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国学名著>敦煌变文集新书>卷 二

《敦煌变文集新书》卷 二·

一、長興四年中興殿應聖節講經文

沙門△乙言:千年河變,萬乘君生;飲烏兔之靈光,抱乾坤之正氣。年年九月,彤庭別布於祥煙;歲歲重陽,寰海皆榮於嘉節。位尊九五,聖應一千。若非●(菩薩,下同)之潛形,即是輪王之應位。

累劫精修福惠(慧)因,方為人主治乾坤;

若居佛國名調御,來往神州號至尊。

徒(圖)世界安興帝道,要戈鋋息下天門。

但言日月照臨者,何處生靈不感恩。

金秋玉露裛塵埃,金殿瓊階烈(列)寶臺;

掃霧金風吹塞靜,含煙金菊向天開。 金枝眷屬圍宸扆,金紫朝臣進壽盃;

願讚金言資聖壽,永同金石唱將來。

經皇帝萬歲

以此開讚,大乘所生功德。謹奉上嚴尊號皇帝陛下。伏願聖枝萬葉,聖壽千春;等渤澥之深沈,並須彌之堅固。奉為念佛

皇后,伏願常新令範,永播坤風。承萬乘之寵光,行六宮之惠愛。

淑妃,伏願靈椿比壽,劫石齊年。推恩之譽更言,內治之名唯遠。然後願君唱臣和,天成地平。峰(烽)煙息而寰海安,日月明而干戈靜。 念佛

適來都講所唱經題,云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序品第一者:仁者,五常之首;王者,萬國之尊;護者,聖賢垂休;國者,華夷通貫;般若即圓明智惠;波羅蜜多即超渡愛河;經者顯示真宗。此即略明題目。然此經即釋曰:大聖昔在靈山,召集十六大國王,擁從百千諸聖眾。爾時有菩薩天子波期匿王,低金冠於海會眾中,禮慈相於蓮花臺上。請宣十地,願曉三空。希護國之金言,望安時之玉偈。於〔時〕世尊宣揚妙理,付囑明君。遠即成佛度人,近即安民治國。令行十善,以息三災。心行調而風雨亦調,法令正而星辰自正。真風俗諦同行,而魚水相須;王法佛經共化,而雲龍契合。

意願乾坤永宴清,淨心求說志心聽;

國中不忒雨風候,天上無虧日月星。

調御垂慈雖懇切,君王求法更丁寧;

如來與說安邦法,故號仁王護國經。

君王懇切禮花臺,只望金言為眾開;

惠日照摧心上惡,慈風吹散國中災。

殷勤敢望慈尊許,悟解方應翠輦迴;

未審此經何處說,甚人聞法唱將來。

將釋此經,大科三段:第一,序分;第二,正宗;第三,流通。三分之中,且講序分。序分之中,依佛地論,科為五種成就。如是我聞,信成就;一時兩字,時成就;佛之一字,教主成就;住王舍城鷲峰山中,處所成就;與大比丘眾千八百人俱,聽眾成就。且第一,如是我聞信成就者。如來說法,分付信心,或談億劫之因緣,動說河沙之功行。淺根難湊,深信方明。聞半偈而捐捨全身,求一言而祇供千載。若生信敬,方肯受持。信為入法之初機,智為究竟之玄術,亦如我皇帝翹心真境,志信空門。修持三世之果因,敬重十方之佛法。若不然者,曷能得每逢降誕,別啟御筵。玉階許坐於師僧,金殿高懸於●像。躬瞻相好,自爇香煙。都由一片之信心堅,方得半朝聞法坐。

大覺牟尼化有緣,親宣護國向靈山;

萬千徒眾聞金偈,十六君王禮玉顏。

智惠寶舡希共上,菩提花樹願同攀;

不因有信君王請,爭得經文滿世間。

皇帝如今信敬開,每憑三寶●微災;

君王聽法登金殿,釋道談經寶臺上。

壽等松椿宜閏益,福如東海要添陪;

直緣萬乘君王信,天下師僧獻壽來。

第二,一時兩字時成就者。即世尊才說,徒眾便聞,表能所之無差,顯師資之一相。人心渴望,佛口宣揚,如春風至而花開,似秋水清而月見,亦如我皇帝每年應聖,特展花筵,表八宏逢時主之時,歌萬乘應流虹之日。一聲絲竹,迎堯舜君暫出深宮;數隊幡花,引僧道眾高昇寶殿。君臣會合,內外歡呼。明君面禮於三身,滿殿親瞻於八彩。牛香苒惹,魚梵虛徐。得過萬乘之道場,亦是一時之法界。

佛每談揚演大慈,人天隨從願除疑;

花中既禮端嚴相,耳裏還聞甘露詞。

佛以聖心觀弟子,人將肉眼見牟尼;

直緣說聽無前後,所以經文號一時。

風慢香煙滿殿飛,人人盡有祝堯詞; 君王樂引昇龍座,釋子宣來入鳳●。

聖主淨心瞻月面,凡人洗眼見堯眉;

每年此日聞佛道,也似經中號一時。 第三,解佛之一字者,即是第三教主成就也。娑婆教主,大覺牟尼,一丈六尺身軀,三十二般福相。聖凡皆仰,毀讚無搖,蕩蕩人天大道師,巍巍法界真慈父。亦如我皇帝萬邦之主,四海之尊。入出公私盡禮瞻,卷舒賢聖皆何(呵)護。當時法會,四生調御為尊;今日道場,萬乘君王為主。

當君法會佛為尊,解啟清涼解脫門;

心鏡毫光含日月,慈雲法雨灑乾坤。

身過聖賢高低相,法契人天深淺根;

今朝法會帝王尊,不掩羲軒治化門;

普似雲雷搖海岳,明如日月照乾坤。 慈憐解惜邦家本,雨露能滋草木根;

但即得居安樂者,根基全是聖人恩。 住王舍城鷲峰山中者,即第四處所成就也。佛宣護國,居在靈山。千重之翠巘摩天,百道之寒溪噴雪。莓苔斑較(班駁),鬥錦縟之花紋,松檜交加,盤黑龍鱗之巨爪。山既高大,佛每經行。法王正坐於雲喦,徒眾來奔於煙樹。亦如我皇帝每逢金節,迴〔□〕彤庭,見天顏於上界宮前,排罪會於九重殿內。當時調御說經,居靈就(鷲)高山,今日君王聽法,在龍宮寶殿。

巍巍佛相類金山,煩惱枯來萬劫閑;

妙展慈悲安國界,巧將功德潤人間。

心燈不礙千門照,智果長交萬眾攀;

欲說仁王護國法,鷲峰頂上見慈顏。

吾皇福德重如山,四海無塵心自閑;

聖應君臨千載內,秋豐夏稔十年間。

禺(禹)湯道德應難比,堯舜仁慈稍可攀;

每到重陽僧與道,紫煙深處見龍顏。 與大比丘眾千八百人俱者,第五眷屬成就也。世尊行化,徒眾相隨。梵王帝釋及龍神國主,天王兼士女端嚴,●(菩薩)擁從。如來頭寶冠而足蓮花,言懸河而心巨海。堂堂羅漢,落落真僧。兩點眉頭雪不消,一條帔上雲長在。行隨隊仗,坐遶花臺。如海湧於金山,若星攢於明月。亦如我皇帝聖枝萬葉,皇祚千人,出乃百壁(辟)歡忻,入則六宮瞻敬。后妃公主,俳佪於日月光中;太子王孫,圍遶於鑾輿影裏。幾生修種,多劫因緣。佛即有菩薩聲聞,王乃有金枝玉葉。

每遇慈尊轉法輪,聖賢違(圍)遶紫金身;

慈風解熟修來果,甘露能清忘(妄)起塵。

山似翠屏擎殿閣,佛如明月統星辰;

直緣宿世修行到,方得長隨?漏人。

皇帝臨乾海內尊,聖枝承雨露唯新;

宮圍(闈)心似依冬月,文武班如拱北辰。

舜殿徘徊千歲主,堯天庥廕萬重親;

總因多劫因緣會,方得長時近聖人。

臣聞:即知佛語為經,王言成敕。經若行而捨凡成聖,敕若行而遠肅邇安。王恩及士品功(工)商,佛惠布龍天釋梵。佛心清淨,令神通之者度人;王意分明,遣忠孝之臣佐國,當時佛會,已明四品之團圓;今日王宮,亦興五教之成就。

法會因緣及帝宮,五教成就事應同;

佛經是處皆尊重,王敕何人不敬崇。

解稟憲章除禍患,能依法語證神通;

若非皇帝心如佛,釋子爭能到此中。 所以宋明帝謂求那跋摩曰:「弟子常欲齋戒不煞,迫以身侚物,不獲從志。法師何以教之?」

宋帝藏疑未決開,問宣釋子向瑤階;

難行王道知無儻(黨),每慮慈心尚有乖。 觝我國章難斷煞,處他王位不能齋;

今朝敢請高僧說,一語分明醒我懷。

跋摩曰:「帝王與匹夫所修各異。匹夫身賤名劣,言令無威,如不役以苦躬,將何為益,帝王以四海為家,萬民作子。出一嘉言,士女以悅,布一善政,人神以和。因當形不天命,役無勞力。則風雨順時,寒暄應節,百穀滋繁,桑麻鬱茂。如此持齋亦大矣,如此不煞亦眾矣。寧在闕半日之?,全一貪之命,然後方為弘濟耶!」帝撫几曰:「法師所言,真為開悟明達,百譚人天之際矣。懿哉若人!非獨誘進於空門,抑亦俾興於王化。」是知如來妙行,國主能修,非小聖之測量,豈凡夫之參類。一言才啟,四海皆承。遣懷中履孝,道廣德新,令力義虧仁者心驚膽懾。大鵬點翅,度九萬里之山河,玉兔騰空,照十九重之宇宙。至焉所化,廣大如斯,振搖而不異雲雷,沃潤而還如春雨。 佛行王心可比儔,分明深廣讚無休;

只將國主半朝善,便抵凡夫萬劫修。 倏忽絲綸安大國,滂沱雨露灑諸侯;

垂衣端拱深宮裏,一片慈心蓋九州。

聖主修行善不窮,須知凡小杳難同;

下為宇宙華夷主,上契陰陽造化功。

四海豐登歸聖德,萬邦清泰荷宸聰, 君王福即生靈福,綰攝乾坤在掌中。

我皇帝欲清四海,先誡六宮。令知織婦之劬勞,交識蚕家之忙迫。●(貌,下同)無粧飾,手有胼胝。機梭拋處既辛勤,錦綺著時令愛惜。

蚕家辛苦事難裁,終日何曾近鏡臺;

葉似蠅頭□得大,蚕如蟻腳養將來。

半羅?就新蟬叫,一絡絲成舊債催; 所以聖人誡宮女,莫將羅綺掃塵埃。

我皇每臨美膳,常念耕夫。憂水旱之不調,恐賦租之難辦。所以每宣品餗,不苦烹炰。重顆粒以如珠,惜生靈之若子。

每念田家四季忙,支持圖得滿倉箱;

髮於鬢上剛然白,麥向田中方肯黃。

晚日照身歸遠舍,曉鸚啼樹去開荒;

農人辛苦官家見,輸納交伊自手量。 我皇帝國奢示人以儉,國儉示人以禮,所以兢兢在位,惕惕憂民。操持契合於天心,淡素恭修於王道。意欲永空囹圄,長息烽煙。興解網之仁慈,開結繩之政化。聖明兩備,畏愛雙彰。實為五運之尊,真是兆民之主。

招心平感國心平,賞罰皆依天道行;

雨露洗來怨氣盡,皇風吹□瑞煙開。

經年不道干戈字,滿耳唯聞絲竹聲;

□比嵩山無動轉,萬年常鎮洛陽城。

臣聞水流萬派,終歸四海之波;國烈(列)九州,須貢中原之主。所以感東川之災息,西蜀心迴。遙瞻日月而〔□〕歸龍樓,遠降絲綸而撫安龜郡。

修德修仁事莫裁,山河荒鯁宛然開;

從今劍閣商徒入,自此刁州進貢來, 數道朝臣銜命去,幾番□表謝恩迴;

聖人更與封王後,厭卻西南多少災。

我皇帝去奢去泰,既掩頓於八荒;無事無為,乃朝宗於萬國。祗如兩浙,遠隔蒼〔□〕,感大國之鴻恩,受明君之爵祿。長時有貢,志節寧虧。天使行而風水無虞,進貢來而舟航保吉。龍扶神助,過萬里之蒼波。帆展風生,表千年之聖德。

兩浙宣傳知幾迴,全?飄蕩不虞災;

人攢丹闕千年至,風蹴輕帆萬里開。 鯨眼光生遙日月,蜃龍煙吐化樓臺;

還緣知道貢明主,多少龍神送過來。

今則進加尊號,重播天勳。顯百辟之盡忠,表一人之實德,聖明之字,旌識〔□〕見遠之功,神武之言,稱定亂安邦之業。德取則廣道弘人,弘人廣道。取文德彰而肅靜乾坤,恭孝厚而饗安宗廟。德過千古,美貫華夷。稱一德而率土咸歡,添四字而普天皆賀。

為見君王契上天,進加尊號義周旋;

一身超越古今主,四字包含造化玄。

已表國肥令俗阜,方知主聖感臣賢;

法天廣道稱尊後,更治乾坤萬萬年。 我皇帝貴安宗社,更固鴻基。維城之義方堅,盤石之心益壯。所以數州令哲,同日封王。堯風扇而金?芬芳,舜雨滋而玉潢澄湛。東西南北,烈(列)帝子以驚天,內外公私,賀皇親而捧日。

封王數郡里還強,已表瓊枝次第張;

湛湛玉潢滋大國,巍巍金柱鎮諸方。

乍登車輅恩知極,重拜天書喜莫量;

何以效酬天地力,只將忠孝報君王。

我皇帝言非枉啟,願不虛陳。感百靈之消●災祥,荷三寶之禱祈福祚。玉泉山上,聖人重飾寶蓮宮;金谷河邊,皇后經藏殿。上資宗廟,下福生靈。表日月之同明,顯陰陽之合德。

玉泉山上寺重新,荷雨施功滿國聞; 曉日虹梁光已合,青煙鴛瓦色寧分。

殿舖石地澄寒水,堂烈(列)仙僧擁亂雲;

釋子力微何所建,重修須遇聖明君。

我皇帝宮圍西面,園苑新成。斜分玉兔之光,平注金鵝之水。心臺榭,安排起自於天機;御道林巒,行烈(列)全因於宸智。好花萬種,布影而錦儭池中;瑞鳥千般,和鳴而樂陳林裏,皇居匪遠,天步頻遊。撐舡而衝破蓮荷,奏曲而驚飛鴛鷺。澄波似鏡,影包萬里之山河;瑞氣如雲,花捧千年之樓閣。

異木奇花烈(列)幾層,一池常見綠澄澄; 戲遊魚動開輪面,賞玩人行遶鏡稜。

秋後蓮荷蜀地錦,夜深星月水仙燈;

人人盡指黃龍舫,願見明君萬遍昇。 今則四五葉之堯蓂,含煙嬝娜;百千藂之金菊,惹露芬芳。當流虹應瑞之晨,是大電繞樞之日。君臣合會,僧道俳佪,談經上福於龍圖,持論用資於鳳扆。

露灑風驅眾象清,鸞飛鳳舞九霄明;

碧天才降千年主,嵩岳連呼萬歲聲。

每節幡花排御殿,今朝絲竹滿寰瀛; 將知天補乾坤主,恰向登高節日生。

此日是人慶賀,是處歡呼。上應將相王侯,下至士農工賈,皆瞻舜日,盡祝堯天。有人煙處,羅烈(列)香花;有僧道處,修持齋戒。醮廕庥道廣,虔禱心同。唯希國土永清平,只願聖人長壽命。

今日多聞絲竹聲,滿乾坤賀聖人生;

恩同玉露家家滴,貴並金花處處呈。

宮上盤旋非霧重,天邊搖拽稱雲輕;

臣僧禱祝資天算,願見黃河百度清。

三載秦王差遣臣,今朝舜日近舜雲;

磨礱一軸無私語,貢獻千年有道君。

只把宣揚申至道,別無門路展功勳;

又從今日簾前講,名字還交四海聞。

宋王忠孝奉堯天,算得焚香託聖賢。未得詔宣難入闕,夢魂長在聖人邊。 潞王英特坐岐州,安撫生靈稱烈(列)侯。既有英雄匡社稷,開西不在聖人憂。

盡忠盡節奉明君,數片祥雲捧日輪。自古詩書明有語,須知主聖感賢臣。 幾家歡樂夢先成,欠負官●(錢)勾卻名。煩惱之人皆快活,須交皇帝福田生。

此時恩澤徹西東,功德何(河)沙算不窮。不計諸州兼縣鎮,共驚牢獄一時空。

既沾恩澤異尋常,夜對星辰焚寶香。何路再申忠孝意,開經一藏報君王。

萬生修種行無差,方得身過帝主家。皇帝忽然賜疋馬,交臣騎著滿京誇。

何人不解愛榮華,猛利身心又好誇。堪羨忠臣延廣〔□〕,捨榮剃髮報官家。

聖慈如似日輪開,照燭光明遍九垓。都是皇恩契神佛,天感西僧赴道場來。

程過十萬里流沙,唐國來朝帝主家。師號紫衣恩賜與,總交將向本鄉誇。

江頭忽見小蛇虫,試與捻拋深水中。因此碧潭學養性,近來也解使雷風。

閔見枯池少水魚,流波涓滴與構(溝)渠。近來稍似成鱗甲,便道群龍總不如。

見伊鶯鵡語分明,不惜功夫養得成。近日自知毛羽壯,空中長作怨人聲。

可憎猧子色茸茸,抬舉何勞餧飼濃。點眼怜伊圖守護,誰知反吠主人公。 鴨兒水上學浮沈,任性終無顧戀心。可惜愍雞腸寸斷,豈知他是負恩禽。

蜘蛛夜夜吐絲多,來往空中織網羅。將為一心居舊處,豈知他意別尋窠。

玉蹄紅耳槽頭時,餧飼真交稱體肥。不望垂?兼待步,近來特地卻難騎。

樗榆凡木遶亭臺,茷(伐)倒何須又卻裁。只是一場虛費力,終歸不作棟梁材。

人間大小莫知聞,去就昇常並不存。既是下流根本劣,爭堪取自伴郎君。

仁王般若經抄 二、雙恩記●(雙)恩記第三經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屈(崛)山中。

六種成就「如是」兩字,信成就;「我聞」兩字,聞成就;「一時」兩字,時成就;「佛」之一字,教主成就;「在山中」已下,處所成就。如是者,為如是之法,我從佛聞;或云,我於佛邊聞如是法,皆指法之詞也。智度論云:生信也。信為能人(入),智為能度,信為入法之物(初)基,在(智)為宄(究)竟云(之)玄述(術)。又云:佛滅度時,何(阿)難等問四事,佛令依四念住。如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佛在之日,以佛為師;佛滅度後,宜憑此戒文。還更有何教法?答:有舍利弗及諸大羅漢等向耆闍屈(崛)山畢撥羅巖間,結集三藏教法。是時會中千個羅漢數內,只有佛弟子阿難未證果位。會中維那白其上座,遣出何(阿)難,不令在會。阿難既被遣出,不那(奈)之何,遂合掌望空,哀苦世尊:「我佛在日,偏休(沐)佛恩;佛隱雙林,我偏失所。●(伏)願慈尊,遙垂覆護,小賜威光。卻得會中,同集教法。」既啟告世尊了,遙禮佛三拜。合掌泣淚,告於世尊。世尊以一道光,照其阿難。光纔照身,尋便自在。湧身虛空,高七方羅樹,身上出水,身下出火,東湧西沒,西湧東沒,或現大身,遍滿虛空,或現小身。我既得此神通,卻往畢撥羅巖間,石門已閉,便即打門。問「阿誰」?卻舊處座(坐),排比結集,如是一代時教。會中維那便乃從頭禮請。如是次第,並推年老,無一受者。直至阿難,再三商量,堅請阿難昇座說法。未說間,大眾有疑,忽然聞道「如是我聞」,大眾方知是阿難。所以經頭上先置「如是」。信如師子乳、皮:乳一滴入於眾獸血中,盡變為水;皮若作絃,一彈眾絃皆斷也。

●(韻)

牛羊蘇乳能奇異,變造多般諸巧伎。

點作樓臺織綺羅,臥成漿酪能香美。

若遇西天師子●(脂),不銷一滴皆成水。 妄緣情,也如是,念念與人為感●。

境滕(勝)難為別是非,心頭豈解分真偽。

旋旋牽將不覺知,頭頭感卻如沈醉。

忽爾纔生一信心,前來妄念皆除棄。

大慈悲父演雷音,法調喻和理極深。

師子乳能除假乳,信誠心解遣邪心。

乳無純正醍醐亂,信不堅牢妄念侵。 若解信心堅周(固)得,大難苦海錯漂沈。

「一時」者,師子合會,說聽究竟,摠言一時,揀異餘時。又諸方延但(俱)空,故言一時。「佛」者,覺也。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稱之為佛。「王舍」者,梵言曷羅闍姞利呬城,唐言王舍。●(初),頻婆娑羅王都在上第(茅),宮褊,戶戶家頻遭火害。有敕立令:更有火者罪。後王宮自失火,王遂自遷寒林,又無城●。後舍●(釐)君欲興甲馬討於頻婆娑羅王,王遂築戰城,因此呼為王舍城。

他方比是屬●(村)野,國法遷流〔罪〕災者。

黎庶遭殃既伯(怕)形(刑),帝宮若罪須依化。

吠釐君,聞位罷,探候欲專興甲馬。

備急尋時築戰城,因茲立號稱王舍。

國名王舍為頻婆,別上茅都自據科。

●(睿)招垂條無彼此,莫(英)明立敕揀偏頗。

天聽感化人何倦,聖德●(陪)從日更多。

吠舍釐君聞●(這)事,當時不敢舉干戈。

「耆闍屈(崛)山者」,梵語姞栗陀羅矩奼,唐言就(鷲)峰,又云鷙(鷲)臺,在上茅東北十五里,接北山之陽,孤摽(標)時(特)起。既?(栖)鷲鳥,父(又)頻高臺,空翠相明,濃淡分色。佛得道後,十五年間,多居此山,廣說妙法,思益●(楞)伽等山。此乃孤高迥聳,香麗偏奇。分明之銀漢通鄰,皎潔之星宮接里。清風飋飋,流桂香於洞前;碧霧霏霏,送榆陰於座側。而又只栖瑞高(鳥),不宿凡禽。草敷〔□□〕之苗,僧宴三生之定。雲騰淥沼,聽龍子以呻吟;鶴(鶴)過深●(松),覺神仙而引笑。分殿之河珠入牖,欄〔杆〕之斗色流光。仙樂不斷於晴靈(空),瑞彩長飛〔於〕碧落。子時送曉,伏日生寒。是身即之奇居,乃中天之勝地。

通霄接漢獨奇秀,●蕩旋迴●(遮)宇?(宙)。

桂畔應難離野禽,松間只是栖靈鷲。

壯千峰,光萬岫,不以炎涼分節候。

正夏風生送臘寒,子時雉叫交(教)星盡(晝)。

澄潭隱隱聽龍吟,古洞深深聞虎驟。

落砌榆陰瑞鶴飛,佛(拂)簾雲過仙歌奏。

截銀河,侵北斗,?(柄)押欄扞(杆)光冷透。

磬盡鐘殘飯已餘,尚聞王舍移更漏。

休誇出水妙高山,並比耆闍又即難。

隊隊香風生桂畔,群群鷲鳥宿松間。

露珠入儈(繪)阿分殿,月色添光斗就欄。 若要上方膳帝釋,出門?(輕)把白揄(榆)攀。 問:佛何故不於諸國諸山說經,偏於王舍鷲峰說經?

答:緣國勝餘國,山勝餘山。所以世尊說經此處。如何知?所以法幸(華)疏云:王都既是王舍,佛住鷲峰,山都兩處雙彰,自他二化?(俱)說。護云:序分圓就者,此法門示現有二種義:一者,一切法門中最勝故。如王舍勝一切諸國。國乃摩竭之正中,仁王所都處,表一乘乃三乘之道法也。所信境國勝餘國,經勝餘經也。二者,示現自在,切(功)德圓就也。如耆闍崛山,山勝餘山,顯此法勝,此山獨勝,高而復顯,出過二乘,自在●●(巍巍),功德滿故。又云:國勝餘國,無麗物而不出;法勝餘法,無嘉德而不且(具)。山勝餘山,謂瑞鳥之所栖止。法勝餘法,謂上人之所遊●(護)。還有甚人?莫不是諸方菩薩各門舍利弗等遊此會中。

韻 鷲峰王舍兩?(俱)美,餘國餘山難可此(比)。

莫說人皆智惠(慧)人,兼緣地總賢靈地。 足珠珍,多錦綺,軟草祥花咸〔具〕備。

九夏無勞遠遠敷,三秋鎮有長長媚。 大乘經,也如是,諸教諸經難可比。

菩薩無非現化身,聲聞各總居●(權)地。

遣彼邊,明不二,接物投機皆得備。

浼(說)有還逢破有居,談空或說非空義。

鷲峰山勝法會殊,王舍國強經不異。

所以如來向此中,長時說據三拫(根)記。

國強山勝地英靈,〔□□□□□□□〕。

武魯人人皆節相,文儒個個是公卿。 八方禮義曾無亂,四海風儀別有情。

是以世尊怜●事,長於此處說真經。

山又好,法能嘉,山法無偏聖所誇。 法貫深根生道種,山栖就(鷲)鳥拆祥花。

要來王舍程非遠,擬往香風路不賒。 說報恩經於此處,有幾多羅漢唱將來。

經與大比丘已辦,梵行已立,不受後有。如摩訶那伽,心得自在。摩訶迦葉

與者,兼共●(菩薩)。龍樹云:一處一時,一心一戒,道同一解脫,是名共。大比丘者,一云怖魔比丘。若行一切魔怖,皆當禮敬。緣有五種德:一者,發心出家,懷佩道故;二者,毀其形好,應法服故;三者,永割親愛,無的(適)莫故;四者,委棄身命,遵崇道故;五者,至求大乘,救度人故。創發此心,令魔恐怖,故云魔怖。

●(剃)除髮鬚堅持戒,妄念邪情專破懷(壞)。 意地非論毀相儀,心中兼已離恩愛。

取菩提,心不背,誓與有情填苦海。

為有如斯德在身,魔怨所以長驚退。

清高節操伏王侯,三事由(田)衣信腳遊。 恩愛豈曾●(關)口腹,形儀未省學粧修。

有栖心處生穿鑿,無益門中不囑求。

長遣魔怨懷怕懼,方得名為大比丘。

二者名乞士,出家之人虛心求道,無所●(貯)畜,外乞衣食,以資色身。內之(知)門法,度之(諸)人眾,故云乞士。

韻 持盂聚落求齋飯,濟給身軀摧我慢。

物外之言不挂心,情中境像專除散。

伏利名,閉松〔●〕,長使俗塵生仰羨。

討究真經度脫人,方契當時出家願。

身無拘繫●(院)清幽,大似平江不繫舟。

既解情中無境像,應難閑事挂心頭。

盂中香飯時聞化,●(架)上田衣不亂求。

長使俗家生仰羨,方得名為大比丘。

上來比丘竟。 此經比丘是大阿羅漢。梵語(行?)已立不受後有已下,毗婆沙九十四云:何故名阿羅漢?答:應受世間勝供養故,名阿羅漢。復次,阿羅者,謂煩惱名能害(割),用利惠(慧)刀,害(割)煩惱賊。此羅漢等,或是久成正覺,權作●(聲)聞,新伏無明,令無餘故,若阿羅漢,又阿羅漢名生。阿是無義,以無生故生故,名阿羅漢。彼於諸界趣生死法中,不復更生也。又漢者名一切惡不善濟(法)。纔昇果位。計數即塵沙莫及,都標即二萬八千。阿羅者,即遠離生義。遠離諸惡不善法者,名阿羅漢。此口心惡者,理(謂)不善業;不善者,理(謂)一切煩惱障善法故。同於佛會之中,聽說報恩經典。說為不是違義,如有頌言,遠離惡不善,安住勝義中,應受世供養。

貪嗔皆〔□〕斷,盡是阿羅漢。

來●(往)得逍遙,生死難縈絆。

惠(慧)?(劍)鎮鋒鋩,智月長圓滿。

龍天釋梵人,見者皆稱讚。

會中羅(漢)好儀形,月面長眉眼紺青。

身掛紬袍雲片片,手棰(搖)金錫嚮(響)玲玲。 行時每遣香明起,定裏長裁(栽)覺樹榮。

總與如來為弟子,顯名故入大乘經。 一隊隊,遶金臺,還列高低次第排。

願聽三祇除見執,希聞一法得心迴。

伏緣自到居巖谷,誓與群生滅障災。

不可交聲聞空在會,合應有菩薩也唱將來。

經菩薩摩訶薩三萬八千人?(俱),此諸菩薩,久植德本。?於(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所,常修梵行,圓滿大願。其名曰●●(菩薩菩薩)

菩者〔菩〕提,此云覺,即所求佛果。薩者〔薩〕埵,此諸有情,即所化眾生。摩訶薩,大也。謂此有情,信大法,解大義,發大心,趣大果,修大行,證大道故,故云菩薩摩訶薩。若據梵語全呼,唐言好略。今此經更著摩訶薩,具大菩薩。又菩薩,所求義,薩埵義,勇猛義,不憚辛苦,求大菩薩。有者有能,故名菩薩。相者也,●(菩薩)時也。梵行已下直(兼)在家。

雖居塵俗情高豁,恤物憂貧無暫歇。

見苦長聞起●(對)治,於人未省生怨結。 保行藏,持不煞,念念中間專省察。

堅固身心雖在家,此人也得名菩薩。

雖居俗舍渾客塵,別有陰功伏鬼神。

無恨怨酬(仇)無愛春(眷),不憐毫(豪)富不斯(欺)貧。

破除己物如他物,保惜他身似己身。

堅固徹頭行這行,也得名為菩薩人。 經中菩薩者,不同此輩,本是位趨十地,果滿三祇。垂恐(悲)願而往覆閻浮,現神光如(而)周遊淨土。世無二佛,國無二王,是以權菩薩之形儀,切在助釋迦而宣聞。萬八千之名號,以(似)有差殊;四廣大之堅心,略無高下。?(俱)持瓔珞,各掛天衣。禮巍峨調御之法王,聽洁(浩)瀚幽深之妙典。

三僧祇劫除煩障,百億分身曾供養。

釋梵諸天起敬心,龍神鬼趣生迴向。

為眾生,心願廣,誓把塵勞與掃蕩。

見道如來說此經,所以權為菩薩相。

修城(成)?(果)滿覺圓明,不異從頭遍禮名。

旋遶寶花舒王(玉)晼(腕),●楊(發揚)金口整珠瓔。

多興利便緣含識,廣起慈悲為有情。

知道釋迦宣此教,故來同聽大乘經。

悲願切,救輪迴,見者須交業障摧。

現頂寶冠申請益,隱眉毫相侍蓮臺。

隨天衣動香風起,逐足旋行瑞葉開。

嚴飾得道場只皆好,更應有天眾也唱將來。

經復有無量百千欲界諸天子等,各與眷屬,齎諸天上微妙香花,作天伎樂,住空中欲界。

並有身光閃爍,〔□〕晚日之無〔□〕;體相莊嚴,共諸而有異。纔言正座,寶殿盤旋;擬道閑遊,彩雲捧擁。身披妙服,輕可三●(銖)六銖;頂戴星冠,花有百朵千朵。眷屬也無非玉女,待(侍)從也莫不天男。似闇室內一盞明燈,如眾星中一輪朗月。知佛欲說大報恩經,與天眾?(俱),咸離上界。雨名花於空裏,奏仙樂於雲中。只逾剋〔□〕中門,總到耆闍法會。

欲界諸天無量,聞道報恩演暢。

他也整頓威儀,各乃排比隊仗。 披妙服以忻歡,躡彩雲兮陽御(?)。 日月●(豈)敢爭光,天地不能攔障。

花亂雨以繽紛,樂同音兮響毫(亮)。

麥(驀)地空中頓下雲,各自持花申供養。

當時欲界及諸天,聞道真經我佛宣。

各整威儀離寶殿,?(俱)來眷屬下人間。 鼓神仙樂勝(騰)三界,雨妙香花遍大千。 只似如今彈指頃,一時已到法王前。

經諸天龍夜叉至退座(坐)面。

若論大眾,不異(易)側(測)量,或是聖賢,或是龍鬼。個個執持●(幡)蓋,人人整頓威儀。以(似)星蔟(簇)高天,如雁奔陽浦。或有小小個勤●(策),威即降龍;也有老老大沙門,力能伏虎。或有能楊(揚)邪辯,擊論鼓而魔黨頃(傾)心;也有妙運法音,說志理而天花落座,或有身披百納(衲),袈裟上點點雲生;也有意?(博)三乘,口海內滔滔義泛。或有長者居士,抱(拋)榮貴而出家;也有帝主后妃,募(慕)高閑而求道。阿修〔羅〕即攝諸法曲,乾闥婆即呈妙清歌。乃如斯便數若何(河)沙眾,圍遶釋迦化主。

聲聞菩薩兼龍鬼,浩浩如砂難總記。

風之旋來海角清,神仙亂下祥花墜。 滿虛空,遍天地,●(垓)羅未省纖〔塵〕起。

雙恩記第七經爾時太子聞是語已,悲淚滿目。世間眾生造諸惡本,眾苦不息,憂愁不悅。即迴車還宮。

太子比意出遊,翻招苦惱。為睹前●(耕)織等,不免淚流盈目,塵坌滿身。嗟眾業之極多,愍二苦之太甚。強欺弱者,幾時解息於冤家;富役貧人,何日破除於辛苦。是以迴車上路,整隊還宮,音樂聞如不聞,舞袖見如不見。驚訝滿堤之嬪婇,五五三三;恛惶闔國之生靈,千千萬萬。如雲急過,似鳥奔飛,正在商量,已卻歸殿。

