十二年,巡行天下……有书史十人,记其所行之地。”宋 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故 唐 人无不善书,远至边裔书史、里儒,莫不书字有法。”宋 文天祥《<集杜诗·萧资>序》:“閤门路铃 萧资,本书史也。”
  • 鼓史[gǔ shǐ]
      《周礼.地官.叙官》:“鼓人,中士六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后以“鼓史”指掌鼓的官吏。
  • 僧史[sēng shǐ]
      佛教的历史。
  • 十史[shí shǐ]
      唐时,《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十部正史合称“十史”。
  • 谤史[bàng shǐ]
      旧时指直书统治者过﹑罪的史书。
  • 廿一史[niàn yī shǐ]
      即二十一史。

史[shǐ]字在中间的词语

  • 御史骢[yù shǐ cōng]
      《后汉书.桓典传》:“辟司徒袁隗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后用为御史典故。
  • 仿连史纸[fǎng lián shǐ zhǐ]
      一种以木材原料为主,和以稻草等造成的纸。质地细嫩洁白,用于印刷及书写。较重者称“海月”。参见“连史纸”。
  • 青史氏[qīng shǐ shì]
      1.古代史官名。着《青史子》五十七篇。 2.泛指史官。
  • 祝币史辞[zhù bì shǐ cí]
      祝用币,史用辞。指古代帝王祈求免灾的祭祀典礼。
  • 英雄史观[yīng xióng shǐ guān]
      主张少数英雄主宰和创造历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把英雄人物当作救世主,把人民群众当作群氓。认为英雄人物有“天赋才能”,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个人崇拜是英雄史观的表现之一。
  • 御史中丞[yù shǐ zhōng chéng]
      官名。汉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的助理。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章奏,纠察百僚,其权颇重。东汉以后不设御史大夫时,即以御史中丞为御史之长。北魏一度改称御史中尉。唐宋虽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即以中丞代行其职。
  • 唯心史观[wéi xīn shǐ guān]
      “唯心主义历史观”的简称。即“历史唯心主义”。
  • 历史语词[lì shǐ yǔ cí]
      表示历史上存在过的事物或现象而现实生活中已经消失的语词。如“御史”﹑“四望车”﹑“腰斩”等。这些语词只在叙述历史时使用。
  • 旧史氏[jiù shǐ shì]
      即太史。原为史官﹐兼掌星历﹐魏晋以后﹐专掌星历占候。
  • 历史小说[lì shǐ xiǎo shuō]
      小说的一种。描写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的趋势。但所写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必须有一定历史依据。
  • 内史省[nèi shǐ shěng]
      隋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
  • 太史令[tài shǐ lìng]
      官名。掌管天文历算等。如: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如:再转复为太史令。。 官名。掌管天文历算等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
  • 国史馆[guó shǐ guǎn]
      编纂国史的机构。汉称著作东观,晋为著作省,唐改称史馆,宋沿用,隶属崇文院,金始置国史院,元置翰林国史院,明以翰林院统领修史事务,清及民国改名为国史馆。
  • 阿史德[ā shǐ dé]
      古突厥姓氏。唐代有阿史德颉利发。见《旧唐书.突厥传上》。
  • 御史床[yù shǐ chuáng]
      亦作“御史牀”。相传 汉 末 虞翻 为 孙策 所重,设此床以表贤。 昇明 三年, 萧子良 为 会稽 太守,郡阁下犹见此床。其地遂成名胜。《艺文类聚》卷二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御史之牀犹在,督护之门不脩。”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八.越州》:“御史床在州东南四里, 虞翻 为 长沙桓王 ( 孙策 )所待,设此床以表贤。 翻 仕 汉 至御史。” 清 钱谦益 《奉赠会稽倪太公四十韵》:“膝前御史床犹在,宅畔尚书坞正深。”后因用作礼贤之典。
  • 刺史州[cì shǐ zhōu]
      宋代的行政区划之一,亦为统辖该州之职官名。
  • 御史娘[yù shǐ niáng]
      指唐贞元中宫中御史娘子田顺郎,以善歌闻。后亦用为曲名。
  • 御史大夫[yù shǐ dà fū]
      官名。秦置。汉因之,为御史台长官,地位仅次于丞相,掌管弹劾纠察及图籍秘书。与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合称三公。丞相缺位时,往往即由御史大夫递升。后改称大司空;司空。晋以后多不置。唐复置,实权已轻,至宋又多缺而不补,明废。
  • 唯物史观[wéi wù shǐ guān]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简称。即“历史唯物主义”。
  • 安史之乱[ān shǐ zhī luàn]
      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公元755年冬,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攻占洛阳,次年称帝,入长安,并遣部将史思明占河北广大地区。玄宗逃往四川,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帝位。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唐将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燕帝,克洛阳,不久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唐军屡败叛军,763年史朝义被迫自杀。历时七年的叛乱被平息,唐朝由此转衰。
  • 阿史那[ā shǐ nà]
      古突厥姓氏。唐代有阿史那忠。见《旧唐书.突厥传上》。
  • 太史氏[tài shǐ shì]
      史官。
  • 经史笥[jīng shǐ sì]
      装经籍﹑史书的箱子。比喻博通经史的人。
  • 历史剧[lì shǐ jù]
      指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戏剧。

