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新华字典>猶的字典解释
yóu

猶是多音字,1、猶读音为yóu时,意思是同“猷”。➊图谋;谋划。清王筠《説文句讀•犬部》:“猷、猶一字。凡謀猷,《尚書》作猷,毛《詩》作猶。”《詩•小雅•釆苞》:“方叔元老,克壯其猶。”鄭玄箋:“猶,謀也。”《左傳•成公八年》:“行父懼晋之不遠猶,而失諸侯也,是以敢私言之。”➋道;法则。《商君書•賞刑》:“明賞之猶至於無賞也,明刑之猶至於無刑也,明教之猶至於無教也。”高亨注:“三猶字皆當讀為猷,二字本是一字。”➌道路。《爾雅•釋宫》“猷,行道也”清郝懿行義疏:“猷者,《説文》作‘邎’……又通作猶。”➍言;谈。《玉篇•犬部》:“猶,言也。”➎图画。《爾雅•釋言》“猷,圖也”清郝懿行義疏:“圖謂模寫其形象也……猷與猶同。”➏顺。《詩•周頌•般》:“嶞山喬嶽,允猶翕河。”馬瑞辰通釋:“《爾雅•釋言》:‘猷,若也。’猷、猶古通用。猶為若如之若,又為若順之若。《爾雅•釋言》:‘若,順也。‘《廣雅•釋詁》:‘猷,順也。’”副词。➊表示程度。相当于“已”、“太”。《爾雅•釋詁下》“猷,已也”清郝懿行義疏:“猶、猷古字通。”裴學海《古書虚字集釋》卷一:“猶,為‘太’字之義。”《墨子•節葬下》:“若以此若三國者觀之,則亦猶薄矣;若以中國之君子觀之,則亦猶厚矣。”王念孫雜誌:“《爾雅》:‘猶,已也。’言‘亦已薄’而‘已厚’也。”又相当于“更”。《紅樓夢》第六十三回:“越顯得面如滿月猶白,眼似秋水還清。”➋表示某种情况持续不变。相当于“仍”、“仍然”。如:记忆犹新;言犹在耳。《儀禮•大射》:“司射猶挾一个,去扑,與司馬交于階前。”鄭玄注:“猶,守故之辭。”《楚辭•離騒》:“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连词。➊尚且。多与“况”配合使用,表示反问。《玉篇•犬部》:“猶,尚也。”《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盗;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史記•游俠列傳序》:“此皆學士所謂有道仁人也,猶然遭此菑,況以中材而涉亂世之末流乎?”唐柳宗元《敵戒》:“智能知之,猶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➋如果。多与连词“则”相呼应,表示假设关系。《左傳•昭公二十七年》:“天既禍之,而自福也,不亦難乎?猶有鬼神,此必敗也。”《禮記•内則》:“子弟猶歸器、衣服、裘衾、車馬,則必獻其上,而后敢服用其次也。”鄭玄注:“猶,若也。”通“由”。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孚部》:“猶,叚借為由。”➊从。《孟子•公孫丑上》:“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朱熹注:“‘猶方’之‘猶’與‘由’通。”《管子•侈靡》:“猶傶則疏之,毋使人圖之;猶疏則數之,毋使人曲之。此所以為之也。”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懐》:“巴人誰肯和《陽春》?楚地猶來賤奇璞。”➋因,由于。《公羊傳•莊公四年》:“紀侯之不誅,至今有紀者,猶無明天子也。”惠棟古義:“猶、由同。”《説苑•反質》:“(晋)文公其知道乎?其不王者,猶無佐也。”通“訧”。也作“尤”。罪过;责怪。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孚部》:“猶,叚借為訧(尤)。”《詩•小雅•斯干》:“兄及弟矣,式相好矣,無相猶矣。”和悦貌。也作“油”。《莊子•逍遥遊》:“宋榮子猶然笑之。”陸德明釋文:“崔、李云:‘猶,笑貌。’”《荀子•哀公》:“所謂君子者,言忠信而心不德,仁義在身而色不伐,思慮明通而辭不争,故猶然如將可及者,君子也。”楊倞注:“猶然,舒遲之貌。”王先謙集解引郝懿行曰:“猶然即油然,《家語》作'油'是也。”《逸周書•官人》:“喜色猶然以出,怒色薦然以侮。”盧文弨注:“(猶)當為油。”臭草。后作“蕕”。借指恶臭。《管子,地員》:“下土曰五猶。五猶之狀如糞。”《僖四年傳》‘一薰一蕕’,杜注:‘蕕,臭草也。’《周禮•内饔》‘牛夜鳴則痛’,鄭司農注:‘????,朽木臭也。’鄭注:‘惡臭也。’惡臭如糞,故曰五猶。”通“欲(yù)”。打算。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孚部》:“猶,叚借為欲。”《周禮•秋官•小行人》:“其悖逆、暴亂、作慝、猶犯令者為一書。”按:《大戴禮記•朝事》作“欲犯令者”。《墨子•明鬼下》:“此二子者,訟三年而獄不斷。齊君由謙殺之,恐不辜,猶謙釋之。”孫詒讓閒詁:“畢云:‘由與猶同,故兩作。’王云:‘由、猶皆欲也。’”《管子•戒》:“桓公將東游,問於管仲曰:‘我游猶軸(由)轉斛南至琅邪。司馬曰:亦先王之游已。何謂也?’”通“誘(yòu)”。诱导。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孚部》:“猶,叚借為誘。”《莊子•人間世》:“雖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猶師心者也。”高亨新箋:“此十一字為一句。猶者誘也。化猶即化誘也。”姓。《正字通•犬部》:“猶,姓。宋進士猶道明,揚州人。”《姓觽•尤韻》:“猶,《千家姓》云:西平族。”2、猶读音为yáo时,意思是同“䚻(謡)”。徒歌,无音乐伴奏的歌唱。《集韻•宵韻》:“䚻,《説文》:‘徒歌。’或作猶。”通“摇”。摇动。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孚部》:“猶,叚借為摇。”《禮記•檀弓下》:“人喜則斯陶,陶斯咏,咏斯猶,猶斯舞。”鄭玄注:“猶當為摇,聲之誤也。摇謂身動摇也。秦人‘猶’、‘摇’聲相近。”
猶  部  首
部外笔画
9
猶总笔画
猶  结  构
左右结构
猶同音字
常用字表
猶不是常用字
猶统一码
猶  五  笔
QTUG
猶  仓  颉
KHTCW
猶  郑  码
QMUF
四角号码
48264
通用字表
猶是通用字

