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新华字典>主组词

主相关字典

主[zhǔ]字在开头的词语

  • 主刀[zhǔ dāo]
      担任手术治疗中的主要操作者。
  • 主计[zhǔ jì]
      1.汉代官名。主管国家财赋。《史记.张丞相列传》:“﹝张苍﹞迁为计相,一月,更以列侯为主计四岁。”司马贞索隐:“谓改计相之名,更名主计也。”后泛指主管财政的官吏。 2.主管财赋出入的工作。 3.主持筹划。
  • 主车[zhǔ chē]
      1.运载神主的车。 2.谓居于车的主位。
  • 主席台[zhǔ xí tái]
      演说者或会议主持人就座的加高了的台子。
  • 主藏[zhǔ cáng]
      主管库藏财物。
  • 主座[zhǔ zuò]
    1. 主簿虫[zhǔ bù chóng]
        蝎的别名。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虫篇》:“江南旧无蝎,开元初,尝有一主簿竹筒盛过江,至今江南往往而有,俗呼为主簿虫。”唐李肇《国史补》卷下:“剑南元无蝎,尝有人任主簿,将蝎之任,而有之,今呼为主簿虫也。”按,《大唐传载》谓北人至江南任主簿携蝎而往,为大历中事。传说不一。
    2. 主管[zhǔ guǎn]
        1.主持管理。 2.掌管某种专门事务的职官。 3.管家。 4.指店铺掌事人。
    3. 主试[zhǔ shì]
        1.主持考试。 2.指主考官。
    4. 主吏[zhǔ lì]
        秦汉郡县地方官的属吏。
    5. 主祭[zhǔ jì]
        1.主持祭祀。 2.指主持祭祀的人。
    6. 主阃[zhǔ kǔn]
        指主妇,正妻。
    7. 主伯[zhǔ bó]
        古代指家长和长子。语本《诗.周颂.载芟》:“侯主侯伯,侯亚侯旅。”毛传:“主,家长也;伯,长子也;亚,仲叔也;旅,子弟也。”
    8. 主婚[zhǔ hūn]
        主持婚礼:~人。工会主席亲自为他们~。
    9. 主一[zhǔ yī]
        专一;专心。
    10. 主者施行[zhǔ zhě shī xíng]
        谓朝廷法令送交主管部门执行。《后汉书.黄琼传》:“使中常侍以琼奏属主者施行。”后作公文常用语。
    11. 主券[zhǔ quàn]
        坟墓的正穴。
    12. 主公[zhǔ gōng]
        1.臣下对君主的称呼。 2.仆役对其主人的尊称。 3.宾客对男主人的尊称。 古时臣称呼君
    13. 主国[zhǔ guó]
        1.古代诸侯国互相聘问,受聘国称为“主国”。
    14. 主攻[zhǔ gōng]
        也称“主要突击”。在主要方向上集中主要兵力、火力主动对敌人实施攻击的作战行动。是有助攻配合的进攻方式。 亦称“主要突击”。进攻的军队在主要方向上集中主要兵力对敌人实施的攻击,目的是迅速突破敌人阵地,以便分割歼灭敌人一连主攻司令部
    15. 主族[zhǔ zú]
        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周期表纵行中共有七个主族,分别用ⅰa、ⅱa……表示。从ⅰa到ⅶa依次称碱金属、碱土金属、硼族、碳族、氮族、氧族和卤族。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而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16. 主首[zhǔ shǒu]
        1.头领。 2.主持寺观的僧道。
    17. 主宾[zhǔ bīn]
        1.犹主次。
    18. 主脑[zhǔ nǎo]
        1.主旨;中心。 2.指首领,领导人。
    19. 主有[zhǔ yǒu]
        占有。
    20. 主权[zhǔ quán]
        一个国家固有的不受别国干涉,自主处理自己事务的权力。是一个国家最高的权力和尊严,是不可分割而独立行使的。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首先必须确认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21. 主印[zhǔ yìn]
        掌印。指担任官职。
    22. 主次[zhǔ cì]
        1.主要与次要。 2.主语所处的位次。 主要与其次主次分明
    23. 主力舰[zhǔ lì jiàn]
        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统称。
    24. 主眼[zhǔ yǎn]
        犹着眼点。
    25. 主动力[zhǔ dòng lì]
        1.根本的动力。 2.物理学名词。即原动力。与“反动力”相对。
    26. 主家婆[zhǔ jiā pó]
        主人婆。
    27. 主见[zhǔ jiàn]
        主意;主张。 自己对事物的确定的意见或见解缺乏主见
    28. 主师[zhǔ shī]
        寺院的住持。
    29. 主唱[zhǔ chàng]
        主张并倡导。 唱同倡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30. 主社[zhǔ shè]
        社稷之主。
    31. 主使[zhǔ shǐ]
        指使,出主意叫别人做:说得好好的,突然变卦了,也不知是受了谁的主使。
    32. 主谓句[zhǔ wèi jù]
        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构成的句子。 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构成的句子
    33. 主爵[zhǔ jué]
        1.官名。秦有主爵中尉,汉景帝时改为主爵都尉,掌有关封爵之事。武帝时改名右扶风,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又变为行政区之名,与以前职掌全异。隋于吏部置主爵侍郎一人,唐以后改称司封,为吏部所属各司之一,主爵之名遂废。 2.主持祭祀。
    34. 主婚人[zhǔ hūn rén]
        为新人主持婚礼人,一般指双方或一方的重要长辈,古时候一般为男方家长、族长来担任。
    35. 主体[zhǔ tǐ]
        ①事物的主要部分:合唱队以中学生为主体|主体工程已经竣工。②见“主体与客体”。
    36. 主道[zhǔ dào]
        1.君主治国之道。 2.谓古代在丧礼中为死者立神主的道理。 3.犹言东道。
    37. 主人公[zhǔ rén gōng]
        指文艺作品中的中心人物。
    38. 主王[zhǔ wáng]
        古代臣下对国君宗室封邑之王的称呼。
    39. 主祠[zhǔ cí]
        掌管祭祀的官吏。
    40. 主潮[zhǔ cháo]
        主要潮流。比喻事物发展的主要倾向。
    41. 主相[zhǔ xiāng]
        1.君主和相。 2.犹宰相。
    42. 主君[zhǔ jūn]
        1.对一国之主的称呼。《墨子·贵义》:“且主君亦尝闻 汤 之説乎?”《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乐羊 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唐 元结《元谟》:“或曰公知圣人之道。天子闻之,咨而问焉。公谢曰:‘臣生自山野……主君所问,臣安能知?请説所闻,惟主君听之。’”唐 李商隐《重有感》诗:“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43. 主法[zhǔ fǎ]
        1.王法。 2.主管法令。 规定权利义务的法律,又称“实体法”,如民法、刑法等
    44. 主政[zhǔ zhèng]
        1.主掌家政者,犹言主人。 2.官名。旧时各部主事的别称。
    45. 主调[zhǔ diào]
        主流;主要观点。如:谈话的主调是经过集体讨论的。
    46. 主食[zhǔ shí]
        1.主管君主膳食的官。 2.主要的食品,对副食品而言。如米饭﹑馒头等。 主要食品;粮食性食品中国人主食比例高于副食
    47. 主客[zhǔ kè]
        1.官名。
    48. 主干[zhǔ gàn]
        1.主体部分,起决定作用的人物或力量。
        2.专负某种职责的官吏。
        3.主要干部的简称。
        4.植物的主茎。
    49. 主意[zhǔ yi]
        1.君主的心意。 2.主旨。 3.主见;主张。 4.决定。 5.用意,用心。 6.办法。 7.创议。 8.犹起意。
    50. 主鉴[zhǔ jiàn]
        犹明鉴,判断。
    51. 主主[zhǔ zhǔ]
        1.谓君主本身克尽君主之道。
    52. 主业[zhǔ yè]
        1.主管产业。《文献通考·田赋五》:“隆兴 元年,詔:‘应人户抛下田屋,如有归者,依旧主业。’”
    53. 主要[zhǔ yào]
        1.把握事物的关键。 2.指事物中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 事物中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条款主要凭证
    54. 主器[zhǔ qì]
        器,祭器。
    55. 主权国[zhǔ quán guó]
        不从属于任何国家而独立行使自己主权的国家。亦称“独立国”。
    56. 主旨[zhǔ zhǐ]
        1.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 2.犹主张,主意。
    57. 主考[zhǔ kǎo]
        1.主持考试。 2.指主考官。 3.泛指主持考试的人。
    58. 主流[zhǔ liú]
        即“干流”。
    59. 主牌[zhǔ pái]
        扑克牌游戏中的王牌。
    60. 主家[zhǔ jiā]
        有主持家事,公主之家,主人家,妻对夫的称呼等四种含义。
    61. 主宫[zhǔ gōng]
        相应于黄道的四个基点的四宫之一。
    62. 主儿[zhǔr]
        1.犹今言对象。 2.犹头领;主人。 3.指主顾;雇主。 4.对某种人的蔑称,犹货色。
    63. 主指[zhǔ zhǐ]
        同“主旨”。
    64. 主方[zhǔ fāng]
        主管方药。
    65. 主仆[zhǔ pú]
        1.主人与仆人。
    66. 主机[zhǔ jī]
        1.在成套动力设备中起主要作用的机器。 2.即长机。率领和指挥机群或僚机执行任务的飞机。
    67. 主厨[zhǔ chú]
        对食品准备有技巧的人,他负责管理厨房和大企业(如旅馆或饭店)的炊事人员,计划菜单,订购食品原料,指挥和协助烹饪工作,准备特定的饭菜等——亦称“炊事长”。 对食品准备有技巧的人,他负责管理厨房和大企业(如旅馆或饭店)的炊事人员,计划菜单,订购食品原料,指挥和协助烹饪工作,准备特定的饭菜等——亦称“炊事长”