史[shǐ]字在开头的词语

  • 史裁[shǐ cái]
      谓史事的裁断能力。
  • 史馆[shǐ guǎn]
      官修史书的官署名。北齐时设立,唐太宗时始由宰相兼领,以后沿为定制。 旧时主持编纂国史的机构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 史剧[shǐ jù]
      历史剧。以历史为题材的戏剧。
  • 史书[shǐ shū]
      1.汉称令史所习之书,即当时通用的隶书。 2.记载历史的书籍。 历史书:记录历史的文献据史书记载
  • 史祸[shǐ huò]
      因修史而召致的祸事。
  • 史氏记[shǐ shì jì]
      指史籍。
  • 史前[shǐ qián]
      没有历史记录的远古时代:史前时代。
  • 史録[shǐ lù]
      历史的文字记录。
  • 史钞[shǐ chāo]
      摘抄一史或合抄众史的书籍。《宋史.艺文志》始有“史钞”一门。有专抄一史者,如《汉书钞》﹑《晋书钞》之类;有合抄众史者,如《正史削繁》﹑《新旧唐书合钞》之类。此类史书,博取约存,对读者有一定的方便。
  • 史皇[shǐ huáng]
      指苍颉。传说最早发明文字的人。
  • 史例[shǐ lì]
      1.史书的体例。 2.历史的事例。
  • 史诗[shǐ shī]
      以叙述历史为内容的长诗,多记述重大史事或英雄传说:长征史诗|荷马史诗。
  • 史论[shǐ lùn]
      文体名。原指作史者在“本纪”“列传”之后评述所记史事和人物的文字。后来凡是关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论文,也都称为“史论”。
  • 史班[shǐ bān]
      汉代大史学家太史公司马迁和班固的并称。
  • 史氏[shǐ shì]
      史家;史官。
  • 史帙[shǐ zhì]
      史籍。 史籍
  • 史事[shǐ shì]
      1.修撰国史之事。 2.历史上的事实。 历史上的事情
  • 史晨碑[shǐ chén bēi]
      也称《史晨前后碑》。东汉碑刻。隶书。公元169年立。一面刻《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称“前碑”,又一面刻《史晨飨孔庙碑》,称“后碑”。碑文记载了当时尊孔活动的情况。书法端正谨严,为学汉隶者所取法。
  • 史撰[shǐ zhuàn]
      史馆修撰的省称。
  • 史策[shǐ cè]
      史册,史书。
  • 史聃[shǐ dān]
      即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故称。
  • 史籍[shǐ jí]
      历史典籍,史书。 记载史事的典籍
  • 史牒[shǐ dié]
      1.亦作“史谍”。 2.犹史册。
  • 史稿[shǐ gǎo]
      未经最终定稿的历史著作。如《清史稿》。
  • 史笔[shǐ bǐ]
      1.历史记载的代称。指史册。 2.指修史之笔。 3.指执史笔之人,史官。 4.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
  • 史课[shǐ kè]
      研读史书的日课。
  • 史功[shǐ gōng]
      修史的功业。
  • 史匠[shǐ jiàng]
      指无史才而只重视文字形式的人。
  • 史乘[shǐ shèng]
      《孟子.离娄下》:“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乘》﹑《梼杌》﹑《春秋》本为三国之史籍名,后因泛称史书为“史乘”。
  • 史宬[shǐ chéng]
      即皇史宬。古代的档案馆。始建于明嘉靖年间。
  • 史李[shǐ lǐ]
      古代法官的别称。
  • 史翰[shǐ hàn]
      有关历史的翰墨文章。
  • 史话[shǐ huà]
      1.一种通俗讲述历史的书。 2.泛指历史记录。 对某件史事或事物以叙述故事的形式写成的作品(多用作书名),如《淮海战役史话》、《辞书史话》
  • 史评[shǐ píng]
      评论史事或史书的著作。如王夫之《读通鉴论》﹑《宋论》是评论史事方面的专着;刘知几《史通》和章学诚《文史通义》则多载对史书的评论。旧时图书史部分类中辟有“史评”专目。
  • 史君子[shǐ jūn zǐ]
      中草药名。即使君子。史,通“使”。
  • 史遗[shǐ yí]
      史书中遗漏的事实。
  • 史胥[shǐ xū]
      掌管文书的小吏。
  • 史观[shǐ guān]
      即史馆。
  • 史谈[shǐ tán]
      汉司马迁之父谈的别称。谈官太史令,故称。
  • 史部[shǐ bù]
      也称“乙部”。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四部的第二部。收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隋书.经籍志》分为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十三类。《四库全书》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
  • 史院[shǐ yuàn]
      即史馆。
  • 史料[shǐ liào]
      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
  • 史学[shǐ xué]
      1.研究﹑编纂人类社会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历史的学问。 2.唐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参阅《唐会要.贡举中》。 以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 史谍[shǐ dié]
      见“史牒”。
  • 史记[shǐ jì]
      书名。原名《太史公书》。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后褚少孙补撰部分内容。全书一百三十篇。记事起自传说中的黄帝,迄于汉武帝,共三千年左右。分传记为本纪、世家、列传;以八书述制度沿革,列十表通史事脉络。在史学、文学上都有很高价值。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原名《太史公书》。约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公元前104—前91)撰成。司马迁利用史官典籍,博采《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等书与实

