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诗词古文>钟离权生平

钟离权生平介绍

钟离权姓钟离,生卒年约(公元168.农历7月27日-256)东汉、魏晋时期人物,汉族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神仙。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权,字云房,一字寂道,号正阳子,又号和谷子,汉咸阳人。因为原型为东汉大将,故又被称做汉钟离。亦为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他受铁拐李点化,上山学道。下山后又飞剑斩虎,点金济众。最后与兄简同日上天。度吕纯阳而去。元世祖尊其为正阳开悟传道真君,元武宗又尊为正阳开悟传道重教帝君,相传于北宋时期聚仙会时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列入八仙。二郎坝现今仍有正阳观、飞仙崖等遗迹。>>查看钟离权的诗词古文

生平

  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有关钟离权的记载,约出现在五代、宋初之际。《宣和年谱》、《夷坚志》、《宋史》等书都有他事迹的记载。只是后来讹传其名为汉钟离,才附会为东汉人。其父钟离章为东汉大将,以征北胡有功,封燕台侯。其兄钟离简为中郎将,后也得道成仙。

  钟离权在八仙之中成仙较早,名气较大,钟离权曾经十试吕洞宾,度吕成仙,还传授吕“点石成金”的道法。也因为此法,钟、吕受到民间的崇奉,认为有护佑金矿、财运的功能。

  全真北宗第二祖,据载钟离权少工文学,尤喜草圣,俊目美髯,身长8尺,一表人材,不久官谏议大夫。当时吐蕃造反,钟离权奉诏出征。权臣梁冀妒忌,怕他立了头功,就给他老弱残兵二万,军至前防扎营未稳,敌人乘机劫营,军士尽散。钟离权败走独骑逃往山谷,迷失道路,夜进深山密林,后遇到一个蓬头佛额、身穿草衣的胡僧,引钟离权行走数里来到了一个村庄。说:“此处是东华先生成道的地方,将军可以歇息矣。钟离权未敢惊动庄中人,不一会儿,忽听有人说:“此碧眼胡僧饶舌也!”只见来人身披白鹿裘、扶青藜杖,接着又问说:“来者莫非汉大将军钟离权否?”钟离权应声道:“是”。老人又说:“你为何不寄宿山僧之所?”钟离权闻而大惊,仔细一想,老人怎么已知道我前来,此必异人。此时钟离权已饥饿交迫,疲备不堪,已有鸾鹤之志,乃回心向道,向老人哀求度世之方。这位老人乃东华先生(也说是铁拐李),叫王玄甫,是位上仙。他授钟离权以长生真诀、金丹火侯及青龙剑法。后来,又遇到华阳真人传其太乙刀圭、火符内丹、洞晓玄玄之道。在崆洞紫金四皓峰得玉匣秘诀,道成,束双,衣槲叶,遂成为真仙。玉帝封其为太极左宫真人。

  《续文献通考》曰∶“东华少阳帝君号帝君于终南凝慢洞以道授徇钏离权。”

民间传说

  汉钟离是汉族民间传说八仙中资格较老的一位神仙,在道教信仰中影响很大。根据道教经典的说法,他是一位很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传说,他的母亲在生他时,有一位巨人忽然来到他家中,不久他就出生了,刚出生时就像三岁的样子,长相奇特,到第七天时突然说话;长大后,他仪表堂堂,在政府中担任很高的官职。不久,国家发生了战争,他受命参战,因为受到陷害,全军覆没。后来他遇到了一位神仙,遂得道成仙。

  历史上的确有这样一个人物。他是唐朝(618-907年)人,还写了一些诗歌流传下来。在记载中,他是一位道士,行为放荡不羁,嗜好喝酒,衣衫不整。宋朝(960-1279年)时,他被写入官方历史中。因此,道教把他的地位抬得很高,后来的道教重要派别全真教把他奉为祖师。

十试吕洞宾

  唐代山西永乐县有位书生,名叫吕岩,字洞宾。中进士时,年已六十四岁。这一年,闲游来到长安,在客栈中遇到神仙钟离权。钟离权一见吕岩,便知是可以造就的仙才,所以便想法点化他。吕洞宾一经点化,便大彻大悟愿跟钟离权学道,钟离权却推托道:你仙骨没长全,志行未能坚定,想要超越俗世,还须重新投生再过几辈子。”说完飘然离去,吕洞宾却不气馁,辞官隐居学道。钟离权于是决定十试吕洞宾。

  一天,吕洞宾外出归家,却见全家人突然病逝。吕洞宾早已看破尘世,所以也不悲悼,只是买来棺木准备收殓尸体,可病逝的家人却又一下活了过来。原来,这是钟离权对他的第一次考验。