偈曰:

憫念眾生業所為,袖淹雙淚●(旋)還垂。

行行舞伎似無見,接接笙●(歌)如不知。

揭地鼓鼙嚝綠野,悵(帳)天塵土絞紅旗。

滿城驚訝出門看,人鬧馬斯(嘶)皆總歸。

既迴不樂。王問曰:「汝比出遊行,今何故不樂?」太子曰:「父王!我比出遊,看園苑,不知人世有此辛〔苦〕。為骨肉之營摸(謀),致衣食之傷害。耕者出蟲而鳥啄,織婦紡縷以子勞。屠宰煞?(戮)於牛羊,捕獵羅鈞(釣)於魚雀。互興損害,終結冤家。苟事謾心,以強欺弱。所以不忍睹見,車馬卻迴。眾人既迫於煎煞,獨自何須於快樂。 偈曰:

只管尊高處帝宮,未知門外苦千重。

烹燖唱叫恨屠子,網捕喑嗟傷釣翁。 少婦車前乇(屯)然(絲)縷,老烏犁過●(旋)銜蟲。 都由煞害兼衣食,所以歸來不願逢。

王曰:汝極錯吳(誤)。人之世間,貧富隨業,皆須衣而裹體,復籍(藉)食以養身。不紡而何致衣裳,不種而何求粟麥。至如飛禽走獸,大體亦然。隨果報而雖(難)別形儀,配業緣而互相食敢(噉)。鼠為貓之煞害,匪自人教;蝶遭蛛之網並(罟),盡隨天使。汝莫傷嘆,此蓋常規。若勞我之精神,又何名為孝道。

詩曰:

天配人生豈自由,有親有愛有冤酬(仇)。

福深盡為多曾種,分薄都緣不廣修。

貧女製衣功紡識(織),耕夫種植仕(事)田疇。 思量總是尋常法,何必歸來獨致憂。 太子曰:「然即如此,不敢違王。欲擬上聞,請乞一願。」王曰:「汝但取吾意,音樂自娛,凡有所須,我皆隨汝。」

吾唯有汝偏憐惜,滿國黃金未為直。

豈獨憂愁世苦辛,何偏傷愍人?役。

閻浮提,隨業力,但自安和莫煎逼。

又說別懷弘願心,一依所要無違逆。

初間見汝載愁歸,未測因由極貯疑。

貴賤豈關今世作,矩(短)長皆自宿緣隨。

何消撓思加憂恨,但自寬懷好保持。

若有願心隨速說,一看所要必無違。

龍顏頻視事難裁,子未披甲永繫懷。

寸步含疑何日了,雙眉族(簇)恨幾時開。

臣寮惕惕隨班望,嬪採兢兢出殿排。 只候諸官言奏對,大家安樂唱將來。

經太子白言:「願欲得父王一切庫藏所有財寶飲食,用施一切。」 太子曰:「王是我之父,我是王之兒,既有私願,心(必)合細其敷奏。願得王之飲食,濟接飢人;願得王之珠金,布施貧士。使織婦不勞於機杼,耕夫罷役於犁牛,漁翁斷釣於江河,獵士解〔弓〕於林野,屠宰放豬羊之命,不結冤酬(仇);採捕捨鷰雀之生,斷除驚怕。咸令充足,普使安寧。伏乞聖慈,許令開庫。」 偈曰:

我為生靈苦惱拘,並緣衣食作崎嶇。 耕桑處處忙三際,營宦門門役九衢。

願使煞傷皆總免,欲令疲弊盡昭蘇。

乞王庫藏皆充施,未委天心捨得無。

王曰:「隨汝所要,不逆汝意。」太子遂喜,選日開庫般(搬)物。以五百大象載出四城外,宣令國土,凡有所要,不逆其意,具在經文。

於是鎖鑰齊開,封題並坼。珠珍卸●(●),寶具分樓,併工搬運於天庭,簇手騰移於御庫。差羅異繡,盡雄藩朝貢之儀;瑞錦音(?)綾,皆大郡謝恩之禮。玉帶盤?而積屋,金瓶束榽(?)以排山。鏤花之疊●何窮,起突之舡連莫數。見錢等●尖可算,雜綵並海水方齊。五百象?而以夜繼明,四城門●(垛)而自高及下。降敕召袞孤之者,道路如流;聞鍾(鐘)集耕稼之民,村園競集。逐所要而一任般(搬)取,隨希求而不障往來。何言於大有之年,遠謝於無虞之歲。

君王為子傾諸庫,五百象?排四路。

錢絹綾羅泛指埠(堆),金銀珠玉何窮數。

詔殊藩,宣近輔,綸指(旨)普天廣流布。

但是貧寒速遍尋,無論好醜須濟(齊)赴。

國王應願念生靈,太子施財興濟度。

一取來求不障蘭(攔),任隨所要無遮護。 眾皆知,悉奔聚,狀星簇兮如澮注。

換年少孤寒闕人,總教滿足無貪姤。

象?出國並流傳,聖主搜尋有敕宣。

一表帝王修淨施,二彰太子結良緣。

依時集士如雲赴,繼日般(搬)財似蟻旋。

應是人家皆快活,排門比戶散?(堆)錢。 州州縣縣是珍財,只管笙歌醉玉盃。

頓棄耕桑忙歲月,永拋經紀走塵埃。

愧慚天子恩波及,感荷王孫庫藏開。

正是國人般(搬)取次,阿誰諫●(諜)唱將來。

經時庫藏臣即入白王:「所有庫藏,太子今已三分用一,王宜思之。」

此臣正直為心,忠孝成節,非關惜寶,卻為勤王,憂國庫之空虛,必朝綱之散亂,遂啟白王曰:「太子取寶布施貧窮,自數月來,三分已一,不敢遮障,合具奏聞。請王誠(誡)之,勿令分外。」

臣主珍財合盡忠,隄防急疾要須供。

保持鎖鑰費身力,較察奸邪無少容。 府縣凋殘填納庫,生靈指(脂)血進王官(宮)。

數旬太子般(搬)?施,已是三分減一空。

王曰:「我子,不欲違拒。」又經旬日,轉取多遂(遂多)。陼(諸)王臣眾議憂煩,曰:「凡是國城,須憑庫藏,財寶既竭,國力如何。不可掩惜人情,更須奏聞天聽。」主藏大臣又再奏。

偈曰:

謬忝為王主藏臣,佩魚衣紫入朝門。 惜言卻是不忠孝,有事直言先奏聞。

賜罪任隨刃下喪,誅家何懼失(火)中焚。

適來點拾諸珍寶,太子三分竭二分。

王聞臣奏,又敕云:「吾子不欲違拒,然卿小出稽遲,莫稱其心,所貴挍卻時光不取矣。」之主藏臣雖依王敕暫出,太子依日時節開庫不遇,遂怒曰:「此小人,爭敢逆我心意,多必是父王教矣。」太子遂少復思量,曰:「夫為孝子,不逆君心。未可自要結緣,傾竭父母庫藏,須是別求財寶,救接貧窮,若不設計營摸(謀),何名施主。我今誓不取庫內諸珍財,願集多智人商量別營運。

忠孝仕君親,不合逆王意。

忝作丈夫兒,爭合為天地。

若有悲心愍憔悴,直須別有天生智。 免有君王心撓煩,謾教臣下言騰沸。

唯財唯力要親招,唯福唯緣不相庇。

願集城中眾老人,別摸(謀)營修〔□〕壇施。

免招惡逆撓王情,又得依(衣)錢(前)庫藏盈。 立使臣寮咸滿願,永除主掌別流名。

深知自過為人錯,莫泥他冤出令行。

何似集賢商議取,共施智計與營生。 濟人須是自豐財,多才臨時耳(?)意懷。

多即我能施滿足,少時他不為添陪。

嗔嫌豈可因緣就,歡喜方能智惠開。

敢問在朝卿相等,阿那邊足利唱將來。

經爾時善友太子即集諸臣百寮共論議言:「夫求財於何業最勝?」 太子前作念,遂選日詣諸大臣問: 輔弼朝臣世共歌,名聞諸國計難過。

匡扶社稷咸忠政(正),陶鑄生靈盡協和。 理亂境兵傷眾暴,稅田民不怨煩笴(苛)。 筭應也會求財路,那箇門中利最多?

太子纔問了,中有第一大臣白太子,曰:「吾聞財廣莫若營農。今年本種五升,來歲利收於十斛,不費人之遠計,只煩牛以開耕。太子(半)出自於天時,太半兼歸於地閏(潤)。

潤息村田更不過,無論夏麥與秋禾。 三升今歲壟三畝,一粒來年收一科。

種日役牛雖困惓(倦),熟時排穗莫當何。

既蒙太子垂言問,只有耕農利最多。

善友卻答,偈曰:

深謝強摸(謀)計出先,思量未甚是佳言。

儻蒙熟去誰慚地,忽若旱來須恨天。

朝日尚難期晚日,今年早晚到明年。

比來怕見民辛苦,特地教人卻種田。

別有一大臣曰:「不欲種田,無過養畜,或牛羊駝馬,或鵝鴨雞豬,隨水草以滋生,逐放牧而肥盛。牛即以馭車般(搬)載,馬即以涉路乘騎,豬羊而祭,鵝鴨以供承卿相。要者必買,無日暫停。方表利多,更難過此。」

偈曰:

養育全因水草肥,深宮太子也應知。

牛於要路公私載,馬向門出入朝騎。 鵝鴨烹炮供輔相,豬羊宰煞祭神祇。

是人家要須教買,得利偏多更莫疑。

疋〔時〕太子聞之,又卻答:

此計思量更不名,大能邪見濫朝庭。 發言爭使我重問,塞耳轉教人嬾聽。

束髮堪嗟虛受祿,佩魚可惜亂公卿。 比來怕業慊(嫌)怨債,特地如今卻煞生。

此既不稱太子意。最後有一大臣,精神爽明(朗),詞辨分明。曲身而走出班行,仰目而直言啟白:「太子!我見太子,非是凡人。有怨(慈)有悲,有智有惠(慧),嫌煞生怨債,不欲煞生;知營種辛苦,不欲營種。意今普令含織(識),無事安寧,著自然之衣,食天賜之?(飯)。破貪嗔癡之窟宅,出離塵勞;重戒定惠之身軀,圓通法行。莫若入大海內,拜謁龍王,求摩尼寶珠,與眾生利益,要飯即雨飯,要衣即雨衣,要金銀即雨金銀,要珠玉即雨珠玉。不傷物命,不使心機,除非菩薩以能行,難可凡夫之去得。」 我知太子嗟生老,廣運怨(慈)悲大能好。 豈是凡人見解功,直為菩薩修行道。 在遲遲,功草草,必與有情除熱惱。

若欲皆令免苦辛,無過求得摩尼寶。

海龍珠寶號摩尼,求者千人得者希。

要飯便教傾美飯,須衣立使雨名衣。 ●(般)般羅綺皆能出,種種金銀一切隨。 必若辦心親去得,是名太子不思●(議)。

菩薩行,且怨(慈)悲,凡小人民莫可知。

太子往來無障難,功能轉更不思議。

雖切切,在遲遲,善事多摩(磨)花●(偏)移。

卻怕眾生薄福德,不逢太子卻迴歸。

臣雖設計盡卑懷,去住臨時好剸裁。

比要身安希償祿,莫教王?(怪)卻成災。

徬徨失次唯憂恥,戰汗交并未敢迴。

太子當初聞此語,愜意不愜意唱將來。

經善友太子言:「善哉!善哉!唯此快耳。」即入王宮,上白父王。太子今欲大海採取好寶。

善友聞此臣說,忻喜異常。移時激讚於善哉,累顧稱揚於快耳。再三感謝,實是智人。不覺舉身,

合掌偈讚:

方信朝庭有智人,此之高●(計)未曾聞。

菩提路上逢良友,●●(熱惱)城中睹惠(慧)雲。

實為共心修利濟,真名同力救沈淪。

願吾來往無摩(磨)難,分一半功能奉獻君。

善友太子說偈纘(讚)已,即入王宮,白父王,曰:「我為濟貧,開王庫藏;又恐虛竭,不欲破除。既乏力而無門,願入海而求寶。請王教去,不要憂煩。遠至半年,便即朝覲。」

我今入海求珠寶,普向閻游濟孤老。

大把憂煎與改移,廣將貧困令除掃。

日不遙,人滿道,除分行裝便應到。

特故朝參辭父王,願王令去無憂惚(惱),

坦然平道並無山,商侶稠盈不至難。 去約數旬摸(謀)採訪,來朝半歲便歸還。

何消驛遞排家饌,自有程糧逐意?。

只願父王深體察,莫將憂惚(惱)作遮攔。

保持平善卻歸迴,必沒龍神與作災。 損物人心終致患,利生天眼筭應閑(開)。

稍寬日月時通信,暫假恩情莫繫懷。

想得父王聞?(請?)語,大應不樂也唱將來。

經王聞此語,譬如人●(噎),亦不得咽,又不得吐。語太子言:「國是汝有,庫藏珍寶,隨意取用。何為方便,自入大海。汝為吾子,生長深宮,臥則帷帳,食則恣口。言今者遠涉途路,饑渴寒暑毒,誰得知者!又復大海之中,眾〔難〕非一。或有惡〔鬼〕毒龍,湍浪●(猛)風,迴波涌復(澓),水泡之山,摩竭大魚,往者千萬,達者一二。汝今云何欲入大海,吾不聽汝。」

佛報恩經第七報恩經第十一經得到此岸,見弟惡友,問言:「汝徒儻(黨)伴侶今何所在?」善友既蒙龍王差鬼兵送出海岸,送已卻迴。見弟惡反,問:「五百商人,今在何處?」

下經答云: 「善友!船舫沈〔沒〕,一切死盡,唯弟一身牽持死屍得全濟,眾伴財貨一切已盡。」

偈云:

短壽長年莫定論,煙濛咫尺豈能分。 久湆(諳)舡舫由(猶)為可,乍見波濤必喪魂。

翻覆任言天上寶,傾危何管國中尊。

諸多商侶皆沈沒,唯我修心偶得在(存)。

善友聞已曰:「深喜深喜,財寶閑事。天下所重,莫若己身,但得身安,何愁珠玉。」惡友曰:「我即不爾,今願富死,不貧而生。何以得知?我曾至塚間,聞諸屍鬼,作如是論,我所重寶,不能重身。」 經意元是誘兄珠之去處矣。 偈告兄曰:

兄見珠金實等閑,我於此捨最為難。

有財到國意方滿,空手卻歸心總闌。

是事不知長似鈍,見人少語也成煩。

爭如富貴身●(終)歿,大勝貧窮住世間。

善友心信質直,所貴安在(存)弟意。恐海中沈卻珍寶,倍生惆悵。尋與弟曰:「汝不要惆悵,沈沒舡舫,極是閑耳。吾已得龍王如意寶珠。」惡友尋問兄曰:「珠今在何處?」答曰:「吾得寶珠,見在髻內。朝昏守護,動止隄(提)防。貴滿父母之憂憐,兼救生靈之貧困。助弟喜慶,莫至勞心。雨得寶時,大家富貴。」

寶珠常在我頭髻,今日分明言告弟。

暮去朝來受苦辛,勞心在意須藏閉。

雨珠金,弘救濟,平等利生除困弊。

莽鹵人來莫遣知,免遭劫奪違言誓。

此來已是有前期,蔟(簇)簇行程必不遲。

每憶當初辭國出,豈望今際得珠歸。 傾心大作弘慈憫,雨寶偏能救國危。

除卻路途分付弟,別人借問莫教知。

謂(為)之悲喜兩盈懷,大願今朝已允諧。

既有難思珠內寶,何須戀著海中財。

希求分外深為錯,散失尋常不足哀。

惡友聞兄如此說,等應設計也唱將來。

經弟聞是語,心生嫉姤,憂恚懊惱。作是念言:父母而〔常〕偏心愛念。今復更得摩尼珠寶。我身今者父母惡賤,甚於瓦礫。

惡友因此念念,遂重起念偈: 善友承恩眾具瞻,●●(頭頭)憐惜認憎(增)添。

行時嬪採千花從,臥則帡帷百寶□(兼)。

未到先排珂貝倚(椅),遙來已卷水精簾。

此時更得朱(珠)歸去,看我如冤轉被嫌。

纔自語心偈已,尋起合掌白兄曰:「快善!甚善!得此寶珠。今此險路,宜加守護。」善友直心,語惡友曰:「外(收)取此珠,勤加保護。我若歇息,汝宜看之;汝若睡眠,我自看守。」如是數日相隨,皆如前說。 寶珠解下汝收取,在意著心勤守護。

行座(坐)專專共保持,睡眠好好相分付。 防惡人,看險路,見聞覺知必嫉妒。

忽然參差失墜他,●(擬)於何法申論●(訴)。

此珠希有貫(實)難求,不是龍王不易留。

汝睡必兄專意護,我眠託弟著心外(收)。

惡人奸巧爭無計,嶮路崎嶇未免憂。 必若因●(循)遭失墜,檀陂(波)羅蜜大難修。

莫眠莫●(慢)莫遲迴,莫信因循莫妄推。 莫遣違心於弟誤,莫教失事把兄●(挨)。

幾多孤老希今力,無限貧窮望此財。

如是相隨經數日,到阿誰看守也唱將來。

經爾時惡友次應守珠,其兄眠臥,即起求二乾竹刺兄兩目,奪珠而去。

惡友設計,算兄睡著,次當守珠。求二乾竹●(片)。

偈曰:

道途辛苦睡深更,善友沈然夢寐成。

上土(士)保持雖意在,惡人計校已心生。

酌量地里應難趁,顧望天何(河)必未明。

取二竹枝●(簽)眼損,偷珠連夜發先行。

善友既被簽目損,連喚惡友名字:「惡友!惡友!此有大賊,損我兩目。」不知已先去矣。既喚不應,又更大聲唱叫:「惡人!惡人!我目已損,若要珠,任將去。莫損我弟,我弟癡幼。」望空叫喚,語賊曰: 海寶摩尼一任將,自緣不解別收藏。

卻憂我弟年癡騃,伏願慈悲莫損傷。

如是叫喚求囑,亦無人應,遂咸(感)樹神。故下經云:如是高唱,聲動神祇,經久不應。爾時樹神即發聲言:「汝弟惡友是汝惡賊,刺汝兩目,持珠而去,汝今喚惡友〔何〕為?」

以偈告曰:

不在高聲唱叫頻,更深空使動龍神。

偷珠將去非珠願,損汝眼傷是汝親。

休費語言求彼命,謾〔□〕恩愛惜他身。 要知賢弟今消息,便是將筌(簽)下手人。

善友曰:「苦哉!苦哉!何知此事!」

仰天深夜倍號哭,雙眼痛兮痛難觸。

不易知他嫉妒情,如何拔得乾枯竹。

何怨酬(仇),何骨肉,合面草●(頭)血流漉。 比者將為真弟兄,誰知有此心中毒。 錯疑錯為賊來侵,此行乖差●(嘆)古今。

珠逐惡人星夜去,血隨乾竹草頭霖(淋)。

語多種種傷無盡,哭斷聲聲痛轉深。 將為慈悲真我弟,誰知懷此毒身心。 和身合面嫩(嬾)能迴,石作心肝見也摧。

走獸曲蹄咸悵望,飛禽斂翅盡悲哀。

不唯永夜無辜逝,兼向長途●(絕)主埋。 惡友既將珠走去,還向何國土也唱將來。

經爾時惡友齎持珠寶,還歸本國,與父母相見。日(白)言父母:「我身福得(德),而得全濟。善友太子與諸從伴薄福德故,沒水死盡。」

此即惡友太子偷珠先去,歸到本國,白父母: 善友前生業所為,泛滄波裏獨身危。

幾多珠玉被風陷,無限經商遭水吹。 未發擠排由(猶)可慎,上舡悔恨已難追。

人間分命知將定,只我安寧卻得歸。

問:父母聞此如何?

下經云:父母聞是語已,舉聲大哭,悶絕躄地,以冷水灑面,良久乃蘇。語惡友言:「汝云何乃能持是而來?」 一過啼多血滿腮,肝腸寸斷幾千迴。 翻使惡人延命祿,卻教善友掩泉臺。

不曾傷物物何怒,無事負天天送災。

水漂便合相隨去,更趁今朝作甚來?

惡友遭父母嫌棄,心轉懊惱。比擬將珠出去(云)我得,後聞此語,遂埋土中。

既遭父母相嫌虐,轉轉思量生毒惡。 門外雖行強破除,宮中住總無依託。

倍悲嗟,暗斟酌,已是隔生曾淡薄。

莫謾將珠送與他,不如掘地深埋卻。

如今設使取珠呈,難免悲啼只憶兄。

事事憎嫌非此世,頭頭毀罵出多生。

欲摸(謀)計策辭宮內,又恐傳揚哭國城。

直得珠奇千萬種,思量也是不垂情。

爭如深掘土中埋,斷卻多生以命摧。

向我垂情非世願,與他為子是天差。

半年出國憂千種,一日歸宮罵百迴。 這箇也為閑處事,問善友到何安泊也唱將來。

經爾時善友太子被刺兩目,乾竹籤刺,無人為拔。徘徊婉轉,靡知所趣。當時苦惱,大患飢渴,求生不得,求死不得。漸漸前行,到利師跋王國界。

惡友將珠到宮,遭父母嫌污。其珠已埋卻…

兄在後扶身漸行。 草中抬得身,捫摸覓途路。

迷悶雖半醒,疼痛何申訴。

徘徊自慰心,疲困誰相顧。

便是盲乞人,無物堪防護。

嬌癡惡友何生毒,忽起此心刺兄目。

我即雖然行步遲,憂伊算得程途速。

於我無情卻是閑,將我寶珠恐傷觸。

騃小都由神鬼迷,仰天不覺連聲哭。

一聲斷兮哭一聲,念伊癡騃嗼(嘆)伊名。

我心終不見伊過,願得身安歸帝京。 聖賢保護令無難,父母見歸思念生。 到年長大解思寸(忖),長短卻來尋覓兄。 如是啼哭,伴行數日,到利師跋王國界內,其善友太子未入海時,父王許利師王女結親姻,後知入海溺水。太子欲到國數十里,於路上詐為盲乞人座(坐)。恰遇牧牛監官,為王放五百牛。其牛王遂以四足騎太子身,放諸牛過。以舌?眼,拔出竹刺。良久,牛王遂去。後牧牛人顧視知異。

偈問: 觀汝雖然兩目盲,感招牛拔竹籤行。 已前祥瑞雖閑事,此日希奇爭不驚。

莫是中私藏幻術,為曾上世奉神靈。

免吾種種疑心起,幸望通傳何姓名。

善友蒙問,尋自思惟,我若實說,其惡友必遭損害。緣利師王是外舅矣。遂只答言,我是盲乞人矣。

深慚陋賤無名字,乞食偶然行至此。

幻術都來莫會他,神靈也不曾相仕(事)。

蒙牛王,與拔刺,應是殘身未當死。

人(仁)者今朝何必疑,我身只是孤貧子。 我無家住復無歸,乞食求天信腳為。

此世孤寒甘賤陋,前生飢薄致窮危。

非關竹刺藏深術,都是牛王具大悲。 見是形容皆總見,忽然何得又相疑。

莫於姓氏亂疑猜,我此形軀必不材。

託母未知何相貌,生身終日走塵埃。 遭逢竹刺緣償業,值遇牛王為息災。

爭那牧牛人不信,再三愍念也唱將來。

經時牧牛人遍體觀望,人相有異。即語言:「我家在近,當供養汝。」時牧牛人即將善友還歸其家,與重重(種種)飲食,誡敕家中男女大小:「汝等供侍此人,如我不異。」

善友雖如此分疏,牧人終不信。…遂將歸。

偈語曰:

眼目雖盲託賤身,那(奈)何不稱受飢貧。

雙眉鬱鬱入敷鬚,兩耳梭梭垂埵輪。

平正人中高鳳觜,分明指上旋螺文。

莫嫌我向村園住,盡此身來養育君。

盲人遂肯去,牧牛人將歸家養,語其大小,令勿輕慢。引前文。…如是經一月,其家厭患有語。善友聞聲不樂,即自思惟。明日早辭欲去。牧牛人曰:「莫是我家小幼!」答曰:「不然,非汝家大小不垂情,自為無分矣。故不宜久住也。」

偈辭:

揣度飢貧每自謙,眼盲遠物總難捻。

臥身席是汝妻送,洗面水令賢子添。

嘿嘿怨嗟緣我乞,明明看侍(待)為(君)嚴。 今朝所以相辭別,不可直須教到嫌。

牧牛人曰:「不可去矣!」善友曰:「不然,須去矣!」如是再三,留不得。遂問:「去要何物?」盲人曰:「汝若怜念我者,為我作一面瑟(琴),送我著州城多人之處安置,我自彈曲乞食矣!」牧者遂求得一瑟(琴)贈之,送在利師王國市內。

留連雖切無心住,懇至拜辭須欲去。

盲土(士)然知說擾煩,牧人未免生疑慮。 我貧居,況村墅,難辦珠金相借助。 奉獻家中一面瑟(琴),送君安置多人處。

主人垂念客分明,難似今朝主客情。

客感叨煩言切切,主慚寂寞淚盈盈。

居家極闕三時飯,送路聊申一面瑟(琴)。 彼此禮儀皆總足,相隨直到利師城。 ?肩入國座(坐)長街,別牧牛人請卻迴。

倚託故難嫌浩鬧,經過信任撲塵埃。

摩抄(挲)頭面情私喜,調弄瑟(琴)絃曲暗排。

多少人民皆總看,何似音生指也唱將來。

經善友巧善彈瑟(琴),其音和雅,悅可眾心。一切大眾皆共供給飲食,乃至充足,利師跋王國內伍百乞人皆得飽滿。 既到國內,遂彈瑟(琴),一切人皆看。兼五百貧人。

倍加彈得感人情,終不分疏出姓名。

曲上早能分節拍,絃中更巧貼音聲。

非唯探候聞宮內,兼又傳揚動國城。

應是街坊相屈喚,無論高下總來聽。

因此街坊人眾,遞互相傳,裝裹衣裳,供給●(茶)飯。豈空飽一身盲士,兼普濟五百貧人。皆蒙曲調之因依,盡自賢歌之庇廕。

街坊每日彈歌曲,到處看人千萬蔟(簇)。

總道多應別有家,盡言可惜教無目。

飯盈盤,衣滿複,無問高低垂顧錄。

莫說豐饒一箇身,兼供五百貧兒足。

朝朝座(坐)市弄絃歌,婦女雲奔不那(奈)何。

雅調又高兼又穩,清音能美復能和。 非空飯味人人足,兼得衣裳日日多。

五百貧夫皆飽暖,阿誰福力敢如他。

自懽自悅暢情懷,每日人聽滿六街。

儀貌頓蒙拋瘦悴,衣裝都總換塵埃。 終無姓字傳人耳,只以歌詞渾世財。

正是逍遙安樂次,被阿誰借請也唱將來。

經時王有一果園,其園茂盛,常患鳥雀。時守園監語善友言:「汝當為我阿護鳥雀,我當〔好〕相供給,願…」 佛報恩經第十一

三、〔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經文〕

上來總是弟(第)十八上求佛地住處?(門)中。次第解釋之中,且有三段經文:第一,●(簡)所緣境。經「●●(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恆)河中所有沙」至「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答也。第二,明佛能知。經「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也。第三,徵釋所已。經:「須菩提,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至「未來心不可得」。是也。三段不同,且當第一●(簡)所緣境者:

五眼義門排遣了,若干心數又如何,

指示恆河沙數如(了),經中便請唱將羅。

經:「須菩提,於意云何,」至「若干種心。」此唱經文。明用一恆河沙數諸恆河,緣用諸恆河中沙數諸佛世界。佛●(問)須菩提,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言: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者,即是爾所世界中,各有眾生,各有若干心也。

將沙數世世難窮,盡是諸佛國土中, 世界眾生無億數,各懷心義幾千重。

若國土,若干人,若干沙數若干身, 佛有若干光照耀,盡教總得出沈淪。

佛有他心盡見伊,若干心數總皆知,

筭(算)料不應取次說,都公案上復如何。

經:「須菩提,如來悉知見」等;

一河沙數眾河沙,數盡恆河世界家,

一個眾生有多少意,意中各自有千差。

牟尼佛有多方便,變現令居百億花,

過去未來及現在,三心難弁唱將羅。

經:「何以故?」如前所說也,答也。言如來說諸心者,先深眾心也。言皆為非心者,言是名為心者,是顛倒邪見之心也。乃至「未來心不可得」者,徵釋也。一切眾生●(聞)說諸心,為是實心,故●(得)破遣,過去〔心〕已●(滅),未來心未至,現在心?住,三世求心,●(乃)不可得,此明三皆空也。法喻合。

一心能起幾千心,九轉十翻?(那)●(畔)尋,

繼絆網羅不用入,?明顛倒莫教侵。

現在未來並過去,作用思維事轉深,

佛意總教除斷卻,此是菩提大道心。

揀卻邪心不用留,?明妄相也須休,

持念金●(剛)般若法,百年之後便何憂。 須轉念,莫蹉跎,知是漂沈不要過,

眼暗耳聾看即是,要●(身)曲台(呂)又如何。 直得剩轉金剛教,般若●(無)過遍數多,

施惠萬般求福德,三千七寶唱將羅。

經:「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乃至「多不」者。問也。

〔經〕:「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者,答也。言:〔經〕「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諸德福得多」者,佛為印成也。言三千七寶者,如上所解也。言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德福甚多者。所為本心顛倒,遂即依心起行修福,福亦顛倒。如醉人朦籠(朧)而行,雖然即醉,隱●(影)望家而行,任運欲達家,有骨肉相接,便至其家,醉醒方知。若早是醉迷,又望●(坑)而行,必見顛墜。此是(事)亦然。我身?量生來早是沉迷,今又遇政法心欲邪宗,必逢顛也。言以福德?故,如來說得福多者,言有實者,為有相福也。故言?相者,為?相行,遂獲有相之福德。故曰以福得(德)?故,如來說得福多也。

上來有三:一、問,二、答,第三、如來印成。三段經文,合為一唱,解釋已竟。

上來有一十八住門中第十八,上求佛地住處門中,先有六段經文:第一、國土莊嚴具足,解釋已了。第二、?上見智淨具足,已了。第三、色身具足。第四、相身具足。第五、語具足。第六、心具足。六段經文,各各不同,前二已竟,今當第三色身具足者。 經:言道「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已(以)具足色身見不?」問也。「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乃至「即非是名,」答也。此文有四:一、問,二、答,三、徵,四、釋。此明色身與法身有異,故二不可以色身見法身也。言如來說具足色身者,此明如來色身不離法身也。言即非者,不乖異也。言是名具足色身者,此明:色法雖?本是一。

法身?相本?刑(形),現相權宜化有情。

身色端嚴長丈六,八十種好自然明。 慈悲處處垂方便,喜捨頭頭願早成。

但得眾生登果位,便是天平與地平。 深觀濁世苦偏多,惡業持身不那何。

諸相未知何似許,文中應有唱將羅。

〔經〕:「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諸相。色身具足,是名諸相見足。言不應以具足色身見諸相者,」乃至「是名諸相具足。」言不,此明相好與法身異故,故不可以相好見身也。言如來說諸相具足者,此明相好本從法身上起也。言是名諸相具足者,此明雖異不乖一,成?(第)二句也。此是六段文中第四相身具足也。

如來若不現金身,爭化得●●(閻浮)世上人,

百憶垂刑由不悟,參差上自卻沉淪。

四弘誓願深如海,六度無邊布法雲,

蠢動含令(情)皆利益,不論胎卵盡沾恩。

黃金座,紫金臺,一法門中萬法開,

假設虛施皆不用,真言實語唱將〔來〕。

經:「汝勿謂如來作是念,」乃至「無法可說,是名說法。」此是第五語〔相〕具足也。 此又有五:一、問,二、遮,三、徵,四、釋,五、成。言汝勿為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者,意言莫道如來,即法身能說法也。言莫作是念者,遮說也。言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者。若人言如來即法身,有所說離法身,更別有所說法,即是謗佛,不離法身所說也。色相之身,從法身而現化,萬法流行,從化身演出也。●(互)相依止,源本法身也。經言:「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者,約教有說,就理無言,無言是名說法者,明理教相應,不即不離,是名說法也。

上來總是十八住處門中,且有六段經文,於色已竟,今當第六心具足者。就此文中分之為六,即六種是也。言六種心者:第一、念處心,第二、政覺心,第三、施設大利法心,第四、採(攝)取法身心,第五、不住生死●(涅槃)心,第六、住淨心,六段不同。且第一、念處心者,此文有四:問,答、徵、釋。

各請斂心合掌著,能加字數唱將〔來〕。

〔經〕:「爾時惠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問也。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答也。何以故?徵也。須菩提,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釋也。言彼非眾生者,彼非者,從真如上起差也。是人能行六度之行,得成聖位,即非眾生也。言非不眾生者,是人作眾生行,即非不眾生也。言如來說非眾生者,即今現受其身也。此六十字自豪州入●(冥)僧遝(還)魂後,於石碑上得之也。 崇聖寺僧入

此唱經文意義長,勸人達理悟無常。

●(業)道之中由自念,冥司稱讚足威光。

還魂記內分明說,廣異文中有吉祥。

在世之中銷苦離,臨終決定住西方,

世●事,白(目)前存,苦樂相兼有甚●(誇), 聽取經中沒語道,分明好為唱將羅。 經:「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菩提,為無所得邪?」此是善現發問也。言如是者,如來印成也。言:「須菩提,我於阿耨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者,」此性淨菩提,本來圓滿,無法可得。是菩提也,彼「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者,此是平等菩提也。言「是名阿耨菩提」者,以平等故。 此是六種心之中第二政(正)●(覺)心也。此文有二:第一、明善現發問,如來印成。明●(菩提)●(果)●(無)所得也,即適來所唱是也。第二、明菩提因無所得者。