猶字读音

yóu ㄧㄡˊ

猶字笔顺

撇、弯钩、撇、点、撇、横、竖、横折、撇、竖折、横、横 (猶笔顺图解请看:猶笔顺)

猶相关字典

猶的解释

  • 猶 yóu ㄧㄡˊ
    1. 同“猷”。➊图谋;谋划。清王筠《説文句讀•犬部》:“猷、猶一字。凡謀猷,《尚書》作猷,毛《詩》作猶。”《詩•小雅•釆苞》:“方叔元老,克壯其猶。”鄭玄箋:“猶,謀也。”《左傳•成公八年》:“行父懼晋之不遠猶,而失諸侯也,是以敢私言之。”➋道;法则。《商君書•賞刑》:“明賞之猶至於無賞也,明刑之猶至於無刑也,明教之猶至於無教也。”高亨注:“三猶字皆當讀為猷,二字本是一字。”➌道路。《爾雅•釋宫》“猷,行道也”清郝懿行義疏:“猷者,《説文》作‘邎’……又通作猶。”➍言;谈。《玉篇•犬部》:“猶,言也。”➎图画。《爾雅•釋言》“猷,圖也”清郝懿行義疏:“圖謂模寫其形象也……猷與猶同。”➏顺。《詩•周頌•般》:“嶞山喬嶽,允猶翕河。”馬瑞辰通釋:“《爾雅•釋言》:‘猷,若也。’猷、猶古通用。猶為若如之若,又為若順之若。《爾雅•釋言》:‘若,順也。‘《廣雅•釋詁》:‘猷,順也。’”
    2. 副词。➊表示程度。相当于“已”、“太”。《爾雅•釋詁下》“猷,已也”清郝懿行義疏:“猶、猷古字通。”裴學海《古書虚字集釋》卷一:“猶,為‘太’字之義。”《墨子•節葬下》:“若以此若三國者觀之,則亦猶薄矣;若以中國之君子觀之,則亦猶厚矣。”王念孫雜誌:“《爾雅》:‘猶,已也。’言‘亦已薄’而‘已厚’也。”又相当于“更”。《紅樓夢》第六十三回:“越顯得面如滿月猶白,眼似秋水還清。”➋表示某种情况持续不变。相当于“仍”、“仍然”。如:记忆犹新;言犹在耳。《儀禮•大射》:“司射猶挾一个,去扑,與司馬交于階前。”鄭玄注:“猶,守故之辭。”《楚辭•離騒》:“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3. 连词。➊尚且。多与“况”配合使用,表示反问。《玉篇•犬部》:“猶,尚也。”《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盗;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史記•游俠列傳序》:“此皆學士所謂有道仁人也,猶然遭此菑,況以中材而涉亂世之末流乎?”唐柳宗元《敵戒》:“智能知之,猶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➋如果。多与连词“则”相呼应,表示假设关系。《左傳•昭公二十七年》:“天既禍之,而自福也,不亦難乎?猶有鬼神,此必敗也。”《禮記•内則》:“子弟猶歸器、衣服、裘衾、車馬,則必獻其上,而后敢服用其次也。”鄭玄注:“猶,若也。”
    4. 通“由”。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孚部》:“猶,叚借為由。”➊从。《孟子•公孫丑上》:“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朱熹注:“‘猶方’之‘猶’與‘由’通。”《管子•侈靡》:“猶傶則疏之,毋使人圖之;猶疏則數之,毋使人曲之。此所以為之也。”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懐》:“巴人誰肯和《陽春》?楚地猶來賤奇璞。”➋因,由于。《公羊傳•莊公四年》:“紀侯之不誅,至今有紀者,猶無明天子也。”惠棟古義:“猶、由同。”《説苑•反質》:“(晋)文公其知道乎?其不王者,猶無佐也。”
    5. 通“訧”。也作“尤”。罪过;责怪。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孚部》:“猶,叚借為訧(尤)。”《詩•小雅•斯干》:“兄及弟矣,式相好矣,無相猶矣。”