  吕洞宾偶然弄些东西到市集上去卖。讲好了价钱,对方收下货物却突然反悔,只愿付给一半的货价。吕不加计较,干脆分文不取,将东西白送给对方,自己脸色平和地走了。这是第二次考验。

  大年正月初一,来个乞丐,靠在大门上讨钱,吕洞宾给了他。谁知,那乞丐贪心不足,讨了这件讨那件,给得慢一点,便破口大骂起来。吕洞宾不但不生气,反而一再作揖陪好话,那乞丐才笑着走了。这是第三次考验。

  第四次,吕洞宾在山中放羊,突然跑出一只大老虎,追逐着羊群。吕洞宾一见,心中不忍,忙挡在羊群前面,情愿自己饲虎,也要救羊,那虎却放过了他和羊群,自顾走了。

  第五次,吕洞宾独居在山中茅草棚中读书,突然一位女子敲门,年纪大约十七八岁,长得十分漂亮,她自称是回娘家去,错过了路头,要借宿一晚,洞宾便放她进屋休息。谁知这女子半夜里不安分起来,百般勾搭洞宾。洞宾心如止水,丝毫不为情欲所动。

  第六次,吕洞宾出外郊行,等到回家一看,家中遭了盗窃,细软财产被席卷一空,眼前的日常生活都无法维持。吕洞宾不气不恼,操持起药锄,采药度日。谁知一锄下去,挖出几十块金子。他急忙仍将土掩上,一无所取。

  第七次,这一日,吕洞宾到街上买了几件铜器,拿回一看,却是金器,他急忙找到原来的店家,将金器退回。

  有位疯疯癫癫的道士在集市卖药,说道:“吃了我的药,立即会死去,但下一辈子却能得道。”这药,有谁敢买?所以十多天,没人去光顾。吕洞宾却深信不疑,买回药吃下去,幸而一切无恙。这是第八次考验。

  春天来临,春水涨起,吕洞宾摇一叶小舟在江上慢行。船到中流,突然刮起大风,一时波涛汹涌,险象环生。洞宾已勘破生死,哪里还惧怕风涛?仍是端坐船头,任它飘摇。一会儿风平浪静,没有丝毫损伤。这是第九次考验了。

  这一日,吕洞宾独坐家中,忽然见无数奇形怪状的鬼神跑来,有想抓他的,也有想杀他的,洞宾毫不畏惧。过了一会儿,只见几十个夜叉,押着个血肉淋漓的囚犯,那人口中大叫道:我是被你上辈子杀害的,快点偿我命来!”吕洞宾答道:杀人偿命,又有什么好推辞的?”便去拿出刀子、绳索,准备自杀抵偿命债。忽听空中大喝一声,鬼神囚徒一下不见,一人鼓掌而下,原来是钟离权。他对洞宾说道:“尘心难灭,仙才难得,我寻求徒弟的迫切,更过于别人求我。十次考验,你都能经受得住,以后得道是必定无疑了。只是你功德善行都没能完满,且传授你个点铁成金成银的黄白之术,你可以用它来救济世人,利益众生,待三千功德完满,八百善行圆备,我再来度你成仙。”洞宾问道:“用黄白之术做成的黄金、白银,以后还会有变异么?”答道:“三千年后,仍要还复本质。”洞宾道:”这样看来,此物会贻误三千年后的人,我可不愿干。”钟离权呵呵笑道:“就凭你这善心,‘三千’、‘八百’都已在里边了”。

  于是钟离权收洞宾为徒,洞宾经师父指点,在庐山勤勉修行,钟离权于庐山授之以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丹秘文,最后吕洞宾终于修炼成上仙。正阳祖师授度吕洞宾后,复历庐山,登三级红楼冉冉升空。曾有诗赞曰:“铁笛曾闻跨虎仙,金丹亲向帝君传。临行付与纯阳子,三级红楼上碧天。”日后师徒二人形成钟吕金丹派,对宋元道教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神奇降生

  钟离权诞生时,据说有一巨人,大踏步进入其母内室, 自云“我是上古黄神氏,当托生于此”,顿时“见异光数丈如烈火”,一位大仙出世了!这位大仙一降生,就象三岁,小儿一般大,天生一副福相:顶圆额广,耳厚眉长,目深鼻耸,口方颊大,唇脸如丹,乳远臀长”,更为罕见的是,小儿昼夜不声不响不哭不吃,第七天突然说了一句,语惊四座:“身游紫府、名书玉京。”“紫府”与“玉京”是玉帝的宫城,这就是说他是玉皇大帝仙班中的一员。因其“自幼知识轻重”,于是父亲给他起名为“权”。

魏晋传说

  钟离权或隐或现,历魏至晋,又做了边关大将。改名为“金重见”,即繁体字的“钟”字重显。此时的金重见长相与打扮有些古怪:“丫头坦腹,手摇棕扇自若,赤面伟体,龙眼虬髯,见晋帝骄奢,遂解印而去”。