    68. 主角[zhǔ jué]
        1.亦作“主脚”。 2.指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戏剧﹑电影等艺术表演中的主要角色及主要演员。 3.主要当事人。
    69. 主友[zhǔ yǒu]
        指在异国结识而成为朋友的居停主人。
    70. 主能[zhǔ néng]
        自夸其才能。
    71. 主画[zhǔ huà]
        谋略。
    72. 主诺[zhǔ nuò]
        古代地方长官对下属意见签署表示同意,称为“主诺”。
    73. 主导[zhǔ dǎo]
        1.主要的并且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
        2.起主导作用的事物。
    74. 主文[zhǔ wén]
        1.指史官。 2.主持考试。 3.用以称主考官。 4.掌管文书;撰拟文稿。 5.用以称掌管文书的人员。 6.谓诗文不直陈而用比兴。 7.法律用语。旧时诉讼判决书上记载判决结论的第一段文字。
    75. 主谋[zhǔ móu]
        1.为首策划。 2.指为首策划的人。
    76. 主线[zhǔ xiàn]
        1.图画中描写物体必要的基本线,称为“主线”;其用作补助或描写小部分的线,称为副线。主线可以单独表现某种物体,而副线不能独立。 2.指文艺作品或文章的主要脉络。
    77. 主观世界[zhǔ guān shì jiè]
        与“客观世界”相对。哲学上指人的意识、思想领域。通常称精神世界。是人类独有的。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其对象和内容由客观世界决定。有时也用以指人的反映和认识能力。
    78. 主母[zhǔ mǔ]
        1.太后。 2.婢妾﹑仆役对女主人之称。
    79. 主令[zhǔ lìng]
        1.古代王室婚嫁时的主持者。 《左传·桓公八年》“遂逆王后于 纪”唐 孔颖达 疏:“凡昏姻皆宾主敌体相对行礼。天子嫁女於诸侯,使诸侯为主令……天子聘后於诸侯,亦使诸侯为主令。”
    80. 主峰[zhǔ fēng]
        山脉的最高峰:岣嵝山是衡山的~。
    81. 主脉[zhǔ mài]
        1.植物叶片中央自叶柄至叶端的一条茎脉。后多比喻文章或事件的主要线索。 2.山脉的主要部分。
    82. 主婆[zhǔ pó]
        即主人婆。
    83. 主治[zhǔ zhì]
        指药物的主要疗效。
    84. 主轴[zhǔ zhóu]
        机械工程中,指从发动机或电动机接受动力并将它传给其它机件的轴。
    85. 主判[zhǔ pàn]
        唐宋时高级官员兼任较低职务之称。
    86. 主席团[zhǔ xí tuán]
        委员会或会议的集体领导组织。
    87. 主则[zhǔ zé]
        犹主张,作主。
    88. 主语[zhǔ yǔ]
        谓语的陈述对象。汉语中,主语一般在谓语之前,表示谓语说的是谁或者是什么。如在“南浦大桥很雄伟”中,“南浦大桥”即是主语。
    89. 主葬[zhǔ zàng]
        葬礼主持人。
    90. 主领[zhǔ lǐng]
        1.主管领导。 2.带头的人。
    91. 主桅[zhǔ wéi]
        帆船上首要的桅,通常从船首数起第二根桅。 帆船上首要的桅,通常从船首数起第二根桅
    92. 主麻[zhǔ má]
        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聚会。伊斯兰教定星期五为聚礼日,通称“主麻”,习惯称一周为一个主麻。教徒于此日正午后举行的集体礼拜称为“主麻拜”。
    93. 主驾[zhǔ jià]
        君主的车驾。指君主。
    94. 主创[zhǔ chuàng]
        在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担负主要工作的:该剧主创人员赴京进行艺术交流。
    95. 主动脉[zhǔ dòng mài]
        人体内最粗大的动脉管,从心脏的左心室发出,向上向右再向下,略呈弓状,再沿脊柱向下,在胸腔和腹腔内分出很多较小的动脉。它是向全身输送血液的主要导管。也称大动脉。 脊椎动物大循环的动脉主干,它起自左心室,沿脊柱下降,把血液从心脏分布到身体的所有部分
    96. 主力军[zhǔ lì jūn]
        1.担任作战主力的部队。 2.比喻起主要作用的力量。
    97. 主日[zhǔ rì]
        1.谓以太阳为诸神之主。 2.基督教以星期日为耶稣复活之日,故称星期日为“主的日子”,简称“主日”。
    98. 主诉[zhǔ sù]
        1.医学上指病人对自我感觉最痛苦的病情的简要叙述。2.主要的诉讼。
    99. 主点[zhǔ diǎn]
        1.主视线与透视面的交点。2.透镜轴上这样两点中的任一点,这两点的关系是从物体任一点指向一主点的光线将从透镜平行射出,而不通过另一主点。3.航空照相机的透镜光轴与胶片面的交点。
    100. 主祷文[zhǔ dǎo wén]
        耶稣传给门徒的祷告词,基督教礼拜仪式中通用的祈祷文。 耶稣传给门徒的祷告词,基督教礼拜仪式中通用的祈祷文
    101. 主子[zhǔ zi]
        1.臣下对皇帝之称。
        2.奴仆对主人之称。
        3.指操纵﹑主使的人。
        4.犹脚色。
    102. 主奴[zhǔ nú]
        1.仆役的头目。
    103. 主上[zhǔ shàng]
        古代臣子对君主的称呼。
    104. 主静[zhǔ jìng]
        宋明理学家的道德修养方法。渊源于古代儒家(《礼记.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并参杂佛﹑道的寂静无为思想。“主静”一语首由周敦颐在其《太极图说》中提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他用未有天地以前的“无极”原来是“静”的,来证明人的天性本来也是“静”的,由于后天染上了“欲”,故须通过“无欲”工夫,以求达到“静”的境界(“无欲故静”)。以后它一直是理学的主要思想。
    105. 主光[zhǔ guāng]
        在摄影时用的照亮被摄物的主要光——亦称“基本光”。 在摄影时用的照亮被摄物的主要光——亦称“基本光”
    106. 主祏[zhǔ shí]
        古代宗庙中所藏的神主。神主为木制,平时藏于石函中,故称“主祏”。
    107. 主干线[zhǔ gàn xiàn]
        办理长距离直达运输业务的系统(如由于运输工作)
    108. 主星[zhǔ xīng]
        双星中较亮的一颗,伴星围绕着它旋转。
    109. 主凶[zhǔ xiōng]
        正凶;主要行凶者;主要凶犯。 正凶;主要行凶者;主要凶犯
    110. 主守[zhǔ shǒu]
        负责守护。
    111. 主馈[zhǔ kuì]
        1.旧时指妇女主持烹饪等家事。 2.指妻室。
    112. 主题歌[zhǔ tí gē]
        概括地表现主题的歌曲。 概括地表现主题的歌曲
    113. 主席[zhǔ xí]
        1.主持会议的人。
    114. 主稿[zhǔ gǎo]
        1.负责起草稿件。 2.两个机关以上共同办理的公事,行文由一个机关负责起草,谓之主稿。
    115. 主帅[zhǔ shuài]
        最高将帅;主要将领。
    116. 主党[zhǔ dǎng]
        主人一方的亲族。
    117. 主将[zhǔ jiàng]
        1.主要的将领。
    118. 主妇[zhǔ fù]
        一家的女主人:和蔼的女主人。
    119. 主兵[zhǔ bīng]
        1.掌握兵权;统率部队。 2.当地筹建的兵力。与“客兵”相对。
    120. 主裁[zhǔ cái]
        主张决断。
    121. 主鬯[zhǔ chàng]
        1.主掌宗庙祭祀。鬯,古代祭祀用的一种香酒。 2.《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孔颖达疏:“震卦施之于人,又为长子。长子则正体于上,将所传重,出则抚军,守则监国,威震惊于百里,可以奉承宗庙彝器粢盛,守而不失也。”后因称太子为“主鬯”。
    122. 主粮[zhǔ liáng]
        各地区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占主要地位的粮食。各地区的主粮不同,如我国在东北为高粱,西北为小麦,华北为谷子(粟),南方各省区为稻谷。主粮是计算常年产量和征收农业税的标准。
    123. 主靠[zhǔ kào]
        犹依靠。
    124. 主播[zhǔ bō]
        主播不同于现在的主持人,主持人只是单纯的做主持工作,将一段一段的节目串联起来。
    125. 主力[zhǔ lì]
        主要的力量。
    126. 主场[zhǔ chǎng]
        体育比赛中自己一方所在地的赛场。与“客场”相对。
    127. 主仗[zhǔ zhàng]
        1.武官名。
    128. 主信[zhǔ xìn]
        犹相信。
    129. 主观[zhǔ guān]
        见“主观与客观”。
    130. 主壻[zhǔ xù]
        公主的丈夫,即驸马。
    131. 主孟[zhǔ mèng]
        晋 大夫 里克 之妻。
    132. 主当[zhǔ dāng]
        犹主持,主领。
    133. 主衣[zhǔ yī]
        古官名。即尚衣。执掌帝王服玩等事。
    134. 主菜[zhǔ cài]
        宴席中最主要的一道菜。
    135. 主人家[zhǔ rén jiā]
        1.主人。
    136. 主帆[zhǔ fān]
        在主桅上最大的一张帆。
    137. 主人[zhǔ rén]
        1.接待宾客的人。与"客人"相对。
        2.特指留宿客人的房东。
        3.财物或权力的支配者。
        4.仆婢及受雇佣者的家主。
        5.用为学徒(或工人)对其产业主之称。
        6.古代指战争中在自己土地上防守的一方。
        7.主要人物;主体。
        8.指君主。
        9.谓执掌教化国人之事。
    138. 主翁[zhǔ wēng]
        1.犹主人。与“客人”相对。 2.犹主人。与“仆人”相对。
    139. 主办[zhǔ bàn]
        主持办理。 主持办理展览会将由外贸部主办
    140. 主理[zhǔ lǐ]
        主管处理。如:主理外贸出口。
    141. 主籙[zhǔ lù]
        1.道教职称之一,主掌符箓图籍。唐 谷神子《博异记·阴隐客》:“修行七十万日,然后得至诸天或 玉京、蓬莱、崑閬、姑射。然方得仙官职位,主籙、主符、主印、主衣、飞行自在。”
    142. 主打[zhǔ dǎ]
        (文艺作品、商品等)在吸引受众、顾客,打开市场上起主要作用的:主打歌|短篇小说是这个刊物的主打栏目|本商场以时装为主打商品。
