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诗词古文>郑颢生平

郑颢生平介绍

郑颢(817~860年),字奉正,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县)人。唐朝大臣,唐宪宗朝宰相郑絪之孙。出身荥阳郑氏,幼而爽悟,博闻强识。会昌二年(公元842年),考中状元,累迁右拾遗。唐宣宗即位,迎娶万寿公主,拜驸马都尉,授银青光禄大夫,充任翰林学士、户部侍郎、秘书监。大中十三年,拜兵部侍郎,出任河南尹。咸通元年(860年),去世,时年四十四,追赠太师。>>查看郑颢的诗词古文

生平

  郑颢,唐朝的荥阳(今河南郑州境内)人。后落籍河清(今河南孟津)。

  字奉正,生年不详,卒于大中十四年(公元860年)。

  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郑颢在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考中状元。

  郑颢为唐宪宗宰相郑絪之孙。登第后任右拾遗,诏授银青光禄大夫。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充翰林学士。宣宗为万寿公主招婿,白居易的堂弟、当朝宰相白敏中荐举郑颢,其时郑已赴婚楚州(今江苏淮安),将娶卢氏。已行至郑州,为白敏中所发堂帖追回,宣宗为其完婚,拜驸马都尉,又提为中书舍人、礼部侍郎,但郑又怀念卢氏女,深恨白敏中,后常于宣宗前告白的状。宣宗皆不以为然。他历官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郑颢为检校礼部尚书,又任河南尹(河南的最高长官),大中十四年(公元860年)郑颢去世。郑颢的轶事在《资治通鉴》、《新唐书》和《幽闲鼓吹》等书中均能找到。

  郑颢善于选拔人才,于礼部任上,曾两主礼试,处事公允。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郑颢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唯一的一个“状元驸马”。

轶事典故

  郑颢是唐会昌二年的状元。本来他早有婚约在身,中状元后打算迎娶卢家的千金。可是当时担任宰相(同平章事)的白敏中觉得他生得俊秀,就向皇帝推荐他当皇上的东床快婿,于是这位年轻英俊的状元就被皇上看中了,非要将自己心爱的女儿万寿公主许配给他,郑颢偏偏不爱公主,非娶与自己青梅竹马的卢家小姐。唐宣宗便让宰相白敏中说服他,白敏中费尽口舌,又多方威逼利诱,终于迫使他娶了万寿公主,婚后两人生活得并不幸福,后来郑颢多次弹劾白敏中,幸好唐宣宗自知理亏,替白敏中压下了弹劾的奏章。而郑颢因白敏中断了与卢姓婚姻的缘故,把白敏中恨入骨髓,以致白敏中以后几乎死在他手上。

猜你喜欢

  • 释圆智

    释圆智,号松堂。住临安府显宁寺。为南岳下十五世,长灵守卓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 苏易简

    苏易简(958—997)北宋官员。字太简,梓州铜山(今属四川)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第一,状元。为将作监丞、升州通判、翰林学士承旨,历知审官院、审刑院,迁给事中,拜参知政事,至道元年,出知邓州,移陈州。以文章知名,有《文房四谱》、《续翰林志》及文集。《文房四谱》全书共五卷,笔谱二卷,其余各一卷,附笔格、水滴器。书前有徐铉序,末有自序。

  • 谢福娘

    谢福娘,建康官妓,女词人,职业工作就是要陪着政府官员“歌舞佐酒”,“官司有筵会,非福娘不饮”,所以福娘不容不去,河南洛阳人张时游学至建康(今江苏南京市),游玩之时忽睹一少女,“一见之顷,不觉动心”。

  • 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 徐锡麟

    徐锡麟(1873年-1907年),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地主绅商家庭,幼读私塾,喜欢算术、天文,先后取得廪生、副举人等功名。因他常宣传革命思想,仇视清廷,其父恐受连累,分了一部分财产给他,表示脱离父子关系。

  • 郑维孜

    郑维孜,字修来,号韦庵,南宫人。康熙己未进士,历官江南道御史。

  • 周文

    周文(?-前209),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即周章,陈县人。战国末年,曾为项燕军视日,推算时辰吉凶。侍奉过春申君黄歇,自称懂得兵法。陈胜称王后,授予将军印,西向攻秦。 行军途中,不断征集士兵,至函谷关,已有兵车千辆,士兵数十万,不久进驻戏亭(今陕西临潼东)。秦派少府章邯率主力反扑。他孤军深入,缺乏战斗经验,败退出函谷关,军次曹阳(今河南三门峡西南),后又退至渑池(今河南渑西)。章邯追兵复至,他战败自杀。

  • 周裕

    周裕,祁阳(今属湖南)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进士。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官辰州通判,擢御史。事见清嘉庆《祁阳县志》卷一九。今录诗二首。

  • 郑一岳

    郑一岳,字于赓。香山(今中山)人。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进士。官至山东单县知县。清道光《香山县志》卷一三有传。

  • 巴泰

    巴泰(?-1690)清圣祖时国史院、秘书院、中和殿大学士。金氏,汉军镶蓝旗人。初从太宗攻明有功。又先后随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攻战,败明总督洪承畴。虽面中流矢,仍挥刃斩敌。以劳绩久著,擢内大臣。康熙三年(1664),授国史院大学士。充修《世祖实录》总裁官。时鳌拜辅政,与辅政大臣苏克萨哈论事龃龉,欲构陷其罪,集众定谳,恶巴泰不附已,虑其异议,不使与闻。及鳌拜败,帝召巴泰授秘书院大学士,仍充《实录》总裁官。九年(1670),改内院为殿阁,以巴泰为中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实录》告成,加太子太傅。后以疾乞休,旋被命仍入阁办事。二十三年(1684),乞解任,仍命以内大臣衔与朝请。卒谥“文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