經:以無我人等,修一切善法;即得●(菩提)所言善法者」乃至「即非是名也。」兩段不同,且當第一果無所得者。●(菩提)名有三:一、性淨●(菩提),二、平等●(菩提),三、方便●(菩提)。言是法平等,無高下者即是法身●(菩提),在於六道身中,亦不減下。在佛身中亦不增●(高),名平等●(菩提)也。

●(菩提)大道本來圓,妙法多能助世間,

不減不增平等義,?高?下盡同旅(旋)。

六道身中?欠少,諸佛身上不遍(偏)多, 草木以來沾般若,藂林盡有六波羅。

悲願泣,或歡歌,或時相遇或蹉跎

悟了還同佛境界,迷時衣(依)舊卻成魔。

也剛築,也柔和,虛空逼塞滿娑婆,

此如來平等義,修何善法唱將羅。

經:「菩提以無我人等」乃至「即是名也」。此是第二段,菩提因無所得,以由緣也,緣?●(我)人壽者,又●(修)政法?漏,乃得菩提也。言所言善法者,●?(修於)善法也。言如來說非善法者,非世間有漏善也。言是名善法者,是出世間?漏善法也。

善法直得次第修,虛施功果沒因由, ?漏果圓生淨土,有為功德?(行)難籌。

祭神祀鬼求邪福,政見門中●(事)不收, 一種是修諸善法,何如向佛法裏用心求。 非善法,不須修,是善法,切須修,

佛法名為是善法,邪魔非法不堪修。

堅修善法沒人過,定證菩提阿耨多。

向下經文沒語道,三千七寶唱將來。

〔經〕:「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乃至「若人以此般若波羅密經」乃至「喻不能及者」,此是第三施設大利心也。就此文中,分之為二:第一、政法利益,校量勝劣,適來所唱是也。第二、安立第一義,順成返顯,揀異凡夫。兩段不同,且當第一,政施法利者,言三千六千如上事也。七寶須彌,亦如上說也。辟(譬)喻所不能及者,校量顯勝,滅惡生善,勝劣之間,亦不相似,為因感果不相似也。

三千七寶若須彌,未勝常將般若持,

捨施福田□廣大,高遷未必證菩提。 百千萬億無疆福,究竟沉淪定●(有)期,

念得一抽清淨教,三塗六道鎮相隨。

校量功德言談了,揀異凡夫事若何,

大眾斂心合掌著,高聲●〔為唱將羅羅〕。

經:「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為(謂)如來作是念,」乃至「說非凡夫者」此是第二順成返顯也。言勿為(謂)如來度眾生者,准平等理中無眾生也。言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一切眾生平等,皆有真如法身,非是度始乃有也。●(言)「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有我者,世間若有一個眾生是如來度,如來即有我人壽者也。如水之在雍,決之即流,信之心,勸之即發菩提也。言:「須菩提,如來說有我,即非有我者,」蓋緣凡夫之人,用(以)為有我,如來與斷也。言即非凡夫者,無實凡夫,若定為凡夫,即不言證聖也。

凡夫由來沒定期,祗是全由造業時, 政信●(自)然生淨土,邪心祗是自家欺,

聖諦本來修政信,凡夫因地自生疑。

事在目前無錯謬,金剛經上●(盡)皆知。

三十二相如何說,偈訟(頌)長行讚阿誰,

六段文中第四段,都公案上〔唱將羅〕。

經:「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問也。「須菩提〔言〕:如是如是」,答也。「佛言:須菩提,若以卅二(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如來質也。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領解也。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至「不能見如來。」此即緣須菩提見相之心未息,如來故以此偈勸之,令生實信也。此義是佛語,須菩提不應以三十二相,修成功德之身,比並法身本來之身也。法喻合。如世間官職也,章服雖同,行業各異,佛與輪王亦然也。

雖然万法總皆●(空),依負還須立祖宗, 大有顏客(容)相似者,爭那尊卑事不同。 輪王相有三十二,不離巡●(循環)六道中,

牟尼萬劫超三界,佛與輪王行不同。

用色相,以音聲,不能如●(但)解修行,

此個名為邪見相,菩提佛果大難成。

塞●(謾)驀(罵),世間術,莫行邪行莫徒●(疾),

眼見先●(靈)皆妄語,耳聽天樂不著實。

終朝只是行邪道,甚時政見一花臺,

偈訟(頌)適來言已了,長行好為唱●〔唱羅〕。

經:「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菩提者。」此是第四●(攝)取法身心門中第二段經文。此唱經文是須菩提聞說法身,非修成相,意為報身菩薩,亦非修成相也。政遮也。

空生錯會如來意,為是真如本自修, 大聖世尊重為說,令教覺語(悟)志心求, 說斷滅,復如何,特地應須說向他,

六種之心第五段,又分兩段唱將來。

經:「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菩提者,說諸法斷滅〔相〕。莫作是念,何以故?」徵也。汝能發菩提心,即須於法不說斷滅相。此唱經,名不住●(涅槃)也。經言,說諸法斷滅者,佛語須菩提,汝若便言法身既是本來,何用修者,此是起斷滅相也。言莫作是念者,佛為遮也。言何以故?徵也。汝能發菩提者,即●?(須於)本來法上,不生斷滅相,為度眾生故,故言於法不說斷滅相也。法喻合。

證得菩提金色相,只徒三界度眾生,

貪趁向涅槃安處座,眾生因甚肯修行。

︱般變化時時現,作用神通處處呈。

佛法常教不斷滅,專心演說大乘經。

捨七寶,又如何,盡勝常持阿耨多,

功德未知〔何〕似許,不教貪處唱將來。

經:「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言施福雖多也。若復有人求(知)一切法?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於)菩薩所得功德者。」是人持經功德,成無上道也。施福雖多,必竟沈墜也。是人因世間持經,獲出世間福,證涅槃果,知諸法●(空)也。乃勝施寶也。言「諸菩薩不●(受)福德者,」菩薩由?我?生解,故不受有漏福報。言「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者。」此是須●(菩提)問●(菩薩)何以不受福耶。答:「●(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也。」

是菩薩得我法二●(空)故不生貪也。恆河七寶,如前解了。此唱經文,明第五修不住生死。初、問劣,二、問勝也。三千七寶施含蠢動,世世受福,福盡還墜,四句偈文,能銷?量重業,究竟成佛也。 七寶持來惠有情,感果人中天上生,

此則名為有漏福,不如常轉大乘經。

有漏福,受榮花,何似持經種善芽,

菩薩不貪如是福,如來義理唱將羅。

經:「須菩提,若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者,顯非也。何以故者?徵也。如來者,?所從來,亦?所去,故名如來者,釋義也。若由如也,如人言也。」上來總是六種心中,第六●(所)住淨心也。此門之中,第六通合,都有七唱經文,段段別分,六唱是長行,二唱是偈訟(頌)也。適來所唱,是第一威儀行住淨也。」

經:「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座臥者」乃至「?所從來亦旡所去,故名如來者。」若人言真身亦有去來,即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也。真身應身雖有異,義歸一也。言?所從來,又?所去者,即真常不動也。報身如來者,六度十一空,化身從如實道,即是三身如來也。

一真法界本無差,平等能均萬萬家,

坐臥去來權示現,化身百億喻河沙。

湛然不動超三界,六道常行自利他,

法報二身人不會,由如何等唱將羅。

經:「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問也。甚多世尊,答也。何以故?徵也。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即不(不字為衍文)不說是微塵眾釋也。所以者何?難也。言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者,」乃至「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者。」此唱經文是第二蘊體非實也。

微塵能成世界,應身能顯真身。言碎世界為塵多不?甚多者,此喻顯從真見應,非定一義也。後顯諸佛斷滅煩●(惱)盡儀也。且世界是塵所成,塵從世界上起。且化身本自真身,真身因化而顯。非塵不成其界,非化不顯其真。且從年至歲?塵,塵不離於世界。從劫至劫度眾生,眾生元在法界。不動即止,佛及眾生亦然也。塵不動即是止也,煩惱不動即是●(滅)也。言何以故?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此明微塵不實,煩惱亦不實也。言則非是名者,明佛說碎世界作微塵,喻諸佛斷煩惱盡,於真如法界處,非定一●(義)也。

且塵在世界,而世界能客(容),煩煩(惱)在法界,而法界不染。或云煩惱在佛,而惟佛能伏。塵在世界,而世界能受也。

且若非世界,焉能容爾許多微塵,且若非如來,焉能伏爾許多煩惱。且世界是空,而微塵亦空,且真如是空,而煩惱亦空,故曰非定一義也。

世界非常可?寬,容納塵埃有甚難,

五岳四櫝(瀆)皆總受,不論江海及諸山。

藂林花藥兼松竹,六道三●及四禪,

直是上生非相處,風輪水祭總成困(閑)。

直常法界還如此,煩惱摧伏有甚難,

不揀四生兼六類,盡得?餘證涅槃。 微塵道理稱揚了,向下經文事若何, 各請斂心合掌手,衣(依)前好了〔唱唱羅〕。

經:「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乃至「貪著其事者。」 此唱經文是第二約二諦,弁為重成也。言若世界實有,是一合相者,何以得知世界不實耶?若世界定實有性,法身如來,喻如世界。一切煩惱,喻如塵埃。微〔塵〕從世界而起,世是微塵所成,非煩惱不顯法身,非塵埃不顯世也。若?出眾微塵,從他方而著,他方豈不是世耶?若驅出眾煩惱,從別處而著,別處起(豈)不是法界也。此微塵之義,其事甚深也。 不揀山河大地,不揀日月星辰,

不論三惡道中,不說十方世界。 將來盡化作微塵,撒在空中處處勻,

積聚微塵成世界,將來打碎作成塵。

我佛身似三千界,煩惱由如世上塵,

世界本因塵土造,眾生能變作佛身。

世界上,有塵埃,眾生身上有如來,

佛與眾生不塞離,眾生貪變(戀)卻輪迴。

過●(素)

經云:如來說一合相者,緣微塵世界,被人一合相。如來向說過●云,被人計一合相。法喻合。若准佛意本來云,即非定性一合相也。經云:是名一合相者,即是假名一合相也。明非也,明異也。經云: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者,若世界有性,即名然合也。非有此理,故不可呵。但凡夫之人,虛妄貪著,妄計為實也。

微塵可得遇著風,當時幅塞滿虛空,

信腳夜行迷暗走,不知南北與西東。

眾生身分還如此,貪變(戀)?明欲火中,

佛與眾生雖不遠,?緣隔壁鎮長聾。 世間貪變(戀)是凡夫,不悟身中明月珠, 當日如來親為說,都公案上復何如。

經云:「若人言佛說我見」至「所說義不?」問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答也。「何以故?」徵也。「世尊說,我見人見乃至即非是名壽者」釋也。此是七唱之中,第四如所不分別,即?能見也。蓋為眾生故,如來說眾生病,眾生聞說為是如來有此我人壽者見也。就釋文中解,初句明凡夫我見,二句明凡夫我●(執),三句明凡夫妄計有我,故如來為說,即非是名也。

眾生執我為實有,世尊為說總皆●(空),

不解所說如來義,強生分別入繁(樊)籠。

金剛般若真常法,解具三明證六通,

五百世中能轉念,惡道三塗永不逢。

向下更有一唱經,便是如來相勸處,

各請斂心合手掌著,斷除法相唱將來。

經:「須菩提,發三耨三菩提者,科文云:何人不分別,問也。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者。」

科文云:問於何人不分別?又問於何法不分別?此是答求一切法等也,此是法空也,應如是無我知,如是無我見,如是無我,如是信解不生法相矣,指法之言。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此二諦法相也。言二諦者,即世諦第一義諦也。言是名法相者,是名取著法相也。

俗諦門中事相多,真空道理沒偏坡(頗),

曉悟大乘?相理,自然心裏伏天魔。 又將七寶依前施,不●演說事如何, ?量阿僧祇劫數,清令雅調唱將羅。

經:「須菩提,若有人以滿?量阿僧祇劫世界七寶持用布施。」

此舉?數劫七寶布施也,布施不如持經也。言發菩提心者勝彼者,此唱經緣前文中明真身不動,眾生疑為是化身如來,所說經法?福報故,此所以舉化佛之教,巨有福報尚不如持於此經。七寶布施●(滿)僧祇界,亦不如能持此經也。若人以?量七寶滿僧祇界布施,不如發大菩提心,持經如經所行也。此唱經文是七段中,第五校量顯勝也。若廣引持經現世、●?、及當得菩提,可無盡也。

?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將惠有情, 布施雖獲無限福,不如常轉大乘經。

施寶能招多快樂,官職尊崇次第榮, 假饒身命皆將捨,未勝常持般若經。

此是如來真淨法,勸人依此學修行, 世間貪變(戀)沈淪福,爭須似蓮花朵上生。

持四句,滅千災,任運心中覺性開,

既解持經莫取相,如如不動唱將來。 邈觀故題:此經讚●不思宜,留傳天下眾人知。有緣得遇諸●見,蓮花會裏與君倚。

經:「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者,」此是七唱之中第六段,政明說法不染也。言云何為人演說者,此問應化佛身既為人說法,如何不取世間相也。答:如如不動者也。且佛化應身,雖然為人說法,如似真如不搖不動也,故經答言如如不動是也。 發心疑轉大乘經,總未排比不要明。

會得經中真經路,?過嘿嘿學修行。

裝香轉念尋常事,不如●(誇)張到處呈。

經上令教不取相,如如不動自然成。

有為法,右絕多,觀行觀伊事若何。

夢幻之身應不久,再三相勸唱將來。

經:「何以故?」徵也即徵詰前來有為之相也。「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者,此唱是七唱之中,第七流轉不染也。言一切有為法者,總舉有為之法也。言如夢幻泡影露電者,約六喻解釋也。言夢者,過去法如夢也。淨名經云:為虛妄見也。言幻者,現在法如幻也。淨名經:從顛倒起也。約注云過去法如夢,現在法如電,依報如幻,政報如露,三受如泡,業行如影。言三受法者,即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也。言應作如是觀者,佛勸令於有為法中,但作此觀,故得如如不動也。

散勸文

亦是結勸行人,應當學佛作如是觀也。

從前已過人間事,隱影思量夢一般,

現在榮華如似電,未來虛幻不堪觀。

中秋八月演朝露,滴滴如珠草上懸,

也似人身?兩種,未客(容)快樂卻巡鐶(循環)。 一泡破,一泡成,雨點如珠水上行, 也似人身?兩種,這邀(邊)纔死那邊生。 業如影,行如身,行業還同影與人, 善業感招生勝處,業緣重即卻沈淪。

佛教如是觀虛幻,弁取前生識取因,

莫在有為心有相,如如不動是名真。

序分政宗今講了,流通末後意如何,

一段經文三段唱,且當第一唱將羅。 經:「佛說是已者」此是流通分中,第一標佛化畢也。言已者,畢竟了絕之義也。 佛是牟尼三界主,經是金剛一卷經,

說是慈尊親為說,人天總得悟無生。

辭法座,捨花臺,修羅大眾意徘●(徊), 奉計當時聞法了,誰人領解唱將羅。

經:「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至「聞佛所說者。」此是第二段,表眾同聞也。言長老者須菩提者,已如上弁,比丘者,亦如上弁也。

言比丘尼者,佛度夷(姨)母之時,阿難三請如來。言三請者:一、直請,二、舉恩請,三、舉過去,諸佛皆有四眾,然可度也。尼者女也。尼有八敬,百、罵、舉、受、懺、請、安、恣,是其八也。優婆塞者,近佛界(男)也。優婆夷者,近佛女也。光淨曉潔,名之為天,有多恩義,名之為人。言修羅者,唐言不斷疑神。問:何名不斷疑?答:此人修行五度,而生悔心,故名不斷疑也,亦名不飲酒神也。七勸

祇園會裏談真教,能問慈尊是阿誰,

算料別人應不敢,莫過長者須菩提。

解空羅漢多方便,起坐如來鎮塞隨。

不遣四生著有相,三乘總要悟無為。

比丘僧,比丘尼,同聞般若契根機。

不說當初佛在日,如今聞說也●(歸)依。

一會人,一會天,梵王帝釋及諸仙, 為聽金剛般若法,同時總在世尊前。

此經一卷最幽玄,廿句 夜叉眾,●撻婆,修羅又有緊那羅,

八部龍神千萬眾,五音六律奏箏歌。

圍寶座,遶花臺,覺道菩提心已開。

信受奉行歡喜處,分明好為唱將羅。

經:「皆大歡喜,信受奉行」者,第三歡喜奉行也。言歡喜者有三清淨。言三清淨者:一、能說清淨,是佛也;二、所說清淨是教也;三、聞經得果清淨是眾也。具此三義,故得歡喜奉行也。

上來有三:一、序分,二、政宗,三、流通。初從「如是我聞」至「敷坐而座」為序分;二、從「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至「應作如是觀」已來,為政宗分也。三、從「佛說是經已」至「信受奉行」名流通分。三段不〔同〕。就流通分有三:第一、標佛化畢,即「佛說是經已者」是也。第二、表眾同聞,即「長老須菩提聞佛所說」是也。第三、歡喜奉行,即「皆大歡喜信受奉行」是也。三段不同,總是一卷經文。

解釋已竟,從此外覓●(送)路而走,七勸任用者也。

貞明六年正月□日,食堂後面書抄清密,故記之爾。

四、〔佛說阿彌陀經講經文〕(一)

(上缺)□宮振動皆驚怖,童子真心福感招,

從此必應成正覺,誓向菩提駕法橋。 第一名曰怖魔,第二何名乞事。上從諸佛乞法,下從檀越乞食。

袈裟纔掛體,便得為僧相。

生滻不結周,不求於利養。 隨分且過時,不起於溢蕩。

早願證生空,生死休來往。

一件袈裟掛在身,威議(儀)去就與常人。 周遊雲水為家舍,到處青山與作鄰。

禁制貪嗔除望(妄)想,經行樹下廣修真。 上從諸佛求真法,下化迷徒出苦津。

周遊雲水不為難,掌缽巡門化一餐,

百納(衲)遍身且過日,一瓶添了鎮長閑。

看經每向雲中寺,欹枕遙思海上山, 觀此世徒(途)渾似夢,誰能終日帶愁顏。

第三名曰淨持戒。 既辭父母作沙門,意願修行出世塵, 軌範每常長不闕,威儀未省暫離身。

行時不離三依(衣)眠,出宿還須普告陳, 進上(止)終諸過馬勝,威駝(逶迤)行步與常倫。

松篁勁節,未可化其堅貞;

霜雪瑩明,難可儔於皎白。

禁制身心無毀犯,名聞利養弟隨身。

由持戒故得定,因定乃得神通,

功德憑此周圓,任軍(運)無之惡業。

欲得當來登彼岸,要持淨戒護浮囊。 或云淨命則乞事中攝離四邪五邪等。或云破惡即淨持戒,如魔思女持戒,猶如破毒氣,直到命終不犯戒故。以下解眾。言眾者上略故。具足義記云:眾和合故,梵語僧伽,此云和合。僧具理和事和,僧德僧類,四人已上,訢遵揭離雜諍競,故云和合。戒和若聖若凡,必同遵;見和隨淺隨深,須總解。 利和一錢一鐵悉同沾。

身和共住長幼,周(同)居伽藍。 口和不淨不譚善惡絕氣云。 意和蜜蜜(密密)修行不違背。

六事依行無欠闕,終諸便是好師僧,

不論崔盧柳鄭,莫說姓薛姓裴,

僧家和合為門,到處悉皆一種。

尊化存其夏臘,任軍(運)已遣榮枯。

同向解脫門中,合受如斯覆陰(蔭)。 一縷袈娑身上掛,堪與門徒長福田。

身披縷褐福田衣,堪與門徒作所歸,

戒似天邊秋夜月,防非止惡要精持。

僧家只合為和順,也不行藏說是非,

唯有出家佛弟子,和合所以得如斯。

經云:「千二百五十人俱,」名舉數也。僑陳如等五人,迦葉兄弟並諸眷屬共一千人,舍利弗目乾連並眷屬二百人,那舍長者子又領五十人,共計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除五不論。與者共也,兼也,共也之義。大者約數得名。即門(問)何等之人?經說比丘之眾;其數都來多少?經:「千二百五十人俱。」

若說當日其(祇)園會,羅漢莫非皆上皆(智),

盡具三明及六通,??出來能自在。

忽見神通化眾人,瞻禮悉能皆滅罪。

若非見者發人心,能與眾生作依賴。

虔虔住意近花臺,合掌顒顒囋善哉。

聞道世尊居法會,諸天聖眾競推排。

焚香不離芙蓉坐,瞻睹常於翡翠臺。

盡赴祇園清淨會,願聞正法唱將來。

經云:「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此兩句是總標千二百五十人俱也。法華經云:此經略囋。維摩經云:金?各隨道理。大者有其三義:第一為大,超有學故。第二智大,盡煩腦(惱)故。第三用大,具三明六通故。「阿羅漢」者,釋有三義:第一云永害煩惱賊故。第二不生,更不招感後有身故。第三云應共(供)堪消人間廣大供養。「眾所知識」者,指諸大羅漢嘆也。德位既大,卓爾異常,熟(孰)不知名而欽之,熟(孰)不知之貌仰之,故眾所知識。皆是者,德位既大,行業相似,故云皆是大也。 偉哉羅漢,位極難階。超有學之流,越凡夫之輩。智具十智,通具六通,叨掘三明,包含八解,●磨口劍,斷六賊於解脫之場;張綰定弓,射四魔於菩提之路。用精進馬甲冑射煩惱賊,射煩惱之賊,破無明之惡,生死之箭爰傷,以念之為戈矛,算?明而莫鄙,斷五明之株杌,忍草猶是不令生,燒煩惱之叢林,遣覺花而漸茂。父母胞胎而不受,人間供養而堪消,現大身而●(逼)塞虛空,化少身形如芥子。忽湧身於霄漢,頭上火焰而炵炵,或隱質於地中,足下清波而浩浩。供養者現世獲福,毀謗者墮落於阿鼻。

名聞遐邇共遵,道得(德)名高已遠,

擁搭霞衣親在會,同聞出世甚深經。

結使皆能斷,身登解脫床,

神通人莫側(測),心智福無●(疆)。

盡已超凡界,去住是尋常,

若能贍禮者,罪滅幾生殃。 神通羅漢盡知名,見者能令福智生,

不向三塗親往返,免於六道受身形。

個個盡皆除結使,人人各自化群情。

未委當初佛會裏,慈悲請為烈(列)其名。 龍天八部竟徘徊,合常(掌)顒顒唱善哉,

菩薩聲聞皆赴會,諸天聖眾盡相摧(催)。 三三盡遶蓮花坐,兩兩相隨近寶臺,

大眾虔心合掌著,要問名字唱將來。 經云:「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離盤陀伽〔難陀〕、阿難陀、羅?羅、嬌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俱羅〕阿●婁?。」言「長老」者,年高臘長,僧中上首之倍(輩)也。舍利弗者,具足云●舍利佛怛羅,此云身子。以母氏身品異常,是彼之子,故云身子。亦云鶖子。謂舍利弗是鳥,唐言鶖鷺。此鳥眼目明利,其母相似,故以為是彼之子也,故云鶖子。王舍城內,有大論師,號摩陀羅,是鶖子之外氏矣。王見聰惠,博達多心,遂封賞一邑,充為捧(俸)祿,其有一女鶖鷺,後時南天竺國有一論師,詣上茅城,名憂波提,以鐵葉葉●恐溢出經書,頭裁(戴)火盆,表離愚暗,即扣論擊鼓,告集國人,欲與摩陀羅定其優劣。

摩陀既食國捧(俸),合與新來論譚。 離家疑(擬)去論臺,路見二牛相觝。

南邊其形稍黑,北伴(畔)來者體黃。

四腳距地而起,噴●嚂●而雲非,

南伴(畔)觝退北邊牛,心裏此時便驚怖。 摩陀羅見此事,遂乃自思惟:「今日對揚,我定將失。南邊之者,以況新來,北伴(畔)之徒,擬將似我。墮負之逃,先現於前;似此因由,我定輸失。」西天之法,論善最遵(尊),緣有新來,咸皆集會。帝王宰輔,鑾珮雲臻,剎利首陀,車騎先至。 摩陀心中驚怕,今日又逢作者,

腳澀步步●(懶)行,恍惚不知高下。

各自盡到論場,國王親排御駕,

看他賓主往來,問答不曾放捨。

陀羅國內盡知名,論鼓譚,最有聲,

提舍忽然從外入,擊陽(揚)法鼓更聰時。

窮究三枝源本末,更兼喻,甚能鶩(驚),

問難往來如劈竹,放關辭辯似流星。

陀羅論義不如他,詞辯縱橫不那何, 嘲誚分明如馬勝,機關深遂(邃)若玄何。

詞峰峻辯人難並,提舍其如雷震嚮(響)。

恰到浮圖卓勢力,論情聰利更無過。

捨提(提舍)得勝,齊唱好聲。王詔所司,合封一邑。群臣商議,不久論言,國不嫌寬,何由害邑。但奪陀羅之捧(俸)與提舍論師,又不危國祚,賞罰齊施。輸者自合甘心,羸(贏)者無妨感激,遂依臣命,奪邑賞之。提舍此時,會身不得也。王臣散後,士庶歸家,於後別時,乃看陀羅,申其罪過。

「小輩非常罪過,不合望(妄)申彼我,

為對國王大臣,不免便昇高坐(座)。

客主也合相饒,不合望外折挫, 慈悲願賜哀怜,今日特來酬賀!

縱有言辭輕觸處,幸垂佛眼悉相□。」

摩陀羅報提舍曰:

「何幸得陪高論,慶喜至心不盡,

何異擲石成金,有似拋磚之分。

想料非吾底(抵)對,墮負誓不相恨。

問難深愜王臣,封邑合當本分。

我有一女在家,性行不方(妨)柔順,

見汝少俊聰明,且要從其□□。

羨君持論世間無,藝業精通盡不如,

感得王臣生□□,□□□□□□□。

我有端嚴一個女,願聽他門給事須。

(下缺)

五、〔佛說阿彌陀經講經文〕(二)

昇坐已了,先念偈,焚香,稱諸佛●薩名。

自從大覺啟玄門,鹿菀(苑)靈山轉法論(輪)。

五部三乘諸海藏,流傳天下總沾恩。

僧尼四眾來金地,持花執蓋似奔雲,

此日既能拋火宅,暫時莫鬧聽經文。

三乘聖教實堪聽,句句能教業鄣輕,

不但當來成佛果,必應累劫罪山崩。

朝朝只是憂家●(業),何曾一日得聞經。

大眾暫時合掌著,聽法●(齊)心能不能?

但少(小)僧生逢濁世,濫處僧倫,全?學解之能,虛受人天信施,東遊唐國幸(華)都,望君賞紫,丞(承)恩特加師號。擬五臺山上,松攀(攀松)竹以經行;文殊殿前,獻香花而度日,欲施普化,爰別中幸(華)。負一錫以西來,途經數載;製三衣於沙●(磧),遠達崑●(崙),親牛頭山,巡于闐國。更欲西登雪嶺,親詣靈山。自嗟業鄣尤深,身逢病疾,遂乃●(遠)持微德,來達此方。睹我聖天可汗大迴鶻國,莫不地寬萬里,境廣千山,國大兵多,人強馬壯。天王乃名傳四海,得(德)布乾坤,卅(三十)餘年,國安人泰。早授諸佛之記,●(賴)蒙賢聖加持,權稱帝主人王,實乃化身菩薩。塈協九〔□〕之寵,爰承聖主諸恩,端正無?,諸天公主爺(鄧)林等,莫不貌奪群仙,顏如桃李,慈人玉潤。諸天特懃,莫不赤心奉國,忠孝全身,掃戎虜於山川,但勞隻葥(箭);靜妖紛(氛)於紫塞,不假絣紘。遂得葛祿藥摩,異貌達但,●(競)來歸伏,爭獻珠金。獨西乃納駝馬,土●(蕃)送寶送金。拔悉密則元是家生,黠戛私(斯)則本來奴婢。諸蕃部落,如雀怕鷹;責(側)近州城,如羊見虎。實稱本國,不是虛言。少(小)僧幸在釋門,□敢稱讚。更有諸宰相、達干、都督、敕使、薩溫、梅錄、●使、地略,應是天王左右,助佐金門。官僚將相等,莫〔□〕●匡國界,內奉忠懃,為主為君,?詞(辭)曉夜。善男善女檀越,信心奉戒持齋,精修不惓。更有諸都統毗尼法師、三藏法律僧政、寺主禪師陀尼眾阿姨師等,不及一一稱名,並乃戒珠朗曜,法水澄清,作人天師,為國中寶。更欣廣申讚歎,恐度時光,不及子細談揚,以下聊陳懺悔。凡是聽法,必須求哀,發露懺悔,先受三歸。次請五戒,方可聞法,增長善根。然後唱經,必獲祐福,稱三五聲佛名。佛子

長嗟累劫沈生死,輪迴六道幾時休, 三塗地獄受辛懃,只為多生造惡業。

煞生偷盜邪婬罪,妄語朝朝誑聖賢,

綺語兩舌出惡言,不怕當來三惡道。 貪嗔邪見遇癡業,定作三塗惡道因,

不逢善友為哀怜,牛頭夜叉諍肯敵。 拋在鑊湯爐炭內,鐵叉攪轉問根由,

前生為什沒不修行,今日還來惱亂我。

刀山劍樹?(驅)令上,猛火爐灰急遣行, 鐵鷹來啅眼睛穿,鐵●(狗)競來食心髓。

黑繩十字縱橫朾(釘),如似碁盤十字絣,

後教獄卒下●(鑿)冠,聚集嗥咷稱●痛。

若說三塗諸苦惱,百千萬劫實難言, 鑯(鐵)人聞談也心悛(酸),善男善女豈不怕。 只為平生無善友,不教鑯(懺)悔悔前愆,

凡夫十惡未能拋,努力今朝須懺悔。稱佛子 十●(條)惡業最難言,百千萬劫●(卻)?緣。

今日齊心須懺謝,剎般(那)命盡便生天。

門徒弟子,今日既來法會,大須努力,齊心合掌,與弟子懺悔十惡五●〔逆〕之罪,洗除垢穢,起●(殷)心淨心,來世往生西方淨土。連(蓮)花化生,永拋三惡道,長得見彌陀,願不願?能不能?善哉善哉!稱可佛心,龍天歡喜,必當罪滅三世。諸佛國地之日,總是凡夫,皆因善知識,發露懺悔,得成佛果。過去諸佛已成佛,現〔在〕諸佛今成佛,未來諸佛當成佛。門徒弟子,既解懺悔,改往修來,未來世中,必定成佛,更莫生疑。稱名次請十方佛為作證明。弟子某甲等,合道場人,?始已來,造諸惡業,煞生偷盜邪婬妄語綺語兩舌惡口?度,造貪嗔癡,飲酒食肉,煞父害母,破塔壞寺,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男起染心,污淨行尼。女起染心,污持淨戒僧,興身口意,毀罵僧尼。用三寶物,依官協勢,驅逼僧尼,劫●(奪)田水。或時驅便(使)僧伽奴婢,或因王法,出兵抄劫。擄掠他人,奪他妻女,劫他財物。勞(撈)魚放火,焚燒山林,開決渠河,乾煞水族。行住坐臥,傷其含識。耕田伐木,誤傷蟲命。放鷹走狗,煞害生靈,夫背其妻,別永(求)美色。妻背其夫,別貪男子,已(以)此而言,身口意●(業),造一切罪。今日今時,菿(對)十方佛,對十方菩薩,對三乘經,對十方僧,對諸大眾,不敢覆藏,志心懺悔,願罪消滅●(三說)。

凡夫造罪若須彌,從來不覺總不知, 不懺定應●(沈)惡道,若能懺悔便?疑。

如似積柴過北協(斗|陡),車牛般載定應遲,

當風只消一把火,當時柴埵(堆)便成灰。

弟子等名生作福,今生又得人身,

朝朝聽法聞經,日日持齋受戒。 縱有些些罪鄣,懺悔急遣消除,

如斯清淨之心,必須龍花三會。

懺悔已了,此受三歸,復持五戒,便得行願相扶,福智圓滿,將永佛果,永曉(免)輪迴。必受三歸,免沈邪道,歸依佛者,不隨(墮)地獄。歸依法者,不受鬼身。歸依僧者,不作畜生。門徒弟子,受此三歸,能不能,願不願?稱佛名。佛子

歸依三寶福難陳,免落三塗受苦辛, 不但未來成佛果,定知累劫出沈淪。

那謨那耶,那謨捺摩耶,那謨僧伽耶,三說。歸依佛兩足尊,歸依法離欲尊,歸依僧眾中尊,三說。門徒弟子,言歸依佛者,歸依何佛?且不是磨(摩)尼佛,又不是波斯佛,亦不是火祅佛,乃是清淨法身,圓滿報身,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歸依法者,乃五千卷藏經,名之為法。歸依僧者,號出家。乃是四杲(果)四向,剃●(髮)染衣,二部僧眾,真佛弟子,號出家人,且如西天有九十六種●(外)道,此間則有波斯、摩尼、火祅,哭神之輩,皆言我已出家,永離生死,並是虛誑,欺謾人天。唯有釋迦弟子,是其出家,堪受人天廣大供養,稱佛名。

其嗟外道百千般,忍飢受渴?杍(存)顛, 自誰誰(誑誑)他無利益,何曾死後得生天。

生天先要調心地,持齋布施入深禪, 每到日西獨喫飯,飢人遙望眼精(睛)穿。

念佛。次下請十方佛,作大燈(證)明,便受五戒,門徒弟子,能不能?願不願?善哉善哉!夫五戒者,是成佛之良因,為入聖之要路,三千威儀,八万細行。比丘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有五百戒。近事男,近是女,八戒十戒,並從五戒而生,天名五星,在地名五岳,在道教為五行,在儒為五帝,在釋為五戒。

第一:不得煞,能持否? 佛在靈鷲山之日,有一長者婆羅門, 向前合掌聞(問)如來,相好端嚴何日德(得)? 佛言長者聽吾語,諸佛如來多劫修,

未曾故煞一眾生,因此面輪如滿月。

三十二相同金色,八十種好悉圓明,

一一相好進修時,先用身心持五戒。

含靈有識永長命,豈忍將刀煞害他,

或是菩薩化身來,或是諸佛慈悲性。

或是父母為畜類,或是兄弟作牛羊,

凡夫不識是親姻,肉眼何曾分聖眾。 利刀截割將來喫,養者凡夫惡業身, 百千萬劫墮三塗,奉勸門徒不須煞。

廣說煞生因果業,百劫宣揚?盡期,

善男善女要思量,今日須聽法師語。

第二,不得偷盜,能持否?