    143. 主土[zhǔ tǔ]
        1.古代诸侯王始封时,取天子所授之土立为国社而奉之,谓之主土。
    144. 主心馄饨[zhǔ xīn hún tun]
        疝气,俗名小肠气。
    145. 主人婆[zhǔ rén pó]
        主人之妻。
    146. 主丧[zhǔ sāng]
        主持丧事。
    147. 主议[zhǔ yì]
        犹决策。
    148. 主义[zhǔ yì]
        1.对于自然界、社会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理论和主张:马克思列宁~。达尔文~。
    149. 主频率[zhǔ pín shuài]
        数字电子计算机内部主要的时序信号源的频率。是决定一台计算机运算速度的重要参数。一台计算机的主频率是稳定不变的。通常主频率高的计算机,其运算速度也快。
    150. 主父[zhǔ fù]
        1.婢妾﹑仆役对男主人之称。 2.作为妻对夫的敬称。 3.战国时赵武灵王让国于其子惠文王,自号主父。见《史记.赵世家》。 4.汉齐王相主父偃的省称。 5.复姓。汉有主父偃。
    151. 主名[zhǔ míng]
        1.确定名称﹑名分。 2.当事者或为首者的姓名。 3.适当的名称﹑名义。
    152. 主断[zhǔ duàn]
        1.专断;决断。 2.负责判决。
    153. 主位[zhǔ wèi]
        1.君主的权位。 2.主人的席位。 3.谓谨于职守,安于本位。 4.语法名词。主语所在的位置。凡实词和名词性的语﹑句作句子成分时,在句中都有一定的位置。这些位置可分为:主位﹑宾位﹑补(表)位﹑领位﹑副位﹑同位和呼位。在主位的,为陈述的对象,即主语。
    154. 主掌[zhǔ zhǎng]
        犹主管。 主要掌握;主管主掌外交
    155. 主人母[zhǔ rén mǔ]
        对主人之妻的尊称。
    156. 主旋律[zhǔ xuán lǜ]
        1.指音乐演奏中一个声部的主要曲调。 2.引申为一般文艺作品的主要精神或基调。

    主[zhǔ]字的成语

    • 打狗欺主[dǎ gǒu qī zhǔ]
        打狗也就是打击或欺侮其主人,打击或欺侮人。 打狗也就是打击或欺侮其主人,打击或欺侮人
    • 个人主义[gè rén zhǔ yì]
        自私自利。
    • 义不主财[yì bù zhǔ cái]
        指为重义气者不苟取财物。
    • 本位主义[běn wèi zhǔ yì]
        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作风。 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作风
    • 万乘之主[wàn shèng zhī zhǔ]
        乘:四匹马拉的车。指大国的国君。
    • 家无二主[jiā wú èr zhǔ]
        指一家之内,不可以有两个主人,否则会发生争吵,不得安静。
    • 拿定主意[ná dìng zhǔ yì]
        下定决心,抉择做什么事。
    • 主忧臣劳[zhǔ yōu chén láo]
        君主有忧虑,作臣子的要立即效劳。
    • 唯物主义[wéi wù zhǔ yì]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 哲学两大派别之一,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 主守自盗[zhǔ shǒu zì dào]
        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
    • 喧宾夺主[xuān bīn duó zhǔ]
        喧:声音大。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 喧:大声吵嚷。客人谈论的声音超过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客人取代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侵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近有喧宾夺主之势。——清. 杨宜治《俄程日记》
    • 反客为主[fǎn kè wéi zhǔ]
        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要被动为主动
    • 不由自主[bù yóu zì zhǔ]
        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由不得自己作主,谓无法控制自己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得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红楼梦》
    • 主文谲谏[zhǔ wén jué jiàn]
        主文:用譬喻来规劝;谲谏:委婉讽刺。通过诗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进行讽谏。
    • 官僚主义[guān liáo zhǔ yì]
        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 一物一主[yī wù yī zhǔ]
        比喻每一事物必有所属。
    • 各为其主[gè wèi qí zhǔ]
        各人为自己的主人效力。
    • 文牍主义[wén dú zhǔ yì]
        一种官僚主义作风。不下基层搞调查而在办公室签发文件,想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种官僚主义作风。不下基层搞调查,而仅在办公室签发文件,想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
    • 仓卒主人[cāng cù zhǔ rén]
        仓卒:匆忙。客人突然到来,仓促中招待不周,难尽主人之礼。
    • 圣主垂衣[shèng zhǔ chuí yī]
        形容天下太平,无为而治。
    • 主情造意[zhǔ qíng zào yì]
        主、造:谋划。提出主张,出谋划策。也指为首的、主谋的人。
    • 先入为主[xiān rù wéi zhǔ]
        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 以为先接受的思想或形成的印象是正确的,不容易再听取不同的意见。即怀有成见蚩氓庶不至傲虐淫荡者,皆以自孩提至稍长,见长幼尊卑之节有一定不易之理,先入为主,故后起之私心,终有所顾忌而不敢逞。——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
    • 六神无主[liù shén wú zhǔ]
        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形容惊恐万分而毫无主张 吓得知县已是六神无主。——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 主次不分[zhǔ cì bù fēn]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处事。
    • 当家作主[dāng jiā zuò zhǔ]
        本指主管家政,有权对家事做出决定。比喻在单位或国家中居主人翁地位。
    • 一家之主[yī jiā zhī zhǔ]
        家庭的当家人。 家庭的当家人
    • 地主之谊[dì zhǔ zhī yì]
        地主:当地的主人;谊:义务。 住在本地的人对外地客人的招待义务。
    • 正头香主[zhèng tóu xiāng zhǔ]
        嫡传的子孙。引申以称事物的正主。
    • 物归原主[wù guī yuán zhǔ]
        归:还给。把物品还给原来的主人。 物品归于原来拥有它的主人
    • 自作主张[zì zuò zhǔ zhāng]
        指没有经过上级或有关方面同意,就擅自处置。
    • 青黄无主[qīng huáng wú zhǔ]
        脸色一会儿青一会儿黄,无法控制。形容因惊恐而神色不定。
    • 卖主求荣[mài zhǔ qiú róng]
        指出卖主人的利益以换取个人的荣华富贵。
    • 欺主罔上[qī zhǔ wǎng shàng]
        指蒙骗主人或上司。
    • 名从主人[míng cóng zhǔ rén]
        事物以主人所称之名为名。 事物应以原主的或原来所在地方的名称为名
    • 主忧臣辱[zhǔ yōu chén rǔ]
        君主有忧患是作臣子的耻辱。
    • 亡国之主[wáng guó zhī zhǔ]
        主:君主。亡国时的君主,即最后一代君王。
    • 打狗看主[dǎ gǒu kàn zhǔ]
        狗有主人,打不打它,要看给其主人留不留情面。比喻处理坏人下事要顾全其后台的情面。
    • 形式主义[xíng shì zhǔ yì]
        给予形而上学的诸形式以首要地位的一种哲学。 给予形而上学的诸形式以首要地位的一种哲学理论(如柏拉图哲学或亚里士多德哲学)
    • 主观主义[zhǔ guān zhǔ yì]
        由脑子或感官感觉内部的条件而引起而不去根据客观情况加以分析的处事方法。
    • 物归旧主[wù guī jiù zhǔ]
        归:还给。把物品还给原来的主人。
    • 狗吠非主[gǒu fèi fēi zhǔ]
        比喻臣子各忠于自己的君主。
    • 入铁主簿[rù tiě zhǔ bù]
        比喻有才能有经验的官员。
    • 主观臆断[zhǔ guān yì duàn]
        臆断:凭臆想进行判断。不依旧客观实际情况,只凭主观对事物做出判断。
    • 机会主义[jī huì zhǔ yì]
        利用机会或情况的技巧、策略或实践,特别是很少顾及原则或最后结果。 利用机会或情况的技巧、策略或实践,特别是很少顾及原则或最后结果
    • 尊主泽民[zūn zhǔ zé mín]
        尊崇君主,泽惠生民。
    • 主一无适[zhǔ yī wú shì]
        专一,无杂念。
    • 犬马恋主[quǎn mǎ liàn zhǔ]
        比喻臣下眷怀君上。
    • 盗憎主人[dào zēng zhǔ rén]
        主人:物主。盗贼憎恨被他所盗窃的物主。比喻邪恶的人憎恨正直的人。
    • 怨家债主[yuàn jiā zhài zhǔ]
        怨家:仇人。佛教指与我有冤仇的人。
    • 不主故常[bù zhǔ gù cháng]
        故常:旧的常规、习惯。不拘于老的一套。
    • 独立自主[dú lì zì zhǔ]
        多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
    • 现实主义[xiàn shí zhǔ yì]
