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诗词古文>钱福生平

钱福生平介绍

钱福(1461—1504)明代状元,字与谦,因家住松江鹤滩附近,自号鹤滩。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liú)之后。弘治三年进士第一,官翰林修撰,三年告归。诗文以敏捷见长,有名一时,根据文嘉诗文修改的《明日歌》流传甚广。著有《鹤滩集》。>>查看钱福的诗词古文

诗作轶事

  钱福少有文名。一次,他从私塾读完书回家,路见一客人正在赏菊。二人见过礼后,客人出对曰:“赏菊客归,众手折残彭泽景。”钱福应声答道:“卖花人过,一肩挑尽洛阳春。”后来钱福被置官家居,当地县官雅好笔墨,一日邀请钱状元游君山。预先选出齐韵中的“堤、脐、低、梯”等生僻用字命下人收好,待酒席之上再请出,欲难为钱福。待酒过三巡之后,县官请钱福以大观亭为题做诗,钱福遂挥笔依韵写出:“水势兼天山作堤,诸云烟树望中齐。直从巴峡才归壑,许大乾坤此结脐。胸次决开三极郎,目光摇荡四垂低,欲骑日月穷天外,谁借先生万丈梯。”一时举座皆赞赏不已。

  一次,钱福在徐家任私塾,徐家设宴于园亭之中,边赏牡丹边喝酒。钱福开怀痛饮至微醉,门客之中有持玳瑁扇者,钱福取过题书“玳瑁筵前玳瑁扇,牡丹花下牡丹诗。老梅已在丈人行,曾占春风第一枝。”钱福还有一首咏杨梅诗:“怪底吴人不出乡,杨梅五月荐新尝。西州一斗葡萄酒,南越千头荔子浆。略著些酸醒酒困,了无点滓涴诗肠。渠家妃子如相见,添得红尘一倍忙。”有文献称钱福,集“太白(李白)之仙才,长吉(李贺)之鬼才”于一身。

  传说,钱福归乡后,有人对他说,扬州有一位姓张的妓女美丽动人。钱福忙整理行装前去扬州。到了扬州,才知道这位美丽佳人已从良嫁给了一个盐商。钱福又去拜访盐商,盐商十分看重钱福的才名,立刻设宴款待。钱福在酒席之上,借着酒意提出要见一见新夫人,盐商便令张妓出来一见。钱福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她穿着白衣白裙,就像皎洁的秋月。盐商又让她拿出绫帕,请钱状元题诗。于是钱福即题道:“淡罗衫子淡罗裙,淡扫娥眉淡点唇。可惜一身都是淡,如何嫁了卖盐人?”

生平

  钱福,生于明英宗天顺五年,卒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终年四十四岁。自幼天资聪敏,才思过人,七岁即能作文。少年时即为名秀才,与同县顾清、沈悦齐名,人称“三杰”。曾游小赤壁,对客放歌:“六丁拔出天地骨,一柱镇压东江东。”那时的人都认为这是奇句。

  成化二十二年(1486)举人。弘治三年(1490)进士第一名及第(状元),廷对策三千余言,词理精当,不用草稿。任职翰林院修撰,更致力于诗文,雄视当世;才高气奇,数千言立就,词锋所向,无人可与抗衡。又工八股文,王夫之称与王鏊齐名,曰“钱王两大家”。性坦率,喜饮酒,每饮至醉,往往言语伤人,因而不为同列所喜,致招谤议。弘治六年(1493)任会试同考。后即托病告归,不再出仕。

  诗文有名一时,四方求者极众,常于宴席上一面应酬宾客,谈笑风生;一面对客挥毫,众得所请而去。对松江知府刘琬落落不加礼,刘琬怀恨于心。后刘琬被人诬告,钱福闻讯后,急至吴门(今苏州),为刘琬辩白,因得缓解。刘琬深为感激,欲求亲近,而钱福一如既往,并不加以理会。钱福去世,刘琬哭祭,出资造墓,请沈悦写行状,顾清写传记。

  著有《鹤滩集》(6卷附《鹤滩遗文》1卷)、《尚书丛说》等。辑有《唐宋名贤历代确论》(10卷)传世。

猜你喜欢

  • 王寂

    王寂(1128~1194)金代文学家。字元老,号拙轩,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人。德三年进士,历仕太原祁县令、真定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大定二十六年,因救灾之事蒙冤,被贬蔡州防御使,后以中都路转运使致仕。卒谥文肃。工诗文,诗境清刻镵露,古文博大疏畅,著有《拙轩集》。

  • 郑兰孙

    郑兰孙,字娱清,钱唐人。扬州府经历仁和徐鸿谟室,琪母。

  • 李谦

    赣州赣县人,字和卿,号云峰居士。李珙子。孝宗淳熙间进士。授安福县尉,累迁左司谏。尝上封事,辞气激烈。因忤韩侂胄罢归,筑圃云峰以居。

  • 张本

    (1367—1431)明山东东阿人,字致中。洪武中以国子生为江都知县。燕王兵至扬州,迎降,升知府。累进刑部侍郎。宣德初为南京兵部尚书。廉介有执持,时号穷张。尚刻少恕,录汉王高煦党,胁从者多不免。

  • 王廷圭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仕后蜀孟昶。广政十二年(949)在兵部尚书任。事迹见《十国春秋》卷四九。廷圭能诗。

  • 王良臣

    (?—1218)金潞州人,章宗承安五年进士。诗才敏捷,尤邃于佛经。入翰林,修起居注。宣宗兴定中,为潞州元帅府参议官。蒙古兵至,死之。
    中州集

  • 翟绍高

    翟绍高(?-一六四二),字翼明。归善人。明思宗崇祯时人。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一有传。

  • 李流芳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 释德洪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