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彦远
钱彦远(994—1050),字子高,宋钱塘(今杭州)人。吴越王钱倧之孙,钱易长子。北宋宝元元年(1038)进士及第,以殿中丞为御史台推官,通判明州(今宁波),迁太常博士。庆历中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擢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知润州。上疏极言时政有中原天灾频仍、西北契丹雄踞虎视、西南蛮獠起事“三方之急”,以期长治久安之计。润州旱灾蝗灾,民缺粮乏食,彦远不顾反对,发放常平仓赈济灾民。召为右司谏,上书陈严赦免、择良吏、增俸以养廉、息土木以省费等事,迁起居舍人,入直集贤院,知谏院。
- 炳同
炳同字野翁,新昌张氏子,居明州仗锡寺。
-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孙辙
(1262—1334)临川人,字履常。学行纯笃,善为文,事母孝。宪司屡辟,皆不就。家居教授,一以孝弟忠信为本,闻者油然感悟。郡中有声者皆出其门。士子至郡者必来见,长吏之贤者必造访。
- 杨廉
生卒年、籍贯均不详。一作杨庶,与沈佺期同时。曾在尚书省任职,后为给事中。事迹见沈佺期《酬杨给事中廉见赠台中》诗。善属文。《全唐诗》存诗2首。
- 周文
周文(?-前209),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即周章,陈县人。战国末年,曾为项燕军视日,推算时辰吉凶。侍奉过春申君黄歇,自称懂得兵法。陈胜称王后,授予将军印,西向攻秦。 行军途中,不断征集士兵,至函谷关,已有兵车千辆,士兵数十万,不久进驻戏亭(今陕西临潼东)。秦派少府章邯率主力反扑。他孤军深入,缺乏战斗经验,败退出函谷关,军次曹阳(今河南三门峡西南),后又退至渑池(今河南渑西)。章邯追兵复至,他战败自杀。
- 雪梅
明僧。吴人。嘉靖中游金陵,不拘戒律,日饮茗,间或食酒肉。专修净土宗。每见法师讲经,便笑曰:“乱说。”偶出一语驳难,闻者汗下无以应。工诗文,自序其诗,每以寒山、拾得自况。
- 向子諲
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 丘为
丘为,苏州嘉兴人。事继母孝,常有灵芝生堂下。累官太子右庶子。致仕,给俸禄之半以终身。年八十馀,母尚无恙。及居忧,观察使韩滉以致仕官给禄,所以惠养老臣,不可在丧而异,惟罢春秋羊酒。卒年九十六。与刘长卿善,其赴上都也,长卿有诗送之,亦与王维为友。诗十三首。
- 李材
元京兆人,字子构。诗才敏妙,多奇句。早卒。有《子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