佛在鹿野園中日,巍巍相好似金山,

梵王帝釋散香茄,八部龍神陳供養。 有一商人來獻供,請問如來往昔因,

毫光遠照若須彌,因地之中持何戒。

佛言商人聽吾語,我於過去百千生, 下至寸草不曾偷,未記黃昏偷他物。

八十種好過人相,三十二相勝天尊,

一一相好進修時,皆用身心持五戒。

若人故意偷他物,必感當來貧賤因, 作驢作馬負償他,銜鐵帶●(鞍)多飢渴。 蹄穿●(腰)〔□〕虫咀唼,口中橫骨不能言,

重?捧打遍身穿,只為前生偷他物。

或為奴婢償他力,衣飯何曾得具全,

夜頭早去阿郎嗔,日午齋時娘子打。 露頭赤腳看羊馬,冬寒夏熱敢辭辛,

年年轉賣作良人,如佽(似)行錢無定住。

行偷現世遭枷鎖,世人眼見不虛言,

來生還債極為難,今日須聽法師語。

第三,不得邪婬,能持否?

佛在祇園精舍內,五百居士獻香花,

人天大眾聽經文,善男善女聞妙法。

如來為有邪婬罪,能為生死作根由,

百劫千萬受沈淪,莫不皆因含欲境。

妻若邪婬拋兒●(婿),來生還感沒丈夫,

朝朝獨自守空房,日日孤單無倚枆(托)。

夫若邪婬拋女子,來生妻子不忠良,

見夫出後便私行,只是街頭覓共事。

未客(容)命斷沈三有,獄卒牛頭不放君,

男拋銅柱為邪婬,女臥鐵床為逃走。 自家夫婦須知限,莫抱非處及非時,

若在寺院及僧房,行非便得邪婬罪。 或時持齋受八戒,或時絜淨入壇場,

夫妻相●(觸)破威儀,應知亦犯邪淫罪,

非道依男女相,不得餘處犯根門,

莫同大石縱愚癡,不揀前頭及後面。 法師今朝分明說,只●(怨)門徒不覺知, 自今已後要分明,莫似往前行草草。

第四,不得妄語,能持否?

佛在王舍城中日,提婆達多共王親,

敕教國內及州城,第一不得供養佛。 如來乞食巡三匝,都來檀越不開門,

有一老婢出來迎,布施如來一團飯。 如來及與諸賢聖,塗檀結淨便充齋,

諸佛神力不思儀,變城(成)上味天甘路(露)。

如來親自與發願,願教善女早生天,

外道尼●自相驚,大家聚集呵呵笑。

衢(瞿)曇深解虛●(誑)語,忍飢不得出妄言, 一團乾飯不將難,如何便得生天杲(果)。

如來報言尼●子,我佛因果不思儀(議),

如似良田用水澆,一?種時收千?。

不同外道愚癡輩,誰感人天養活身,

如似種子●田中,種卻一石收五?。 佛如尼俱律陀樹,子小如似黑由麻,

垂條聳?百千尋,五百乘車蔭總遍。 如來應時舒舌相,上至諸天世界中,

吾從累劫不虛言,因此得城(成)?上覺,

故諸端語便城(成)佛,虛誑能招惡業因,

來生舌相不團圓,凡所出言人不信。

自誑誑他?利益,現世人聞不喜勸,

墮於地獄劍山中,拔出舌相利刀斬。

第五,不得飲酒食肉,能持否?

佛在拔提何(河)邊日,有一善女請僧齋,

次當羅漢赴齋時,檀越好心教飲酒。

要諸羅漢諸風疾,不興惡念醉僧人,

齋了到來寺門前,缽盂撲碎街頭臥。

袈裟到(倒)拽方裙破,錫杖梯拋帽子偏, 醉臥如同死蝦蟆,來往人看拍手笑。

佛即常(當)時集僧眾,與拽將來入寺中,

三番結磨立條章,從此僧尼遣斷酒。

煞父害母皆因酒,破●(塔)壞寺為甜將(漿),

三巡呷了便顛狂,不怕閻羅兼獄卒。 食肉從來佛不開,為徒(圖)香美煞將來,

爛搗椒薑滿碗著,更添好酒唱三臺。

不怕未來地獄生,如今且要肚羸垂,

自家身上割些喫,有罪無罪便應知。

或是諸佛為畜類,或是菩薩化身來,

若能不食眾生肉,賢聖同聲讚善哉。

上來已與門徒弟子,受三歸五戒了,更欲廣說法門?邊,窮劫不盡。次下便與門徒弟子唱經,能不能?願不願?念佛三五聲,佛說阿彌陀經。將釋此經,且分三段,初乃序分,次則正宗,後乃流通,一句一偈,價值百千兩金,我門徒弟子細解說。即將已此開讚大乘阿彌陀經所生功得(德),先用莊嚴可汗天王,伏願壽同日月,命等乾坤,四方之戎虜來庭,八表之華夷啟伏,奉為可汗天王。念一切佛。諸天公主,伏願雲仙化態,鶴質恆芳,長丞(承)聖主之恩,永沐皇王之?(寵)。念佛。諸天特懃,奉願命同松竹,不逢彫(凋)謝之災;福等山河,永在聖天諸後。諸僧統大師,伏願琉璃殿內,高然(燃)般若諸燈;阿耨池邊,永讚?生之偈。諸宰相,伏願福齊海岳,壽對松椿,永佐金門,長光聖代。諸都督、梅錄、達干、敕使、●(莊)使、薩溫、地〔略〕,應是在衙諸官人等,總願人人增祿位,各各保●(延)年,官職漸高遷,居家長安泰。諸寺毗尼、法律僧政、法師、律師、諸僧眾、尼眾、阿姨師,總願龍花三會,同登解脫之床,賢劫數中,早證?為之果。諸憂婆塞、憂婆姨,伏願善根日進,皆逢千佛之光,不●(退)信心,亦值龍花三會。更三塗息苦,地獄停酸。在床病人,早得痊差。懷胎難月,母子平安。獄內囚人,速蒙放赦。殊鄉遠客,早達家山,路上行人,不逢災難。為奴為婢,願〔□〕憍(嬌)怜。負債負財,恩寬平取。聾者能聽,啞者能言,●(跛)者能行,盲者能見。已(以)此而言,四百四病,總願消除。一切願心,早得圓滿。兵戈不起,疫癘休生。五●(穀)豐登,一人一樂業,總持十善,十惡休行,同梧(悟)真乘,斷除邪見,普共未來,同城(成)佛果。為此因緣,念一切佛。佛子。

大乘功得(德)最難量,先將因果奉天王,

壽命延長千萬歲,福同日月放神光。

四遠總來朝寶座,七州安泰賀時康,

現世且登天子位,未來定作法中王。

鄧林公主似神仙,不但凡夫佛也怜,

欲識從前生長處,應知總在率陀天。

雖居欲界超凡位,晨昏每向聖王前,

願生正見除邪見,來生早坐紫金連(蓮)。 更欲廣談名相,又恐虛度時光,

不如講說經文,早得菩提佛果。

但綠(緣)總愛聲色,所以污出言詞,

莫怪偈頌重重,切要門徒勸喜,

至如裟婆世界,須將身色化身,

上方香積如來,聞香便成佛果,

或有因味悟道,或有因解發心。

五大乘者,五境總成佛事,一切物並是真如。

蓮花出在污泥中,煩惱變城(成)〔□〕果。

不同大乘執見,每生分別之心。

不知五境本空,便言障人道果。

聲香味觸本來空,空與不空總是空, 法界?來本清淨,都不關他空不空。

此娑婆世界,以音聲為佛事,如來●(所)以現世(卅)二相。但聞聲教,便成道果。維摩經說:香積佛國,人但聞香,便成佛果。法花經說,法喜禪悅,食了即是味,故知以味為佛事。花嚴經說:善哉童子,參善諸識,逢一婬女,婬女告童子曰:「我有一法,能度眾生,一切男子煩惱,輕者手觸我身,便成佛果;煩惱稍重者,來抱我身,共我口子,便成佛果;煩惱極重者,共我宿臥,便成道果。」故知以觸為佛事。此身香味觸,悟其空性,即與真如不別,迷其空里(理),即是六塵煩惱。法師即將少許偈讚,化人?罪過。已下便即講經,大眾聽不聽?能不能?願不願?佛說阿彌陀經。

梵語母那,唐言名佛。佛者覺也,有三覺:一者自覺,勝諸凡夫,凡夫之人不自覺悟。二者覺他,勝諸獨覺,雖自覺悟,不能覺他眾。三者覺滿,勝諸菩薩。所以者何?菩薩雖修三●,了未圓滿,云何得知。經說十地菩薩,隔如輕羅而觀日月,如隔蟬紗而觀佛性。故知覺性未圓,福智由少。唯佛大覺,三覺圓明,出過三乘,故名為佛。且如釋迦如來於三?數劫,修持萬行,六婆羅密。第一僧祇劫中,供養七萬五千佛,最後如來名曰寶髻。第二僧祇劫中,供養七萬六千佛,最後如來名曰然燈。第三僧祇劫中,供養七萬七千佛,最後如來名曰勝觀。三?數劫外,於一百劫中修相好業。金剛經云:我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佛,悉皆供養?空過者。花嚴經云:

●(剎)塵心念數可知,大海中水可飲盡,

虛空可量風可計,?能說佛功德。

梵云阿彌陀,言?量壽。且知應言阿波囉米多,阿之字,唐言是?。波囉二字,唐言是量。米多二字,唐言是壽。梵云索(素)怛囉,唐言是經,或言是線。前言「佛說」,乃是釋迦如來金口所說。說者,言說屬其聲,故知此界,因聲悟道。?量壽者,乃是佛名。問此如來,在於何處。 西方去此十恆沙,有佛如來似釋迦,

城(成)佛已來經十劫,長於彼國坐連(蓮)花。

十方雖有諸賢理,就中此國最堪誇,

不同此界多煩惱,莊嚴爰是法王家。

地是黃金山是玉,林是琉璃水是茶,

三春早喫頻婆果,此間四月咬生瓜。

他家淨土人端正,釋迦世界●吒?,

頻伽共命生西國,此處由來足老?。

大體彌陀佛國,不同別處天堂,

一切煩惱全?,只是聞經念佛。 不逢生老病死,又?恩愛別離, 有情雖是化生,不同此間業力。 既?秋冬春夏,豈逢冷熱交煎,

朝朝合掌花開,日日彌陀受記。

上來所唱阿彌陀經,唐言?量壽,即是?量壽佛國中,行萬行,六波羅密,及至果位,遂得壽命?量,即是從果為名。次言無量壽國,乃從化主為名,如言漢國,漢是其人,國是其境,亦乃從人為名。今言?量壽國,或言淨土,或稱極樂世界,或稱常樂之鄉,或稱安養之方,差別眾名,不可具說。且初言淨方,言淨土者,有兩般淨:弟(第)一有情淨,第二?〔情淨〕。言有情淨者,?三惡道;?十善不,?四百四病,?黃門二刑,?蚖?(蛇)●蝎及諸毒虫、毒鳥、毒獸等。?有女人,●(總)是男子。?百八煩惱,皆共卅七菩提分法。?有聲聞,●是菩薩。?有胎生、卵生、濕生,皆是化生。非異●(熟)業之●(招)感,並一生補處,十地菩薩連(蓮)花生,不同諸處受異熟業,虫蛆金翅鳥等,受化生身,?有刀兵,?有奴婢,?有欺屈,?有飢饉,?有王官,即是?量壽佛為國王,觀音勢志為宰相,藥上藥王作梅錄,化生童子是百姓。不是納穀納麥,納酒納布。唯是朝獻花香,暮陳梵讚,更?別●(役)。已(以)此如(而)言,?有十悲、八苦,?有一切不可意事,唯有共命頻伽之鳥。非是業力受此鳥身,皆是?量壽佛宣流變,欲令發音念佛念僧之聲。或言極樂世界者,?有眾苦,但受法樂。非是五欲不淨之樂也。或稱常樂。常受法樂,?有苦●(辛),故稱常樂。不同此土,早朝唱歌,日午苦來,發聲便哭。或稱安養之鄉,乃是安樂養神之地。更欲廣說,恐廢時光,上來總說有情淨。次下言?情〔淨〕者,為地、水、火、風、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等。…言地淨者,金銀等七寶,為地所草不,並是香花,或是眾寶。?有荊●(棘)沙礫●鹵之地,?有高下坑坎埠,?有山石溪澗溝洫,?有毒草毒木苦參等物。已(以)此如(而)言,?有一切不可意物,唯有可意花香珍寶等物。言水淨者,所有泉自水池,具八功德,皆生眾寶,雜色連(蓮)花,大如車輪,池底金沙,四邊寶樹波動作聲,皆念三寶名。也?有清泥●(臭)穢,魚鱉蟆水族之類。亦?增?澸(減),冷熱混濁,澄清如鏡,照耀諸天,一切聖賢,皆共讚歎。言火清(淨)者,此乃有情、?情內外火也。言有情內火者,四大調適,?熱病瘡腫煩惱之火,及以婬欲熱惱之火。有情蜼(雖)具四大,不同此國,有增有減,咸惱亂眾生也。言?情外火者,此?量壽國,既是淨土,故?三災,亦?憂熱。不同此土,三災時起,七日並出,焚燒欲界及二禪等,兼諸地獄日夜火起,焚燒有情。已(以)此而言,?有憂熱之火也。言風淨者,亦具有情、?情內外之風者。有情內風者,?卅六般風黃之疾,言?情外風者,?團風、黑風、黃風等,吹山拔樹之風也。及三災起時,懷三禪等。淨土雖有內外之風,內風滋潤眾生,外風乃開花結子,或吹林木,雅韻清和,念三寶名,說八正道也。前言六塵淨者,第一色清(淨)者,二十種色者,聊申棟(揀)別,青莫(黃)赤白四種色,經中具說有四般連(蓮)花也。影、光、明、三種色赤(亦)有,故經說有樹林,故有影也。光者:一則佛光,二乃聖者身光,三者日月光。雖言淨土,亦有日月,不同諸天身光自照,故無日月。何以得知淨土有日月?經云:長於晨旦,持眾妙花供養十方?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經言晨旦食時,故知有日月也。?有日月,即便有闇,所以者何?一日一月,照四天下,故有晝夜。不可一日一月,長在淨土之上,而不運行,?此道理,或言佛神力,故光照?闇,即便有理也。煙、雲、塵、霧,此四種色,淨土應?,何以得知。(下缺)

六、〔佛說阿彌陀經講經文〕(三)

(上缺)復次,舍利弗,彼國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

此鳥韻□分五:一、總標羽族,二、別顯禽名,三、轉和雅音,四、詮論妙法,五、聞聲動念。

西方佛淨土,從來有異禽, 偏翻呈瑞氣,寥(嘹)亮演清音。 每見袪塵網,時聞益道心, 彌陀親所化,方悟願緣深。

青黃赤白數多般,端政珍奇顏色別,

不是鳥身受業報,並是彌陀化出來。

白野鶴,鄜州進。輕毛坫(沾)雪翅開霜,紅觜(嘴)能深練尾長。

名應玉符朝北闕,體柔天性瑞西方。

不憂雲路闐河遠,為對天顏送喜忙,

從此定知栖息處,月宮瓊樹是家鄉。 西方鳥即不如然,毛色雖同性還別,

各各解談微妙教,聞者咸皆發道心。

上來一唱不思議,總說西方有好鳥。 向下烈(列)其名字,不知道理如何。

都講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轉,

好韻宮商申雅調,高著聲音唱將來。

經:「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下缺)

七、〔佛說阿彌陀經講經文〕(四) 地獄苦吟 欲明大教之由漸,先須讚嘆大師,

慈悲化道多般,練行修因三劫滿。

親說一乘真實教,為度群生歸本源,

娑婆世界不堪居,巡曆(歷)三塗輪轉苦。

劍樹刃刀霜雪白,有人見者總心寒,

盡是前生不孝身,受報罪根何日息。

火起燒身生復死,何時得受福人身,

畜生修羅也不堪,餓鬼不聞漿水字。

更有鐵城千萬丈,四門煙起火炎炎,

東西馳走苦聲高,南北交分空里叫。

今勸門徒之(知)果報,先須孝順二慈親。佛子佛子

若說生身父母恩,出血書經皮作紙,

身肉悉皆充供養,經過千劫不為難。

今朝成長作人身,一一皆從父母得,

願捨家緣來聽法,不作三塗罪報身。

此經難遇復難逢,若有得聞皆作佛,

大寶花王成正覺,永捨凡夫惡業身。

願不願?此下白道願者還須早至道場聽一回。妙法人勸多人,求經作佛,若是信心,即須覺悟。諸佛說法,意在如恩。能不能,能者高聲念阿彌陀佛,講下時用阿彌陀經。

頂禮無邊功德山,歸命難思清淨海,

四智三身隨眾願,慈悲丈六釋迦尊。 雖即雙林入涅槃,長在世間行教化,

今欲說經申讚嘆,唯願慈悲來證知。 題稱淨土佛彌陀。王舍城南竹園內,

先告聲聞舍利弗,廣演西方日沒宮。

去此娑婆十萬強,寶閣珠臺齊日月,

八水冷冷分九曲,行行寶樹網羅遮。 雙雙聖鳥玉階傍,兩兩化生池裏坐,

白鶴迦陵和雅韻,共命頻迦讚苦空。

閻浮濁惡實堪悲,老病終朝長似醉。

既捨喧喧求出離,端坐身心能不能, 能者虔恭合掌著,清涼商調唱將來。

此下唱經

以此開讚,修多羅藏,所生功德,唯願光明普照三千界,佛剎微塵國土中。蒙光總得證菩提,齊出愛河生死苦。

吟,二十八天聞妙法,天男天女散天花。龍吟鳳舞彩雲中,琴瑟鼓吹和雅韻。帝釋前行持寶蓋,梵王從後捧金爐。各領無邊眷屬俱,總到圓成極樂會。三光四王八部眾,日月星辰所住宮,雲擎樓閣下長空,掣拽羅衣來入會。伏願我今聖皇帝,寶位常安萬萬年,海晏河清樂泰平。四海八方長奉國,六條寶階堯風扇,舜日光輝照帝城。東宮內苑彩頻(嬪)妃,太子諸王金葉茂。公主永承天壽祿,郡主將為松比年。朝廷卿相保忠貞,州縣官寮順家國。又願遠行千里者,各隨本意稱求心,早到家鄉拜尊堂,莫遣慈親倚門望。病苦連綿枕席者,觀音勢至賜醍醐。更有懷胎難月人,願誕聰明孝養子。若有三塗受苦者,鐵床釘體數千般。刀山劍樹悉摧殘,地獄鑊湯化蓮沼。鐵犁耕舌灌洋銅,磨摩碓擣作微塵,如斯苦痛滿其中,總是多生謗三寶。普願今朝聞妙法,永捨三塗六道身,佛前坐持寶蓮花,齊證如來無漏體。遍野飛禽兼走獸,莫遭羅網喪微軀。北狄雄軍早迴戈,羅莎城頭烽火靜。亡過魂靈生淨土,寶池岸側弄金沙。常持衣?散天花,即到食時歸本國。從此永為不退轉,證取如來金色身,三十二相悉周圓,八十種因從此得。普勸門徒修真行,學佛修行能不能。能者念阿彌陀。

化生童子佛宮生,便得真珠網裏行, 耳裏惟聞念三寶,時時更聽樹相撐。 化生童子上金橋,五色雲擎寶座搖,

合掌惟稱?量壽,八十憶劫罪根消。

化生童子佛金床,天雨天花動地香,

更有諸方共獻果,委花旋被鳥銜將。

化生童子食天廚,百味馨香各自殊,

無限天人持寶器,琉璃缽飯似真珠。

化生童子見飛仙,落花空中左右旋,

微妙歌音雲外聽,盡言極樂勝諸天。

化生童子問春冬,自到西方見未分,

極樂國中無晝夜,花開花合辯(辨)朝昏。

化生童子道心強,衣?盛花供十方,

恰到齋時還本國,聽經念佛亦無妨。

化生童子舞金田,鼓瑟簫韶半在天,

舍利鳥吟常樂韻,迦陵齊唱離攀緣。

化生童子本無情,盡向蓮花朵裏生,

七寶池中洗塵垢,自然清淨是修行。 化生童子自相誇,為得如來許出家,

短髮天然宜剃度,空披荷葉作袈裟。(原文至此已完)

八、〔妙法蓮華經講經文〕(一)

經:「擊鼓宣令四方求法,誰能為我說大乘者,吾〔當〕終身供給走使。」

大王道:「王有私願,求經無倦。」聞佛號兮受持,得蓮經〔□〕(兮)諷轉。便上高樓,扣其鐘鼓。鐘聲哄哄兮皆聞,鼓響蓬蓬兮滿路;鍾鼓聲中,出其言語。

「誰人解講法花經?萬劫千生終不負。」

樓上搥鍾建道場,六時不絕爇名香。

日日滿空呈瑞綵,時時四遠有貞(禎)祥。

天龍數數垂加護,賢聖頻頻又讚揚。

諸佛總來相激勸,一時為放白毫光。

蒙光照,喜難才,猛利之心轉又開。

何日交余聞妙法,幾時令我免淪(輪)迴。

大王既若心專至,賢聖多應總敏(愍)哀。

未審誰人能為說,是何名字唱將來。 經:「時有仙人,來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蓮花。若不違我,當為宣說。」

此唱經文是仙人來也,問於大王:

仙人常居山裏,高閑無比。風吹叢竹兮韻合官商,鶴笑柧(孤)兮聲和角徵。隊隊野猿,潺潺流水。有心永住臨泉,無意暫遊帝里。忽聞空中人言,又見菴前雲起。思量兮未迴來由,發言兮問其所以。空中告言,別無意旨。緣有個大國輪王,求法願拋生死。仙人幸有蓮經,何不攝為弟子?大王兮要禮仙人,仙人兮收來驅使。

自居山內學修行,不省因循入帝京。

無事菴中唯念佛,有時林下只持經。

雙雙瑞鶴添香印,兩兩靈禽注水瓶。 只有仙人修至業,神祇遵奉各丁寧。

於一日,感祥禎,忽向菴前瑞氣生。 道有國王求妙法,虔心啟告審分明。 仙人問大王:

當日仙人,離於山野,詣王城兮只躡綵雲,往龍樓兮豈憑鶴駕。不作威儀,不要侍者,獨自騰空,來於闕下,便問王言,肺懷請寫:「人倫兮寶位尊高,富貴兮因何割捨。」

仙人欲擬入皇京,一隊祥雲捧足行,

賢聖空中彈指送,天人路上獻花迎。

時未久,到王宮,宮裏當時瑞氣濃。

仙見大王心喜悅,王聞仙到意虔恭。

有何意,捨榮花,剛要求聞妙法花!

未審大王緣甚事?心中斗不戀嬌奢。

大王告仙人:

「我見如今人,終日懷嗔喜。??美順言,人人愁逆耳。貪財何日肯休,愛色幾時能止!笙歌兮美女萬人,富貴兮金輪千子。衣著香薰,錦幃玉履。男意氣兮凌雲,女端嚴兮皓齒。若說嬌奢,誰人到此。未容旬日歡娛,已道ㄙ(某)人身死。生前不曾修福,死墮阿毗(鼻)地獄,永屬冥司,長受苦毒,或鐵鳥啄髓,或銅蛇噉肉,惡業現兮萬死萬生,痛苦逼兮千啼千哭。或尸糞●煨,或磨摩碓擣,終日凌持(遲),多般捶考。飢吞鐵丸,渴飲銅汁。劍(劍)樹利兮森森,刀山聳兮岌岌。免斯因緣,有何方術,除非聽受法花經,如此災殃方得出。」 思量浮世事堪傷,富貴嬌奢不久長, 有意只求圓佛果,無心戀作轉輪王。

直饒珠寶如山岳,遮不綾羅滿殿堂,

煞鬼忽然來到後,阿誰能替我?常。

大王道:「思量如斯,不戀榮華,便乃舖陳道場,請仙人說法。」

今朝既得遇仙人,我心終不敢因循。

齋飯見令廚內造,道場處分便舖陳。

香煙靄靄旋為蓋,宮樹蒙蒙自變春。 雖未得聞中道教,大王其日甚懽忻。

便禮拜,乞慈悲,我願仙人必合知。

忽欲便能談妙法,身充奴僕不相違。

仙人請大王入山,即說:

「王居宮室,簫韶每日,艷境既多,凡情恣積,增益愆尤,足其過失。蓮經此處難宣,大王且須通悉。我居山中,風光?匹,菴前兮異果皆生,嶺上兮名花總出。」

「王住宮中快樂多,更於終日奏笙歌,

飲饌朝朝皆酒肉,衣裳對對是綾羅。

貪愛忽然衣(依)舊起,修行從此又●駝(蹉跎),

若要求聞微妙法,隨我山中得也摩(麼)?」

大王肯去也:

國王聞語喜難偕,此事深將●(愜)我懷。

但得仙人談妙法,誰憂山內忍飢齋。

辭骨肉,欲相陪,宮中眷屬起悲哀。 大王心裏生歡喜,隨他去也唱將來。

經:「王聞其語,歡喜踊躍,即便隨仙,供給所須,採果汲水,拾薪設食,及至以身而為床座。」 于時奉事,經於千歲,為於法故,精勤給侍,令無所乏。

此唱經文慈恩疏科有二:初難行能行,後難事能久。于時奉侍經於千歲已下,大王辭別宮內。大王臨行,別其慈母,兼及太子臣寮。更與后妃公主:「今欲辭違,願垂允許!」公主聞兮苦死留連,慈母見兮慇懃安撫,后妃悲啼,臣寮失緒,人人交仙者卻迴,??願大王不去。夫人聞言,淚流如雨,拋卻粧臺起來,拽得髭鬚咒咀:「一自為親,幾經寒暑,今朝忽擬生離,天地爭交容許!」

起坐共君長一處,擬走東西大煞難。

大王在五色祥雲之中,隨仙人入山修道。

仙人當日運神通,綵霧迎王出帝宮。 賢聖讚揚千蔟蔟,天人懽喜萬叢叢。

無意戀於居寶位,一心專待到山中,

一抵門徒彈指傾(頃),王逐仙人到碧峰。

纔欲到,未多時,王告仙人願察知:

所許蓮經便請說,不要如今有踴移!

仙者告:「莫癡愚,何假頻頻煎迫吾,

直待修行有次第,為汝宣揚得也無?」

大王修行,身心踴(勇)猛,拋卻王宮,願居雪嶺。摘果在於高山,取水長於遠井。新(辛)懃而不憚春秋,驅使而豈辭寒冷。

大王求道甚精專,苦行修行沒退緣,

供侍仙人情轉切,要聞妙法意能堅。

朝朝設食尋仙果,日日添瓶取美泉, 如此心中無退倦,俄然已度一千年。

大王摘果,路上忽逢獸王。

奉事仙人,心不渀(●)鹵,終日新(辛)懃,千秋已度。汲水下萬丈洪崖,採果上千峰淥樹。持果子兮擬欲歸菴,見獸王兮居其要路。面載(戴)驚惶,心生怕怖,一一申陳,重重告訴。欲過齋時,將臨日午。

緣憂仙者怪遲,所以朕懷愁苦。

「伏願獸王通過路,放我歸菴事大仙。」

獸王卻問:「大王自己是萬乘之尊,七寶隨身,千官擁從,行時音樂,坐乃簫韶,如此富貴多般,早是累生修種,何得於此終日驅驅,求甚事意?」獸王問那大王: 獸王當問大王言:「汝往山中多少年?

日日拾薪於晚後,朝朝採果向齋前。

拋棄皇宮心不?,伏事仙人意卻專,

如此辛懃能忍受,不生退屈有何緣?」

大王報獸王曰:「我非是今生修種,悟解累劫之中,厭幻此身,曾於三界上下,六道循寰,生死往來,不得出離者,皆因貪財愛色之所拘繫。我雖於大內,竊聞妙法蓮花經是南閻浮提眾生病之良藥。又說此經駕白牛三車,誘火宅之諸子,普將法雨,沃潤三根,脫窮子弊垢之衣,繫親友醉中之寶,所以捐捨國位,委正(政)太子,不樂大內嬌奢,豈愛深宮快樂!頻度星霜,頗更寒暑,苦志不移,希聞妙法。」大王向獸王道:

大王卻報獸王聽!「我住山中有懇情。 驅使不辭無別事,只緣願聽法花經。」

獸王見,甚懽忻,勸君從此?慇勤。

若能不退從前至(志),妙法多應便得聞。

大王到菴,果然怪遲。仙人道:「大王!大王!近日多不精懃,汲水即一日不來,採果乃午時方到。若是心生退屈,故請便卻歸迴;王免每日驅馳,交我終朝發業。」 「要去任王歸國去,下官決定不相留。」

大王告仙人言,具說前事。

「我也不生懈怠,殊無退敗之心。

今朝採果來遲,只為逢於差事。

路上見?師子,威德甚是希奇,

忽然口發人言,說卻多般事意。 道我山(仙)人修學,今日已滿千年, 合聞妙法之時,故現身來相報。」

「伏望仙人聽我說,今日來遲有所因。

採果汲水卻迴來,忽向道中逢猛獸。

●(叫)吼振威纔始住,從茲便即發人言。 妙法蓮花今日聞,師子口中親(浸)淫說, 不敢虛言相狂(誑)忘(妄),唯願仙人察我心!」

當日仙人甚是喜悅。

當日仙人,發言相賀。千年而不怛(憚)劬勞,一日兮滿其功德。聞法是時,更莫慵墮!

「汝今要聽法花經,為我須求七寶坐!」

能求七寶為高坐,要說蓮經有甚難。

大王道:「朕若在位時,富貴難喻。樓臺瑪瑙修,階道琉璃布,黃金作棟樑,白玉為椓(椽)柱,窗牖水精粧,門戶摩尼作。真珠結作間簾,珊瑚排為行樹,八珍兮終歲如山。七寶兮長年滿庫。 當時若要蓮花座,每日重修有甚難,」

「如今身又住山中,國位拋來時已久,

寶座令余何處得,蓮臺教朕那邊求?

仙人唯願起慈悲,察我心中無計交,

且把●檀作?座,便為宣揚得也摩(麼)?」 「若是世間七寶,只首交汝難求,

可能捨得己身,與我充為高座?」

大王當時聞語,心中歡喜非常,

但知說得蓮經,此事有何不得!