        注重事实或现实,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 注重事实或现实;不受理想主义、臆测或感伤主义影响的客观过程;客观地而不凭感情地去处理思想和行动,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
    • 额外主事[é wai zhǔ shì]
        明清时为各部司员的低级官吏。一般由没有考中庶吉士的进士充任,也可以由皇帝赏赐。
    • 主少国疑[zhǔ shào guó yí]
        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惧不安。
    • 月晕主风[yuè yùn zhǔ fēng]
        晕:日光或月光通过云层时因折射作用而形成日、月周围的光圈。月亮周围出现晕圈,则是有风的预兆。
    • 北道主人[běi dào zhǔ rén]
        北道上接待过客的主人。与“东道主人”同义。
    • 埋头财主[mái tóu cái zhǔ]
        旧指不出名的富翁。
    • 本本主义[běn běn zhǔ yì]
        盲目地照搬书本或僵硬地凭上级指示办事,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作风。 盲目地照搬书本或僵硬地凭上级指示办事,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作风
    • 主明臣直[zhǔ míng chén zhí]
        君主圣明,臣子忠诚。比喻上行下效。
    • 狐媚惑主[hú mèi huò zhǔ]
        传说狐狸能用媚态来迷惑人。比喻做出各种媚态来讨好迷惑主人。
    • 物各有主[wù gè yǒu zhǔ]
        主;主人。世间万物各有其所属。 世间万物各有其所属
    • 五色无主[wǔ sè wú zhǔ]
        五色:指人脸上的神采;无主:无法主宰。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
    • 保守主义[bǎo shǒu zhǔ yì]
        守旧、不想改进的思想和行为。
    • 主心骨[zhǔ xīn gǔ]
        1.可依靠的人或事物:你来了,我可有了~了!
    • 挟主行令[jiā zhǔ xíng lìng]
        挟持君主,发布命令。同“挟天子以令诸侯”。
    • 名花无主[míng huā wú zhǔ]
        名贵的花没有主人。比喻还没有嫁人的名门闺秀或有名气的美女。
    • 经验主义[jīng yàn zhǔ yì]
        指凭自己的经验来处事的世界观。
    • 功高震主[gōng gāo zhèn zhǔ]
        功:功劳,功勋;震:震动、威震;主:君主。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
    • 入主出奴[rù zhǔ chū nú]
        原意是崇信了一种学说,必然排斥另一种学说;把前者奉为主人,把后者当作奴仆。后比喻学术思想上的宗派主义。 韩愈《原道》:“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是说崇信了一种说法,就必然会排斥另一种说法;把前者奉做主人,把后者当做奴仆;附和前者,污蔑后者。后来用“入主出奴”比喻学术思想上的门户之见入主出奴,谣诼繁兴。——清. 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
    • 主敬存诚[zhǔ jìng cún chéng]
        指恪守诚敬。宋儒以此为律身之本。
    • 功烈震主[gōng liè zhèn zhǔ]
        功:功劳,功勋;震:震动、威震;主:君主。指臣下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
    • 神不主体[shén bù zhǔ tǐ]
        恐惧地神志控制不住躯体。
    • 居停主人[jū tíng zhǔ rén]
        居停:寄居之处。寄居之处的主人。指房东。
    • 吠非其主[fèi fēi qí zhǔ]
        吠:狗叫。狗朝着外人乱叫。旧比喻各为其主。
    • 择主而事[zé zhǔ ér shì]
        事:侍奉。旧指选择明主,为他办事。
    • 冒险主义[mào xiǎn zhǔ yì]
        靠投机取巧冒险行事的一种行为方式。
    • 窝停主人[wō tíng zhǔ rén]
        藏匿盗匪、赃物的人或人家。
    • 迭为宾主[dié wéi bīn zhǔ]
        轮流做主人请客。 轮流做主人请客在这个荒凉的地方,假节日都无处可去,我们几个单身汉就只好迭为宾主,弄点吃的,消磨时光
    • 唯心主义[wéi xīn zhǔ yì]
        物质世界是意识、精神的产物,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哲学观点。 哲学两大派别之一,认为物质世界是意识、精神的产物,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 主圣臣良[zhǔ shèng chén liáng]
        君主圣明,臣下忠良。比喻上行下效。亦作“主明臣直”、“主圣臣直”、“主贤臣良”。
    • 高世之主[gāo shì zhī zhǔ]
        高世:超越当世的人;主:君主。世上最好的君主。
    • 主辱臣死[zhǔ rǔ chén sǐ]
        主:君主。君主蒙受耻辱时,作臣子的就应当效忠而死。指以死报效君王。
    • 主贤臣良[zhǔ xián chén liáng]
        君主圣明,臣子忠诚。比喻上行下效。
    • 监主自盗[jiān zhǔ zì dào]
        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同“监守自盗”。
    • 主客颠倒[zhǔ kè diān dǎo]
        比喻事物轻重大小颠倒了位置。
    • 推东主西[tuī dōng zhǔ xī]
        推掉东面主西面。指借口推托,不说实情。

    主[zhǔ]字在结尾的词语

    • 寺主[sì zhǔ]
        1.主管佛寺事务的僧人。东汉时立白马寺,有知事之名,东晋以后始称寺主。 2.宋政和三年,禁僧尼称寺主﹑院主,后遂多以“住持”为名。
    • 点主[diǎn zhǔ]
        旧俗丧礼之一。填写神主上“主”字上端之点。
    • 营主[yíng zhǔ]
        军中主帅。
    • 暗主[àn zhǔ]
        昏庸的君主。
    • 汉主[hàn zhǔ]
        汉朝君主。如:汉主不以为疑。——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 县主[xiàn zhǔ]
        1.皇族女子的封号。东汉帝女皆封县公主。隋唐以来,诸王之女,亦封县主。 2.县令。
    • 弱主[ruò zhǔ]
        年幼庸懦的君主。
    • 骜主[ào zhǔ]
        傲慢狂妄的君主。
    • 宰主[zǎi zhǔ]
        主宰者。
    • 易主[yì zhǔ]
        (政权、财产等)更换主人:江山~。房产~。
    • 曹主[cáo zhǔ]
        1.主人。财物或权力等的所有人。 2.谓机构的负责人或主持者。
    • 仙主[xiān zhǔ]
        仙家主人或主管仙境者。
    • 鬼主[guǐ zhǔ]
        唐宋时分布在云南东部﹑贵州西部﹑四川南部乌蛮及两爨部落首领的称号。
    • 黄莺别主[huáng yīng bié zhǔ]
        据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唐诗人戎昱,与一官妓情属甚厚,时韩滉欲召置籍中,昱不敢留,作歌词赠之﹐使妓在筵席上歌之,其词曰:“好去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滉听后十分感动,命与妓百缣﹐即时归之。后遂以“黄莺别主”为女子与主人分离的典实。
    • 尚主[shàng zhǔ]
        娶公主为妻。因尊帝王之女﹐不敢言娶﹐故云。尚﹐承奉﹑奉事或仰攀之意。
    • 院主[yuàn zhǔ]
        1.寺院住持。 2.旧时称官员或财主的女儿为“院主”。
    • 拟主[nǐ zhǔ]
        越分比于君主。
    • 兴主[xīng zhǔ]
        犹兴王。
    • 铺主[pù zhǔ]
        指店主。
    • 矿主[kuàng zhǔ]
        旧指占有矿山和开矿生产手段的资本家。
    • 以意为主[yǐ yì wéi zhǔ]
        谓写作诗文时重视思想内容,把立意放在首要的地位。
    • 骄主[jiāo zhǔ]
        骄傲自矜的君主。
    • 名主[míng zhǔ]
        万名之主。
    • 万机主[wàn jī zhǔ]
        指君主。
    • 地主[dì zhǔ]
        1.当地的主人。对来往客人而言。
        2.神名。
        3.田地的主人。
        4.占有土地,靠剥削农民为生的人或阶级。
    • 义主[yì zhǔ]
        1.行合于义的霸主。 2.旧指出钱刻碑的人。
    • 立主[lì zhǔ]
        竭力主张。
    • 常主[cháng zhǔ]
        1.固定的主人。 2.指固定的君主。 3.指固定的主管者。 4.指正常的心志。 5.平庸的君主。
    • 旗主[qí zhǔ]
        1.指清之宗室。 2.同“旗头”。
    • 失主[shī zhǔ]
        1.失物或被窃财物的原主。 2.失德之君。丢失或失窃的财物的所有者将失物归还失主
    • 入主[rù zhǔ]
        谓外族进入中原作统治者。
    • 物主[wù zhǔ]
        对物品拥有所有权的人。 物资或物品所有者,一般指被盗窃或遗失的财物的拥有者缴获的盗窃物都归还了物主
    • 政主[zhèng zhǔ]
        执政者。
    • 版主[bǎn zhǔ]
        指对网站的主页或某个栏目进行管理和维护的人。
    • 石主[shí zhǔ]
        石制的神主。古代用以祀土﹑谷之神。
    • 时主[shí zhǔ]
        当代的君主。
    • 领主[lǐng zhǔ]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受封在一个区域里掌握政治权与土地所有权的统治者。 古时受封在一个区域里掌握权力并领有土地的人
    • 危主[wēi zhǔ]
        濒于危亡的君主。
    • 故主[gù zhǔ]
        1.旧君。 2.指旧主人。
    • 干主[gàn zhǔ]
        犹宗主,主事者。
    • 贵主[guì zhǔ]
        1.尊贵的公主。 2.敬称他国国君。
    • 帮主[bāng zhǔ]
        帮会或帮派的首领。
    • 小主[xiǎo zhǔ]
        1.古代称年轻的君主或王子。 2.小公主。 3.旧时农村中贫贱之家的当家人。
    • 社主[shè zhǔ]
        1.古谓社稷之神。
    • 俗主[sú zhǔ]
        平庸的君主。
