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诗词古文>丁黼生平

丁黼生平介绍

丁黼,南宋石埭(安徽省石台县)人。淳熙十四(1187)进士,初授崇德县尉,转升州录事参军,后任余杭知县,迁太仆寺簿。端平初年,任四川制置副使兼成都知府。三年(1236)元军逼近成都,时城内兵不足七百人,丁黼多次上疏告急,又遣子赴京求援,然援军未至,丁二次出城应战,说:“我职责就是镇守疆土。”终因寡不敌众,被元军包围,中箭身亡。朝廷嘉其忠心,赐光禄大夫、显谟阁学士。后又加封银青光禄大夫,赐谥号“恭慰”,并束力令在石埭建立“褒忠祠”。>>查看丁黼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守城抗敌
  在抗蒙名将、利州刺史曹友闻战死后,赵彦呐退保剑门,四川边防的残军跟着也纷纷溃逃,于是赵彦呐又退江油。在这股撤退风气的影响下,四川内地的许多官员兵将也跟着溃逃,许多地方已经找不到政府官员了。赵彦呐又派刘太尉(太尉是他的名)守利州,派王连守剑门关,防备蒙军从汉中南下。于是阔端决定趁虚南下,针对宋军的防御,派宗王末哥(名叫末哥,是蒙古的宗王之一,宗王也就是诸王,就是有资格去库里台大会投票的黄金家族的王公贵族)率兵从阴平绕过剑阁直趋成都。这完全就是当年三国时姜维守剑阁敌钟会大军,而邓艾率军从阴平小路直趋成都的再版。

  于是末哥率军往西绕过剑阁,进攻文州,文州知州刘锐率军民死守,蒙古军没能攻下,当年邓艾越过的摩天岭阴平古道就在文州之南,文州的坚守,使蒙军无法安然从阴平古道南下,为了早日到达成都,末哥弃文州,率军更向西行,越出岷山之外,深入藏区草地,再杀回川中,到达绵竹、汉州(今四川广汉)。

  与此同时,十月一日,阔端亲率大军攻破剑阁,接着,十月七日蒙军攻破利州,生擒刘太尉。当天,蒙军千户郝和尚拔都率十二精兵夜袭剑门关,破王连部宋军,攻占了剑门关。如此,剑阁天险在七天之内全部失陷。阔端分兵推进,亲率主力向成都逼近。十月十八日,蒙古前锋三百骑自成都北门驷马桥突入成都。

中箭身亡
  成都升平太久,而之前驻军有被赵彦呐调走,四川制置副使兼成都知府丁黼原先跟赵彦呐有矛盾,这时赵彦呐一直撤退到夔门(今重庆奉节),已经进入三峡地区了,而弃成都于不顾。丁黼手里只有400牌手和300衙役,到十月十七日也就是蒙古军进入成都的前一天才知道蒙军攻破剑阁。而成都的居民还根本不知道前方已经大败失守,于是当蒙军前锋进城时还在道路两边围观。等到发现是蒙古军时,成都居民奋起抵抗,以桌椅等物构筑街垒阻挡蒙军骑兵,以木棍菜刀当武器,与蒙军巷战,城中一片混乱。蒙古军逼近成都时,丁黼多次上疏告急,又遣子赴京求援,然援军未至,初战不利,幕客劝黼奔走,黼曰:“职在守土,将安之!”先后三次率部出城与蒙军交战,但是兵力过少而全部失败。十九日,阔端大军到达成都城外,丁黼试图做最后一击,带了仅剩的宋兵出城袭寨,至石笋桥,鞑兵四合,最终被蒙军射死在成都城西南。

死后哀荣
  黼是宋蒙战争中战死的第一个制置使级高级官员,他死后,部下王翊继续组织居民抗蒙,直到十月二十六日,王翊投井自杀,成都城陷落。

  朝廷嘉其忠心,赐光禄大夫、显谟阁学士。后又加封银青光禄大夫,赐谥号“恭慰”,并束力令在石埭建立“褒忠祠”。

猜你喜欢

  • 孙偓

    孙偓(840年—916年),唐代大臣。字龙光。父孙景商。今东昌府区沙镇人。第进士,历显官。以户部侍郎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凤翔四面行营都统,后又兼礼部尚书等职。

  • 郭庸

    (?—1368)元蒙古人,字允中。由国学生登第,累官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劾知枢密院事也先帖木儿丧师。官至参政中书,明兵入京城,不降死。

  •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朱谏

    (1462—1541)浙江乐清人,字君佐。弘治九年进士,官至吉安知府。著有《雁山志》。

  • 郑金

     郑金,清远人。明世宗嘉靖年间任清远卫指挥使,升都指挥使。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九。

  • 何鸣凤

    何鸣凤,字逢原,分水(今浙江桐庐西北)人。宋末为分水县学教谕(《潜斋集》卷八《分水县学田记》)。入元不仕。月泉吟社第十四名,署名喻似之。又为第四十五名,署名陈纬孙。事见《月泉吟社诗》。今录诗二首。

  • 沈贞

    长兴人,字元吉,号茶山老人。元末,隐居横玉山中。笃学,博通经史,尤长于诗。安贫乐道。

  • 高汝砺

    高汝砺(1154-1224)金朝大臣。字岩夫、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人。大定间,中进士,莅官有治绩。明昌中,章宗亲点为石州刺史。入为左司郎中,由左谏议大夫渐迁户部尚书。时钞法不能流转,汝砺随事上言,多所更定,百姓甚便。贞祐二年(1214),随宣宗南迁,授参知政事。历尚书左右丞、平章政事。累迁右丞相,封寿国公,忠厚廉正,规守格法,为相十余年,于朝政多有匡弼。屡上表乞致仕不许。正大元年死。

  • 林外

    林外(1106-1170年),宋福建晋江马坪村人,为林知八世孙,字岂尘,号肇殷。生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卒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林外的科场之路很曲折,屡试不第,直到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已超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才登进士,他受命为兴化县令,仕途也就此止步。

  • 魏夫人

    魏夫人,名玩,字玉汝,北宋女词人。乃曾布之妻,魏泰之姊,封鲁国夫人。襄阳(今湖北襄阳市)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亦无可考。魏夫人的文学创作在宋代颇负盛名,朱熹甚至将她与李清照并提(《词综》卷二十五),亦在《朱子语类》卷一四零中云:“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曾著有《魏夫人集》。现存作品仅有诗1首,咏项羽、虞姬事,题作《虞美人草行》(《诗话总龟》卷二十一);词10余首,周泳先辑为《鲁国夫人词》。周泳先辑为《鲁国夫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