「便請仙人昇輩(背)上,與我如今早說經。」 大王當日告仙人:「高座甘心捨自身,

只要當來圓佛果,不辭今日受艱辛。」

是仙者,察王情,知道修行志轉精。 報答千年懃苦力,為宣七卷法花經。

聞法後,要修行,歷過三祇不暫亭,

證得菩提歸淨土,又起慈悲化有情。

化身三類向娑婆,說法三乘相接引,

直待眾生根性熟,還宣中道法花經。

意徒會下聽經人,知道蓮花難得遇,

廣說多生懃苦事,為求妙法不疲勞。 奉勸今朝聽法人,聞經切要生恭敬,

不唯能長河沙福,亦得?邊罪障消。

因何國主苦求哀,為徒(圖)長劫免淪洄(輪迴)。

前解長行文已了,重宣偈誦唱將來。

經:「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念過去劫為求大法故雖作世國王 不貪五欲樂搥鍾告四方誰有大法者

若為我解說身當為奴僕」

此唱經文慈恩疏科為二頌求法,所已(以):

佛向靈山說此經,告命諸人令讚重, 此法甚深難得遇,多劫修行方始聞。 我念過去劫中時,身作國王求妙法,

捨卻國城兼寶位,不貪五欲願修行。 終日搥鍾告四方,長時擊鼓鳴三界,

爐上香雲天斷絕,心中憶念法花經。

至心啟告十萬尊,誰解宣揚微妙法,

若能為我談真教,身為奴僕不為難。

但得聞於一句經,捨此王身渾是易,

誓願不為(違)於說者,碎身粉骨效驅馳。

王即當時發是言,未審何人來與說,

向下得聞說教主,阿誰名字唱將來? 經:「時有阿私仙來,白於大王,我有微妙法,世間所希有,若能修行者,吾當為汝說。」 梵語阿私仙,此云?比相,緣相貌?比,威德?比。慈恩疏:「人由法已成德,法藉人已弘宣。」 王既求聞不退心,日夜搥鍾兼擊鼓。

乃感仙人來下降,直到王前許說經。

仙人道大王:

「我有蓮花中道經,世間之中應罕有,

如似墨花無兩種,難逢難遇伏(復)難聞。」

一?輪王出世來,一朵優曇花始發;

一?世尊來出世,一遍宣揚妙法花。

希有希有眾經王,幸爾尋求爭便說,

若能精進修行者,吾當為汝必宣揚。 仙人既許說經開,內要修行惡業催(摧), 王聞是〔□〕便隨順,心生懽喜唱將來。

經:「時王聞仙言,心生大喜悅,即便隨仙人,供給於所須。採薪及果眾,隨時供給與。情存妙法故,身心?懈倦。」 王既懃心求法,仙人許與宣揚,

勸交努力修行,王即心生歡悅。

拋卻龍樓鳳闕,不居王輦帝宮,

將身隨逐仙人,便往山中修道。

承事不生疲倦,身如僕從何殊, 任從仙者指揮,日夜隨具走使。 採果已充齋食,汲水洗缽添瓶,

情存妙法花經,轉更心生恭敬。

奉事仙人千歲滿,一點殊無退敗心。

山裏修行精進多,為法不曾生懈怠,

念念欲求?上道,心心只願度眾生。

千年山裏效驅馳,身為床坐求聞法,

不為己身貪五欲,為諸含識唱將來。(下缺)

九、〔妙法蓮華經講經文〕(二)

禮拜觀音福最強,靈山會上佛稱揚,

天龍聞了稱希有,菩薩聽時讚吉祥。

恭敬便生千種福,受持還免百般殃,

世尊所以殷勤說,功德須知不可量。 禮拜了,又虔虔,利益還添百萬般。

佛把諸人修底行,校量多少唱看看。

經:?盡意菩薩,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砂菩薩名字。

黃鷹云云──詩天邊

恰似黃鷹架上,天邊飛去有心,

還同世上凡夫,出離死生有意,

鷹在人家架上,心專長在碧霄,

眾生雖在凡間,真性本同諸佛。

黃頭(鷹)雖在架頭安,心膽終歸碧洛(落)間,

眾生雖在娑婆界,心共如來恰一般。

鷹也有心飛去,未知誰解解縚,

眾生大擬出興,未知誰人救拔。

黃鷹爪拒(距)極纖芒,爭那絲縚未解張,

凡夫佛性雖明了,爭那貪嗔業力強。

有一聰明智惠人,解與黃鷹解縈絆,

有一釋迦三界主,解解眾生惡業繩。

絲縚解解架頭鷹,飛入碧霄不可見,

斷業繩斷處超三界,卻覓凡夫大?難。

勸君速解架頭鷹,從他多翼飛雲外,

勸君速斷貪嗔網,早覓高飛去淨方。

絲縚斷處碧雲間,萬里青霄去不難,

爭那忘(妄)心貪愛縛,萬劫輪迴不暫閑。

淨土高飛未有程,凡夫顛到(倒)忘(妄)心生,

既無少善資身業,合眼三塗路上行。

須覺悟,早修行,浮世終歸不久停,

煞鬼豈曾饒富貴,?常未肯怕公卿。

直須認取浮生理,不要貪闐(填)沒底坑, 來世示君何處好,西方淨土證?生。

頻聽講,學三乘,休向人間定愛憎,

聞健速須求解脫,會取蓮經能不能。

鷹解了,法門開,堪與門徒●(殄)鄣災,

淨土碧霄終不遠,遨遊飛去也唱將來。

經:「?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砂菩薩名字。」言六十二億,是校量也。十萬為億,梵語亦殑●(伽)河在五印土,六十二億個恆河跟菩薩名字,佛言若有一個人念六十二億個恆河砂菩薩名字云──

若說●伽河裏,沙細人閒莫比, 恰如粉面一般,和水渾流不止。

東西各一由旬,南北四十餘里,

一砂將喻一人,都計不知有幾。

此水東流急似輪,水中砂細細如塵,

舉頭極目無青草,浪底深沈少白蘋。

若算此沙應少有,此方要見且無因,

佛將喻我諸菩薩,一個砂同一個人。

佛言:若有一人供養受持六十二億個恒河沙云──

有一凡夫專切,供養諸大菩薩,

六十二億恆河,數盡由尚未徹。

專專虔懇不停,念念用心不闕,

如斯一志精勤,晝夜略無暫歇。

十方菩薩廣稱名,一志虔心更不停,

只用恆沙為數目,更將身意作功程。

如斯數滿長無倦,能把因緣更轉精,

佛告會中?盡意,這個修行何似生。

空稱名號以難偕,決定將身座寶臺。

更向諸餘菩薩道,盡形供養唱將來。

經:「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

此人既受持六十二億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又復盡形供養以四事:飲食、衣服、臥具、醫〔藥〕。

第一飲食者:或蘇陀味甘露珍羞,玉盂成(盛)百味之馨香,金碗捧千般之美味。或乳糜●洛(酥酪),香飲朝嚴,同●(寶)積之所陳,似純陀之所獻。山前林下,採仙果之青?(蔬)。江上溪邊,摘香新之蓮藕。

供養十方菩薩,且要飲饌精修, 嚴持最上香羞,唯新鮮之蔬菜。

或用醍醐澆浸,或將甘露調和,

如斯不敢因循,畢充一生供養。

百般珍饌總芳名,嚴潔從頭用意精,

甘露飯將金碗捧,醍醐飲用玉盂成。

粳●何異純陀獻,乳粥還同二女擎,

如此每朝申供養,恆沙菩薩與垂形。

第二,衣服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云──

若用名衣供養,功德?邊?量, 只將人世綺羅,裁作天宮模樣。

或添纓絡身中,或綴●●(寶冠)頭上,

或為五色熒煌,或作輕盈晃浪。

一生供養不曾休,長將疋段旋新羞,

每把金襴安膝上,更將銀縷掛肩頭。

冬天厚暖應難比,一月輕紗一切周,

到老一生長供養,西方淨土必遨遊。

第三,臥具者,或象牙為床,金蓮作座,錦絪綺褥,氈毯氍●,一事事自手舖陳,多處處將心供養。

若將臥具廣舖陳,供養還須事事新,

白角●中安錦褥,象牙床上布紅絪。

時時掃洒檀香水,處處莊嚴淨土塵,

六十二億菩薩眾,朝朝供養倍精勤。

第四,醫藥者云──

人間醫藥實難量,先且尋求要好方,

奉佛永交增福利,獻僧長得滅災殃。

令人●(搗)合交如法,及月收來必異常, 莫說來生無病患,且交見(現)世命延長。

以上四事供養,若有一人以四事供養,又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所得功德,佛不自言,乃問?盡意菩薩,言多否?

此人供養不休,四事般般皆有, 更兼一志受持,六十二億沙數。

盡生供養不停,功得(德)名為多否

世尊不自說之,遂問觀音不謬。

四般供養卒難偕,又顯聖名聖意開,

非唯福利千千億,兼使災消萬萬垓。

世尊不自親稱讚,總要諸多菩薩裁, 即問會中?盡意,名為多不唱將來。

經:「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盡〔意〕言;甚多,世尊。」

言於汝意前,問?盡意也。善男子者,諸大菩薩方名善男子,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人,佛道此人,功德我自知,於汝意云何?能行菩薩總名善男子云── 修行淨行不貪嗔,向佛於僧意自純,

每日參禪求問道,終年結社作良因。

不交意地迷三●(惑),豈遣心田染六塵, 凡是修行諸弟子,經中喚作善男身。

言善女人者,能持淨戒,解念真經,不貪聲色云──

不把花鈿粉飾身,解持佛戒斷貪嗔,

數珠專念彌陀佛,心地長修解脫因。

三八鎮遊諸寺舍,十齋長具斷昏(葷)辛,

如斯淨行清高眾,經內呼為善女人。

佛道善男善女,供養受持無數,

能將佛事為心,不把世緣作務。

六十二億恆沙,菩薩實知心普,

功夫滿足之時,這個名為多否。

不可摩佛言供養最為多,是事精強更不過,

若有智人能計算,此人功德復如何。

佛既問,沒偏坡(頗),福田沙數等恆河, 大士名為?盡意,答言功得(德)實為多。

故經云:「甚多世尊」云。言世尊者,且一切智具足,三障斷除,入三解脫門,得四?畏,五根堅固,六度周圓,七覺支分開張,八聖道花●馥。斷地前之煩惱,證十地之真如,百年功得(德)周圓,萬億化身自在。此方他土,無不歸依,天上人間,悉皆瞻禮。

世出世間皆盡化,只此名為大世尊,

世尊普告斷疑懷,功得(德)如今不可裁。

若據觀音垂妙力,還同諸佛座花臺,

六十二億雖無量,百歲身形實異裁。

若有一時同禮拜,一般獲福唱將來。

經云:「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佛言者,即佛告一般也。言佛者有二義:一者,如睡眠覺,〔二者〕如蓮花開。如睡眠〔覺〕者,夜永忽然夢見遊於諸道,或遊花下,或是身作貧人,或是富貴,總在夢中。

寒更漏永睡稠穋(綢繆),魂夢將心處處遊, 或見歡娛花樹下,或逢寂寞遠江頭。

或歸鄉井心中喜,或夢他鄉客思遊,

恰被曉鍾(鐘)驚覺後,夢中行處一時休,

居在無常夜永,還同永漏更長,

貪嗔煩惱昏沈,也似睡夢何別。 暫得身居天上,還如花下一般,

卻歸世上為人,便似江頭寂寞。

或即身貴榮貴,不殊夢裏喜歡,

忽然處在貧窮,還似夢中惡發。

?明生死夜長遙,六道循環自感招,

天上暫隨波浪起,人間長被業風飄。

悲啼只為身貧病,歡喜還緣遇富饒,

成佛似鍾(鐘)驚覺後,万般煩惱一時消。

言蓮花忽開者,似秋池碧沼,小浦長溪,有萬朵蓮花:

碧水清波映石臺,白蓮花?不全開,

遊人四散還嫌晚,蝴蝶高飛恨未裁。

美女摘時皆卻去,魚(漁)人不見又須迴,

雖然蕊內含香氣,爭那金風未到來。 佛性真如望寶臺,只緣功得(德)未全開,

天龍四散皆嫌晚,菩薩歸依恨不裁。

八部禮時皆卻去,四生覓處又輪迴,

忽然智惠(慧)風吹了,万種分身總到來。

只在三千世界,還同池沼一般,

眾生盡把真心,還似蓮花未折。 諸佛化君不得,也同遊客卻迴,

菩薩到來不逢,便是採蓮人去。

羅漢嫌君不度,還同舞蝶不來, 聲聞見了卻歸,便是遊人不至。

凡夫三界似池塘,佛性長含解脫香,

未遇善緣相鼓擊,且遭煩惱相埋藏。

千生萬劫長如此,六道三塗不可忘,

智惠(慧)好風吹散後,三身四智自開張。

佛道:若有善女善男,能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與前來供養六十二億菩薩之人,一般功得(德)一等。言一時,即十二時,佛令一日六時供養云──

若是寅時: 好申(生)供養諸佛,遊行世間歸向清。

日初落兮天地陵,日初出兮天地朗, 此時禮拜歸依,功德感招?量。

晨朝清爽好追尋,砌上庭前霧色侵,

早日東方明未出,蟾蜍西面影初沈。 情田潔淨塵皆息,意地晴明道力深,

此際若能申禮拜,十方化佛總親臨。

第二午時:

若是正當午際,好須禮拜世尊,

日輪正在中天,還似佛居寶座。 菩薩願行教化,法王欲擬說經,

此時禮拜志心,堪與眾生長福。

午時供養福難量,諸佛端然坐道場,

白玉碗中添淨水,黃金爐裏爇名香。 舖陳法坐來祈請,佛滅經文待讚揚,

此際虔心生鄭重,必教功德勝尋常。 第三黃昏:

黃昏時節獻香花,定與門徒長道牙。

日影沈時須覺悟,蟾蜍出即便諮嗟。

浮生歲月如流水,世露光陰似落花,

此際十方皆暗昧,聖賢多在善人家。

初夜與中夜、後夜,此三時亦須禮拜供養於佛: 二更纔動名初夜,供養佛僧於坐下,

逡巡時節到三更,中夜亦須思教化。 後夜深,須淨意,莫逞?明恣眼睡,

殘燈切要再重挑,頻頻更要添香水。

轉精勤,莫容易,夜靖(靜)三更思妙理,

此時禮拜佛兼僧,最好將身求出離。

後夜三更供佛僧,須知功德卒難稱, 爐中莫使無殘火,籠裏休教暗燭燈。

請佛坐禪心點點,聖賢息念坐澄澄,

此時禮拜偏添福,免被?明睡思仍。

上來六時之內,有一人受持觀世音名號,乃至禮拜者,所德(得)功德,與供養稱念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之人,功德一般云──

只此六時之內,有人能就一時, 好生供養觀音,還要虔恭禮拜。

所得身中功德,便共前人一般,

六十二億雖多,此乃正等?異。

少許時中行不難,還能禮拜使心堅, 六十二億雖?量,兩?因緣恰一般。

佛自說,表奇哉,為顯觀音力普垓,

由恐會中人不信,更作何讚嘆唱將來。

〔經〕:「?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量?邊福德之利」云──

鏡喻云…

(全文至此已完)

十、〔維摩詰經講經文〕(一)

(上缺)□有何所□表□□□□□者□□有□解信不敢廣談,輒陳五種。且第一,依顯揚論:信為七聖財之元胎,謂信是一數為七聖財。若世財為生死之本,能沈溺有情,出世財者,得菩薩解脫之樂。夫欲求寶,先有其信□□,如世商人入海求寶,喻修行人於真如法中求寶,即知佛身體上,有河沙万德法寶。□□□究竟可證之處,先須有信,信有七聖財,所以淨名經云:資財?量,攝諸貧民。此性七聖財,能於現在,未來俱益。若世財但利現在,不□能濟嶮道。第二,依唯識論云:信如水清珠,能清於濁水,能治不信。自性混濁,意云:□信自性渾濁,如泥秋(●鰍)魚,將身入清水,水亦變為泥。若將珠投之,隨珠濁水便清。第三,依俱舍論云:信拔眾生,出生死泥。意云:正法為佛手,信為眾生手,即序分也,兩手相接,出生死泥。第四,信者,如人泛大溟海,假手行舟,渡生死河,信為其手。第五,如華嚴經云:如人有手,自在採取珍寶;若?手者,空無所獲,入佛法者,亦復如是。已下不能廣解也。若論經首置「如是」兩字,已表信也者,若據慈恩解信,理有十般,不敢廣談,聊申五種:且第一、依顯揚論,解信是七種聖財之元胎,所謂信戒聞捨惠慚愧為七聖財,信為一數。且信名除疑財,既能發信,除蕩疑心,悟身邊有出世之財,知經內有成佛之路。遂除懈怠,便即進修。喻如入海無殊,恰似求珠不異。若能入海,必遇金銀。解聽經文之獲聖果,世上七珍之寶,偏除現在貧窮。身中七聖之財,能救當來嶮道。良由起信差與揀擇,所已經云:勸令悟解。第二、依唯識論云:信如水清珠,能清於濁水者,喻若一池淨水,徹底澄清,觀瞻而鏡面無殊,體瑩而琉璃不異,自然清淨,豈有灰塵。忽被個●鰍之魚,拋入水池之內,渾身不淨,遍體腥●,滿池之清水渾濁,徹底之澄泉臭穢。未委作何計較,令水體而再伏(復)本源;不知有甚因依,遣池內之〔水〕卻令清淨。幸有明珠一顆,●(精)光之皎潔?假(瑕);但將放在池中,其水自然清淨。煩惱喻如濁水,信心便是明珠,信心若堅勞(牢),煩惱自然清淨。第三,依俱舍論云:解信能拔眾生出生死泥。意云:正法如佛手,信為眾生手,兩手既能相接,定出生死之泥,永拋三界之中,不住四生之內,改愚癡而卻為智惠,變懈怠而令作精勤。量由自己信心,認得人間善惡。所已論云:能拔眾生生死泥。第四,論云:信者,如入泛大溟海,假自手已行舟者,且如人將投大海,願泛洪波,不揮篙而難已(以)行舟,不舉掉(棹)而如何進步,須憑自手,方可施為。若?手而沈溺滄波,自有手而必達彼岸。經內信心為首,人間生死為河,信心識內不堅勞(牢),生死河中□晚出。今則既於經首,勸發信心,聽如來指示之言,是我輩修持之處。第五,華嚴經中解信者如人有手,自在採取珍寶,若無手者,空無所獲。喻我輩將看經教,須發信心,信心生而智惠生,信心滅而愚癡盛。聽聞經教,如逢七寶之山,解起信心,認得一乘之理。如或信心不起,似無手足一般,直饒得到寶山,空手並無所獲。今如經首放安「如是」之(者),一為結集之詞,二要勸人生信。五般道理,各有教文,以非虛謬之詞,總是如來之語。 信心若解修持得,必定行藏沒疏失, 惡事長時與破除,善緣未者教沈屈。

尋常舉動見聞深,凡所施為功行密, 是故經中廣讚揚,萬般一切由心識。

信心最上說功能,七聖財中為第一,

休白頭頭作妄緣,直須處處行真(斟)酌。

斷除邪見絕施為,莫把經文起違逆。

是故經中廣讚揚,萬般一切由心識。 信心喻似承(水)精珠,濁水偏能令變易, 直使流泉染渾時,方知珠寶功勳力。

還須念念發精勤,莫遣頭頭行遊逸。

智慧愚癡咫尺間,萬般一切由心識。

眾生煩惱被纏縛,生死泥中久涉曆(歷),

我等□能發信心,如來引接令教出。 便令證得解脫身,拋卻形軀虛幼(幻)質,

是故如來廣讚揚,萬般一切由心識。

如人泛海欲行舟,萬里波瀾看咫尺,

有手方能避嶮希(巇),?時必定遭沈溺。

能將機櫓兩邊揉,解把●橖(篙撐)來往摵,

喻似門徒起信心,萬般一切由心識。

如人得到寶山中,百種珠珍遍尋覓,

有手方能採得他,?時空往終無益。

經文深妙理難過,?上菩提從此出,

只要門徒發信根,萬般一切由心識。

既聞時,須發側,勤把經文與尋覓。

好向情由自覺知,休將心行成慳擗(僻),

惡緣須向意中除,善事莫臨苦上憶, 所以如來說此經,總教平穩行心識。

平經文止引好修行,只是徒心發赤誠,

拂●(拭)意珠令皎潔,洗磨心鏡自分明。

慈悲作用勤修進,懈怠施為●(旋)改更,

總遣信生教悟解,從頭皆與斷擬(疑)□(情)。

信心若解聽真經,智惠心頭旋旋生,

心上莫令教執著,心中勤與斷?明。 心能了處頭頭了,心若精時事事精,

一念信心堅固得,菩提心裏自然成。

邪心不要亂施程,邪見直須旋改更。

邪行思量頻與斷,邪婬斟酌早宜停。

邪癡多是愚人作,邪曲爭教智者行,

邪諂若能除戒得,菩提心裏自然成。

休教煩惱久纏縈,休把貪嗔起戰爭,

休遣信根沈愛網,休令迷性長愚情,

休於世上求榮貴,休向人間覓利名,

休得百般愚見解,菩提心裏自然成。 聽經只要信心開,切怕門徒起妄猜,

迷了菩提多諫斷,悟時生死免輪迴。

休貪愛戀人間寶,須是希求出世財,

如是與君解了也,我聞次弟處唱將來。

經曰:「我聞。」此唱分兩段,先問答「我」義,後「我聞」合擇(釋)。問:諸教之中,皆破我執,如何經首□標「我」名?問。智度論云:有五種不淨,皆破我執。且第一,種子不淨。內有諸業煩惱,外種父母遺體。智論云:

是身種不淨,非由妙寶物,

不從白淨生,但從穢道出。

第二,住處不淨,於母腹中,智論云:

是身如是穢,不從花開生,

不因薝蔔生,又不出寶山。

第三,身體不淨,為四大變成改食。資(智)論云:

地水火風質,能變成不淨,

傾海洗此身,不能令香潔。 第四,外相不淨,九孔常流。智論云:

種種不淨物,充滿於身〔內〕,

常流出不止,如漏囊成〔盛〕物。

第五,究竟不淨,終歸敗壞。智論云:

審諦觀此身,必歸於死處,

難禦無返覆,背恩如小兒。

意云:供事百年,豈知恩義壽暖,及識三法,□□□□□□慚注報恩酬德。智論偈云:

□□□□□,暖氣且失待。(原文至此殘缺)

(首缺)去時豈能□,□□□□□。 □□泡幼(幻)身,畢竟□□□。

□□□□□,終是蠅蛆啢。

裝色熾盛時,處處逐榮□。

但暢眼前歡,寧知沒後惡。

送屍荒野山,兩眼烏鷲唃。 切思如此身,何處有貪著。

問:如此之身,豈有我耶?答:我六種,所謂一、橫計我,二、俱生我,三、慢我,四、五蘊假我,五、世流布我,謂西國人相見,□□稱於我。六、人自在我。今阿難所稱,是第四五蘊假我,第五世流布我。謂順世教化,故問凡夫稱「我」,已順世流。阿難聖人,何不順教,稱「無我」耶?答:若稱「無我」,恐眾生生怖愄心。謂凡夫執身有我,方乃隨順,各懷勝心,願□□□。若言無我,□□□身(原文至此殘缺)

(首缺)當果□□□□□□□□□□我修行為誰,恐眾生生於退心,故同眾生稱「我」。後合釋「我聞」者,「我聞」兩字,是阿難所稱,我從佛邊聞如是法,故曰「我聞」。問:阿難是佛得道夜生,廿方為侍者,從前教法,未曾聞,故何稱我聞。答:一若依諸部律中,佛為再說。問:何故再說?若准報恩經云:佛令阿難為侍者,阿難就佛乞於三願:一、不願著故衣,二、不得誡別請,三、廿五年前教法,為我再說。又有解云:阿難得佛受記之時,自然悟解。法花經云:世尊甚希有,令我念過去,無量諸佛法,如今日所聞。已下不能廣解,總因適來所唱經文道:「如是我聞。」

經云「我聞」者,是阿難所稱之語,因迦葉結集之時,說妙法於畢缽羅窟中,擊●植向須彌山頂上,這日阿難昇座現三十二相之身,眾聖觀瞻,有八十端嚴之貌。皆生異念,咸起擬(疑)心,阿難纔唱於「我聞」,羅漢盡除於錯見。而又阿難稱「我聞」者,有何道理;意云:一切諸經律部,選甚大乘小乘,皆於往日之時,親向佛邊聽受。或於毗耶國內,或於王舍城中,鷲峰之大闡三乘,祇樹之廣談四諦,自後或於壙野,或在山林,金言而句句親聞,玉偈而行〔行〕聽受,三藏教法,無不通明,一曆(歷)耳根,未曾妄(忘)失。今則傳持末代,利益眾生,為於佛處親聞,故唱「我聞」之字。問:阿難言一切眾經,稱「我聞」者,事亦不然。且世尊初成正覺,阿難方始誕生,後乃年至廿(二十),方與佛為弟子,已前教法,何得聞之?今稱「如是我聞」,應莫經中虛謬?答:今據諸部律中,佛為再說。又問何為再說?答:報恩經云:佛向大圓鏡上後德智中,觀阿難而久已根熟,與世尊而堪為侍者。佛乃頻過御菀(苑),數到王宮,設方便之言音,開誘化之門路,與談三界,為說四生,令知幼(幻)質之非堅,遣語禜(榮)花之不久。時阿難既聞佛語,遂即發心●(離或羅)諦,受已歸依,乞世尊之三願:一、不願著佛故衣。二、不得誡我別請。三、廿年前所談之教,為我再宣。阿難啟告,佛起慈悲,尋時便度出家,證得須陀洹果。廿年前已談教法,佛為再宣。今於經首之前,敢唱「我聞」二字。又難(間)云:一切眾經,皆破我執,阿難何得稱於我名?答:若言?我,恐眾生起退敗之心,權順世流,從我輩興進修之意。已除我執,賈(假)立其名。經中雖道於我聞,聖上全無於我見。聊申略解,不備廣談,聽時速起信心,聞者早生於悟解。

側吟:

阿難欲擬宣佛語,羅漢之中傳美譽, 昔日多聞眾共推,此時聰惠人皆許。

當時窟內結集時,不計高低相贊舉, 忽現三十二相形,教他滿會生疑慮。

忽然聽唱我聞名,會下喧喧方指住,

滿窟高僧始信知,一筵羅漢皆開悟。

此時結集正經文,總是如來金口語,

今日分明說似君,途教人眾除疑慮。

萬千經典息(悉)通達,聞者咸能生戀募(慕),

往日皆於法會中,親曾聽受如來處。

三乘五姓遠流通,八難四生令離苦,

後代傳持事不虛,從教人眾除疑慮。

釋迦尊,悲願主,說法頭頭蒙告御(喻或語),

悉遣虔心聽受持,今於末代流傳取。 聲聞數內獨稱吾,大眾筵中長囑付,

今日經中道我聞,總教各各無疑慮。 佛威神,今曉悟,未者經云生猒(厭)募(慕),

聽受身心法法中,未曾妄失於片句。

長時事事發精勤,不向頭頭生指據, 今日分明說似君,總教各各除疑慮。

平當日牟尼大世尊,每於法會說經文,

阿難名字頭頭喚,囑付言音處處陳。

我要流傳於末代,汝須記受莫因循。 今朝結集如來教,所以經中道我聞。

□□□□□□□,□□見解豈堪□(原文至此殘缺)

(首缺)遣佛入滅為波旬,愚癡□□□□論,

只緣自己多邪曲,別著言詞請世尊。

今日結集當日法,昔時經教此時陳, 阿難受得如來語,所以經中道我聞。

處處如來流法門,阿難佛囑最慇懃,

只緣智惠過人解,為有聰明出眾群。

見解自知無拙惡,情由爭不感深恩,

今朝結集三乘教,所以經文道我聞。 珍重牟尼主,黃金丈六身,

面圓如皎日,騾●(螺髻)若青雲。

蕩蕩應難及,巍巍莫比輪(倫),

鷲峰親說法,一一我曾聞。

當日菴園會,相隨佛世尊,

聖賢多示現,長者化王孫, 各各拋三殿,人人捨六塵。

毗耶親說法,一一我曾聞。

廣讚西方事,彌陀化主身。

金繩金界道,寶殿寶香勳(薰)。

遣眾生虔敬,教人發志勤,

祇園親說法,一一我曾聞。

每共常隨眾,經行諸國頻,

有時談四諦,或即囋三乘,

教化群生類,令拋虛幻身。

鹿園親說法,一一我曾聞。

帝釋皆來請,開張六度因,

總齊心悟解,布施佛珠珍。

說富貴如風燭,言榮花似電雲, 天宮親說法,一一我曾聞。

更被修羅眾,皆來請益頻,

和平令苑(宛)順,除蕩劫貪嗔。

教發慈悲行,休興鬥戰軍,

須彌山說法,一一我曾聞。

龍泉來相請,齊將願力申,

笙歌聲遼遶,花雨落芬芬,

地振山川動,風吹草木春,

龍宮親說法,一一我曾聞。

哀愍眾生類,閑於地獄巡,

刀山青似鏡,劍樹白如銀,

爐炭停煙焰,鑊湯罷沸騰,

冥司親說法,一一我曾聞。

總是經中說,殊非謬剸裁,

我聞羅漢唱,如是佛親開,

聽受除煩惱,聞經滅妄猜,

我聞解了也,次第處唱將來。 經云:「一時」。一時者,諫異餘時,故曰一時。又解云:說者聽者,共相會遇,更無前後,●(啐)啄同時,故曰一時。

經云:一時者,於是我佛在毗耶城內,菴羅園中,將興方便之門,欲啟慈悲之願,為救四生熱惱,愍傷三界含靈,說法而廣度有緣,利益而不論高下。這日地搖六振,天雨四花,十方之賢聖俱臻,八部之龍神盡至,於是人天皓皓(浩浩),聖眾喧喧,空中散新色之衣,地上排七珍之寶,帝釋梵王之眾,捧玉案於師子座前;龍王夜叉之徒,執寶幢於世尊四面。各各盡辭於天界,一時總到菴園,螺鈸擊掙之聲音,樂奏嘈囋之曲。更有阿修羅等,調飋玲玲之琵琶,緊那羅王,敲駮犖犖之羯鼓。乾闥婆眾,吹妙曲於雲中。迦樓羅王,動簫韶於空裏。齊來聽法,盡願結緣,遶紫磨之身形,禮黃金之面貌。皆焚龍腦,競爇檀栴,虔恭者憶憶(億億)垓垓,贊嘆者千千萬萬,一時總到菴園會中,睹大聖之希逢,候如來之說法。更有幾多羅漢,無限聖人,皆到筵中,盡臨法會。並乃神情爽朗,儀貌孤標,持五掇而此土化緣,杖六鐶而他〔方〕遊曆(歷)。三底異越,和雲水已(以)隨身,五德超倫,共溫恭而淡佇。身堅離染,身為相貌之身。行解行時,行作出塵之行。三明曉了,八解周圓,以出離於娑婆,不沈埋於生死。當初佛會,欲擬說經,無前後而趨筵,盡一時而赴會,如雞附卵,啐啄同時,所以經云,故曰「一時」。 龍天這日威儀?,隊仗神通實可愛。

帝釋忙忙掛寶衣,仙童各各離宮內,

遙知我佛說真經,各發情誠來禮拜, 盡向空中散妙花,一時總到菴園會。

就中更有梵天王,相貌巍巍多自在, 各各拋離妙寶宮,人人略到娑婆界。

皆持花果呈威光,盡是神通無障礙,

聞佛欲說大乘經,一時總到菴園會, 阿修羅眾聖偏殊,覆海移山功力大,

上住須彌福德強,平扶日月感神?。

可於意地發精虔,只是心田興姤害,

當日遙聞法義開,一時總到菴園會。 乾闥婆眾亦歸依,歌樂長於心上愛,

每向佛前奏五音,恰如人得真三昧,

琵琶絃上韻香(春)鸚(鶯),羯鼓杖頭敲玉碎,

當日遙聞法義開,一時總到菴園會。

諸天人眾莫知涯,各向空中持傘蓋,

百寶冠中惹瑞霞,六殊(銖)衣上饒光彩。

皆陳異寶表殷勤,盡向香花申懇戴, 當日遙聞欲說經,一時總到菴園會。

百千釋梵聖賢身,咸具威儀皆廣大,

一志修行絕四流,網羅割斷拋三界。

住山中,居窟內,或歸坐禪或嘆唄。

知佛欲說大乘經,一時總到菴園會。

久修因,兼奉戒,苦切練麼(魔)心不退, 誓出煩(樊)籠生死河,已達聖智真如海。

能持五掇入王城,解執六鐶他界外,

知佛欲說大乘經,一時總到菴園會。

平當日如來欲說經,幾多賢聖譽先知, 忙忙天上拋歡樂,浩浩雲中整寶衣,

帝釋虛徐誇隊仗,梵王行里逞威儀,

高低總到菴園會,所以經文道一時。

?限龍神遍四唯(維),百千音樂滿吹空,

為逢賢聖趨筵速,只見天龍到處飛, 雲內唯觀人●塞,空中不見日光輝, 逡巡總到菴園會,所已經文道一時。 羅漢忙忙逞變威,罷鋪針毳補田衣, 察(剎)那恐怕呈(程)途遠,傾剋(頃刻)由(猶)疑赴會遲。

身上一條雲作被,面門多點雪成眉,

神通總到菴園內,所已經中道一時。 百千聖眾鬧喧喧,各各身心發志虔,

念念盡來趨寶座,人人皆欲禮金僊。

雲中只見天花墜,雲內唯聞龍腦煙,

只是如今撣止傾(彈指頃),一時總到法王前, 若凡若聖遠徘徊,總向菴園法會排,

滿意盡希傾法雨,一心專望振春雷。

虔恭各各言希有,合掌顒顒贊善哉,

當日一時齊赴會,在何處聽說也唱將〔來〕。

(首缺)眾所知識,乃至已……是位登十地,法究一乘,□道……四弘誓之願心,未滿皆□昏……穢邦助釋迦之視現身形,位婆娑而化諸群品。河沙界而眾知眾識,憶(億)萬土而響德聞名。智惠頗彰,神通大建,作法門之牆塹,為佛使之護持。師子吼而天地鳴,名聞遠而十方眾。應四生之根器,便為弛張;向三寶之良田,紹隆□絕。普使於魔●稽首,悉令於外□傾心。清淨之皎月無殊,●(纏)蓋之塵□□□,心常安樂,住?礙之解脫。念●(定)總持,使辨才而不斷。布施誘慳貪之見,持戒除毀禁之徒,行忍辱而屏跡貪嗔,發精進而全忘懈怠。禪定乃一心不亂,狂迷者睹相皆除。智惠使萬法不移,愚暗者教招曉會。巧施方便,勤行憐愍之情;善用和平,接引愛增(憎)之輩。於化道之能令隨順,自發心而轉不退輪,得法相之淺深,認眾生之相力。於大眾有仰瞻之懇,或說法無怖畏之懷,智惠豈彈(殫)於化緣,功德每修於心識。色像本來之好醜,形軀豈在於莊嚴。名稱之遠遠皆聞,須彌之高高不異。信心不退,堅牢而喻若金剛法寶,潤澤利益,而何殊甘露。言音柔耎微妙,正真深入化緣。離諸邪見,歸向菩提之一路,斷除空有之兩邊。講法如師子吼聲,談論似春雷震響,教化等量於高下,根機取捨於淺深。集眾寶而巧會法門,似道師之能諳海路珍寶。而道師取得妙義,而菩薩能詮見眾生之生死往來。入惡道之修羅地獄,盡河沙界之人心。差護一念,皆知可塵,億數之煩惱踦驅,分毫弁(辨)別。惡趣之門窗永閉,菩提之道路非遙。而又變現難窮,神工罕測。攪長河為蘇洛,只在逡巡。變大地為黃金,都來●剋(頃刻)。□肉山之魚米,救飢餓之眾生。須彌山向手中擎,大海水於毛內吸。視慈雲則普垓三界,施利濟即廣度四生。無邊之智惠悉成,諸佛之威儀皆悟。善別三乘之理,巧施六度之門。瓔珞珊珊,頭冠耀耀,相嚴清淨,如蓮開碧沼之中,皎潔圓明,似月處清宵之內。如斯功行,皆欲進修,大數標三萬二千,總在菴園會裏。