史[shǐ]字的成语

  • 经史子集[jīng shǐ zǐ jí]
      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集:文集,即诗词汇编。泛指我国古代典籍。
  • 青史不泯[qīng shǐ bù mǐn]
      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史,故用以称史书。比喻永载史册,永不泯灭。
  • 史鱼秉直[shǐ yú bǐng zhí]
      史鱼:春秋时卫国大夫,以直谏著名;秉:秉性;直:正直。史鱼秉性正直。形容人秉性刚直不阿。
  • 青史留名[qīng shǐ liú míng]
      青史: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 史策丹心[shǐ cè dān xīn]
      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 稗官野史[bài guān yě shǐ]
      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为稗官。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
  • 史无前例[shǐ wú qián lì]
      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指前所未有。谓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找不到同样的例子;前所未有史无前例的壮举仅仅是十年时间,从工农业生产增长的情况来看,从人民生活水平迅速的提高来看,我们都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成就。——《太阳的光辉》
  • 铁面御史[tiě miàn yù shǐ]
      宋赵抃为殿中侍御史,弹劾权贵,刚直无私,人称“铁面御史”。后泛称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公正严明的官员。
  • 左图右史[zuǒ tú yòu shǐ]
      形容室内图书多。
  • 名垂青史[míng chuí qīng shǐ]
      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名字记入史册
  • 史鱼历节[shǐ yú lì jié]
      史鱼:春秋时卫国大夫,以直谏著名;历:指历尽;节:节操。史鱼历尽节操。形容人保持节操,坚持正义而忠贞不渝。
  • 史鱼之俦[shǐ yú zhī chóu]
      史鱼:春秋时卫国大夫,以直谏著名;俦:同伴。像史鱼一样正直。常用于形容刚直的人。
  • 暮史朝经[mù shǐ zhāo jīng]
      史:指历史书籍;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 东观续史[dōng guān xù shǐ]
      东观:汉代官家藏书的地方。原指汉代女史学家班昭奉诏就东观续成其兄班固没有完成的《汉书》。后用以指女子才学高深。
  • 研经铸史[yán jīng zhù shǐ]
      精研经史。 形容学问渊博。
  • 九经三史[jiǔ jīng sān shǐ]
      泛指古代典籍。
  • 史不绝书[shǐ bù jué shū]
      书:指记载。史书上不断有记载。过去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指经常发生的那一类事情,历史记载上常能看到 鲁之于 晋也,职贡不乏,玩好时至,公卿大夫,相继于朝,史不绝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 六经三史[liù jīng sān shǐ]
      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泛指古代典籍。
  • 良史之才[liáng shǐ zhī cái]
      良史:旧指有学识,记事无所隐讳的史官。形容优秀史官的才能。
  • 谘经诹史[zī jīng zōu shǐ]
      指商讨、研究经史。
  • 灭门刺史[miè mén cì shǐ]
      指地方官手中的权力,足以使人破家灭门。
  • 葄枕图史[zuò zhěn tú shǐ]
      葄:垫衬。形容陷溺于图书资料之中。
  • 经史百家[jīng shǐ bǎi jiā]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家: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 渔经猎史[yú jīng liè shǐ]
      渔、猎:涉猎。泛览群经,博涉诸史。形容博览群书,知识广博。
  • 朝经暮史[zhāo jīng mù shǐ]
      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 斤车御史[jīn chē yù shǐ]
      斤车:隐喻“斩”;御史:古代官名。指办案果敢神速的法官。
  • 饱谙经史[bǎo ān jīng shǐ]
      饱谙:深知,极其熟悉。熟知经书史籍。形容学问渊博。
  • 枕籍经史[zhěn jí jīng shǐ]
      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