    • 前主[qián zhǔ]
        1.已往的君主。 2.过去的主人。
    • 愚主[yú zhǔ]
        愚昧的君主。
    • 使主[shǐ zhǔ]
        指节度使。唐代节度使为一道之主,故称。
    • 九主[jiǔ zhǔ]
        指三皇五帝及夏禹。《史记.殷本纪》:“伊尹处士,汤使人聘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司马贞索隐:“九主者,三皇五帝及夏禹也。”一说指历代九种类型的人主。裴骃集解引汉刘向《别录》:“九主者,有法君﹑专君﹑授君﹑劳君﹑等君﹑寄君﹑破君﹑国君﹑三岁社君,凡九品,图画其形。”
    • 曲主[qǔ zhǔ]
        曲意逢迎君主。
    • 亭主[tíng zhǔ]
        驿亭的管理人。
    • 储主[chǔ zhǔ]
        储君,太子。
    • 贫主[pín zhǔ]
        贫穷的主人。
    • 吉主[jí zhǔ]
        1.古代父母丧期满周年,在宗庙举行祭礼时所立之木主,称为“吉主”。 2.贤明之君。
    • 为主[wéi zhǔ]
        放在首要位置。 放在首要位置以自力更生为主
    • 船主[chuán zhǔ]
        1.指船的主人。 2.船长。
    • 学主[xué zhǔ]
        学校的主持人。
    • 猎主[liè zhǔ]
        在狩猎中群犬呼叫时能领导、指挥并且镇得住现场的主要人物。 在狩猎中群犬呼叫时能领导、指挥并且镇得住现场的主要人物
    • 阳主[yáng zhǔ]
        神名。古代主宰宇宙的八神之一。
    • 盛主[shèng zhǔ]
        犹明主。
    • 辅主[fǔ zhǔ]
        谓辅佐君主。
    • 苦主[kǔ zhǔ]
        指人命案件中被害人的家属。 旧指人命案中被害人的家属
    • 识主[shí zhǔ]
        识货的买主。
    • 狎主[xiá zhǔ]
        交替主持。
    • 还主[hái zhǔ]
        1.惑乱君主。还,通“营”。 2.归还给主人。
    • 债主[zhài zhǔ]
        债权人;讨债的人:这会子老祖宗的债主儿已去了,不用躲着了。 把钱借给别人收取利息的人;放债的人
    • 津主[jīn zhǔ]
        古代设在渡口的负责检察的官吏。
    • 不迁主[bù qiān zhǔ]
        不祧之主。
    • 蛊主[gǔ zhǔ]
        传说饲养蛊虫的人。
    • 惑主[huò zhǔ]
        1.不明之主,昏君。 2.迷惑君主。
    • 庙主[miào zhǔ]
        1.宗庙中的牌位。 2.寺庙的住持。
    • 圣主[shèng zhǔ]
        1.对当代皇帝的尊称。 2.泛称英明的天子。
    • 寨主[zhài zhǔ]
        1.山林贼寇的首领。 2.宋朝要塞地区的军事头领。
    • 戍主[shù zhǔ]
        古代驻守一地的长官。
    • 逻主[luó zhǔ]
        旧时地方上负责巡逻治安事情的头目。
    • 沟主[gōu zhǔ]
        方言。官吏。
    • 二路地主[èr lù dì zhǔ]
        即二地主。
    • 户主[hù zhǔ]
        户籍上一户的负责人。
    • 振主[zhèn zhǔ]
        1.犹暴君。 2.谓臣下震动君主。振,通“震”。
    • 季主[jì zhǔ]
        1.汉代卜筮者司马季主。《史记.日者列传》:“司马季主者,楚人也。卜于长安东市。”后用以指代卜筮者。 2.季王。
    • 公主[gōng zhǔ]
        君主的女儿。 帝王、诸侯之女的称号(周称王姬,战国始称公主)公叔为相,尚(娶)魏公主。——《史记.吴起列传》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清. 黄宗羲《原君》
    • 殿主[diàn zhǔ]
        僧门中掌管神佛殿堂的职事人员。
    • 东主[dōng zhǔ]
        1.汉班固《西都赋》:“有西都宾问于东都主人。”后因以“东主”为东都主人的省称。 2.东家;店主;房东。
    • 力主[lì zhǔ]
        极力主张:力主和谈ㄧ因为天气要变,他力主提前出发。
    • 出主[chū zhǔ]
        1.出注,赌博时所下的财物。 2.著作者。
    • 报主[bào zhǔ]
        1.报答皇上。 2.指报答主人。
    • 祭主[jì zhǔ]
        主祭祀者。
    • 汤主[tāng zhǔ]
        山茱萸的别名。
    • 行主[xíng zhǔ]
        1.古代出师时载在斋车中的随军神主。 2.主持行旅之事的人。
    • 神主[shén zhǔ]
        1.百神之主。 2.谓人民。 3.古代为已死的君主﹑诸侯作的牌位,用木或石制成。 4.后民间亦立神主祭祀死者。 5.主管祀神的人。
    • 象主[xiàng zhǔ]
        指印度。以其地多象,故名。
    • 议主[yì zhǔ]
        立说倡议的人。
    • 馆主[guǎn zhǔ]
        唐时总领弘文馆﹑修文馆等馆务的高级官员。
    • 昏主[hūn zhǔ]
        1.亦作“昬主”。 2.昏庸的君主。
    • 开山教主[kāi shān jiào zhǔ]
        指新建寺院的第一代主持人。
    • 货主[huò zhǔ]
        运输部门称所运货物的主人。 货物所有权的拥有者
    • 荐主[jiàn zhǔ]
        1.荐引人;介绍人。 2.特指科举时代为士子向主考举荐的显贵。 3.指房考官。
    • 丁主[dīng zhǔ]
        指世居当地的人丁。与客居人丁相对。
    • 头主[tóu zhǔ]
        户主。
    • 法主[fǎ zhǔ]
        佛教语。称佛。意为佛法之主。
    • 宗主[zōng zhǔ]
        1.指宗子。一姓的继承人。 2.列入宗庙的神主。 3.众所景仰归依者;某一方面的代表与权威。 4.本源。 5.宗旨,主旨。
    • 管主[guǎn zhǔ]
        1.主管;掌管。 2.掌管的人。
    • 业主[yè zhǔ]
        产业的主人:业主不在,等他回来再说。
    • 恋主[liàn zhǔ]
        依恋君主。
    • 马主[mǎ zhǔ]
        1.马军之主。 2.泛指古突厥﹑回纥。
    • 宾主[bīn zhǔ]
        宾客与主人。 宾客和主人宾主共进午餐
    • 贡主[gòng zhǔ]
        主考官。
    • 擂主[lèi zhǔ]
        摆擂台的人。 摆擂台的人
    • 荡主[dàng zhǔ]
        别帅,副将。
    • 寻主[xún zhǔ]
        谓嫁人。
    • 第主[dì zhǔ]
        屋主﹐户主。
    • 天地主[tiān dì zhǔ]
        指皇帝。
    • 罔主[wǎng zhǔ]
        欺骗君主。
    • 找主[zhǎo zhǔ]
        女子择偶成婚。 〈方〉∶女子择偶成婚她心里急着找主儿,又遇不上合适的
    • 郎主[láng zhǔ]
        1.旧时奴婢对主人的称呼。 2.旧时妻妾对夫主的称呼。 3.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称君主。
    • 像主[xiàng zhǔ]
        图绘或塑刻的神主像。
    • 栗主[lì zhǔ]
        古代练祭所立的神主。用栗木做成,故称“栗主”。后通称宗庙神主为“栗主”。
    • 翁主[wēng zhǔ]
        汉代诸王之女称“翁主”,犹后世之郡主。
    • 天公主[tiān gōng zhǔ]
        原为古代西北各族对唐公主之称﹐后回鹘等族亦以之称可汗之妻。
    • 环主[huán zhǔ]
        蒙蔽君主。
    • 侵主[qīn zhǔ]
        违法行事的君主。
    • 房主[fáng zhǔ]
        房屋所有者。
    • 诸主[zhū zhǔ]
        众神主。
    • 宫主[gōng zhǔ]
        1.古代高丽国臣民对本国后妃的称呼。 2.谓道教宫观的主持者。
    • 點主[diǎn zhǔ]
        旧俗丧礼之一。 填写神主上“主”字上端之点。《金瓶梅》第六五回:“西门庆 易服,备一对尺头礼,请帅府 周守备 点主。”《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又请 姜副使 点主 刘游击 祀土。”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而且还要老夫子戴上顶子给他点主。”
    • 灵主[líng zhǔ]
        1.明君。 2.众神之长﹔神灵。 3.神主﹔牌位。
    • 借主[jiè zhǔ]
      1. 花主[huā zhǔ]
          1.指掌花之人。 2.指赏花者。
      2. 祆主[xiān zhǔ]
          古代祆教祈祷日主演幻术的人。
      3. 人主[rén zhǔ]
          君主:以道佐人主|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
      4. 王主[wáng zhǔ]
          1.行王道的君主;仁德的君主。 2.汉诸侯王之女称“王主”。
      5. 元主[yuán zhǔ]
          长公主。
      6. 创世主[chuàng shì zhǔ]
          宗教观念之一。被视为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的神灵。如基督教认为上帝是创世主,世界是上帝从绝对的“无”中造出来的;古代埃及和巴比伦宗教则认为,创世主用本来就有的物质材料创造出世界和人等等。
      7. 君主[jūn zhǔ]
          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现代某些国家的元首。有的称国王,有的称皇帝。
      8. 杜主[dù zhǔ]
          1.周杜伯。因封于杜,故名。 2.即杜宇。 3.杜鹃。
      9. 有主[yǒu zhǔ]
          1.谓死后立有神主。 2.旧指女子已有未婚夫。
      10. 合主[hé zhǔ]
          犹合伙。
      11. 真主[zhēn zhǔ]
          中国通用汉语的穆斯林对安拉的称呼。详见“安拉”。
      12. 造化主[zào huà zhǔ]
          基督教等宗教称创造万物的上帝。
      13. 适主[shì zhǔ]
          1.指军队的主帅,正帅。 2.泛指作主者。 3.指丧主。主持丧事的嫡长子。
      14. 僧主[sēng zhǔ]
          佛教僧官名。相当于僧正。
      15. 世主[shì zhǔ]
          国君。
      16. 邪主[xié zhǔ]
          背离正道的君主。
      17. 共主[gòng zhǔ]
          共同崇奉的宗主。亦指天子﹑帝王。