菩薩神通眾,都三万二千,

威光多種種,祥序百般□。

項臂垂瓔珞,珠珍●寶冠。

心心希聽受,當日到菴園。 眾所皆知識,文殊及普賢,

神通修具足,功德悉周圓。

巨海毛中吸,須彌掌內安, 如斯功力大,當日到菴園。

盡此娑婆界,黃金夢不難,

或逢飢饉劫,化出米魚山。

善豁三乘理,能開六度關, 如斯功行力,當日到菴園。 化物門門入,名聞遠遠傳,

調柔諸外道,伏練眾魔冤。

智鏡能清淨,心珠離蓋纏,

如斯功行足,當日在菴園。

三界無俱(拘)繫,十方去又還, 如雲寧障礙,似日沒遮攔。

皎皎波中月,澄澄水上蓮, 幾多功行足,皆已到菴園。

隨順眾生意,慈心滿大千, 凡夫多惡相,弁(辨)認得根□。

戒定心心進,菩提念念攀,

如斯功力足,當日在菴園。

智解無多種,修持盡一般,

莊嚴皆光耀,相好越人天。

聽法金臺畔,經行寶樹間,

如斯功行足,當日在菴園。 甘露時時洒,能除熱惱煎,

金剛堅固力,摧斫眾邪山。 □□談中道,頭頭去二邊,

如斯功行足,當日在菴園。

接引無辭憚,高低來者偏,

降魔師子吼,講論電雷喧。

千力勳來就,三乘會得全,

如斯功行足,當日在菴園。 法寶皆能雨,人求要不難,

早達滄海路,已到七珍灘。

地獄憂心切,浮心救苦專, 如斯功行足,當日在菴園。

當日菴園會,高低集聖賢,

如花攢碧落,似錦□□□。

●睹千珍座,頻捻七寶冠, 珠珍聲曆曆,珂珮響珊珊。

或執琉璃盞,或擎琥珀盤,

象牙□□□,□□□□□。

□□□□□,□發志虔□, □□□□□,□□□□□。(原文至此殘缺)

(首缺)眼深……

……

百脈酸因心□□,四□□□□□□,

若能點藥求醫療,日夜何愁病不除。

第二,世間父母,憂其男女病。偈:

父母人間恩最深,憂男憂女不因循。 那堪疾療虺(尪)龜苦,豈謂纏痾惹患●(迍)。

藥餌未逢痊減得,呻吟難止怨愁聞, 為於兒子心心切,恨不將身替病身。

菩薩憂念三界眾生,愛如若子。所以向下經云:「譬如長者,唯有一子,子若得病,父母亦病。云云。」菩薩施於法藥,所以觀音經云:「應以佛身得度者云云」乃至「地獄眾生病者,內有三毒病,」乃至「五苦八苦。」若是世間醫者能醫身病,菩薩法藥能醫得身心二病,永出離於生死,是名痊癒,眾生病愈,菩薩亦病愈。

經云:「為大醫王,若(善)療眾病,應病與藥令得服行者。」

喻似世間恩愛,莫越眷屬之情,父母繫心最切,是腹生之子。小時愛護,看如掌上之珠;到大憂怜,惜似家中之寶。抱持養育,不彈(憚)劬勞。咽苦吐甘,豈辭嫌厭。迴乾就濕,恐男女之片時不安,洗浣濯時,怕癡騃之等閑失色。臨河傍井,常憂漂溺之危;弄犬捻刀,每慮嚙傷之苦。世間之事,都未諳知,父母憂心,漸令誘引。年才長大,稍會東西,不然遣學經營,或即令習文筆,男須如此,女又別論。每交不出閨幃,長使調脂弄麵。或親歌樂,曲調分明。或倣裁縫,針頭巧妙。男及弱冠,女及笄□(年),□□騁(聘)婚姻,盡皆次第。頭頭憂念,種種……(原文至此殘缺) (首缺)推……遣斷,頻燒方紙,向□□啟告數爇名香,於寺院內,許僧齋設。男女未教校憂疑,父容日日尪龜,母貌朝朝憔悴。纔聞減損,稍獲痊平,渾家頓改憂愁,父母當時歡悅。菩薩心意亦復如然,愍含識而意似親生,怜凡夫而愛如赤子,不欲見四坐流浪,長行橯●之心,嘆常於三界輪迴,但作救拔之願,愚情未悟,被六塵鎮昧於情田,真理難分,致三毒長時於染污。菩薩每觀於我輩,恰同病患之無殊;聖人常見於凡流,一似纏?之不異。所以搗羅法藥,應病根機,總令誡斷於貪嗔,悉遣修持於智惠。四流波上,遣不憂沈汎之危;六道輪中,教永斷去來之逕。捨無常之五蘊,獲五分之法身。證無漏之菩提,拋有為之相貌。方稱菩薩,始號醫王,河沙煩惱病消除,菩薩慈悲方願滿。

所以經云:「以現其身為大醫王,善療眾病,應病與藥,令得服行」乃至「如是等三万二千人。」

若論菩薩修持行,喜捨功能堪讚詠。 三大僧祇捨愛增(憎),四弘願力難相並。

愛慈悲,嫌諂?(佞),救療眾生終未定,

愍恤長時繫在心,恰如父母憂怜病。 在凡夫,長暗暝,鎮染貪嗔難制整,

事事貪婪似綿牽,頭頭忘(妄)令如針釘。

縱交有漏姿(恣)狂迷,鬥騁無明誇拗硬,

菩薩慈悲繫在心,恰如父母憂怜病。

為凡夫,聲色媚,虛妄攀緣遂矯偽,

萬種歌中悅愛情,三春境上迷真性。

人間恣縱悟心田,地獄如何謾業鏡,

菩薩慈悲與藥醫,恰如父母憂怜病。 每●毫,多諍競,善事聞時都不聽,

設使迴心只暫時,不曾貯意能長永。

贖香錢減兩三文,買笑銀潘七八挺,

菩薩慈悲與藥醫,恰如父母憂怜病。

厭善緣,貪惡境,早晚情田能戒省,

萬種隨心沒感慚,纖毫為(違)意嫌災橫。

鎮壤(禳)宅舍覓高榮,卜問邪師求喜慶,

菩薩慈悲與藥醫,為君耽染愚癡病。 沒尊卑,少遵敬,我慢貢高今古映,

倣習●鹿(兇?)惡紹名,不歸禮樂謙恭令。 唯於見解縱乖愚,早晚行藏能撥淨,

菩薩慈悲與藥醫,為君耽染剛強病。

狂癡心,煎似鍋,焰焰添莘(薪)●天猛,

虛忘(妄)波瀾徹底渾,貪婪山岳侵天迥,

有人告託解楊聾,邪路求財能似聖,

菩薩慈悲與藥醫,為君纏染貪嗔病。

自貧窮,不歎命,豈料榮枯皆分定,

睹物情懷發惡心,見人於色行蛆?(佞)。

夜叉行解幾時拋,羅剎機籌何日屏,

菩薩慈悲與藥醫,為君纏染狂迷病。

皆(背)真原,驀邪逕,誇俊誇能頭上騁, 少盛當年說我強,傳杯弄盞相邀請。

風前月下掇新詩,水畔花間翻惡令,

菩薩慈悲與藥醫,為君放逸邪癡病。

忘緣情,難比娉,百歲爭知如電影,

好個聰明人相全,忍交鬼使牛頭領。

凡夫遇境處昏衢,不弁(辨)迷途驀坑井,

菩薩慈悲與藥醫,總交痊癒眾生病。

平處處垂慈不偶然,還如男女一般看,

提攜總出娑婆界,救度皆拋苦惱原。 病眼未開怯●染,患身難喻解纏綿,

人人盡遣休生滅,菩薩悲怜始得安。

傷嗟病患久縈沈,賢聖憂怜行願深,

解應根機相勸誘,能將法藥與醫針。 菩提道路教登涉,嶮惡門窗斷去尋,

個個總令齊悟了,慈悲方始稱身心。 如斯功行救輪迴,廣發悲吟起愍哀。

平(手)內楊枝除障惱,瓶中甘露滅迍災, 豈辭利濟勞兼倦,不憚辛懃去又來。

長向娑婆與救度,總交病眼豁然開。

鏘鏘●(躋)●狀嵬嵬,總在菴園會裏排,

只候覺皇傾法雨,專希大聖振春雷。

頭冠耀處黃金蔟,衣縷揉成錦葉堆,

萬萬層層光瑞影,似林寶樹放花開。

菴園浩浩聖賢催,瑞色祥雲遍九垓,

菩薩周圍三萬眾,聲聞遶壤百千迴。 梵螺奏唄音寮(嘹)亮,鈸磬轟敲韻聲催,

當日世尊欲說法,因更有甚人來也唱將來。

經云:「復有萬二千天帝,亦從餘四天下來詣佛所而聽法,」乃至「俱來會座」偈:

浩浩轟轟隊仗排,梵王天眾下天階,

分分空裏弦歌鬧,蔟蔟雲中錦繡堆。

龍惱(腦)氤氳香撲撲,玉爐蔙捧色皚皚,

總拋宮殿嬌奢事,入向菴園聽法來。

第二,萬二千天帝釋來,偈:

瓊樓玉殿整遨翔,彩女雙雙列隊行, 雜寶樹林珍果美,六殊(銖)衣惹異花香。

流泉屈曲琉璃砌,臺檻高低翡翠莊,

聞道我佛宣妙法,總來瞻禮白毫光。

第三,天龍鬼神等來,偈:

●塞虛空烈(列)鼓旗,奔雷掣電走分(紛)非(飛), 修羅展臂楨雙眼,龍神降腮努兩眉。

監電似身呈忿怒,血盆如口震雄威,

忙忙雲裏相催促,猶怕菴園聽法遲。

第四,比丘、比丘尼等四眾來,偈:

四眾●(奔)波意似催,曉雞纔暑(曙)禁宮開,

六和似月孤高仕,八敬如蓮冰雪裁。

一國綺羅闐塞路,萬門莫信滿長街,

高低隊隊如雲雨,總到菴園會裏來。

所以經云:復有萬梵天王尸棄□□乃至天龍…」(原文至此有殘缺)

(首缺)夜叉、比丘尼等,俱來會座。

於是四天大梵,思法會而散下雲頭,六欲俱天,相菴園而趨瞻聖主。各將侍從天女天男,盡擁嬪妃,逶迤遙拽,別天宮而雲中苑(宛)轉,離上界而霧裏盤旋,頂戴珠珍,身嚴玉珮。執金憧(幢)者分分(紛紛)雲墜,擎寶節者苒苒煙籠。布樂器於青霄,散祥花於碧落,皆呈法曲,盡捧名衣,思大聖之情專,想慈尊而意切,總發難遭之解,感伸敬禮之猶。駐(瑪)瑙盃中琥珀傾,象牙盤裏真珠撒,栴檀靄靄,龍麝勳勳(薰薰),情田早啟於虔祈,雅旨倍生於翹仰。更有諸天人眾,向大覺以歸心,八部龍神,望金僊而啟首。龍王龍獸,赫亦(奕)威光,龍子龍孫,騰身自在,跳躑踴躍,廣現神通,不施忿怒之容,盡發慈悲之願。更有三頭八臂,五眼六通,掣霜劍而夜月藏光,掛金甲而朝霞●耀。呼吸毒氣,鼓擊狂風,得海底之沙飛,使天邊之霧卷。擲崑崙山於背上,納滄海水於腹中。眼斜走電之光,只寫血河之色。總來聽法,皆願結緣。一群群●月曼空,一隊隊遮雲滿霧。咸離寶殿,下到娑婆。只如彈指中間,已入菴園會裏。更有毗耶城內,?限聽流,高低之仕女兩徒,凡聖之僧尼二種,咸持花果,也捧珠珍。車軒之紫陌喧喧,羅綺之紅塵壤壤。乾坤晃耀,日月光輝。滿園如萬種花敷,遍野似千般障展,皆趨聖會,齊赴法筵。遶白玉之蓮花,上黃金之講殿。傾贍化主,翹仰慈尊。同渴士欲飲於瓊將(漿),比旱●(苗)待沾於春雨。滿意望宣於妙法,誠心願證於春雷。●塞菴園烈聖賢,駢闐佛會排龍鬼。

所以經云道:「復有萬梵王尸棄等,從餘四天下,來詣佛所而聽法」乃至「俱來會座」云云。

大梵諸天眾,遙聞法會張,

喧喧皆讚嘆,浩浩總談揚。

彩霧呈佳瑞,霞雲珮吉祥,

摐摐排隊仵(伍),瞻禮法輪王。 無限天龍眾,相催更又忙,

心中傾懇志,雲內禮毫光。 身色皆藍淀(靛),情田盡虎狼,

摐摐排隊伍,瞻禮法輪王。

無限羅叉眾,跳躑喜三場,

高高雲上湧,閃閃電中藏。

頭髮比沙森,身毛摘色狂, 摐摐排隊伍,瞻禮法輪王。

無限乾闥眾,爭捻樂器行,

琵琶絃上急,揭鼓杖頭忙。 競奏簫兼笛,齊吹笙與篁(簧), 摐摐排隊伍,瞻禮法輪王。

無限修羅眾,皆擎日月光,

嗔心迴躍躍,喜色改鏘鏘。

旋遶須彌?(畔),趨臻寶座傍,

摐摐排隊伍,瞻禮法輪王。

無限迦樓眾,雄雄氣宇長,

毒龍由被喫,猛獸等閑傷。 口眼喊喲哈,觔拳怒健剛, 摐摐排隊伍,瞻禮法輪王。

無限那羅眾,神通解湧曏, 乾坤推吸峇,日月平闌彰。

盡欲菴園聽,皆焚海岸香,

摐摐排隊伍,瞻禮法輪王。

人與非人等,清霄●塞排,

一時空裏降,齊總下雲來。 瑞彩千般擁,祥花萬種堆,

象牙攢?匝,龍腦熱徘徊。

更有毗耶眾,奔波百萬堆,

六和持寶缽,八敬捧金臺。

羅綺攜香印,英賢掌寶●,

滿街填塞鬧,喜遇覺花開。 競到菴園會,駢填卒莫裁, 稠盈難下腳,●塞坐莓苔。

各各稱希有,人人讚善哉,

世尊現何祥瑞也,便請唱將來。 (首缺)賢聖同□□□□,□□□□□□□, 滿園菩薩星冠蔟,一會□□□□□。

魚梵奏時聲了遶,金憧(幢)搖處韻釘鐺,

顒顒翹仰心專切,萬萬千層禮覺皇,

第二,辟如須彌山王,顯于大海師子之坐。偈:

佛力難思變現強,迥於群眾獨超詳,

巍巍岳色沖天淨,蕩蕩金容比日光。

三界鎮時為巨燭,四生長是□□□, 須彌高廣將為喻,顯我如來大法王。 第三,弊於一切諸來大眾。偈:

盛德巍巍迥不群,此時方顯相儀真,

黃金足下千花印,紫磨胸前万字新。

青眼似蓮澄碧沼,□毫如鍊照乾坤,

菴園盛會河沙眾,沒一?端嚴似世尊。 所以經云:「弊於一切諸來大眾。」

於是巍巍聖主,蕩蕩慈尊,居賢聖之中,處菴園會裏,聲聞可八千之眾,道貌鏘鏘;菩薩乃三萬餘人,威儀濟濟。梵王之獻花獻果,合掌勤勤;帝釋之持蓋持●,虔誠切切。天龍及夜叉之輩,想金容而翹注不移;修羅與羅剎之清,瞻玉毫而志心暮(慕)戀。更有迦羅樓羅眾,奏瑟瑟清音;緊那羅王,調鈴鈴雅樂。簫笛絃管,螺鈸鉑銅,齊聲而●演宮商,合韻而皆吟法曲。更有六和上士,坐竹徑而遙視如□(來),□□□躡莓苔之仰瞻大覺。萬千英彥,無數綺羅,心貞志而躍躍興興,體逶迤而遙遙拽拽。滿筵大眾,合會天人,圍世尊而百匝千番,在菴園而駢填●塞。如眾星攢於夜月,似群岳蔟於須彌。落落無倫,堂堂菩薩,迥然之相好,天人多種而嚴莊,梵王威德故難論,帝釋形儀渾不及。若對我佛福相,無漏真容。狀螢火敵於日輪,同丘土齊於山岳。實難疋喻,莫已等量,難得有相之身,陪●無為之體。致使佛光取勝,掩耀群霞。聖力獨超,遮闌宇宙。今則菴園演唱,法會開宣,如須彌迥聳於千峰,似巨海淹流於萬泒。所以龍天仰望,賢聖瞻攀,人人歌希有之●,個個稱善哉之字。這日何□意之稽首,塵數心之歸依,只希大振於春雷,咸願廣沾法雨。聖心未測,聖意難思,聖貌忻忻,聖顏躍躍。放白毫之眉相,閃爍東西,舒紫磨之身光,超過南北。山川響振,天地傾搖。盈空之花雨四般,滿會之光分五彩,遙遙●(璨)爛,遠遠鮮凝。乾坤如把繡屏楨,世界似將紅錦展,日月廣呈於瑞色,江河大變於佳祥。菴園眾聖罕希逢,莫測此時神妙力。

所以經云:「辟如須彌山王顯於大海,安處眾寶師子之坐,弊(蔽)於一切諸來大眾。」

菴園聽眾如雲赴,浩浩聖凡難止御,

菩薩周圍三萬餘,比丘圍繞千千數。

盡神通,皆眾具,道貌鏘鏘無比喻,

大?威儀十相全,端嚴爭似牟尼主。

比須彌,滄海豎,金玉諸山總朝聚,

迪聳清霄突●高,接連碧海天臺柱。

千珍合就鎖煙雲,眾寶裝成籠瑞霧,

萬岳群峰盡不如,端嚴將喻牟尼主。

梵天王,天眾部,福德威光咸仰輔,

百寶冠新盡戀瞻,六殊(銖)衣晃皆談許。

巍巍人相比金蓮,儡儡形身如玉柱,

恰到菴園佛會中,端嚴爭似牟尼主。

諸天人,帝釋侶,也在如來說法處, 曜曜衣裝白玉紋,遙遙寶彩金黃縷。 威儀滿足盡欽逢,福相周圓咸戀暮(慕), 及至菴園佛會中,端嚴爭似牟尼主。

滿菴園,菩薩數,各各神通呈祥序,

幾劫修持福惠彰,無邊練行功勳普。 降魔除黨每勤勤,運智興慈長楚楚,

大?威儀十相全,端嚴爭似牟尼主。 比丘僧,羅漢數,雅淡風標人嘆譽, 公子停車馬上瞻,非(飛)禽點羽空中覷。 雪眉深深宴松巒,雲帔輕輕沾彩霧,

大?威儀十相全,端嚴爭似牟尼主。

天龍神,烈(列)旗鼓,八臂三頭多忿怒, 忽爾崑崙把動搖,等閒滄海捻傾注。

有時踴躍會中來,或即跳躑空裏去,

總到菴園大聖前,威光難似牟尼主。

聖賢圍,鬼神護,執劍擎槍相左(佐)肋(助),

只為如來演法音,徒交凡眾沾甘露。

梵王持果獻金僊,帝釋捻香添玉注,

總向菴園會一排,高低歸仰牟尼主。 佛慈悲心願赴覆,累劫僧祇修六度,

每使和平離愛增(憎),任持智惠令堅固,

巍巍相貌白蓮花,蕩蕩身形紫金柱,

萬種威光總不如,方稱三界神通主。

聖賢羅烈(列)百千張,旋繞如來紫磨光,

瞻現玉毫無暫捨,只希金口早宣揚。

眾於會裏伸翹仰,佛向眉間現吉祥,

浩浩菴園皆讚嘆,方稱三界法輪王。

大覺巍巍寶焰裝,迥於花坐●芬芳,

丹脣似果頻婆色,雙眼如蓮戒定香。

昔日威神咸啟仰,此時人相倍尋常,

眉間毫彩分明現,●(閉)卻菴園萬種光。

黃金丈六處花臺,將欲敷楊(揚)法義開,

面上五條光彩彩,眉邊萬道色皚皚。 乾坤似把紅羅展,世界如舖錦繡堆,

廣現百般希有事,看看便是振春雷。

菴園這百繞俳佪,浩浩傾贍讚善哉, 天雨四花空閃閃,地搖六振響墔墔。

聖心未委宣何法,人意難思莫測猜,

高下此時皆作念,阿誰為眾請如來。 牟尼愍察眾情懷,花坐顒顒喜色開,

欲應根機傾法寶,擬嗟群品雨珍才。 朱脣啟處紅蓮坼,皓齒凝●(時)白玉排,

大覺世尊纔說法,更有阿誰後到也〔唱將來〕。

所以經云:「爾時毗耶離大城中有長者子名曰寶積,與五百長者子,俱持七寶蓋來詣佛所。」

問:爾五百長者皆是國王之子,即合戀●(慕)王宮,嬌奢快樂,因甚厭棄奢花,也來聞法。答:緣毗耶城內,有一居士,名號維摩,他緣是東方無垢世界金粟如來,意欲助佛化人,暫住娑婆穢境。緣國無二王,世無二佛,所以權為長者之身,示現有妻子男女,在毗耶城內,頭頭接物,處處利生,處城中無不歸依,在皇闕尋常教化。毗耶國王,禮為國老。知道我佛世尊,在菴園說法,欲彰利濟之心,遂入王宮教化得五百太子,第一王宮教化:

知道菴園演正真,入王宮內化王孫。

如煙柳下排公子,似錦花前烈(列)綵嬪,

畫舸信從流水去,白醪攜得滿盃斟。

維摩直到貪歡處,教化合交禮世尊。

時寶積等聞維摩此語,卻問居士曰:「不委菴園世尊何時說法?」居士曰:「汝速排枇,今整(正)是時。」居士遣偈: 貪在王宮取意為,花蔭柳影從嬪妃,

紫雲樓上排絲竹,白玉庭前舞拓(柘)枝,

空戀笙歌嫌景促,不憂虛幻恰心遲。

汝須火急相催去,算得宣揚整(正)是時。

爾時居士種種說法,教化王孫,令往菴園。禮佛聽法。當時五百王子寶積等,請居士同去。偈:

既沐慈悲化小才,衷心感激百千迴,

若非勤誘迷徒切,爭得舟航嶮浪開。

願借光陰與引道,全憑巨力作●?, 弟兄五百慇懃請,居士相隨也去來。

居士曰:比欲相隨,今願倍(陪)從。偈: 深謝蒙邀賜挈倍(陪),自然清眼眼雙開,

菩提道徑希逢遇,嶮路舟舡罕得?。

似玉磨籠多巧妙,如雞負卵應時墔。

畢期有意親聞法,情願相隨也去來。

於是五百長者各持七寶傘蓋,遂與居士相隨,皆出王宮去也。偈:

維摩陪從禮金僊,寶蓋裝持色樣鮮,

白玉鬥成龍鳳巧,黃金縷出象牙邊。

煙霞飛晃光明耀,珠網玎璫響韻連,

浩浩滿街人總看,此時王子往菴園。

時五百長者與居士,相隨出毗耶離城,行至路邊,忽然染患,壘成方丈,偈問:

深河恰好騁威儀,驀地維摩染病羸, 窗透遠風衣半蓋,門開秋月枕斜欹。

迴身往往合雙眼,喘息頻頻皺兩眉,

居士患從何事得,交吾兄弟總懷疑。

維摩良久為王孫說法云:

永拋不久停,陽焰非真實。

我今略說汝須聽,吾此身軀幼(幻)化成。

死未到頭何處覺,病來侵體恐誰爭。

一堆德植為根本,三尺荒墳是去呈(程),

四大違和常日事,不勞君等驀然驚。

居士曰:汝等五百弟兄,但往菴園禮佛聽法,吾緣染患,寸步難移,遂即將別,吟成數偈:七首

王孫不用苦籌良,早入菴園道理長。

我命恰如凝草露,吾身也似綴花霜,

蟬聲返覆穿疏牖,柳影彫(凋)殘對病床。 屈指算伊金(今)古了,從來誰是免無常。

今朝大欲禮空王,真為纏眠(綿)又嘆傷,

無力整衣甘寂寞,有心開戶受恓惶。

千般羅綺能簽眼,萬種笙歌解割腸。

汝等弟兄聽我語,從來誰是免無常。 休誇英彥會文章,令格清詞韻雪霜,

●(健)筆也曾施教化,●(冥)搜幾度勘陰陽。

螢窗苦志何方去,雪嶠工勳甚處藏,

汝等弟兄聽我語,從來誰是免無常。

直宜早去禮空王,寶蓋莊嚴莫改張,

日照珠珍光●(燦)爛,風敲金玉韻玎璫。

九種陌上為佳瑞,一國人中作吉祥,

汝等好須參聖主,卻來應是我無常。 吾身稍似得安康,未肯慵於禮法王,

方丈且無慈鏡照,菴園純有覺花香。

稜層岳色多羸枕,慘淡人煙到病床,

汝等觀吾形狀劣,參差應見我無常。

直須更改舊行藏,莫戀紅樓宴會昌,

若重慈尊能說法,不怜嬪綵解梳粧。 真珠簾外停絲竹,玳瑁筵中罷令章,

記取今朝相勸語,這身看即是無常。

分襟此處最恓惶,不得倍(陪)隨入道場。

深羨九宮清信士,歡忻先禮白毫光。

金枝一一排龍象,寶蓋雙雙鬥鳳凰。

唯我此時難去得,逡巡定是我無常。

時寶積等旨受維摩勸誘,記當居士教招,重整威儀,再排隊仵(伍),皆往菴園,禮佛去也。於是寶積等,聞維摩勸切,見居士病深,聽處分而一一依從,取教招而人人稟受。遂即安排寶蓋,整頓金冠,專心而待赴菴園,愴戀而難別方丈。寶積為居士曰:「暫時分手,傾剋(頃刻)別離,辭居士兮千難萬難,禮大聖兮任去便去。伏望居士,善為將息,好自調和。紅爐溫長子之湯,淥●(醑)下公卿之藥。況已時光寂莫(寞),窗前之蕭洒清風,節序凋零,砌畔之芬菲黃葉。滿枕之蟬聲聒聒,盈門之秋色濃濃。●(偃)臥高床,尪羸壞室。居士之病容轉盛,喘息微微,吾曹之愁色倍深,呼嗟急急。我等蒙維摩提持恩切,法乳情深,誰知居士纏眠(綿),變作王孫病苦。臨臨取別,低迴而愁結雙眉。漸漸分襟,攀仰而淚垂丹臉。看天失色,望日無光。凝思而惆悵盈懷,暗想而嗚呼滿抱。皆和淚語,總帶愁顏。切須保攝精懃,莫使纏眠(綿)更甚。我等暫瞻大聖,略禮慈尊,逡巡便出菴園,傾剋(頃刻)卻看居士。」由是停移寶蓋,整頓金冠,玲瓏而牢地朱瓔,敲磕而塞瑎珂珮,琉璃頂上,煙霄而一行秋天,水玉稜頭,香榭而半輪明月。摩瓏虎(琥)珀,彫剋(雕刻)珊瑚,祥風由動於馨香,瑞霧上凝於光彩。半千寶蓋,行行而總已擎持;一國英賢,浩浩而齊聲讚嘆。行也行也,去時去時,萬家之鄰女後隨,滿路之簫韶前引。喧天絲竹,驚迴碧落之雲,匝地綺羅,映榭青春之蕊,變毗耶國為極樂城,九衢裝凝日之樓,万戶展長春之障。漸辭方丈,已遠毗耶,看看欲到於菴園,盡禮於花臺聖主。

凡事皆依居士裁,俱持寶蓋意俳佪,

臨辭室內愁眉結,頻被階前日影催。

啼樹晚鶯同助哭,語簷秋燕共添哀,

分襟頃刻又惆悵,待禮牟尼對寶臺。 且希居士好調和,不得因循摐病多, 驀被命終難脫免,息然身教大婁羅。

煎湯幸有黃金銚,熬藥寧?白玉鍋, 善惡多般須攝治,莫交迴迴見蹉跎。

況當時景已秋深,刮地蟬聲出晚林,

露綴晚花千滴玉,菊搖寒砌一藂(叢)金。

清風冷淡牽愁思,黃葉凋零打病心,

居士切須勤攝治,莫教死相便來侵。

我重維摩法乳情,一從得病我愁生,

如今方丈英賢臥,有似愁天皓月傾。

愁色聚眉長不散,淚痕垂臉更分明,

心中又待菴園去,和喜和悲步步行。

收拾寶蓋整威儀,玉珮玎璫滿路歧,

鬥闞車渠光●(璨)爛,摩瓏琥珀色參差。

真珠網,白雲●,寶蓋光明照晚空,

一國仕流春色內,半千王子玉光中。

人浩浩,語喧喧,雲疊重重映碧天,

手撼珊瑚鸚鵡動,風搖珂珮鳳凰偏。

名隊丈,實難逢,百萬人民作一藂,

寶蓋手持光●●,金冠頂戴色融融。

滿堤羅綺裝紅日,塞地笙歌聒瑞風,

帝子庶人生踴躍,一時遙禮玉毫中。

稱美譽,實奇哉,五百王孫禮寶臺,

貪愛水波因此竭,菩提花樹當時開。

聖賢嗟嘆千千遍,凡庶歌揚萬萬迴, 總到菴園齊禮佛,作何禮敬也唱將來。(原卷至此已完)

十一、〔維摩詰經講經文〕(二) 經:「爾時長者寶積說〔此偈已,白佛言……願聞得佛國土清淨,唯願世尊說〕諸菩薩淨土之行。」

經:爾時長者寶積,經云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是五百長子皆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聞得佛國土清淨,唯願世尊說諸菩薩淨土之行。即是菩薩淨土,當來不諂眾生來生其國,若有不諂不詐,心無所曲眾生即生菩薩淨土中,隨其直心,則能發行。若隨一切眾生,皆有直心,則□起一切善行。隨其發行,則得深心。若發一切眾善,則具甚深□□。若具深妙之心,則能調伏其意。若調伏意已,則所聞如其所說修行。若依其說修行,則眾善悉能迴向與一切眾生。若能迴向與一切眾生,則具足種種方便。既具足種種方便,則能成就一切眾生。若成就得一切眾□(生),即便佛國嚴淨。隨佛土淨,即說法淨。佛土既得嚴淨,則一切之法皆淨。若說法淨,則智惠淨。智慧能淨,其心清淨。其心淨已,則一切功德清淨。是故寶積●(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菩薩摩訶薩若要身居淨土,即先〔淨〕其心。如何淨心?不嫉、不姤、不諂、不誑、不憍慢、不掉舉、不兩舌、不惡口、無貪、無嗔、無諍、無競、不煞、不盜、不婬、不忘(妄)、不飲酒、常行慈悲、濟貧、拔苦,歸將有餘救不足者,將安樂施危厄者。乃頭目髓腦,身肉手足,將內外財帛,施身為床座,求聞妙法。 淨土深沈理,聞來莫可知,

那邊通穩便,何處是修□。

望救眾生苦,希求出淤泥,

此時申請問,幸願賜慈悲。 必可除邪見,應須滅眾災。

幸逢金色相,欣遇法門開。 禮拜親花坐,虔心近寶臺,

此時垂教遵,決定絕疑猜。

欲望開真路,專希振法雷,

敕文令諦聽,便請唱將來。

經:「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乃至「受教而聽。」云云

爾時長子寶積及五百長者子,既獻七寶蓋已,乃說偈讚歎世尊訖,乃白佛言:「世尊世尊,我等五百長者子發元(?)上正等道心,願聞如來國土清淨之事,惟願世尊說諸菩薩摩訶?(薩)所修行淨土之行。世尊大慈,為我廣說,我等聞已,誓願修學。」云云

佛言:善哉,寶積。善哉者,言義,我佛又贊成寶積長者,能問於我菩薩修行淨土之行,及為諸菩薩又問如來淨土之行,我為汝等說之,汝等諦聽諦聽。言諦聽者,諦者,審也,個個審實思慮,用心淨(靜)聽,勿生疑惑,聞已修學,善思念之。我說與汝,汝聞應善歎思量其義,聞其義已,記念在心,令莫忘失。云云

欲得聞真妙,還須志意聽,

言言宜穩審,句句要分明。

莫慮寶難會,何愁理不精,

此時申講說,隨類心均平。

定見除迷路,終●(息)斷所猜。

然須消放逸,莫遣亂心懷。

自此邪門關,因茲法戶開,

有情皆得果,無處不消災。

禱祝須心志,虔誠莫縱乖,

一齋(齊)咸悄悄,說也唱將來。

□(經):「如是寶積菩薩隨其直心別能發行,」乃至「是故寶積,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於是長者子寶積五百人等,受佛誨淨心,淨聽佛言,寶積當知直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不諂眾生。來生其國。眾生其心正直,無有邪曲,入佛知見,悟佛知見,悲歎平等。勸一切眾生,皆如赤子。知身是空,了達實法。即佛是心,即心是佛,心外?法,法外?心,淨穢同體,?有分別。穢方淨土,皆猶(由)心變,無有根本,亦?生滅,三界唯識,萬法唯心。了悟心源,即是淨土。若悟真理,菩薩與土,悉同是一。也即是心淨即佛土淨云。別佛土淨云。