钟汉离度蓝采和

  元杂剧《钟汉离度蓝采和》中,仙人钟汉离见蓝采和有“半仙之分”,遂下凡到洛阳梁园勾栏里度蓝采和出家。剧中说蓝采和广记博闻,会戏颇多。而且面对钟离权的故作挑剔,蓝采和不卑不亢,对自己演剧的记忆信心十足。难怪得钟离权非点化他成为神仙不可。

猜你喜欢

  • 项炯

    (1278—1338)元台州临海人,字可立。少倜傥,端行绩学,通群经大义,为时名儒。尝居吴中甫里书院。工诗。有《可立集》。

  • 李季兰

    李季兰(713年-784年)原名李冶,字季兰,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唐代女诗人、女道士。生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幼时住在四川三峡。

  • 窦巩

    [唐](约公元七六二年至八二一年间在世)字友封,京兆金城人,窦庠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自唐肃宗宝应元年至穆宗长庆元年间在世,年六十岁。状貌魁伟。少博览,无所不通。性宏放,好谈古今。门多长者车辙。诸兄均先贵达,巩于元和二年(公元八O七年)始举进士。袁滋镇滑州,辟为从事。入朝,拜侍御史,历司勋员外刑部郎中。元稹观察浙东,奏为副使,检校秘书少监,兼御史中丞。稹移镇武昌,巩为副使。平居与人言,吻动而言不发,白居易等目为嗫嚅翁。后终老于鄂渚。巩所著诗,见窦氏联珠集。

  • 曾灿

    (1626—1689)明末清初江西宁都人。原名传灿,字青藜,号止山。曾参南明唐王军事。败后为僧出游。回里筑六松草堂。以后出游东南,居苏州光福二十余年。晚年以笔舌糊口四方,卒于京师。曾选同时人诗为《过日集》,又有《六松草堂文集》、《西崦草堂诗集》等。

  • 李朝威

    李朝威(约766—820),陇西人,唐代著名传奇作家。他的作品仅存《柳毅传》和《柳参军传》两篇。其《柳毅传》被鲁迅先生与元稹的《莺莺传》相提并论。他本人也被后来的一些学者誉之为传奇小说的开山鼻祖。

  • 周洎

    (?—1185)台州临海人,字子及。孝宗乾道二年进士。淳熙五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差江东宪司干官,除太学正。见帝具论内侍王抃之奸,遂逐抃在外宫观。除国子监主簿,论边事累数千言,纤悉指画,如目见无遗。将召试馆职,得暴疾卒。

  • 莫将

    莫将(1080—1148),字少虚,谱名文砚。生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四月二十日。修水漫江人,宋代名臣。少虚得荫于父,历任县令有功,绍兴七年(1l37),提升为太府寺丞,翌年再次擢升为徽献阁侍制京畿都转运使,迁工部侍郎名誉礼部尚书兼侍读奉使,继晋工部尚书任京西宣谕使。不久拜敷文阁学士知明州提举、江州太平观,继福州和广州知府。少虚在朝以学问自结,主知太上屡授嘉奖。后赴边疆抗卫金兵。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十月初十,卒于官。终赠端明殿学士,葬江西新建县五谏乡新城里,修水漫江乡尚丰有衣冠墓。

  • 赵景淑

    安徽合肥人,字筠湄。少慧,喜读书,尝集古今名媛四百余人,各为小传,题曰《壶史》。又著《香奁杂考》,征引详博。兼工诗。未嫁而卒,年二十四。

  • 王大学士

    王大学士即元代集贤大学士王约〔公元1252至1333年〕字彦博,号豫斋,赠文定公,亦称大梁王文定公。生于元宪宗二年,卒于文宗至顺四年,年八十二岁。祖父王通为汴京三槐堂之后,宋末避乱迁真定(今河北正定)。王约性颖悟,风格不凡,尝从魏初游博览经史,工文辞。至元十三年,(公元一二七六年)翰林学士王盘荐为从事,累拜监察御史。

  • 许坚

    生卒年不详。字介石,庐江(今属安徽)人。性朴野,有异术,多谈神仙之事。适意往来,行踪不定。或寓庐山白鹿洞,或居茅山,或游九华山。早年尝以时事干南唐李氏,以其狂戆,不为所用,遂拂衣归隐。中主保大时,以异人召,不至。宋太平兴国九年(984),自茅山再游庐山。后不知所终。生平见马令《南唐书》本传、《诗话总龟》卷四四、《十国春秋》本传。坚能诗,常于佛寺道观行吟自若。其《题幽栖观》、《游溧阳下山寺》等诗尤有名。《全唐诗》卷七五七、八六一两见,存诗6首、断句2联。《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