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诗词古文>邓玉宾生平

邓玉宾生平介绍

邓玉宾,[元](约公元一二九四年前后在世)名、里、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末前后在世,工散曲。《全元散曲》收他小令四首。官同知,散见太平乐府及北宫词记中。元代诸多文人词家始于仕而终于道,信道慕仙,是为时尚,邓玉宾亦然。自谓"不如将万古烟霞赴一簪,俯仰无惭"。(邓玉宾〔南昌·一枝花套〕)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幽谷芳兰"。其曲格调清丽雅致,耐人咀嚼。>>查看邓玉宾的诗词古文

生平

  邓玉宾本名不详,《道藏》说他叫“邓锜”,《道德真经三解》署名为“玉宾子邓锜述”。新近出版的《中华道教大辞典》在《道德真经三解》条目下注为“元人邓锜撰”;同书《中国道教年表》中,1297年(元大德二年),列“玉宾子邓锜述《道德真经三解》”。

  邓玉宾在元代至元年间做过“同知”,宁希元先生据元人张伯淳《蒙养先生文集》考知邓玉宾做的是峄山同知。所以,《录鬼簿》“前辈名公乐章传于世者”就列有“邓玉宾同知”。实际上,“玉宾子”只是他弃官修道后的“道号”。邓玉宾在青壮年时代,应该是个饱学诗书并有雄心大志的人。所以在元世祖时期,尽管已经废科举取士多年,他还是走上了从政之路,以期实现自己的济世抚民的抱负,并且做到了州“同知”这样一个中级官职。因为资料的阙如,我们无从知道邓玉宾弃官修道的确切原因。但从他现存的散曲看,他说“丫髻环条,急流中弃官修道”;又说“俺只待学圣人问礼于老聃,遇钟离度脱淮南”,可见他晚年弃官入道,是一个虔诚的全真教徒。而他的散曲基本上都是弃官之后反映了元代文人的心态。

  邓玉宾的散曲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大都是道家警世之语,但词格却很高。所以,明初人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评其曲如“幽谷芳兰”,也是赞叹他的散曲意境的超脱与辞句的飘逸。

  邓玉宾的散曲散见于元散曲的选本,今据隋树森先生《全元散曲》所辑,共存小令[正宫·叨叨令]《道情》四首、[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三首,套曲[正宫·端正好]一支、[仙吕·村里迓古]《仕女圆社气球双关》一支、[南吕·一枝花]一支、[中吕·粉蝶儿]一支。除[仙吕·村里迓古]《仕女圆社气球双关》套曲是描绘仕女们踢气球的欢闹激烈场面,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生活风俗画面外,其余十首曲子则或写浮生若梦,世事如云,劝诫人看破红尘,杜绝“酒色财气”;或将官场的险恶与修道的愉悦作对照,警悟世人荡涤俗情;或描写修道人生活环境的宁静幽美与心境的怡然自得,启迪人一心向道。

  邓玉宾的散曲作品则是体现着赞神仙,咏修道;也就是讲人生之苦:人生如梦,富贵无常,居官得祸;现神仙之乐:心无俗念,自在逍遥,清静长生。

猜你喜欢

  • 高应冕

    高应冕(1503-1569),字文忠,号颖湖,浙江仁和人。嘉靖十三年(1524)举人,授绥宁知县,迁光州知州,不久归乡,与闽县祝时泰,新安王寅,钱塘方九叙、童汉臣,仁和刘子伯、沈懋学等,结社于西湖,曰紫阳、湖心、王岭、飞来、月岩、南屏、紫云、湖霄等八社,今所传西湖八社诗帖是也。隆庆三年(1569)逝世,年六十七岁。有《白云山房集》、《奚囊橐余》。

  • 姚云文

    姚云文,宋末元初知名文学家,字圣瑞,号江村,江西高安人。咸淳四年进士。入元,授承直郎,抚、建两路儒学提举。有《江村遗稿》,今不传。《全宋词》存词九首。

  • 毕沅

    毕沅(1730~1797)清代官员、学者。字纕蘅,亦字秋帆,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年(1785)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嘉庆元年(1796)赏轻车都尉世袭。病逝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死后二年,因案牵连,被抄家,革世职。毕沅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续司马光书,成《续资治通鉴》,又有《传经表》、《经典辨正》、《灵岩山人诗文集》等。

  • 孙叔向

    生卒年、字贯不详。《全唐诗》存诗3首。《送咸安公主》诗系德宗贞元四年(788)十月为德宗女咸安公主远嫁回纥可汗而作。又曾作诗上宰相李泌。事迹据《唐诗纪事》卷二八。

  • 朱天锡

    吴郡人。宁宗嘉定间知丹阳县,抚爱百姓,留意学校,邑人感其恩,为立生祠。后移知武进县,擢守台州。

  • 沈传师

    沈传师(769-827),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书法家。字子言。唐德宗贞元(785~805)末举进士,历太子校书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宝历元年(825)入拜尚书右丞、吏部侍郎。工正、行、草,皆有楷法。朱长文《续书断》把它和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等并列为妙品。

  •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王通

    (584—617)绛州龙门人,字仲淹。幼好学。仕隋为蜀郡司户书佐。文帝仁寿间至长安上太平十二策。后知所谋不被用,乃归河汾间以教授为业,受业者以千数,时称“河汾门下”。薛收、房乔、李靖、魏徵等皆从受王佐之道。尝仿《春秋》作《元经》(一作《六经》),又著《中说》(一称《文中子》)。其言论不为儒者所称,惟《中说》留于后世。卒,门人私谥“文中子”。

  • 徐之才

    《全唐诗》收《下山逢故夫》诗1首,列为世次爵里无考作者。按徐之才,《北史》卷九〇有传,丹阳(今属江苏)人,初仕梁,为豫章王萧综幕僚。后随萧综入北魏,历仕东魏、北齐,屡任要职,北齐后主时官至尚书左仆射、尚书令,封西阳郡王。武平间卒,年80岁,谥文明。《全唐诗》误作唐人收入。

  • 陆娟

    陆娟,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明弘治时期。松江(今属上海市)人,能诗。华亭陆德蕴(润玉)之女,马龙妻。其父隐居北郭,有高行,曾为明代书画家沈周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