側 淨土何曾遠,認得還須顯,

都來咫尺間,迷心終不見。

見了只在心,心了淨方現,

莫更苦尋求,只此除方便。

淨方道理只居心,心拙唯言義校深, 悟了只於心上取,心迷何處漫追尋。

心明自在來還去,心亂空論古與今,

畢竟若未除心內黑,定隨心意定漂沈。

心了了,意咍咍,心若尋常有亂●(猜),

若解分明生曉悟,眼前便是寶花開。

清淨土,紫蓮臺,莫遠尋求使意懷,

會內一人都不悟,忽然起問唱將來。

經:「爾時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乃至「而是佛土不淨若此。」

爾時舍利弗,承佛之威神,又不敢發問,默然作念。作念者,是舍利弗內心思惟佛言,若菩薩心淨,則佛土淨者。我世尊本為菩薩之時,□是萬行精修,意豈不淨。意豈不淨者,云佛過去因中佛之心意,豈是不淨,感果來於穢土。此之佛土,便不得清淨,被有而此穢濁之事云。

忽整威儀從坐起,合掌殷勤申敬禮,

迷心此際有疑猜,唯願慈悲說妙義。

世尊身,在因地,豈不修持清淨意,

如斯穢土顯然間,難會如斯深道理。

今辰幸乞賜慈悲,願決昏昏一段疑,

適道墮(隨)其心意淨,如何穢土現如斯。 終不曉,周難知,眾惡山川總見之,

我佛當為菩薩日,爭無臻志苦修持。 猶未悟,尚疑猜,特望金言借辯才,

所貴裏心生了悟,輒然方敢近花臺。

垂憫念,賜悲裏(哀),幸乞毫光照下懷,

大聖呵呵添幸色,與他說喻唱將來。

經:「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乃至「日月豈不淨也。」云云

佛知其念者,世尊以他心智,知舍利弗作念。佛便告言,汝舍利弗,於汝意云何,日月豈是不淨也。舍利弗,日之與月,兩耀齊明,一日一夜,照四天下,消(曉)昏●(候)睹,除熱得涼,蕩蕩巍巍,淨?瑕穢,功德廣大,難贊難思,引導眾生,豈不清淨。而盲者不見,佛言譬如生盲之人,自?肉眼,不見日月,豈日月亡也。尒(舍)利弗曰:不也不也,世尊世尊。不然,世尊。即是生盲之人,自己過罪,非是日月之愆也。答也。佛告舍利弗,眾生種不見如來佛國嚴淨,非如來各(咎)。即是眾生宿業深重,根智差殊,小果之徒,障累未除,不能自覺。又不覺他,因甚得見佛國嚴淨。且十住菩薩尚不見佛智,況乎小果識劣智微,如何觀見佛國嚴淨之事。云云

日光兼與天邊月,常向天邊●(多)皎潔,

非於日月沒光明,自是盲人不分別。

佛國土,事不遠,汝為迷莫可見,

若交智惠得開張,佛國淨方皆總現。

韻他家日月自分明,不●之方目已盲。

不解略言光皎皎,無非只道色●●(冥), 終不曉,尚含情,何異時人帶恨誠,

若解持心開了悟,須臾便是淨方生。

認取理,莫疑猜,休縱迷心繼在懷,

莫更恨他日月闇,自緣●(幼)目不曾開。 世尊說,振春雷,百萬天人唱善哉,

螺髻梵王請指引,分明更說唱將來。

經:「爾時螺髻梵王語舍利弗,勿昨(作)是意,謂此佛土以為不淨,」乃至「心有高下,不依佛惠,故見此土為不淨耳。」 爾時螺髻梵王語舍利弗:勿作是意,謂此佛土將為不淨。螺髻梵王者,即是初禪梵王,髮如螺髻,與佛?殊,修四空四禪,有大智大惠,根●(熟)果滿,識量弘深,見此穢土,如似自在天宮。言舍利弗勿作是意,便將此土為不淨世界。舍利弗又云:我見此土丘陵坑次,荊棘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丘陵坑次,即是高下不平,荊棘沙礫,粗惡之義,土石諸山,方是穢垢。緣舍利弗身居小果,與佛及菩薩所見不同,佽甚似營(螢)火對於日光,泥彈同於月愛,全不相承,故但見穢惡,不見清淨。螺髻梵王又告舍利弗,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惠,故見此土為不淨耳。云仁者自己心中高下不平,穢惡充滿。何不依佛智惠,除遣疑惑,淨穢兩途,皆是自生分別,淨穢?殊,不悟不淨,不下不高,?有差殊,即為平等。云云 梵王既見生疑誤,引接發言尋保護,

汝令(今)勿作此輕言,自為未明清淨土。

我心誠,看此境,瑩徹分明如寶鏡,

略無穢惡眼前生,只見真如兼大聖。

舍利弗,我見處,荊棘丘山及惡趣,

裏心常有此疑猜,一段疑猜終不去。

我見如來土,●(坑)丘自顯然,

雖聞螺髻說,猶訝梵王言。

迷意終難改,癡心尚繼纏, 窮思深妙理,不可會幽玄。

聞說依希誤(悟),愚心漸次開, 目前觀穢濁,莫可決疑猜。 大聖施神變,天人國未裁,

大方清淨土,齊現唱將來。

經:「於是佛以足指案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寶,」乃至「自見坐寶蓮花。」云云

於是佛將足指案地,爾時世尊見舍利弗心疑,言此佛土決定穢濁。世尊即以足指案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寶嚴飾。若干者,?數百千雜寶●(間)廁,不狀不及。譬如寶莊嚴佛?量功德,寶莊嚴土如寶莊嚴佛國,以?量?邊珍寶嚴飾其土。佛為舍利弗有疑,乃變即丘陵坑次之屬,示其眾寶莊嚴:

忽然大聖施神變,應是有靈皆總見,

淨方次第眼前生,快樂莊嚴無不現。

玉為樓,金為殿,鸚鵡頻迦咸讚歎,

非論菩薩似恆沙,光內親觀諸佛面。

如來神力忽昭彰,淨國從空便顯揚,

紫殿總將白玉砌,碧霄皆是白毫光。

菩薩眾,貌堂堂,瓔珞渾身百寶莊(裝), 千眾樂音齊嚮亮,萬般花木自芬芳。 聞法眾,百千侅(垓),並睹莊嚴讚善哉,

尊者忽然瞻囑後,便同陰裏撥雲開。 咸頂禮,各俳佪,諸佛分明座法臺,

大聖迴看舍利弗,問見與不見唱將來。

經:「一切大眾,歎未曾〔有〕,」乃至「佛告舍利佛(弗)嚴淨悉現。」一切大眾,歎未曾有,而皆見坐寶蓮花,是會中一切大眾各各自見,身坐蓮花。又佛告舍利弗,汝且觀是佛土嚴淨,令舍利弗自觀佛土嚴淨之事。舍利弗告佛唯然。唯然者,信受之辭,本所不見,本所不聞,云我未曾見者,今見;未曾聞者,今聞;今佛國土嚴淨,悉皆顯現,我已見聞。 側淨土莊嚴汝見否,可●(煞或然)丘山有眾苦。

如斯顯現一場間,王乃都之如不都。

舍利弗,尋讚歎,我本眼看全不見,

令(今)朝比並極分明,迷意當時皆已遣。

祈心?(瞻)禮又瞻依,此事千年萬劫希,

自喜想生新覺誤(悟),旋知已遣舊時疑。

託聖力,賴慈悲,息卻●(多)生無限迷,

又更會前申禮讚,聲聲唯道不思議。 添福惠,斷疑情,今日●(衷)心喜又台,

恨發疑情多懇意,莫非專切禮花臺。

我淨土,鎮鋪排,令汝今朝智惠開,

更怕人心猶不悟,分別說喻唱將來。

經:「佛語舍利弗,我佛國土常淨若此,」乃至「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

經:佛語舍利弗,我佛國土常淨若此。告云:我之國土尋常清淨如此,是汝小果小智,隔所,智鏡不同,不見我土嚴淨,常生不淨之見。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眾惡不淨耳。我為度下劣之輩,個個漸入佛智,示現如是眾惡不淨土耳。譬如諸天共一寶器大食,各隨其福德,●(?)色有異,如諸天之人,共一寶器中食,各隨自己福力,其飯各各差別,滋味不等,聖凡福業有異,所以觀淨穢不同如是。舍利弗,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人若心淨,平等無差,即見佛國清淨之耳。云云

清幽國土長如此,眾寶莊嚴皆若是,

只緣自意有高低,迷意凡心難得至。

似諸天,一寶器,食饌臨時各有異,

福微之者遂蔬食,福盛之人皆上味。 修行少,心未至,即見穢方皆若此,

既能意氣達菩提,便都(睹)莊嚴極樂事。

長者蒙垂勸,明明斷所猜,

自然知勝法,各各了奇才。

居士聞言化,尋時誤(悟)意開,

既無貪繼半,淨肯愛珍財。

所喜旋添意,清涼迥愜壞(懷),

幾多方便處,便請唱將來。

經:「若在剎利,剎利中尊,除其我慢。若在婆羅門,婆羅門中尊,除其我慢。」

若在剎利,剎利中尊,教以忍辱。剎利者,是西天王種,為厭居王佐,不樂諠囂,棄捨國城,入於林藪,修忍辱力,除瞋恚心,內能捨頭目身軀,外能捨珠珍妻兒,自能忍辱,亦勸教人,終歲?閑,經年不倦。

在婆羅門,除其我慢。婆羅門者,是淨行之種,世祖已來,修閭淨行,自有堅志,勸人無厭,求離世間,希生天果。或遍緣臥棘,五熱炙身,持雞狗戒,事日月天。但知執我執人,亦說?因?報。邪山增長,慢海添流,自是他非,常生我慢。居士在彼,亦為其尊,說法化之,令除慢易,皆令出眾,未便入流故。云云

意為眾生故,權為羅剎尊, 初還行嫉姤,後即斷貪嗔。

指示心歸正,令交懇募(慕)真,

但行忍辱行,必見脫泥津。

既遇婆羅眾,其中亦作尊,

令除我慢意,卻作善和人。

便去貪邪意,拋離外道因,

忙然歸大道,當下出囂塵。

各各除疑意,人人有悟懷,

若作含喜捨,尋便抱悲哀。

我慢何曾有,貪嗔已遣迴,

總達方便理,請為唱將來。

經:若在大臣,大臣中尊,教以正法。若在王子,王子中尊,示以忠孝。若在大臣,大臣中尊,教以正法。大臣者,或是當朝相座,或是出鎮藩方,為天子之腹心,作聖人之耳目,成邦立國,為社禮(稷)之柱石,定難除兇,作朝廷之蘺屏。然後示其正法常王,遂訓人陳以直言,無施邪教命,天子金枝永茂,玉葉長榮,子子孫孫,相承相伐(代),出將入相,燮理陰陽,愍物接人,行思(恩)布惠。使千年萬歲,皇風不墜,帝道無傾。顯名於鳳閣之中,畫影向驎(麟)臺之上。以著書史,紀德紀功,是名大臣。我維摩居士於此大臣之中,亦為第一。更以方便,令其不枉人民,是故於此中尊。云云

若在王子,王子中尊,示以忠孝。言王子者,是國王之太子,或是遠從,或是親王,但是皇屬,總得名為王子。並須鏘鏘濟濟,有孝有忠,始末一心,無懷二意,同匡家社,共治邦家。使根固枝繁永不枯,四海萬方為一統。上則忠勤於主,次則孝養於親,是王子之行。我維摩居士亦於次中,而得第一。仍以微妙方策而教誨之,王子信行,又使皇圖霸盛。云云

為人不得多愚奧,認取真常深妙教,

若悟永不受沈輪(淪),真(直)須在意行忠孝。

忠不施,孝不展,神道虛空皆總見, 須臾致得禍臨身,妻男眷屬遭除剪。

忠既行,孝既展,必見官高名位顯, 善神密護鎮隨身,自然災行常除遣。

事須依勸莫因巡,切要修持此個身,

凡有行藏平穩作,●防禍幻(患)使心神。

常孝順,毋(貫)忠貞,必遂高零(齡)得顯榮,

儻若欺謾小子事,當時迍厄便施行。

蒙化後,轉情開,節勒之心●意懷,

行孝行忠多少●(闕),修仁修德有所咍。

然福祐,息迍災,各願歸依近法臺, 總待周旋行化後,現身有病唱將來。

〔經:「若在內官,內官中尊。化政宮女。」〕

若有內官,內官中尊,化政宮女。云內官者,是黃門也,亦不名閹官,近伐(代)無記,及四十餘年,此官絕滅。西天亦有此色,不唯中國有之。凡是官(宮)禁食宿中,皆為親密,出銜帝命,入當絲綸。食宿不離於殿庭,行坐常隨於輦輅。宮人妓女,無不依屬,內監嬪妃,皆令官處治,為四方之監護,作一國之威權,百辟稟承,千官取別。重佛重法,好侈好奢,共佐皇風,同居紫禁。我維摩居士,亦於此中,為其法則,教化是等,悉使發心。云云

不可思議居士,化誘有千般道理,

非論說法多途,勸誨王孫帝子。

宰官居士之屬,和愜如同魚水, 婆羅門人我如山,〔我〕悉遣除慢易。

最是難化調伏,豪貴尊嚴剎利,

盡因大士歸●(從),減卻貢高之意。

更有國主兒孫,遠近宗枝王子, 皆令忠孝君親,悉使皇風不墜。

又有國內庶民,傳勢修生意氣,

當因開士指南,個個聞經會儀。

又逢閹豎之徒,直至宮中侍婢,

忽逢居士誡呵,一一消亡罪累。

內侍黃門輩,無非執化權,

見僧常禮重,求法每精專。 起敬傾家產,營齋請福田,

寫經兼鑄像,謀後世良緣。

空不支那有,多應在五天,

少時還美妙,醜拙是臨年。 富貴學宮裏,嬌奢●(倣)殿前, 忽然思(恩)寵盡,被配守陵園。

恰愚(遇)維摩詰,談空甚喜歡,

一時生厭離,合掌入菴園。

有一內侍罷官,居於山水,忽得疾病,令人尋醫。有人言某村、某聚落,有一處士名醫,急令人召到,便令候脈,候脈了。其人云:更不是別疾病,是●(坐)後風。其大官甚怒,便令從人拖出,數人一時打決。其人叫呼,更有一人內侍,亦是罷官,看來見外面鬧,內使多露頭插●(梳)於墻頭於面曰:此人村坊下輩,不識大官,不要打捧(棒),便令放去。其醫人忽爾抬頭,見此中官,更言曰:阿姨道(到)底是那。

長者維摩詰如是等?量方便,云何名以如是等?量方便,即是上來●(說)在剎利,剎利中尊。直至●在護戈,護戈中尊已來。居士以種種百千方便,於中誘誨,善說諸法,教化多般,悉令信受,隨其類趣,依稟修學。皆於本事通達解了,又令速發?上正等之心。居士為愍眾生及小果之輩,意欲廣談妙法,示現有疾於方丈室中,獨寢一床,以疾而臥。是要度脫迷暗,總出昏衢,令知身命不堅,幻化為體。四大假合,五蘊成形,欻爾?常,颯然空寂。維摩居士尚悟如斯,況我輩之徒,如何不覺。云云

到處行方便,頭頭盡化情,

心無剎異事,意即為眾生。

若獲清涼界,皆弘喜悅誠,

因茲親引力,切切事分明。

以此多饒益,尋時現病身,

廣談人世事,四大似浮塵。

遂顯身羸掇,令交歸正真。

只徒來問疾,意要話其因。

既有秀黃貌,兼陳捎弱懷,

說人如電轉,言也似雲雷。

若有一生質,刀(都)憂四大災,

總交知若此,普為唱將來。

經:「以其疾故,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婆羅門等,及諸王子并餘官屬無數千人,皆往問疾。」云云

以其疾故,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婆羅門等,及諸王子并餘官屬,共數千人皆往問疾。長者即寶積等五百獻蓋之徒,居士即與如維摩居士之輩,婆羅門即淨門之眾,及諸國王兼國王子,并國內官屬百千萬眾,聞居士有疾,皆來體問。言居士居士,何故有疾?為移是四大違和,為復是教化疲倦。願為我等,說此病緣。

纔聞居士病榮(縈)身,凡是有靈皆怪訝,

病臥只居方丈內,飢羸起坐甚艱難。

國王王子盡奔波,居士宰官咸禮覲,

一切天人皆到會,果然見一病維摩,

多將湯藥問因依,大照國師尋斬候, 雖即●(至心)申體察,莫知來處辯其因。

謝諸人者賜相哀,四大元知有此災,

舊日神情威似虎,今來體骨瘦如柴。

深貴汝,倍憂懷,我此身形自嘆裁,

因有如斯縈病故,廣陳妙法唱將來。

經:其●(往)者,維摩詰因以身〔疾〕廣為諸法,諸仁者,見(是)身?常,?強、無力、無堅、速朽之法,不可信也。為苦、為惱,眾病所集。」云云

其往者,維摩詰因以身疾,廣為說法,因為國王、居士等百千萬人皆來體問,居士便以身疾,廣博解說,令其人輩,生厭捨心。諸仁者,是身?常,?常者,即不常也。上生非想處,下至轉輪王云云,?有常定也。?強?力,人若無疾無惱,身心強盛,氣力勁直。若或有病,故是身力衰羸。人有四百四病,皆屬四大主持,若或一脈不調,百一病起。緣地水火風,假立其體,諸邪相伏。今日脈陳頭疼,口苦渴死,唱生腹脹,唯乾稱●(怨)乞命,四支(肢)不舉,兩眼?光,坐臥人扶,飲食小(少)味,脣騫耳返,齒黑爪青,身生紫黶,語話非常,見鬼見神,乍寒乍熱。有時似如湯火,有時冰鐵何殊。腸胃內恰似車鳴,筋骨中也似刀攪。渾家怕怖,滿坐驚張。一時拍臆搥胸,忙亂澆茶酹酒,醫□□□□脈候,直是□□□者又道年災過……

早時鬱霧最分(芬)芳,並向園(園)中廣到行,

九憂取涼招掃洒,三春賞玩到宮商。

枝垂嬈?朝盛露,花坼輕風●(晚)帶香,

恰到●刀斫折從,便同人質即?常。

又無斤,又無力,何處得堅難可惜,

業(葉)彫(凋)枝落並皆枯,●(況)植萬般爭改易。

漫行行,徒歷歷,舞蝶休飛蜂覓覓,

根株除併暫時間,看來只是留蹤跡。

人身病,似枯樹,苦惱災危成積聚,

看看即是落黃泉,何處令人能久住。

直須認取速行行,不請無端戀意情,

且要健時為利益,莫教病臥善心生。

我此病,似花榮,葉若黃金葉又青,

及到遮身今有疾,何殊枯樹即須傾。 何處折,幾時開,只是枯危掩夜臺,

莫待此身有疾病,即宜聞早使心懷。

休愛羨,莫疑猜,卻要分明自摶才,

更怕眾中迷未息,廣舖此喻唱將來。

〔經:「是身如聚沫……如泡、夢、影……」乃至「是身如雷電……」〕

是身如聚沐(沫),譬如水中聚沐如河,撮摩以手觸之,自然後●(壞)。是身如泡者,亦如水上浮?(漚),念念之間,即當壞滅。如炎者,如似荒郊陽炎,那得久停,瞬息之間,自然消歇。又如芭蕉不堅,芭蕉雖葉綠花紅,爭那彼不實,皆是虛朽。又如夢想,如人夜眠作夢,覺時一段虛華,千般萬種之中,?有一件實處。又身如人影,及眾物皆有影逐,人物若在,影即隨之,人物●(改)無,影從何有,身滅影沈,影生人顯。是身如電,念念不住,辟(譬)如雲裏電光,瞥然之間,即使不見。又如石中有火,欻有忽滅,豈可久留。又如風中秉燭,不易保持十全。也似河水東流,一去似難再復。輕花易落,更更無返樹之期。細雨辟天,豈有歸雲之日。也似機關傀儡,皆因繩索抽牽,或舞或歌,或行或走,曲罷事畢,●(拋)向一邊,直饒萬劫驅遣,不肯行時,轉動皆是之(諸)緣共助,便被幻惑人情。若夜斷卻諸緣,甚處有傀儡各□,所以玄宗皇帝從●(蜀)地迴,肅宗代位,冊玄宗為上皇,在於西內。是政已歸於太子,凡事皆不自專,四十八年為君,一旦何曾自在。齒衰髮白,面●(皺)身羸,乃裁請(詩)自喻。甚遂:「剋木牽絲作老翁,雞皮鶴髮與真同,須臾曲罷還無事,也似人生一世中。」玄宗尚且如此,我等寧不傷身,奉勸門徒云云。

諸□□以身名(明)知者所不怙,是身如聚沐,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炎,從渴愛生。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是身如幻,從顛到(倒)起。是身如夢,為虛妄見。是身如影,業緣現。是身如浮雲,須臾變。乃至念念不往(住)。

是身如聚沫,不可能摩撮,

將喻一生身,誰人得免脫。

是身如泡起,盤旋於淥水,

將喻一生身,那能得久俟。 如炎自渴愛,大艷(猶炎)須臾昧,

將喻一生身,要君生曉會。

身如芭蕉樹,莫見堅實處,

將喻一生身,要君深會取。

是身如夢幻,顛倒為其見,

將喻一生身,何曾事得現,

是身如影現,一切莫緣見,

將喻一生身,實處何曾顯。

是身如雷電,何曾得久現, 將喻一生身,須臾即不見。

上來說喻要君知,還把身心細認之,

清旦可妨專繼念,夜深卻請細尋思。

人身事,豈堅持,聚散都來幾許時, 若●寶珍論實處,只須歸佛不思議。 ?常事,掩泉臺,虛幻身軀自摶才,

認取一真深妙理,休交六道受輪迴。

惠虛假,只貪才,早晚曾將智惠開,

更怕會中還不悟,說伊四大處唱將來。

經:「是身無主為如地,是身無我為如火,是身無壽為如風,是身無人為如水,是身不實,四大為家。」

是身無主為如地,譬如大地,得河為主,高山鎮壓,壓(疑衍文)深海橫截,枝木聚林,悉生生(土)上,穢濁盈溢,淹漫於中,鑿穿斸掘,有何主相。是身無我為如火,譬如大火,我相終?,熱性週遍,有何差殊。若夜起得悉平等,不以玉石金土,一等燋然,揀甚大地山河,一時傾滅。是身無壽為如風,風無定性,亦是一種,更無多般,忽若動時,拔樹鳴條,傾江覆海,無其形影,不見蹤內,既無定期,有何壽相。是身如水無人,水亦無定質分流,分流萬谷千山,能方能圓,曲直自若,擁(壅)之則住,決之則流,霧露泉源皆是一性。是身不實,四大為家,既:

騁我騁人何曾久,四大合成為所有,

假饒富貴似石崇,持為長如彭祖壽。

執我身,我眼手,地水火風假合就,

他家四大一齊歸,便見形體總枯朽。

逐緣生,隨業報,魂魄遊遊無去處。

曾終十善重佛僧,敬莫交身沈六趣。

四大身何執,持身自酌量,

亦非多●(巧)說,不是謾分張。

地水終須去,火風沒處藏,

唯存魂與識,不免受忙忙。

爭似修真路,何如募法財,

不逢地獄苦,必見紫蓮臺。

永處清虛道,令君斷有裁,

猶疑未曉了,更說唱將來。

經:是身為虛(偽),〔雖假〕以澡浴衣食,必歸磨滅。」

是身虛偽,雖假以澡浴衣食,畢歸磨滅。我等凡夫,內心不淨,雜惡充滿,三十六物,共成此身。糞穢增多,猶如行廁。愚癡不悟,常將世間清冷之水,澡浴磨滅。只是洗得外邊塵垢,心中諸惡,不能去除。貪嗔癡慢,諂誑邪偽,覆藏其中,未曾少許改悔。更有大小便利,膿血交流,不唯一日三時,以皂莢水浣濯,未得果位間。假使百千萬年,以滄海水洗之,亦不能淨。又常以衣裳覆蓋,不令?露身形,年年裁剪綾羅,歲歲割截綺綵,以遮醜拙,用障?骸。如似畫瓶,用盛糞穢,忽然破裂,一段乖張。又假以飲食,以活其命,若何充其口腹,濟以飢瘡,饘粥之屬,可以救療,不須廣為宰●(割),漫作烹庖。直饒煮鴨●(蒸)鵝,熊生虎炙,雜新羅問魏福見建乾薑,恣意齟嚼,欣心吞噉,終是傾於糞讓(壤),不免填彼溝坑。應須裝束誡奢,飲食知足,一旦身殂命殞,自受自一生。雖福力如斯,臨去時勢盡還墮。如何(河)邊枯挂(桂),不久摧折,似天畔閑雲,片時散滅。速生厭離,不用攀緣,求生四禪四空,莫受八寒八熱。云云 〔經〕:「是身為災,百一病惱。」已至說也。 想此色身無准定,愛逞?明名諍竟(競), 業●癡心莫可當,不悟年秋身有病。

有此身,便有病,荒語心迷猶惜命,

若或五月炎天死,遍體蠅蛆甚處淨。

勸門徒,須覺悟,一世為人難值遇,

粧束於身道是榮,來往娑婆千萬度。

誡身心,少嫉姤,逡速時光早已暮,

貪活貪計入黃泉,男女不肯替受苦。

此個身色何准則,澡浴之時如洗墨,

若交淨潔似珍寄(奇),使盡江河終不得。

自還知,自要見,休苦貪求添愛羨,

不論富貴與高低,皆似水中墨一片。

若徒淨潔淨其心,要頻將熱水霖(淋), 直饒便得洗至骨,拾(恰)如將水洗烏金。

虛後見,亂求尋,意淨終無穢惡侵, 我佛世尊陳此喻,恐人不會受漂沈。

要君察,道心開,此事因依義理排,

使卻幾多江海水,定應不得離塵埃。

真道理,決疑猜,若能迴心必免災,

居士萬般施教化,說身如毒蛇唱將〔來〕。

經:是身如毒〔蛇〕,如怨賊,如空聚,陰界諸人(入)所共合成……」 (下缺)

十二、〔維摩詰經講經文〕(三)

三界去來生死苦,淪(輪)迴六道未曾休。

唯有寶積學修行,請問世尊淨土行。 我佛嘿然而受請,為說菩提淨土因,

六度万行盡令修,皆契如來淨土果。

心淨本●(願)佛土淨,身子懷●(疑)問世尊。 我佛將喻日光明,月淨秋輪霄漢外,

三界長空皆總照,是其盲者不能分。

螺髻從座問聲聞,勿是恩(思)唯佛土穢, 我見即今釋迦土,地平如掌寶天宮。

隨其心淨見如思(斯),不是如來土不淨, 自是本心心垢重,隨其心垢見丘陵。 五百長者發歡心,啟(稽)首佛前而讚歎,

無量聲聞法眼淨,遠陳離垢捨淪(輪)迴。

只此維磨(摩)三卷經,能引眾生出生死,

若有得聞清淨教,當來同得法王身。

終朝散日死王摧,何所栖心求解脫,

聽取維摩圓滿教,不受阿毗罪報身。

方便品

毗耶離國地中心,寶樹光暉金●(璨)爛,

多出仁賢性慈敏,久曾過去早修行。

居士維磨眾中尊,十德圓明仁(人)所重,

彼近?邊三世佛,故號維磨長者身。

行住坐臥宿根深,善解門中觀妙行,

芥納須彌吞巨海,萬門化行足威儀。

為度毗耶多眾人,現疾室中方便故,

種種多般而化道,珍財布施攝貧人。 六度一一設弘宣,總是如來真密印,

示有妻兒修梵行,不著三界見居家。

外典經書雖盡明,常樂如來真淨教,

一切有情皆敬重,四衢要路益眾生。

若有善法寶堂中,開論崢嶸師子吼,

道引大眾為眾首,處其長者最居尊。

口密客能喧(宣)般若宗,國主大臣令忍辱,

外意之中除我慢,在其王子孝尊親。 內菀(苑)嬪姤(妃)宮女中,教化皆令捨五欲,

一切庶人無福力,令其修學道眾生。(原文至此完) 十三、〔維摩詰經講經文〕(四)

經云:「佛告彌勒菩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世尊見諸聲聞五百並總不堪。此菩薩位超十地,果滿三衹,十號將圓,一生成道。證不可說之實際,解不可說之法門。神通能動於十方,智惠廣弘於沙界。隨無量之欲性,現無量之身形。入(人)慈不捨於四弘,觀察唯除於六道。其相貌也,面如滿月,目若青蓮,白毫之光彩晞暉,紫磨之身形隱約。諸根寂靜,手指纖長。戴七寶之天冠,著六殊(銖)之妙服。說法則青(清)音廣大,辯才乃洪注流波。外道怖雷吼而心降,小聖蒙密言而意解。是以諸佛與記,眾聖保持,成佛向未來世中,度脫於龍花會裏。現居兜率,來到菴園。世尊遣問維摩,便於眾中喚出。彌勒承於聖旨,忙忙從座起來。動天冠而花寶玲瓏,整妙服而珠瓔瀝落。禮儀有度,感德無倫。仰瞻三界之師,旋遶七珍之座。合十指掌,近兩足尊,立在佛前,專希處分。世尊乃告彌勒,「此時有事商量,維摩臥疾於毗耶,今日與吾問去。吾之弟子十大聲聞,尋常盡覓於名能,試使多般而辭退。舍利弗林間●(宴)座,?被輕呵。目?連里巷談經,儘遭摧挫。大迦葉求貧捨富,平等之道里(理)全乖。須菩提求富捨貧,解空之聲名虛忝。富樓那、迦旃●(延)之輩,總因說法遭呵。阿那律、優波離之徒,盡是因逢被辱。羅?說出家有利,不知無利無為。阿難乞乳憂疾,不了牟尼示現。總推智矩(短),盡說才微,皆言怕懼維摩,不敢過他方丈。況汝位超十地,果滿三祇,障盡習除,福圓惠滿。將成佛果,看座花臺。無私若杲日當天,不染似白蓮出水。人間天上,此界他方。四生賴汝提攜,六道蒙君救度。汝已竭愛增(憎)海,汝已消煩惱魔,汝已代(伐)愛稠林,汝已割貪羅網。已度?邊眾,已絕有漏因,已到涅盤城,已上金剛座。佛法中龍象,賢聖內鳳鱗(麟)。在會若鶴處雞群,出眾似雕遊霄漢。智惠威德,眾所稱揚。居士丈室染疾,使汝毗耶傳語,速須排比,不要推延。若與維摩相見時,慰問所疾痊可否。詩云:

小乘昔日總遭嗔,若待分疏各說因,

知汝神通超小聖,想君詞辯越聲聞。

不唯早證三身位,兼亦曾修萬行門。

今為維摩身染疾,事須與傳語莫因循。

世尊喚命其彌勒,彌勒??從座起,

合十指爪設卑儀,向千花座聽尊旨。

六銖衣?襯金霞,七寶簪●(冠)動朱翠,

立在師前候聖言,仁天見者生歡喜。

辯才無?(蟆)眾降伏,威德難儔佛讚●(美)。

牟尼這日發慈言,交往毗耶問居士。

知惠圓,福德備,佛果將成出生死, 牟尼這日發慈言,交往毗耶問居士。

戴天冠,服寶●(帔),相好端嚴法王子, 牟尼這日發慈言,交往毗耶問居士。

越三賢,超十地,福德周圓入佛位,

牟尼這日發慈言,交往毗耶問居士。

足詞才,多智惠,出語總歸?相里,

牟尼這日發慈言,交往毗耶問居士。

果報圓,已受記,來世成佛號慈氏, 牟尼這日發慈言,交往毗耶問居士。

難測度,難思議,不了二門自他利,

牟尼這日發慈言,交往毗耶問居士。

牟尼這日發慈言,處分他家語再三,

十大聲聞多恐失,一生菩薩計應堪。

清詞辯海人難及,妙智如泉眾共談,

若見維摩傳慰問,好生祗對莫羞慚。

吾今對眾苦求哀,望汝依言莫逆懷,

小聖從頭遭挫辱,大權次第合推排。

隨時行李看將去,奔魯排比不久迴。

更莫分疏說理路,便須與去唱將來。

經云:「彌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為兜率天王及其眷屬,說不退轉地之行時,」乃至「不退轉地之行。」 是時彌勒,重親花座,再近蓮臺,三禮牟尼,一伸辭退,彌勒名叨菩薩,位忝無生,化人之方便素虧,度眾之懃勞未省。剜眼截頭之苦行,未省施為,捨身捨命之殊因,何曾暫作。蒙世尊授記,沐眾聖保持,成佛果於當來,度有情於苦海。受灌頂職位,為法王孫,居兜率陀天,是一生補處。適來蒙世尊,不以智惠淺劣,詞辯荒虛,敕往方丈室中,慰問有疾菩薩,述十大聲聞之過,贊一生調御之能。勞聖選差,伏蒙獎錄。道理直應前去,不合推辭。憶昔為兜率天王,說不退轉地之行。且兜率天王者,以十善果報,生六欲天中,受妙樂於外宮,離囂塵於內院。雖則朝朝聽法,會會聞經,心求?上菩提,誓志●(營)於福業。當初便領諸眷屬,聽法特來我所。我便交修六度,遣救四生,要施平等之心,仍須不偏不儻(黨)。忍辱無我,不計怨親,精進禪寂,長依修攝,般若智惠,觀照圓通。令捨內財外財,交修白業淨業。尚慮信根深淺,法種輕微,只恐生返覆心,與說不退轉行,天王及其眷屬,座前合掌,聽法聞經,忽見居士到來,儘被他家呵責。詩云:

