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诗词古文>释函可生平

释函可生平介绍

释函可(1611-1659),字祖心,号剩人,俗姓韩,名宗騋,广东博罗人。他是明代最后一位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明清之际著名诗僧。>>查看释函可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作为名门之后的函可,年轻时多才、好义、豪爽,原为江南名士,“倾动一时,海内名人以不获交而耻”。其父病逝北京后,家道零落,深感世事无常,遂发遁入空门之念。他29岁时忧世伤生,更经高人点拨,于是别母抛妻,赴江西庐山,拜空隐老人道独为师,皈依佛门,落发舟中,法名函可,字祖心,法号剩人,“剩人”的意思是希望躲避世俗世界。其后,在广州城东黄华塘创“不是庵”为静修之所,又名“黄华寺”。

  函可虽已出家,然家事国事常系于心。顺治二年(1645)春天,函可自广州来南京,刷印藏经。他目睹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看到杀身成仁的明代遗臣,写下了传记体的《再变记》。顺治四年(1647年)九月,函可通过与其父有师生关系、当时已是清朝大员的洪承畴的帮助,取得了回广东的印牌。然而,当函可与他的四个徒弟出城的时候,他的《再变记》和所托带福王弘光帝的书稿被清兵截获。之后,他被押解到了北京受审。史上“文字狱”案,受牵连的人员无数,惟独函可案是清代“文字狱”案中“无人受牵连”的个案,足见函可的磊落与担当。顺治五年(1648年),清廷对他从轻发落,敕往沈阳“慈恩寺”,以示大开“慈恩”。函可被流放到了冰天雪地的盛京对佛思过,可以说,他是身陷清朝文字狱的第一人。

  流放生活是悲苦的,这些江南才子们在盛京城外的村子里,用握惯毛笔的手来开荒种地;女眷们则用习惯于描眉的手,在冰天雪地之中洗衣做饭。这种难以排遣的烦闷与生活的贫苦,往往使这些失去希望的流人匆匆过世。顺治七年(1650年)九月的一天,这些流人们在左懋泰的家里庆贺函可的生日,在冰天雪地里,共同的命运使这些江南人士忘记了身份的差异,以至于函可提出模仿江南才子结社的风气,自创诗社时,得到了积极响应,当时在场的僧3人,道2人,士16人,后来者8人等,共和诗32首。函可称诗社的名称为“冰天诗社”,这是东北历史上的第一家诗社。这些丧失了家国、丧失了故乡亲朋、丧失了自我身份的人们,有了诗境的土壤。

  函可极高的诗文和品行使他获得了百姓极大的崇敬。每当他讲法时,听者总是如云,无论是凶暴之徒,还是愚钝之辈都愿意聆听他的教诲,至于来请他排忧解难的更是络绎不绝。除了在慈恩寺外,他还相继在普济寺、金塔寺等七座古刹作过道场。后来,他被奉为辽沈地区佛教开山之祖,这在慈恩寺和千山都曾留有碑记。

猜你喜欢

  • 张敬忠

    一位不大出名的诗人,《全唐诗》仅录存其诗二首。据《新唐书·张仁愿传》记载,中宗神龙三年(707),张仁愿任朔方军总管时,曾奏用当时任监察御史的张敬忠分判军事。

  • 王之望

    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 刘弗陵

    (前94—前74)即刘弗陵。西汉皇帝。武帝少子。年幼即位,统治期间,由霍光辅政。承武帝政策,移民屯田,多次出兵击败匈奴、乌桓。始元六年,召开盐铁会议,问民疾苦。在位十三年。

  • 夏庭芝

    夏庭芝(约1300-1375)字伯和,一作百和,号雪蓑,别作雪蓑钓隐、雪蓑渔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元代词曲作家。有文才,好冶游,杨维桢曾为其西宾。夏氏原为云间巨族,乔木故家,藏书极富,曾名其书斋“自怡悦斋”。元末变乱,隐居泗泾,改书斋名“疑梦轩”。时戏曲家张鸣善、朱凯、邾经、钟嗣成等都是同道好友。夏氏能词曲,大多散失,仅有《青楼集》存世。该书记录了元代几个大城市一百余位戏曲女演员的生活片断。后人把此书看作为与《录鬼簿》有同等价值的有关戏曲史的重要专著。

  • 李嘉祐

    李嘉祐,字从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天宝七年(748)进士,授秘书正字。

  • 李进

    李进(?-1512年),字时勉,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平阳府曲沃县(今山西省曲沃县)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成化五年,登进士,授户部主事。此后历任户部员外郎、郎中。成化二十年,外调任广平府知府。弘治三年,改济南府知府。弘治七年,升任四川布政司右参政,弘治十二年,升任江西右布政使。弘治十四年,升河南左布政使。弘治十六年,任副都御史、宣府巡抚。

  • 陈森

    陈森(约1797~约1870),字少逸,号采玉山人,又号石函氏,江苏常州人。他科举不得意,道光中寓居北京,熟悉梨园旧事,遂以清代乾隆、嘉庆中优伶生活为题材,写出《品花宝鉴》前30回。道光二十九年(1849)作者自广西返京,始成全书,共60回。

  • 贾益谦

    (1147—1226)金沃州人,本名守谦,字彦亨。世宗大定十年词赋进士。历仕州郡,以能称。章宗时历右谏议大夫。时镐王以疑忌下狱,帝怒甚,朝臣无敢言者。益谦上章论其不可,言极恳切。泰和末为吏部尚书,奉诏分诣诸路,推排民户物力。官至尚书左丞致仕。

  • 杨无咎

    杨无咎(1097~1171)字补之,杨一作扬,一说名补之,字无咎。自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紫阳居士。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寓居洪州南昌。绘画尤擅墨梅。水墨人物画师法李公麟。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今存《逃禅词》一卷,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生平事迹见《宋史翼》卷三六。

  • 李开先

    (1502—1568)明山东章丘人,字伯华,号中麓。嘉靖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官至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罢归,治田产,蓄声伎,家居近三十年。征歌度曲,为新声小令,诗歌豪放,尤工词曲,不循格律,诙谐调笑,信手放笔。自谓藏曲最富,有“词山曲海”之目。曾刻元乔梦符、张小山小令。作传奇《宝剑记》,又有《登坛记》,今佚。又有《词谑》、《闲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