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诗词古文>杨於陵生平

杨於陵生平介绍

杨于陵(753—830),汉太尉震之第五子奉之后。父杨太清,客居河朔,死于安史之乱。六岁时因战乱避居到建昌(今永修),少年就有奇志。十九岁,擢进士第,授润州句容(今江苏)主簿,节度使韩滉将女儿嫁给他。贞元八年(792年),入朝为膳部员外郎。历官吏部郎中、中书舍人、潼关防御、镇国军使(今陕西华县)、浙东(今浙江绍兴)观察使,入为京兆尹(首都市长),“奸人无所影赖,京师豪右大震”,官至户部侍郎。>>查看杨於陵的诗词古文

生平

出仕前

  杨于陵,字达夫,一作杨於陵,是贵族后代,父亲杨太清死于安禄山之乱。当时杨于陵才6岁,开始逃难,定居到建昌(今永修),少年就有奇志。十八岁高中进士,担任“句容主簿”。节度使韩滉极端喜爱他,把女儿嫁给他。

  他后来担任了不少官职,只因为丈人韩滉当宰相,他就“回避”,回到“建昌”读书,直到792年丈人去世,才出来作官,他为人刚正不阿,德宗很欣赏他。

累官尚书

  他担任浙东观察使的时候,‘越人’发生饥荒,他开仓出米三十万石救济贫民。

  他担任了‘京兆尹’。此前有很多‘编民’,故意在禁军也就是‘北军’ 中,挂一个虚假的军籍,然后依靠这个名头到处招摇撞骗、横行作恶。杨于陵请求进行查核、限制和全面清理,于是“奸人无所影赖,京师豪右大震”。可以看出,杨确实是一个刚正有魄力的人,为此他也曾经多次过担任边防军事职务。

  809年四月乙丑日,已经担任吏部尚书的杨于陵在对策牛僧儒的时候,发现并选拔了针砭时弊、才华出众的牛僧儒(后曾任宰相)。于是向朝廷尽力予以推荐,因此惹火了宰相李吉甫,被贬斥为岭南节度使。

左迁岭南

  即使到了当时蛮荒的岭南,他也没有消极,而是任用李翱等人,查访得失,给百姓做些实事。他发现当地百姓用木头盖房子,很容易着火,于是引导百姓建筑砖瓦房屋,从此火灾很少发生。

  当时的岭南监军叫许遂振,骄横贪婪,他畏惧杨的廉洁公正。他想出歪主意,在京师大肆造谣污蔑杨于陵贪赂,宪宗也无法辨别,就这样把杨于陵给罢免了。许遂振更加专权跋扈,还到处搜集证据,严刑威逼库吏,要他诬陷杨于陵贪赃。

  于是出现了很精彩的一幕:吏呼曰:“杨公尚拒他方赂遗,肯私官钱邪?”,也就是说杨于陵对送上门的礼物都严厉拒绝,他会去贪污吗?后来宰相裴垍也向皇帝为他辩白。许遂振的丑行最终暴露,并被惩罚。

返京任职

  810-814年,他回到吏部(主管官员选调)工作。杨于陵发现很多任用官员方面的工作弊病。他建议,把‘考判’和‘任命’官员的工作合并起来,并进行甄选、检实,于是“吏不能为奸”,“监察奸吏,调补平允”、“居四年,凡调三千员,时谓为适”,说明他对当时的官吏任用制度的初步改革,是有成绩、比较成功的。

  杨于陵和儿子曾长期管理户部,对财政管理有一系列的贡献。还针对当时百姓的困苦和‘钱荒’问题,提出了财政税费改革建议。着手进行一系列的稳定物价、增加货币供应的措施;在税法上进行改进,对于除了盐茶之外的税项,进行‘实物抵税’,想方设法丰富市场货币总量,并积极培植财源。

  821年以后,他担任‘户部尚书、太子少傅、弘农郡公’,以‘尚书左仆射’的官职退休。朝廷要给他退休的全额俸禄,他坚决推辞不要(古代人退休是没有工资的),后在家中去世。

四世辉煌

  他有四个儿子都中进士(含恩荫进士),并担任官职,杨景复当同州刺史;杨嗣复当宰相;杨绍复当中书舍人;杨师复是大理寺卿。

  杨于陵的裔孙中又有10几位中了进士(含恩荫),都当官,包括杨嗣复的儿子杨授、杨损、杨技、杨拭、杨捴;杨授的儿子杨煚;杨绍复的儿子杨擢、杨拯、杨据、杨揆;杨师复的儿子杨拙、杨振等。他们家族数十位达官,延续了四世的辉煌灿烂。

猜你喜欢

  • 宗渭

    清僧。江苏华亭人,一作太仓人,字筠士,又字绀池,号芥山,又号芥舟,一号华亭船子。工山水。诗有禅理。有《绀池小草》。

  • 邹本荃

    邹本荃,字方蕤,无锡人。邹式金的长子长孙,著有《录晓堂诗稿。》

  • 周景

    (1446—1495)河南安阳人,字德章。好学能书。尚英宗女重庆公主。宪宗立,命掌宗人府事。

  • 庾抱

    [公元?年至六一八年]字不详,润州江宁人。生年不详,卒于唐高祖武德元年。隋开皇中,为延州参军,入调吏部。尚书牛弘给笔札令自序,援笔而成。为元德太子学士,及在陇西府,文檄皆出其手。后为唐高祖记室,迁中书舍人。转太子舍人,卒。抱著有文集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

  • 赵一诲

    赵一诲,潮阳人。明世宗嘉靖间人。事见清光绪《潮阳县志》卷二二。

  • 张裔达

    张裔达,字伯淇。番禺人。明唐王隆武元年(一六四五)举人。绍武时官礼部主事。事见陈融《读岭南人诗绝句》卷四。

  • 宋璟

    宋璟(663年—737年),字广平,河北邢台市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其祖于北魏、北齐皆为名宦。璟少年博学多才,擅长文学。弱冠中进士,官历上党尉、凤阁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书右丞相。授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开国公,经武、中宗、睿宗、殇帝、玄宗五帝,在任52年。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唐朝,改变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唐帝国,史称“开元盛世”。

  • 孙仲章

    孙仲章[约公元一二七九年前后在世](一作姓李,一作字仲辛)名不详,其籍贯,有二说:一为本贯高陵〔今属陕西省〕安家于德安〔今属江西省〕;二为大都人〔今北京〕。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好文上,善作曲。做杂剧三种,其中《卓文君白头吟》《金章宗端遗留文书》两种失传,仅存《河南府张仃勘头巾》一种传世。《白头吟》喧满呜珂巷。咏诗文胜汉唐,词林老笔轩昂。江湖量,锦绣肠,也有无常。”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为“如秋风铁笛”。陆登善所作勘头巾,元曲选亦题仲章作。

  • 王大学士

    王大学士即元代集贤大学士王约〔公元1252至1333年〕字彦博,号豫斋,赠文定公,亦称大梁王文定公。生于元宪宗二年,卒于文宗至顺四年,年八十二岁。祖父王通为汴京三槐堂之后,宋末避乱迁真定(今河北正定)。王约性颖悟,风格不凡,尝从魏初游博览经史,工文辞。至元十三年,(公元一二七六年)翰林学士王盘荐为从事,累拜监察御史。

  • 湛挺

    湛挺,字茂之,尝为司徒右长史,隐于无锡之惠山,筑草堂读书其中,与南平王刘铄友善,更以诗章唱酬留刻于石,定居无锡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