      18. 民主[mín zhǔ]
          ①“专制”的对称。指多数人统治的国家形态。②“专政”的对称。指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包括讨论、批评、说服教育等。③“集中”的对称。指领导人征求意见,了解下情,与群众商量问题等。④领导人密切联系群众,有事同群众商量,虚心向群众学习,以平等的态度待人的思想作风。
      19. 申主[shēn zhǔ]
          信主,出政而信于民的君主。
      20. 陈后主[chén hòu zhǔ]
          陈后主(553-604)即“陈叔宝”。南朝陈皇帝。字元秀,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公元582-589年在位,其间奢侈荒淫,不理国政。国亡被俘,后病死洛阳。曾作《玉树后庭花》等艳体诗。明人辑有《陈后主集》。
      21. 亡主[wáng zhǔ]
          亡国之君。
      22. 自主[zì zhǔ]
          自己作主﹐不受别人支配。
      23. 阁主[gé zhǔ]
          寺院中专管佛阁的和尚。
      24. 幢主[zhuàng zhǔ]
          1.南北朝及隋的武官。负责宿卫或统兵。始于刘宋末年。官品代有不同,北周为七品,北齐及隋为从九品。 2.出资建立经幢的人。
      25. 名花有主[míng huā yǒu zhǔ]
          指漂亮的女子已经许配给别人。
      26. 功德主[gōng dé zhǔ]
          佛教中称进行布施的人。
      27. 禾主[hé zhǔ]
          禾稼的主人。
      28. 霸主[bà zhǔ]
          势力最强成为首领的诸侯或国家、君主:王主富民、霸主富武,亡国富库|称兵海内,为世霸主。也指势力强盛的霸道之人:受尽豪强霸主的欺压。
      29. 虞主[yú zhǔ]
          古代葬后虞祭时所立的神主。
      30. 客主[kè zhǔ]
          1.客人与主人。 2.指主人。谓行待客之礼。 3.战争中的双方,敌方与我方。 4.指辩论中问难与答辩的双方。
      31. 罪主[zuì zhǔ]
          主犯。
      32. 劳主[láo zhǔ]
          谓事必躬亲的君主。
      33. 养生主[yǎng shēng zhǔ]
          1.原为《庄子》篇名。后借作酒名。 2.供给生活所需的主人。
      34. 祧主[tiāo zhǔ]
          远祖庙的神主。
      35. 四时主[sì shí zhǔ]
          神名。主四时。秦汉所祠的八神之一。
      36. 牧主[mù zhǔ]
          牧区中占有牧场﹑牲畜,雇用牧工的人。
      37. 乱主[luàn zhǔ]
          乱君。
      38. 举主[jǔ zhǔ]
          旧时对被推荐者而言﹐推荐者为其举主。
      39. 化主[huà zhǔ]
          1.教化之主。佛家对佛的称谓。 2.佛家指掌管化缘的僧徒。
      40. 南唐二主[nán táng èr zhǔ]
          指五代南唐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均以词着称,有《南唐二主词》行世。
      41. 外主[wài zhǔ]
          谓在外之主事者。
      42. 盟主[méng zhǔ]
          古代诸侯盟会的领袖:晋为盟主。也称同盟、团体的首领或某一集体活动的倡导者:文坛盟主。
      43. 次主[cì zhǔ]
          犹主次。指尊卑先后的顺序。
      44. 阿主[ā zhǔ]
          下属对长官的昵称。
      45. 谋主[móu zhǔ]
          出谋划策的主要人物。
      46. 受主[shòu zhǔ]
          买主。
      47. 原主[yuán zhǔ]
          原来的所有者,旧主。 指财产、物品的原来的所有者物归原主
      48. 天主[tiān zhǔ]
          见“上帝”。 上帝。即天主教所尊奉的神,在教义中认为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49. 谱主[pǔ zhǔ]
          族谱﹑年谱等谱写的对象。
      50. 令主[lìng zhǔ]
          贤德的君主。
      51. 城主[chéng zhǔ]
          一城之主。
      52. 少主[shào zhǔ]
          1.年轻的君主。 2.宗室女。
      53. 吴先主[wú xiān zhǔ]
          指三国吴主孙权。
      54. 丧主[sàng zhǔ]
          丧事的主持人。旧丧礼以死者嫡长子为丧主;无嫡长子,则以嫡长孙充任。若当家无丧主,则依次以五服内亲﹑邻家﹑里尹来担任。
      55. 田主[tián zhǔ]
          1.田神。 2.旧谓田地的所有者。
      56. 邑主[yì zhǔ]
          县邑的长官。
      57. 私有主[sī yǒu zhǔ]
          私有财产的主人。
      58. 都天教主[dōu tiān jiào zhǔ]
          宋徽宗的自封号。
      59. 得主[dé zhǔ]
          获得者。如:金牌得主。如:诺贝尔奖金得主。
      60. 风月主[fēng yuè zhǔ]
          犹言管领风光景色的主人。
      61. 庄稼主[zhuāng jià zhǔ]
          庄稼人;农民。
      62. 闇主[àn zhǔ]
          昏昧的君主。
      63. 局主[jú zhǔ]
          指赌局的主持人。
      64. 专主[zhuān zhǔ]
          1.专一注重。 2.独断。
      65. 一仆二主[yī pú èr zhǔ]
          剧本。意大利哥尔多尼作于1745年。流浪汉特鲁法尔金诺同时受雇于女扮男装来威尼斯寻找未婚夫的拉斯波妮和她的未婚夫阿列图依。为了不泄露一仆事二主的秘密,他想尽办法不让两个主人发觉。最后,两个主人终于见面,特鲁法尔金诺却设下圈套,使他们迷惑不解。
      66. 正主[zhèng zhǔ]
          1.匡正君主。 2.作为主要项目的。
      67. 衅主[xìn zhǔ]
          古代杀牲以血涂随军的迁庙之主与社主。
      68. 祏主[shí zhǔ]
          藏于宗庙中的神主。

      主[zhǔ]字在中间的词语

      • 君主立宪[jūn zhǔ lì xiàn]
          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
      • 宗主权[zōng zhǔ quán]
          起源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指君主对诸侯行使的支配权力。后逐渐扩大到国与国之间。一国使他国从属于自己,干预其内政外交的权利称为宗主权;前者称为宗主国,后者称为附庸国。
      • 浪漫主义[làng màn zhǔ yì]
          文学艺术上的一种创作方法,运用丰富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浪漫主义有几种类型,如消极的浪漫主义和积极的浪漫主义。前者粉饰现实或留恋过去;后者能突破现状,预示事物发展的方向。
      • 山头主义[shān tóu zhǔ yì]
          一种小团体主义的倾向。
      • 自然主义[zì rán zhǔ yì]
          19世纪中后期出现在法国的一种创作倾向。着重描写现实生活的个别现象和琐碎细节,追求事物的外在真实,并企图用自然科学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社会。代表作家有龚古尔兄弟。左拉的作品中也有较多的自然主义成分。
      • 绥靖主义[suí jìng zhǔ yì]
          用牺牲别国的利益安抚侵略者,以换取和平和安全的政策。 用牺牲别国的利益安抚侵略者,以换取和平和安全的政策
      • 修正主义[xiū zhèng zhǔ yì]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资产阶级思潮。它的基本特征是,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普遍真理。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各种面貌不断出现,既有来自右的修正主义,也有来自“左”的修正主义。
      • 东园主章[dōng yuán zhǔ zhāng]
          官名。汉置。属将作大匠。掌管宫室木材。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木工。
      • 短主簿[duǎn zhǔ bù]
          1.指晋王珣。 2.泛指主簿官。
      • 利他主义[lì tā zhǔ yì]
          一种道德原则和道德理论。历史上有仁爱的利他主义和利己的利他主义两种形式。前者主张把仁爱心作为道德的基础和标准,要求人们无私地去利他人。后者认为人都以追求私利作为行为的出发点,但人又有利他人的本能,使人以利他人和社会作为行为的目标,但最终的结果则使个人利益得以实现。是利己主义的另一种表现。
      • 照顾主儿[zhào gù zhǔ ér]
          照顾生意的人。指顾客。
      • 民主人士[mín zhǔ rén shì]
          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党外进步人士。
      • 利己主义[lì jǐ zhǔ yì]
          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别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思想。
      • 折衷主义[zhé zhōng zhǔ yì]
          把各种不同的观点无原则地拼凑在一起的做法及有关理论。其特征和表现是: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把一事物的许多属性不加区别地东抽一点,西抽一点,作完全偶然的机械的拼凑;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
      • 馊主意[sōu zhǔ yi]
          不高明的办法。
      • 享乐主义[xiǎng lè zhǔ yì]
          以快乐说为准则的生活方式。 以快乐说为准则的生活方式
      • 地主阶级[dì zhǔ jiē jí]
          1.通过占有土地剥削他人劳动并取得优越地位或权力的阶级。
      • 资本主义[zī běn zhǔ yì]
          见“资本主义社会”。
      • 君主专制[jūn zhǔ zhuān zhì]
          君主独揽国家政权,不受任何限制的政治制度。
