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诗词古文>杨嗣复生平

杨嗣复生平介绍

杨嗣复(783—848年),字继之或继子(《新唐书》为“继文”),穆宗时的户部尚书杨于陵次子,东汉太尉杨震之后(第五子杨奉一脉)与杨虞卿为族兄弟。八岁能文,主考官权德舆录为进士,二十岁登博学宏词科,受到宰相武元衡赏识,“皆权德舆门生,情义相得,进退取舍,多与之同”。累迁中书舍人。由户部侍郎擢尚书右丞,封爵弘农伯。李德裕辅政,被黜为湖南观察使。会昌元年(841年)三月被贬潮州。唐宣宗大中初,召为吏部尚书。卒谥孝穆。>>查看杨嗣复的诗词古文

生平

平步青云

  他曾在‘户部’任官职,他父亲杨于陵是户部侍郎、尚书。他要求避嫌,皇帝下达诏令说,官相同,职位不同,没有嫌疑。父亲杨于陵告老还乡后,杨嗣复要求回家去服侍年老多病的父亲,朝廷不肯批准。

  他主持过两期‘朝考生平’,很是公正。先后选拔了68个人,多成长为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其中就有魏抃(794-859年,字申之,一作魏谟),他刚正不阿,有他先祖魏征的风格,任官职到户部、吏部尚书。杨嗣复与牛僧儒、李宗闵,出自同门,志趣相近,私交很深,杨还是个性情中人,所以他总体上属于‘牛李’的圈子。829年8月李宗闵、830年正月牛僧儒先后当宰相,交相推荐他,然而他不愿意超越在他父亲之上,所以只同意担任礼部侍郎等官职,不肯做‘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833年李宗闵第一次被罢相,正担任‘尚书左丞’的他也跟着倒台,被遣放到四川,做‘剑南东川节度使’,后担任检校户部尚书等职。

官场浮沉

  直到838年正月,他回到朝廷,被提拔到宰相的位置,前后任职宰相3年零8个月。李宗闵再次罢相后,已经担任了宰相的杨嗣复还为他辩护和重新提拔,于是不可避免地深陷“二李党争”(李宗闵、李德裕朋党之争)。人们包括诗人白居易都纷纷躲避不及,而他和白敏中、元稹、杨虞卿、杨汝士家族却纷纷窜进去,淌这个混水。于是他与对立派李德裕、郑覃、陈夷行等产生了许多纠葛,为之付出了沉重代价。

  在840年8月,就发生了“紫宸奏事”。因为唐朝宰相不止一位的,当时的李珏、郑覃、陈夷行同是宰相。

  郑覃、陈夷行与他在皇帝面前发生争论。郑覃认为:杨嗣复任宰相后,现在的政事不如三年前自己当国的时候,并暗示杨与李宗闵朋党有瓜葛;陈夷行则攻击宰相李珏修国史时,美化自己,掩盖先帝的美德。杨嗣复有口难辩。

再被重用

 文宗李昂最痛恨‘二李’朋党,他甚至说:“去河北贼非难,去此朋党实难”。朝廷从821年开始,朋党拉帮结派,相互打击,国家受损。825年就出现了所谓“八关十六子”的集团,此后‘二李’又轮流做宰相,‘纷纭排陷,垂四十年’,所以,朋党这事是当时皇帝认为最要命的一件事情。杨嗣复只得坚决要求辞职。

 最终皇帝罢免了郑覃、陈夷行,让杨嗣复一个人独力管理天下事,这说明他还是很信任杨嗣复的。

  841年正月,杨嗣复正准备对官员们进行精兵简政的时候,文帝去世了。宦官仇士良废掉遗诏,拥立了唐武宗。同年9月,贬斥杨嗣复做吏部尚书、湖南观察使。

  皇帝认为杨嗣复是‘安王’、‘杨妃’的党羽,于是派人分路去追杀杨嗣复、李珏等人。宰相李德裕与崔郓、崔珙等人醒悟过来,阻止皇帝‘手滑’、追还使者,只把杨嗣复贬谪做了潮州刺史。

  6年后,他被招回,做了江州刺史一年,升为吏部尚书,可是走到岳州,就去世了。

猜你喜欢

  • 张彦雄

    润州曲阿(今江苏丹阳)人。玄宗开元间处士。其诗但贵潇洒,不尚绮密。殷璠编《丹阳集》曾录其诗。事迹据《新唐书·艺文志四》。《吟窗杂录》卷二六引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赵执信

    赵执信[shēn](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 姚勉

    姚勉(1216~1262),乳名二郎,学名冲,因避讳改名勉,字述之、成一,号蜚卿、飞卿,古天德乡(今江西宜丰县新庄镇)灵源村人。宋嘉定9年(1216)生,初生时,曾被弃之山野雪地,故其成年后自号“雪坡”以志不忘。

  • 魏澹

    隋钜鹿曲阳人,字彦深。博览经史,好学,善属文。初仕北齐为中书舍人,与修国史。入北周为纳言中士。隋文帝受禅,除太子舍人,迁著作郎。令注《庾信集》,撰《笑苑》等。后以魏收所撰《魏书》褒贬失实,平绘《中兴书》事不伦序,乃诏澹别成《魏史》,时称其善。有文集二十卷。

  • 邓文原

    邓文原(公元1258年至1328年),字善之,一字匪石,人称素履先生,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又因绵州古属巴西郡,人称邓文原为“邓巴西”。其父早年避兵入杭,遂迁寓浙江杭州,或称杭州人。历官江浙儒学提举、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监祭酒、翰林侍讲学士,卒谥文肃。其政绩卓著,为一代廉吏,其文章出众,也堪称元初文坛泰斗,《元史》有传。著述有《巴西文集》、《内制集》、《素履斋稿》等。

  • 钟启韶

     广东新会人,字凤石。乾隆五十七年举人。工诗,喜吹笛,自号笛航生。诗有风韵。有《读书楼诗钞》、《笛航游草》。

  • 朱少端

    德宗、宪宗时人。宪宗元和元年(806)春,在越州作诗送日僧空海归国。《弘法大师全集》第七卷收《弘法大师正传》中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唐毅夫

    [约公元一三一七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及生平均无考,约元仁宗延佑中前后在世。工作散曲,有怨雪一套,今存。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

  • 余士奇

    余士奇,字才伯。东莞人。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一五九八)进士。署寿州教谕,分校河南。历宁国知府。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一八有传。

  • 高鹗

    高鹗(1758年—约1815年),字云士,号秋甫,别号兰墅、行一、红楼外史。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出版史、传播史上首个刻印本、全璧本——程高本的两位主要编辑者、整理者、出版者之一,清代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辽宁铁岭人,自署铁岭高鹗、奉天高鹗,其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高鹗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举,乾隆六十年(1795年)进士及第,历官内阁中书、汉军中书、内阁典籍、内阁侍读、江南道监察御史、刑科给事中等职。有《月小山房遗稿》《砚香词·簏存草》等作品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