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诗词古文>杜濬生平

杜濬生平介绍

杜濬(1611~1687)清初诗人。原名诏先,字于皇,号茶村,又号西止,晚号半翁。黄冈(今属湖北)人。明崇祯时太学生。明亡后,不出仕,避乱流转于南京、扬州,居南京达四十年,刻意为诗,诗多寓兴亡之感。著有《变雅堂集》。>>查看杜濬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杜濬,明崇祯十二年乡试副榜。入清以后,绝意仕进,流寓金陵三十余年,家贫至不能举火,仍不屈。杜濬极为耿介孤傲,有人劝他不要太孤僻,他解释说:“某岂敢如此,只是一味好闲无用,但得一觉好睡,纵有司马迁,韩愈在隔舍,亦不及相访。”有些慕名要来拜访他的达官贵人,多被婉言谢绝。即使是当地地方官员(或故友)求见,也得徒步登门。但《九朝新语》中仍说杜濬对这些客人:“则偶接焉,门内为竹关。遇午睡或治事,则外锁之。关外设坐。约客至,视键闭则坐而待,不得叩门。虽大府(知府)至,亦然。”

  当他得知好友孙枝蔚准备应清廷征辟时,立刻写信劝他“毋作两截人”。并说:“不作两截人有道,曰,忍痒。忍痒有道,曰,思痛。至于思痛,则当年匪石之心……且夫年在少壮,则其作两截人也,后截犹长;年在迟暮而作两截人,后截余几哉?”《(与孙豹人书》)孙氏得书,力辞中书舍人而归,保全了一半清白。钱谦益来访,杜濬闭门拒不接见。杜濬最佩服“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屈大均,番禺(今广州)人,字翁山。明亡时才十五岁。清兵入境,曾参加抗清队伍,失败后削发为僧,不久返俗,周游各地。善诗,有部分作品敢于揭露清军暴行。以后仍与人联络抗清义军,筹划恢复明室。杜濬称赞屈大均为有骨有识,足以继武古人(《复屈翁山书》)。

  杜溶“老而益贫,贫而益狂”,终于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病逝,终年七十七。身后萧条,以至无以入殓。几年以后,陈鹏年(字北溟,别字沧洲,以清廉著名,有陈青天之称)任江宁知府,才代为埋葬于南京钟山。

  杜濬著作,因家贫无力付梓,故多散佚。现存光绪甲午黄冈沈卓如刻《变雅堂诗集》10卷及《变雅堂文集》8卷,只相当于他全部著作的十之二三。

文学成就

  杜濬诗学杜甫,遗貌取神,遒宕清逸中时有气势,五律尤佳。《初闻灯船鼓吹歌》是他早年成名的长篇;明亡后诗多寓兴亡之感。如《关山月》、《焦山》、《燕矶感旧》等。他在《古树》中写道:“松知秦历短,柏感汉恩深。用尽风霜力,难移草木心”,可见其情怀。

  《大清一统志》评杜濬:“诗文豪健,自辟畦町。”《湖广通志》说他“博极群书,吴楚人士多就正焉”。《黄州府志》认为他:“性狂气简,岸凌公卿。少立令誉。”“其所著作力砥流风。后隐江南之钟山,名公巨儒不识茶村之面者自以为赧。”吴伟业(字梅村)是明清之际成就最大的诗人。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四十八中,记载了吴伟业曾说自己的五言律诗,是读了杜濬的诗作以后才得到长进的。《国朝先正事略》还说:阎若璩(清初经学家,长于考据)“于时贤多所訾謷,独许先生(指杜濬)五律,称为诗圣。”

  杜濬《变雅堂集》中的诗集十卷,有诗650余首。但据陈仲夔(字大章)的《秋蓬集》说,他有未刻诗三千余篇。陈仲夔与杜溶是同代的黄岗人,所说较可靠。但《九朝新语》又说:“茶村(杜濬字)好诋诃俗人。死后有富人购焚其集殆尽。”邓之诚教授在其《清诗纪事初编》中却说:“尝于书肆见其钞本茶村诗文二十余册,多出刻本之外。度其书尚在世间,好事者终有得之之一日也。”可惜至今仍未见其踪影。

猜你喜欢

  • 程文

    (1289—1359)元徽州婺源人,字以文。事父母以孝闻。家贫勤苦自励。通六经诸子学,为文明洁精深。初为怀孟教授,调编修官,历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贵。仕至礼部员外郎。

  • 赵玉坡

    赵玉坡,字荆峰,朝鲜人。

  • 全济时

    德宗贞元间人。二十一年(805)在台州,送日僧最澄归国。最澄《显戒论缘起》卷上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郭廷谓

    郭廷谓(九一九~九七二),字信臣,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柴荣亲征南唐时,郭廷谓任南唐濠州团练使,周军兵临城下,郭廷谓举城归降,成了后周的将军。后来郭廷谓又与徇天长,指挥使武守琦等人去攻打南唐扬州。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后,郭廷谓在宋朝任职。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卒,寿五十四。

  • 陆云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官员、文学家,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陆云少聪颖,六岁即能文,被荐举时才十六岁。后陆云任吴王司马晏的郎中令,直言敢谏,经常批评吴王弊政,颇受司马晏礼遇,先后曾任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清河内史等职。陆机死于“八王之乱”而被夷三族后,陆云也为之牵连入狱。尽管许多人上疏司马颖请求不要株连陆云,但他最终还是遇害了。时年四十二岁,无子,生有二女。由门生故吏迎葬于清河。

  • 张太华

    张太华,生年、籍贯不详,本名张丽华,后蜀后主孟昶的妃子。后因为孟昶觉得“丽华”二字显得俗气,而改为“太华”取高贵之意。张太华“少擅恕色,眉目如昼,侍后主有专房之宠”。

  • 潘诚

    潘诚,绰号破头潘,出生于公元1304元,元末后宋北方红巾军将领。1362年,因兵败被元军俘获。

  • 宋江

    宋江(1073年—1124年),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主人公。在本书结局被朝廷立庙,因为十分灵验,得到当地人民世世代代的供奉。

  • 周弘让

    南朝陈汝南安成人。周弘正弟。始仕不得志,隐于句容之茅山,累征不至。晚仕侯景,为中书侍郎。梁元帝承圣初,为国子祭酒。陈文帝天嘉初,以白衣领太常卿,官至光禄大夫。性简素,博学多通。有《续高士传》及文集,皆佚。

  • 梅之焕

    (1575—1641)黄州府麻城人,字彬父,号长公、信天居士。梅国祯侄。能骑射。万历三十二年进士。由庶吉士迁吏科给事中。崇祯初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有靖边功。清兵入关,奉诏入卫。至京后期,温体仁以旧怨令落职候勘。后得复官,但终不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