      • 自主权[zì zhǔ quán]
          拥有法律全权为自己的利益而进行活动,不从属于别人的权威。 拥有法律全权为自己的利益而进行活动,不从属于别人的权威
      • 蒙昧主义[méng mèi zhǔ yì]
          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贬低和抹杀人类理性思维能力,否定科学知识,主张人类社会应回复到原始的蒙昧状态,因而是一种反理性、反科学的观点和思潮。
      • 民主党派[mín zhǔ dǎng pài]
          特指我国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并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政党。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它们在民主革命中有过光荣的历史,在社会主义事业中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现在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参政党。 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统一战线的中国其他政党的统称
      • 宗主国[zōng zhǔ guó]
          运用政治、经济、军事手段干涉别国内政外交,以使别国从属于自己的国家。在现代国际社会,专指那些强迫别国附属于自己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国家。 在外交上不同程度地控制附庸国,而在内政上允许其保持独立自主权力的支配国
      • 实用主义[shí yòng zhǔ yì]
          现代西方哲学学说和流派之一。认为存在就是有用,把知识当作适应环境的工具,把真理等同于“有用”。主要代表有詹姆斯和杜威等。实用主义曾被胡适介绍到中国,在当时有一定影响。
      • 神主牌[shén zhǔ pái]
          写着死者名字的狭长的小木牌,祭祀供奉时作为魂灵依附的牌位。
      • 枢机主教[shū jī zhǔ jiào]
          也称“红衣主教”。天主教的最高级主教。由教皇直接任命,分掌教廷各部和许多国家重要教区的领导权。由枢机主教组成的“枢机主教团”,是教皇的高级咨询机构,并于教皇缺位时负责选举教皇。
      • 拿来主义[ná lái zhǔ yì]
          谓吸收外来事物的长处为我所用。
      • 云台主帅[yún tái zhǔ shuài]
          汉明帝图画中兴功臣二十八人于云台﹐而以邓禹为二十八人之首﹐为云台主帅。
      • 宗派主义[zōng pài zhǔ yì]
          搞小圈子、小派别,拉拢一部分人,排斥一部分人,以宗派的利益为重的思想和行为。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也是宗派主义。宗派主义破坏革命队伍的团结和统一,阻碍党的路线的贯彻执行,危害极大。
      • 杯水主义[bēi shuǐ zhǔ yì]
          产生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初期的一种性道德理论。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满足性的需求就像喝一杯水那样平常。列宁对此曾作出尖锐批判,认为在性生活方面,不仅应当考虑生理上的要求,还要考虑文化特征以及由两性关系而引起的社会责任。
      • 长髯主簿[cháng rán zhǔ bù]
          羊的别称。
      • 奴隶主义[nú lì zhǔ yì]
          指不求深思只知一味盲从的处事原则。
      • 髯主簿[rán zhǔ bù]
          见“髯须主簿”。
      • 臣一主二[chén yī zhǔ èr]
          古谚。谓臣一身可择主而仕。
      • 方便主子[fāng biàn zhǔ zi]
          犹言浮浪子弟。
      • 大主教[dà zhǔ jiào]
          希腊文ArchEpiscopos的意译。基督教神职人员的一种头衔。在天主教会中﹐指驻节大城市而管辖教省的主教﹐总管和监督教省范围内的各个教区。在东正教会内﹐一般指牧首所管辖的主教﹐多主管一个大教区。新教有些教会如圣公会等也设有此职衔﹐如坎特伯雷大主教。
      • 阿主沙里[ā zhǔ shā lǐ]
          古契丹语。对父亲﹑祖父的尊称。
      • 共产主义[gòng chǎn zhǔ yì]
          ①指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参看〖科学社会主义〗。②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它在发展上分两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是共产主义。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们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消灭了三大差别,实行共产主义公有制,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 大主考[dà zhǔ kǎo]
          明清科举制度﹐主持各省(包括京城)乡试的正主试官称大主考。
      • 中派主义[zhōng pài zhǔ yì]
          第二国际内部的隐蔽的机会主义。以考茨基等为代表。自称站在左派和右派之间的“中派”立场上,宣扬考茨基主义。
      • 马列主义[mǎ liè zhǔ yì]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简称。
      • 帐主子[zhàng zhǔ zi]
          谓债主。也称帐主儿。
      • 宗主爷[zōng zhǔ yé]
          明代太监对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尊称。
      • 家主公[jiā zhǔ gōng]
          1.主人;家长。 2.方言。指丈夫。
      • 关门主义[guān mén zhǔ yì]
          指拒绝团结其它社会组织﹑社会力量或拒不接纳符合条件的人参加本组织的错误倾向。
      • 本主儿[běn zhǔr]
          ①本人:本主儿一会儿就来,你问他得了。②失物的所有者:物归本主儿ㄧ这辆招领的自行车,本主儿还没来取。
      • 三不主义[sān bù zhǔ yì]
          指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揪辫子。
      • 英雄主义[yīng xióng zhǔ yì]
          为了完成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任务而表现出来的英勇、坚强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和行为。主要特点是:反映当时的历史潮流和社会正义,敢于克服超出通常程度的困难,向社会上的反动、黑暗势力以及自然界进行坚强不屈的斗争。
      • 未来主义[wèi lái zhǔ yì]
          现代文艺思潮之一。1909年意大利马利奈蒂倡始。1911年至1915年广泛流行于意大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布于欧洲各国。以尼采﹑柏格森哲学为根据,认为未来的艺术应具有“现代感觉”,并主张表现艺术家进行创作时的所谓“心境的并发性”。
      • 棒喝主义[bàng hè zhǔ yì]
          即法西斯主义。因“法西斯”一词在意大利语和拉丁语中与古罗马的“束棒”﹑“权标”有关,故亦译为“棒喝主义”。
      • 分散主义[fēn sàn zhǔ yì]
          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一种无组织﹑无纪律的错误倾向。其表现是不尊重中央或上级的决定,不愿意接受组织的统一领导和监督。
      • 天主国[tiān zhǔ guó]
          指意大利。
      • 设主人[shè zhǔ rén]
          作东道主。
      • 君主政体[jūn zhǔ zhèng tǐ]
          以君主任国家元首的政治制度。
      • 写实主义[xiě shí zhǔ yì]
          现实主义的旧译。
      • 打主意[dǎ zhǔ yi]
          想办法;设法谋取。
      • 地方主义[dì fāng zhǔ yì]
          在处理问题时,将本地方的利益放在首位,不顾甚至破坏全局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在处理问题时,将本地方的利益放在首位,不顾甚至破坏全局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 平均主义[píng jūn zhǔ yì]
          要求平均享有社会财富的思想。在旧社会是农民、小资产者的幻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也不可能实现,“吃大锅饭”就是反映这种思想的社会现象,是和等价交换、按劳分配的原则相抵触的。破除平均主义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之一。
      • 君主制[jūn zhǔ zhì]
          “共和制”的对称。君主(国王、皇帝等)为国家元首,掌握全部或一部分最高权力的政体。采取这种政体的国家叫君主国。主要有君主专制制和君主立宪制两种。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大都实行君主专制制,君主掌握国家的全部最高权力。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君主的权力不同程度地减弱。其中,实行议会制的,君主的权力较小(如英国);实行二元制的,君主的权力较大(如沙特阿拉伯)。
      • 家主婆[jiā zhǔ pó]
          1.女主人;家庭主妇。 2.妻子。
      • 南道主人[nán dào zhǔ rén]
          南路居停之处的主人。
      • 民生主义[mín shēng zhǔ yì]
          三民主义的组成部分之一。
      • 民主生活[mín zhǔ shēng huó]
          1.谓在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 2.革命团体内﹐以发扬民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小型会议。
      • 乐利主义[lè lì zhǔ yì]
          即功利主义。
      • 天主教[tiān zhǔ jiào]