    6. 和悦貌。也作“油”。《莊子•逍遥遊》:“宋榮子猶然笑之。”陸德明釋文:“崔、李云:‘猶,笑貌。’”《荀子•哀公》:“所謂君子者,言忠信而心不德,仁義在身而色不伐,思慮明通而辭不争,故猶然如將可及者,君子也。”楊倞注:“猶然,舒遲之貌。”王先謙集解引郝懿行曰:“猶然即油然,《家語》作'油'是也。”《逸周書•官人》:“喜色猶然以出,怒色薦然以侮。”盧文弨注:“(猶)當為油。”
    7. 臭草。后作“蕕”。借指恶臭。《管子,地員》:“下土曰五猶。五猶之狀如糞。”《僖四年傳》‘一薰一蕕’,杜注:‘蕕,臭草也。’《周禮•内饔》‘牛夜鳴則痛’,鄭司農注:‘????,朽木臭也。’鄭注:‘惡臭也。’惡臭如糞,故曰五猶。”
    8. 通“欲(yù)”。打算。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孚部》:“猶,叚借為欲。”《周禮•秋官•小行人》:“其悖逆、暴亂、作慝、猶犯令者為一書。”按:《大戴禮記•朝事》作“欲犯令者”。《墨子•明鬼下》:“此二子者,訟三年而獄不斷。齊君由謙殺之,恐不辜,猶謙釋之。”孫詒讓閒詁:“畢云:‘由與猶同,故兩作。’王云:‘由、猶皆欲也。’”《管子•戒》:“桓公將東游,問於管仲曰:‘我游猶軸(由)轉斛南至琅邪。司馬曰:亦先王之游已。何謂也?’”
    9. 通“誘(yòu)”。诱导。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孚部》:“猶,叚借為誘。”《莊子•人間世》:“雖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猶師心者也。”高亨新箋:“此十一字為一句。猶者誘也。化猶即化誘也。”
    10. 姓。《正字通•犬部》:“猶,姓。宋進士猶道明,揚州人。”《姓觽•尤韻》:“猶,《千家姓》云:西平族。”
  • 猶 yáo ㄧㄠˊ
    1. 同“䚻(謡)”。徒歌,无音乐伴奏的歌唱。《集韻•宵韻》:“䚻,《説文》:‘徒歌。’或作猶。”
    2. 通“摇”。摇动。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孚部》:“猶,叚借為摇。”《禮記•檀弓下》:“人喜則斯陶,陶斯咏,咏斯猶,猶斯舞。”鄭玄注:“猶當為摇,聲之誤也。摇謂身動摇也。秦人‘猶’、‘摇’聲相近。”

〈英语〉like, similar to, just like, as

〈德语〉als ob; wie; gleich ,dennoch, doch; noch immer ,schikanieren (V)​,You (Eig, Fam)

〈法语〉comme,encore

猶音韵方言

  • 国际音标jou˧˥
  • 唐代读音*iou
  • 日语读音NAO
  • 韩语罗马YU
  • 现代韩语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u2 [客英字典] ju2 [海陆腔] riu2 [梅县腔] ju2 [陆丰腔] jiu3 [东莞腔] jiu2 [客语拼音字汇] yiu2 [宝安腔] ju2 (jiu2)
  • 粤语jau4
  • 近代音影母 尤侯韻 平聲陽 尤小空;
  • 中古音喻以母 尤韻 平聲 猷小韻 以周切 三等 開口;見母 宥韻 去聲 救小韻 居祐切 三等 開口;喻以母 宥韻 去聲 狖小韻 余救切 三等 開口;
  • 上古音黄侃系统:影母 蕭部 ;王力系统:餘母 幽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