          也称“罗马公教”。与正教、基督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教派。基督教产生后不久,就逐渐分化为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派教会和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派教会。1054年两派正式分裂,西派教会自称“公教”,有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中世纪时在西欧各国占统治地位。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脱离天主教的基督教新教后,在欧洲部分国家中丧失统治地位。主要分布于意、法、比、西、葡、匈、波、美及拉丁美洲各国。12世纪末13世纪初传入中国,后中断。明万历十年(1582年)耶稣会会士利玛窦到中国,天主教再次传入。
      • 事务主义[shì wù zhǔ yì]
          一种不分轻重﹑主次,不注意政治方向,而只埋头于日常琐碎事务的工作作风。
      • 拿主意[ná zhǔ yi]
          决定处理问题的方法或对策。 对一件事情作出决断他这人不善拿主意
      • 乔主张[qiáo zhǔ zhāng]
          不经当事人同意而强作主。
      • 赤铁主义[chì tiě zhǔ yì]
          旧指用暴力进行政治斗争的主张。
      • 民主革命[mín zhǔ gé mìng]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简称。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大国主义[dà guó zhǔ yì]
          即大国沙文主义。
      • 犯罪主体[fàn zuì zhǔ tǐ]
          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以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有一些罪的犯罪主体还要具备一定的身份,如贪污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单位成为犯罪主体时,不仅要判处罚金,还要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 命令主义[mìng lìng zhǔ yì]
          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只凭强迫命令的办法来推行工作的领导作风。是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
      • 天主堂[tiān zhǔ táng]
          天主教的教堂。 天主教教会的教堂
      • 老主顾[lǎo zhǔ gù]
          有长久关系的顾客。
      • 十钱主簿[shí qián zhǔ bù]
          后魏 宗室 拓跋庆智 的绰号。
      • 女主人[nǚ zhǔ ren]
          1.拥有、占有或控制着某事物的妇女。如:有一大笔财产的女主人。2.家族或家庭的女家长。3.在社交聚会上款待宾客的女人。4.客人对家庭主妇的尊称。
      • 射不主皮[shè bù zhǔ pí]
          1.谓射重在合于礼乐﹐不以中的为主。 2.谓重在中与不中﹐不以穿破皮侯为主。
      • 班主任[bān zhǔ rèn]
          学校中负责一班学生的思想工作、集体活动等的教师或干部。 学校中负责某一班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工作的教师
      • 霸权主义[bà quán zhǔ yì]
          指某些大国、强国奉行的欺压、侵略弱小国家,在世界上称王称霸的政策。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强国,为争霸世界,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争霸世界,引起了世界的激烈动荡。某些受超级大国指使的国家,在地区推行霸权主义,是造成世界不安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 女主角[nǚ zhǔ jué]
          在演戏、电影中饰主角的女性;在各项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女性。 在演戏、电影中饰主角的女性;在各项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女性
      • 都根主子[dōu gēn zhǔ zi]
          见“都根主儿”。
      • 佞宋主人[nìng sòng zhǔ rén]
          清藏书家黄丕烈自号佞宋主人。
      • 军国主义[jūn guó zhǔ yì]
          某些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加紧对外侵略,把国家置于军事控制之下,实行法西斯军事独裁,强迫人民接受军事训练,向人民灌输侵略思想,使政治、经济、文化等为侵略战争服务的反动政策。 实行军事独裁,强迫人民接受军事训练,向人民灌输侵略思想,使政治、经济、文化为侵略战争服务的反动政策。如日本军国主义
      • 田主子[tián zhǔ zi]
          田地的所有者,地主。
      • 列宁主义[liè níng zhǔ yì]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继承、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关于建立无产阶级新型政党,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问题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 集体主义[jí tǐ zhǔ yì]
          一切从集体出发,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思想,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基本精神。 一切从集体出发,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思想
      • 拜金主义[bài jīn zhǔ yì]
          崇拜金钱,极端地把金钱作为一切行为的目的的思想。 一种主张金钱可主宰一切的思想潮流
      • 执行主席[zhí xíng zhǔ xí]
          开会时由主席团在成员中推举的轮流主持会议的人。
      • 民权主义[mín quán zhǔ yì]
          三民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参见“三民主义”。
      • 三民主义[sān mín zhǔ yì]
          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1905年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其基本内容。此即旧三民主义,还不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后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于1924年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认为民族主义就是反对帝国主义,达到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就是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同时节制资本,发展民族经济。此即新三民主义。
      • 松菊主人[sōng jú zhǔ rén]
          晋陶潜《归去来兮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语,后因以“松菊主人”喻隐者。
      • 市场主体[shì chǎng zhǔ tǐ]
          参与市场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包括企业、居民、政府、其他非赢利性机构(如医院、学校等)和一些中介组织(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其中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 改良主义[gǎi liáng zhǔ yì]
          反对从根本上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主张在原有社会制度的基础上加以改善的思想。 赞成逐步变革而不赞成革命变革的学说、主张道德的改良主义
      • 理想主义[lǐ xiǎng zhǔ yì]
          文学艺术上的一种理论或实践,认为理想的或主观的美的类型或形态比实际或感觉到的更美,或者认为想象比对真实的忠实复写更好。 文学艺术上的一种理论或实践,认为理想的或主观的美的类型或形态比实际或感觉到的更美,或者认为想象比对真实的忠实复写更好
      • 帝国主义[dì guó zhǔ yì]
          也称“垄断资本主义”。垄断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列宁揭示其有五个基本特征:
      • 社会主义[shè huì zhǔ yì]
          ①即“社会主义社会”。②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潮的名称,通常指科学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资料主要归全民或集体所有,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民主改革[mín zhǔ gǎi gé]
          泛指由政府组织和领导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改革。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所进行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改革。主要是土地改革。还包括厂矿交通等企业中的民主改革,如反对封建把头和反动帮会头子,废除包工制、工头制、抄身制等,树立工人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实现企业管理民主化。还包括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婚姻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