雖居兜率具深慈,常念才微智又微,

並小●(乘)人通似勝,對維摩詰力還虧。

詞疏理●(寡)非他說,識淺情幽每自知,

若遣問疾為使去,必應有辱我牟尼。

彌勒蒙佛親揀選,在會聖凡皆總見, 幾迴旋繞百花臺,一注仰瞻圓月面。

合●(柔)軟手向牟尼,以美妙言伸讚嘆, 須將卑懇啟尊懷,伏乞慈悲垂憫念。

我昔時,因勸善,為兜率天王及從眷,

恐伊返歸正真心,總遣修行不退轉。

處花宮,居寶殿,皆於妙樂生貪戀, 為說諸佛堅固門,總遣修行不退轉。

初出塵,絕離染,習種性根?浮淺,

與說修行堅固門,總遣習於不退轉。 且精懃,勿疏散,愛把眼花空裏翫, 與說諸佛堅固門,總遣修行不退轉。 利一身,非一見,不敢蹤橫起方便,

與說諸佛堅固門,總遣修行不退轉。

福德微,神力軟,多被魔家來惱亂,

與說諸佛堅固門,總遣修行不退轉。 出愛河,到彼岸,令發四弘廣大願, 與說諸佛堅固門,總遣修行不退轉。

天王聞說愜深情,各各歡忻不可名,

爭取天花伸供養,競將異寶表虔成(誠)。

昔時迷處從玆悟,往日昏交此日星(醒),

因得聽聞不退轉,起來禮謝不休停。

發大願,唱奇哉,感賀慈悲化利開,

因得聽聞不退行,從今修進救輪迴。

天王禮謝言希有,彌勒慈悲未盡懷,

更擬為他重解說,被維摩見也唱將來。

經云:「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彌勒,世尊授仁者記,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用何生得授記乎?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過去生,過去已滅;若未來生,未來生未至;若現在生,現在生莫住。如佛所說比丘,汝今即時亦生,亦老,亦滅。」

不〔堪〕任詣彼問疾。

彌勒告世尊,往日遭維摩呵責事。彌勒道:我思往昔,為兜率天王及其眷屬說不退轉地之次,忽見維摩髮籠離垢之繒,手柱(拄)弱梨之仗(杖),謂我言道:「彌勒:汝久居聖位,已出煩(樊)籠,三僧祇劫修行,百萬生中精進。福惠具足,種性尊高,六度已圓,十身備歷。所以世尊授仁者記,一生成佛。未委三生之中,何生得記,過去未來現在?若言過去,過去已滅;若言未來,未來未至;若言現在,現在不住。況生住異滅,念念遷移,云何彌勒得授記乎?又莫是?生得受記也?若是無生得受記者,如無有生;若以如滅得受記者,如無有滅。真如不屬生滅,?去?來。又一切眾生,皆有真如。若彌勒得授記者,一切眾生,亦合得記。若過去得菩提,即是菩提?住相。若未來得菩提,未來之事有何憑,現在推窮又是無。」居士道偈: 如何狂或(惑)諸賢聖,真如既也無差別,

法性因何有雨(兩)種,菩提不是觸塵收。 何處說言身上覓。菩提不是觸塵攝,

爭得交他性上求。菩提相狀既全?,

菩提長矩(短)何當有。菩提微妙難知故,

莫將有所得心求。

彌勒告世尊:「世尊,維摩居士,說爾許多來由,我於當日都無●(祗)對。會中有二百天人,聞居士談揚,盡懷歡喜之心,皆獲?生法忍。唯增慚?(赧),尚自憂惶,聞說便瞻(膽)戰心驚,豈得交吾曹為使,伏乞世尊,特開惠鏡,朗鑒卑情,會中菩薩極多,且望慈悲別請。」讚嘆維摩有偈: 維摩神力不同常,誰肯將心敢抵當,

智似碧天消闇霧,詞如紅日爍輕霜。

聲名遠振千千界,變現遐傳萬萬方。

憶昔尚由(猶)懷戰灼,爭堪為使共談揚。

善哉彌勒法王子,到涅槃城出生死,

現居補處住天宮,來世成佛居寶位。

智無雙,德難比,十方諸佛盡讚美,

解為天王及眷屬,能說難思不退地。 蒙世尊,與授記,三世之中何世值,

我今不會與咨陳,伏望慈悲略開示。

過去生,過去生已滅,諸行無常不曾止,

如空中鳥跡更?別,怎生得受菩提記。 未來,未來生現無,色相莊嚴且未至。

唯承佛果理全虧,怎生得受菩提記。

現在、現在生不停,念念遷流?住滅, 昨朝今日事全殊,怎生得受菩提記。

若以?生得受記,?生即是其正位,

正位方中絕果因,怎生得授菩提記。

如生如滅理皆明,?相?為法不貳,

聖賢彌勒一雷同,怎生得受菩提記。

眾生畢竟總成佛,?以此法誘天子,

莫分莫別是玄河,怎生得受菩提記。

我時聞說沒言雔(讎),對彼天人懶出頭, 演解脫言詞遠順,說菩提理事玄幽。

維摩才辯誰人對,居士神通卒莫籌,

交我若過方丈去,思量往昔至今羞。

其時彌勒告如來,往昔遭呵不是推,

我即還同明(鳴)布鼓,維摩直似振春雷。

不辭便往傳尊旨,必被他家挫辱迴。

幸有光嚴童子里,不交伊去唱將來。

經云:「佛告光嚴童子,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三萬二千菩薩,八千餘數聲聞,盡總顒顒合掌,無非楚楚●容,宣命者各抱慚惶,怕差者盡懷憂懼。會中悄悄,飲氣吞聲。天花落一枝兩枝,甘露灑十點五點。世尊乃重開金口,別選一人,傳牟尼安慰之詞,問居士纏綿之相。有一童子,名號光嚴,相圓明而特異眾人,心朗曜而迥然高士。修行曩劫,磨練多生,煩惱多生,煩惱之海欲枯,智惠之山將就。隨緣化物,愛處俗塵,如蓮不染於淤泥,似桂無侵於霜雪。諸佛秘藏,說之而義若湧泉,菩薩法門,入之而去同流水。身三口四,喻日月之分明,言直心真,現嬰童之純禮。不居淨土,也住娑婆,渾俗塵寧顯姓名,為道者全亡人事。此日聽佛說法,亦在菴園,貯謙謹於情懷,處卑微之座位。佛於大眾,乃命光嚴,汝須從座起來,聽我今朝敕命。光嚴被喚,便整容儀,纖手舉而淡泞風光,王步移而威儀庠序。虔恭三禮,仰示慈尊。寶冠亞而風颯苻枝,瓔珞搖而霞飛錦樹。天人齊看,凡聖皆歡。卓然立在於佛前,側耳專聽於敕命。世尊告曰:「汝且須知,吾有一大事因緣,藉汝與吾弘傳至教。城外維摩居士,是我門徒,作俗中引道之師,為世上照人之鏡。忽爾乖於攝治,今有病生,纏綿於丈室枕床,妨蟆於大城遊履。塵生麈尾,藥滿●(雞)窗,有心?●(机)以呻吟,無力丈梨而教化。我今愍念,欲擬安存,聊伸法乳之情,貴表師資之義。我尋乎小聖,五百聲聞,分疏之皆曰不任,盡總乃苦遭罵辱。我也委知難去,不是階齊,如熒火之光明,敵太陽之赫弈。必知菩薩,問得維摩,二空之理既同,七辯之詞不異,末上先呼彌勒,令人毗耶,成佛雖在龍華。為使不任詣彼。誰知彌勒也有瑕玼,對知足天人之前,曾被維摩問難。適來汝見彌勒,苦理推詞(辭),問疾佛使,不可暫停,居士便長時懸望。我今知汝,最教聰明,無瑕玼似童子一般,有行解與維摩無異。汝於今日,更莫推詞,共為苦海之舟航,同作人天之眼目。莫藏智劍,勿?囊錐,事須為我分憂,問疾略過方丈。」云… 佛告光嚴聽我語,有事今朝須汝去,

暫於丈室問維摩,更莫依前有詞訴。

心既明,行又普,清淨光明?比喻,

逢顛危處解安存,是闡提人能救度。

汝須聽,莫疑悟,丈室維摩身病苦, 領吾言了便須行,更莫推辭問疾去。

是天人,兼八部,見解聖凡無不許,

既能如此有佳名,更莫推辭問疾去。 汝為賓,他為主,他且如龍君似虎,

兩家彼此是俗人,更莫推辭問疾去。

此道場,難抵遇,居士身心勿怕懼,

共伊彼此是丈夫兒,更莫推辭問疾去。 緣諸人,各有故,問得遍曾遭觸誤, 汝似明珠絕點瑕,更莫推辭問疾去。

佛言童子汝須聽,切為維摩病苦縈,

四體有同臨岸樹,雙眸?異井中星。

心中憶問何曾罷,丈室思吾更不停,

斟酌光嚴能問得,吾今對眾遣君行。

丁寧金口讚當才,切莫依前也讓推, 汝見維摩情款曲,維摩見汝喜俳佪。

不於年臘人中選,直向聰明眾裏差,

必足分憂能問病,便須排當唱將來。

經云:「光嚴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光嚴聞告,憂喜滿懷。後說憂心,先論喜事。論其喜事,數有四般,願佛慈悲,許我諮告。一、世尊告命,二、對眾吹噓,三、問處勝強,四、位陪彌勒。我聞百憶(億)世界,唯佛最尊,金容現而日月藏暉,神力呈而乾坤振動,萬生難遇,億劫罕逢。人逢也,業海便枯;世有也,苦輪頓息。我今慶幸,得覲如來,又蒙對眾呼名,令我問維摩居士。金口之語,玉齒慈音,呼我名於蓮花舌中,喚我號於人天會裏。又見菴園會上,凡聖人多,此方菩薩微塵,他土聖賢沙數。不邀諸德,偏道我名,對彌勒前卻紀纖塵,向海水畔偏誇滴露。深生暫(慚)愧,豈敢忘恩。令瓦礫以生光,遣枯林之花秀。又所蒙處分,令問維摩,聞名之如露入心,共語似醍醐灌頂。心同日月,辯似江河。被呵責者菩薩聲聞,為弟子者國王宰相。令交問處,直為勝強。隨風氣而鷰雀也高飛,處驥尾而蚊●致遠。又見世尊告命,彌勒上人授記於衹樹園中,成佛於龍花會裏,慈氏洋言已過,不問維摩。誰知彌勒下頭,便沐更呼我號。以小計大,將?喻金,得陪離苦之人,我有成佛之望。一蒙世尊呼命,四喜齊生,便合唱喏而行。子細思量,又乃不可。喜有四件,憂有四般,不如對我世尊,一一分明說破。第一、揣己無德,第二、去易迴難,第三、恐辱世尊,第四、昔遭挫辱。云云… 夫量力度德者,是君子之常言,省行察仁者,是聖賢之恒範。如我者,發心日淺,迷性時深,於六度中,稍悟進修,向八識內,由藏人我,見四生六道,便擬開教化之門;向一性三乘,才欲啟修行之路。雖名菩薩,多處俗塵。在火宅而任運業生,習網羅而等閑惡長。而況維摩大士,莫測津涯,說萬事如在掌中。談三界不離心內。貌同野鶴,性比閑雲。洒甘露於麈尾稍(梢)頭,起慈雲於蓮花舌上。詞同傾海,弁(辯)似湧泉,若令交我問他,遠比百千萬陪(倍)。第一、便承敕命,不阻專情,辭千花座上世尊,問方丈室中居士,將佛言語,傳問維摩。忽然別有事端,到彼如何祗對。分疏不怠,便值責訶,如秋葉之逢霜,似輕冰之畏日。去時稍易,迴日極難,非唯取笑於傍人,兼亦自添於慚悚。第二、縱被維摩呵責,事也為等閑,即將忍辱祗當,居士自然息怒。卻恐為使不了,辱著世尊。弟子尚自如斯,師主想應不煞。因觀魚目,有似類(纇)珠,為見鈆刀,兼輕龍劍。此時問病,須揀英才。他時別有指呼,不敢有違敕命。第三、又緣我初悟道,未曉真源,已曾被居士叱呵,空立一無祗對。明珠有?(翳),白玉沾瑕,於俗諦深覺漸惶,在真理頗多悟(誤)解,尊卑極遠,深淺全殊。抱四喜與四憂,懷萬驚及萬怕,有勞聖旨,直阻尊情,卻緣自審荒虛,不敢問他居士。

我見世尊宣敕命,令問維摩居士病,

初聞道著我名時,心裏不妨懷喜慶。

金口言,堪可敬,?漏梵音本清淨,

依言便合入毗耶,不合推辭阻大聖。

願世尊,慈愍故,聽我今朝懇詞訴,

佛有慈悲正遍知,有數件因依不敢去。

我少年,智未具,佛法之中未曉悟,

切緣居士辯才多,所以思量不敢去。

況維摩,難比喻,語似河傾兼海注,

問我無言向對他,所以如今不敢去。 我遭呵,不怕懼,去恐辱著三界主,

自知為使不當才,怕帶纇世尊不敢去。

數年前,於道路,恰向城門前逢遇, 被他痛切劃摧殘,所以如今不敢去。

願世尊,且容許,專聖慈悲垂擁護,

會中賢聖數極多,便乞金言別喚取。

居士神通不可論,情聲美譽滿乾坤, 六根磨鍊三祇劫,一語苞藏萬法通。

方丈室中身染疾,合教傳語賜安存,

忽然被問無詞對,卻恐臨時辱世尊。 合啟讓,禮花臺,問疾多應不是才,

彌勒上(尚)猶言淺智,光嚴爭敢不辭推。

道傳咫尺非難往,祗對乖張不易迴, 佛見光嚴言語切,喚將盤問唱將來。

經云:「所以者何?」 於是佛呼童子,再近花臺,汝聽吾丁寧處分:「汝是吾之弟子,吾是汝之大師,發一言而便合依從,況再囑而因何辭●(訴)。我也深知你見解,酌度你根幾,與維摩不教些些,為甚如今謙退,有何所以,請與我宣。儻或實有理窮,吾即別差人去。」光嚴白佛言曰:「殊勝之事,雖不敢為,蒙佛對眾以吹噓,故合依言而便往。如或世尊不信,應須一一分疏,不言有似暗含,未說直如謙退。我於往日,初發道心,不知五欲之?常,豈暮(慕)一乘之究竟。忽思梵●(剎),求問道場,乃取父母指揮,將少香花供養。便辭父母,欲詣菴園,或於郊野之中,逢見維摩居士。」云云有偈道:

童子天然悟志真,起居父母便辭陳, 我今暫擬離甘旨,略入伽藍聽法輪。

一炷名香充供養,百枝花蕊表慇勤,

願兒禮佛諸功德,迴施莊嚴奉二親。

父母有偈道云:

父母聞言道大奇,少年本分正嬌癡,

卻思城外花臺禮,不把庭前竹馬騎。

又擬道場申供養,善緣和合正當時,

事須速疾來歸舍,只向門前待我兒。

光嚴既聞父母允許,便乃拜別尊堂,不乘寶馬輕車,遂乃步行途路。臨辭華弟(第),乃命家童,捧數合之香花,擎幾般之幡蓋。威儀庠序,服錦新鮮。拋火宅於城中,禮花臺於郭外。街坊競看,仕庶咸嗟,嘆幼年能發於善心,怪齠齔解辭於俗網。

行次逢著居士有偈言曰:

光嚴貪喜去波波,一蔟家童侍衛多,

戴霧花枝香爛●,惹煙幡蓋勢巍峨。 道場決定親瞻禮,火宅多●(應)出網羅, 正是喜懽行次第,城門忽爾遇維摩。

光嚴整行之次,忽見維摩,道貌凜然,儀形畾落。右手掌拂塵之麈尾,左手擎化物之寒笻,萬莖之鶴髮垂肩,數寸之雪眉覆目。??道眼,●天上之雲霞;歷歷星冠,奪人間之皓月。遙望而清風宛在,鶴處雞群;近觀而光彩射人,龍來洞口。光嚴才見,趨驟近前,五體投誠,虔恭便禮,重重禮敬,問訊起居。「不審維摩尊體萬福,一自佛前分首,已隔寒喧,難尋似鶴之蹤,莫睹如雲之跡。長思道行,每想英聰。修書而無鴈可憑,顯戀而有夢頻託。不知別後,況味如何,說法化道於晨昏,接物必勞於德用。我知今日,交下遭逢,深慚瞻禮於花臺,何幸得逢於居士。」居士對曰:「少禮光嚴,吾緣佛事驅忙,不得頻頻相見。我長於諸處,誇汝婁羅,心田無荊棘之林,性行絕波濤之險。有善比作,無惡不除。佛會之中,顯汝名性。法教之內,汝獨聰明。更須勤苦,莫退菩提,共汝進修,同證?為之果。」光嚴聞語,喜不自勝,舉步向前,問居士曰:「我見居士,??行李,急急入城,未委新別何方,唯願慈悲指示。」

光嚴禮佛於城外,蔟錦攢花作一隊,

人擎寶蓋響珊珊,風引金爐香靄靄。

好威儀,足自在,誰不咨嗟生敬愛,

行程纔到大城門,恰值維摩相遇會。 便向前,合手掌,禮拜虔恭途路上,

重序寒喧問起居,志心一向懷瞻仰。

久辭違,長憶想,終日有心伸供養,

何期今日道途間,得逢居士慈悲相。

在俗中,智惠朗,只有維摩?比量,

昨霄(宵)眠夢有徵祥,今朝得見慈悲相。

我心中,喜無量,貧處得逢珍寶藏,

正當我發善心時,誰知得見慈悲相。 搖麈尾,把災丈(杖),何處為人斷疑網,

??獨自入城門,行止因由請宣唱。

我今歡喜百千重,暗夜明燈忽爾逢,

明月半輪居世上,慈雲一片入城中。

遙觀以覺人風美,近禮方知法味濃, 我化(●)上由(尚猶)常嘆仰,光嚴爭不志虔恭。 禮居士,五三迴,瞻仰尊顏問大才,

行李適來離甚處,入城忙怕使人猜。 為當他國施方便,為復靈山禮寶臺,

居士莫辭與我說,一心願聽唱將來。

經云:「憶念我昔出毗耶離大城,時維摩詰方入城,我即為作禮而問言,居士從何所來?答我言,吾從道場來。」云云……

光嚴合掌,啟白維摩,唯願慈悲,聽我咨問。我為猒(厭)居火宅,有心深暮(慕)善緣,命三五個家童,排一兩對幡蓋,欲出城外,往詣迦藍。忽向此間,得逢居士,我知維摩所行之處,必有利益因緣,不是說法化人,只是禮佛問道。未委適來居士,行程近遠,甚處迴歸,我要知此蹤由,所貴漸明法眼。維摩見問,微笑點頭,解能如此問吾,大是聰明童子。我適離處,別卻道場,甚生富貴端嚴,可畏光花熾盛。

這日光嚴纔問了,大聖維摩便迴告,

念君惹子大童兒,便解與吾論志道。

拋火宅,厭煩惱,數入伽藍聽微妙,

甚能忍辱及精勤,見說於家又慈孝。 心鏡明,長鑒照,寂靜修行棄喧鬧,

忽然只把這身心,自然不久拋生老。

問我二,我以會,要甚行由知所在,

問我新從何處來,聽取老夫細祗對。

問我身,是四大,假合因緣作依賴,

究竟推尋惚是真,人我既空無主宰。

問我心,歸性海,性海直應非內外,

既?內外及中間,何得更言來所在。

如此說,你未解,恐怕交君無取採,

若論目下別何方,吾且新辭道場內。

纔見維摩別道場,光嚴歡喜異尋常, 今朝不往(枉)逢居士,與我心頭恰塞當。

要寶藏人得寶藏,求清涼者得清涼,

慈悲隔事相提挈,未委何方是道場。 重禮拜,乞慈哀,獲幸今朝遇大才, 本意道場求善請,恰逢居士道場迴。

東西南北希宣說,遠近高低指引開,

已是受恩莫責過,直言去處唱將來。

經云:「我問道場者何所是?答曰: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發行是道場,能辯事故。深心是道場,增益功德故。菩提心是道場,無錯謬故。」 光嚴合掌,又白維摩,近別道場,我以知委。為復山巖寺宇,為復城廓伽藍。是何堂殿樓臺,有甚幡花寶蓋。多少來田地,幾許多僧徒。深知重疊諮聞,伏乞慈悲為說。光嚴有詩:

願拋火宅上牛車,又遇維摩長善牙(芽),

未委道場何寺宇,算應供養有幡花。

梵螺吹處清三業,金●(磐)敲時斷八邪,

端的忽然知去處,將身願入法王家。 居士問光嚴,汝求者,元是有相道場。此處說毬場,有相道場,有十件利益,有十件不利益,言利益者:一是有相,二是有作,三感人天果報,四長福,五消災,六有限,七具緣,八化邪心,九破壞,十利益不普。無相道場:十件利益全,一是?相,二得菩提,三利眾生,四隨方即就,五超過三界,六萬法包含,七增益智惠,八諸佛讚揚,九根源?盡,十真實法門。夫欲逃生死,先須令心平等。萬法而皆自心生,三界乃本從識上。況乎擬求佛果,將出本源,須開真實之道場,必賴證修於功德。豈有攀緣有相,愛暮(慕)色聲。幡花無證理之期,香火有消災之分。此是如來方便,接引初心,令睹相已虔恭,遣因嚴而發善。光嚴,我見汝常親佛會,早入法門,准承已悟於無為,誰料由貪於有相。波波求法,無殊趁影之人;劫劫趨名,不異映冰之士。菩提是道,心法是場。能於心法之場,生得菩提之道。汝於今日,實為遭逢,只於一句言詞,斷卻萬生疑。

居士有道場偈:

修心修行是真修,莫學愚人向外求,

愛暮(慕)幡花●(虛)急急,攀緣香火大●●(攸攸)。

鍾(鐘)聲豈滅輪迴苦,磐韻難消生死憂,

與汝個修行疾徑路,須知萬法在心頭。

與汝真道場偈: 若要拋離生死鄉,須知內法作津梁,

即心有似言詞妙,約行求真道理強。

救苦逍遙勝磬韻,心珠照耀勝燈光, 勸君更莫懷猶●(預),這個修行是道場。

光嚴謝居士有詩: 自知情識久昏昏,不曉真心是法門,

有相幡花何足說,無為功德始堪論。

喜於里巷逢居士,恰共靈山見世尊,

隔事莫辭子細說,萬生不敢忘深恩。

所以經云:「直心是道場,無錯謬故。」

夫欲修萬行,先要直心,心既無諂佞之機,果豈有曲邪之報。由心直故,利有數般,所以直心之場,能生菩提之道。由心直故,具其十條:一不入於邪見,二不入惡道,三鬼神敬奉,四無諂佞,五懷抱無事,六怨親平等,七人天敬重,八疑心不生,九度分祈求,十速得成佛。由此直心為本,別引法起心生,發起四種願心,更運萬般善業。恐此二心,深淺相續,更起深心。深深擬證?為,念念堅修功德,敬要何為。復起菩提之心,正證七大之果。此四心者,名為道場,十方諸佛讚揚,三世如來修學。一念念漸消煩惱,一心心契證菩提。王(三)賊水火不侵,生老病死不染。若或功圓業就,善滿惡除,感三十二相莊嚴,得一百四十功德。巍巍金相,光明而日月藏暉;皎皎玉毫,燦爛而乾坤換色。此之利益,起自何來,皆因清淨直心,置證逍遙之位。

善心之內何心重,只有直心堪敬奉, 一直心起萬邪亡,些些煩惱難移動。

無諂曲,少恣縱,偏解消除邪見夢, 但校一念直心生,自然眾善來隨從。 喚光嚴,我相告,直心場上能生道,

所以直心是道場,若能行得偏為好。

有直心,要豈造,地獄傍生長不到,

世世人天路上行,若能行得偏為好。 直心人,少憂惱,神鬼無因能攪擾,

只為直心不怕伊,君能行得偏為好。

直心人,須心好,富貴不親貧不笑,

自慢心士不曾為,君能行得偏為好。

直心人,無奸巧,心上不曾藏怨懊,

好惡言詞道了休,君能行得偏為好。

直心人,不草草,到處能令人愛樂,

儻(黨)理尋常不儻(黨)親,君能行得偏為好。 ●●(柔軟)直,最為妙,不得凶?多強拗,

無益上直心不要為,君能行得偏為好。 佛法中,最濟要,萬善皆由心變造,

且應目下滅憂愁,又緣不久拋生老。

直心人,功不小,萬事欲行能返照,

光嚴若立得直心場,自然生得菩提道。

若要修行逡速程,直心直行直須平, 歲寒不易和松●(操),鑒照?虧似鏡明。

祗把練魔求志理,不將諂曲順人情,

直心場上招何果,諸佛菩提此處生。

四心清淨道場排,總在心王為剸栽(裁),

心裏嶇崎招損污,平中平穩免淪(輪)迴。 光嚴歡喜言無盡,為見維摩心鏡開, 居士恐伊心未悟,更論心靜唱將來。

經云:「布施是道場,不望報故。持戒是道場,得願具足故。忍辱是道場,於諸眾生心無蟆故。精進是道場,不懈退故。禪定是道場,心調柔故。智惠是道場,見諸法故。慈是道場,等眾生故,悲是道場,…故我不任詣彼問疾。云… 於是維摩居士,為光嚴童子,指引多般之道場云……

平光嚴汝聽我宣揚,萬行皆於心內藏,

光嚴若也專心聽,一一方名真道場。

長行布施莫希亡,?住心中誰短長, 一切處與人安樂著,此個名為真道場。

一志任持?戒香,整齊三業保行藏,

心珠皎潔?瑕翳,此個名為真道場。

又須忍辱離剛強,怨境來時莫與忙,

觀行破除含忍卻,此個名為真道場。 摩練身心似鏡光,能行精進力堅剛,

睡眠懈怡(怠)全除改,此個名為真道場。

卓定深沈莫測量,心猿意馬罷顛狂,

情同枯木除虛妄,此個名為真道場。

智劍鋒寒比雪霜,不交煩惱滿身藏, 六根門裏長尋捉,此個名為真道場。

慈悲愍念受災殃,六道三途往返忙,

拔濟總交登彼岸,此個名為真道場。

歡喜逢人但讚揚,莫生嗔怒縱心王,

若能滿面長含笑,此個名為真道場。

觀察身心必意亡,少貪名利恣乖張,

但於分上能求得,此個名為真道場。 一點無明火要防,焚燒善法更難當,

滅除只在心池水,此個名為真道場。

貢高我慢比天長,折挫●(應)交虛見傷,

●(軟)弱柔和如似水,此個名為真道場。

且要身心不越常,能於苦海作橋樑,

不論高下皆如一,此個名為真道場。

隨處隨時有吉祥,不言此界與他方,

●(抬)足舉頭皆利益,此個名為真道場。

交吾若是廣分張,如似微塵不可量,

略與光嚴說少許,君須一一記持將。

我時聞語自暫(慚)惶,方省從來錯道場,

今日再差交問疾,尋思此事不相當。

道場之語讚揚開,我即懽忻幾萬佪(回), 只向心中有善業,錯於城外禮花臺。 今朝更遣過方丈,自揣荒虛不是才,

持世上人多智惠,好交問去唱將來。

廣政十年八月九日在西川靜真禪院寫此等廿卷文書,恰遇●黑,書了。不知如何得到鄉地去。

年至四十八歲,於州中●(應)明寺開講,極是溫熱。

十四、〔維摩詰經講經文〕(五)

持世菩薩第二

經云:時魔波旬從萬二千天女狀,帝釋鼓樂弦歌,來詣我所。

是時也波旬設計,多排綵女嬪妃,欲惱聖人。剩烈奢化(華)艷質,希奇魔女一萬二千,最異珍珠,千般結果。出塵菩薩,不易惱他,持世上人如何得退。莫不剩(盛)裝美貌,?非多著嬋娟。若見時交●(巧)出言詞,稅調著必生退敗。其魔女者,一個個如花菡萏,一人人似玉?殊。身柔軟兮新下巫山,貌娉婷兮纔離仙洞。盡帶桃花之臉,皆分柳葉之眉。徐行時若風颯芙蓉,緩步處似水搖蓮●。朱脣旖旎,能赤能紅;雪齒齊平,能白能淨。輕羅拭體,吐異種之馨香;薄●掛身,曳殊常之翠彩。排於坐右,立在宮中。青天之五色雲舒,碧沼之千般花發。罕有罕有,奇哉奇哉。空將魔女嬈他,亦恐不動驚動。更請分為數隊,各逞逶迤,擎鮮花者慇勤獻上,焚異香者備切虔心。合玉指而禮拜重重,出巧語而詐言切切。或擎樂器,或即吟哦,或施窈窕,或即唱歌。休誇越女,莫說曹娥。任伊持世堅心,見了也須退敗。大好大好,希哉希哉。如此麗質嬋娟,爭不妄生動念。自家見了,尚自魂迷;他人睹之,定當亂意。任伊修行緊切,稅調著必見迴頭;任伊鐵作心肝,見了也須粉碎。魔王道:﹁我只●去,定是菩薩識我。不如作帝釋隊仗,問許伊時菩薩。於是魔王大作奢花,欲出宮城,從天降下。周迴捧擁,百匝千連,樂韻弦歌,分為二十四隊。步步出天門之界,遙遙別本住宮中。波旬自乃前行,魔女一時從後。擎樂器者喧喧奏曲,嚮聒清霄;爇香火者澹澹煙飛,氤氳碧落。●(競)作奢華美貌,各申窈窕儀容。擎鮮花者共花色?殊,捧珠珍者共珠珍不異。琵琶絃上,韻合春鸚(鶯)。簫笛管中,聲吟鳴鳳。杖敲揭(羯)鼓,如拋碎玉柃(於)盤中;手弄秦箏,似排雁行柃(於)弦上。輕輕絲竹,太常之美韻莫偕;浩浩唱歌,胡部之豈能比對。妖容轉盛,艷質更豐。一群群若四色花敷,一隊隊似五雲秀麗。盤旋碧落,菀(宛)轉清霄。遠看時意散心驚,近睹者魂飛自斷。從天降下,若天花亂雨於乾坤;初出魔宮,似仙娥芬霏於宇宙。天女咸生喜躍,魔王自己欣歡。此時計較得成,持世修行必退。容貌恰如帝釋,威儀一似梵王。聖人必定?疑,持世多應不怪。天女各施於六律,人人調弄五音。唱歌者詐作道心,供養者假為虔敬。莫遣聖人省悟,莫交菩薩覺知。發言時直要停●,稅調處直須穩審。各請擎鮮花於掌內,為吾燒沉麝於爐中。呈珠顏而剩(盛)逞妖容,展玉貌而更添艷麗。浩浩簫韶前引,喧喧樂韻齊聲。一時皆下於雲中,盡入修禪之室內。

〔吟〕魔王隊仗利(離)天宮,欲惱聖人來下界; 廣設香花申供養,更將音樂及弦歌。

清冷空界韻嘈嘈,影亂雲中聲響亮;

胡亂莫能相比並,龜慈(茲)不易對量他。

遙遙樂引出魔宮,隱隱排於霄漢內;

香爇煙飛和湍(瑞)氣,花擎寮(繚)亂動祥雲。

琵琶弦上弄春鶯,簫笛管中鳴錦鳳;

楊鼓杖頭敲碎玉,秦箏絲上落珠珍。

各裝美貌逞逶迤,盡出玉顏誇艷態;

個個盡如花亂發,人人皆似月娥飛。 從天降下閉乾坤,出彼宮中遮宇宙;

乍見人人魂膽碎,初觀個個盡心驚。

韻波旬是日出天來,樂亂清霄碧落排; 玉女貌如花艷圻(坼),仙娥體似月空開。

妖桃強逞魔菩薩,美質徒誇惱聖懷;

鼓樂弦歌千萬隊,相隨捧擁●(競)徘徊。

誇艷質,逞身才,窈窕如花向日開;

十指纖纖如削玉,●(雙)眉隱隱似刀裁。

擎樂器,又吹嗺,菀(宛)轉雲頭漸下來;

簫笛音中聲遠遠,琵琶弦上韻哀哀。

歌瀝瀝,笑咍咍,圍遶波旬?●(匝)排; 隊杖恰如帝釋下,威儀直似梵王來。

須穩審,莫教積(猜),詐作虔誠禮法臺;

問●(訊)莫教生驚覺,慇懃勿遣有遺乖。

沉與麝,手中臺,供養權時盡意懷; 直待聖人心錯亂,隨伊動處嬈將來。

須記當,領心懷,莫遣修行法眼開;

持世若教成道後,魔家眷屬定須摧。 巧稅調,好安排,強著言詞說意懷;

著相見時心墮落,隨情順處誘將迴。 歌與樂,●(競)吹嗺,合雜喧譁溢路排。

魔女魔王入室也,作生嬈惱處唱將來。

經云:與其眷屬啟首我足,合掌恭敬,及至而修堅法。

時波旬有偈:

詩為重修禪向此居,我今時固下雲衢;

欽依戒行如蟾淨,憶想清高似嶽孤。

入定不知功行久,坐禪未委法何如;

今將眷屬來瞻禮,不審師兄萬福無?

白:爾時波旬語持世曰:「上人修行日久,禪定時多。勞法德以柄持,繼心神如守志。茅堂闃靜,石室幽虛。想知辰(晨)夜寂寮(寥),伏計日常勞倦。禪門深遠,空法難明。不知所證淺深,未委有何功行。我辭空界,來下天宮。為思德行?殊,為憶孤高有異。今朝欣逢,伏望大聖慈悲,與我小談法味。」

魔王又偈: 平詩暫拋五欲下天來,要禮師兄禪坐臺;

鼓樂弦歌申供養,香花珍果表心懷。

欣瞻大士欣千度,喜禮高人喜百迴;

伏望慈悲宣妙法,我今總望滅塵埃。

爾時持世不識魔王,將為嬌尸迦,錯認作帝釋,所以: 經言:我言為是帝釋,而語之言:善來,嬌尸迦!乃至與修堅法。 白:當日持世菩薩告言帝釋曰:「天宮壽福有期,莫將富貴奢花(華),便作長時久遠。起坐有自然音樂,順意笙歌。所以多異種香花,隨心自在。天男天女,捧擁?休;寶樹寶林,巡遊未歇。隨心到處,便是樓臺;逐意行時,自成寶香。花開便為白日,花合即是黃昏。思衣即羅綺千重,要飯即珍羞百味。如斯富貴,實即奢花(華)。皆為未久之因緣,盡是不堅之福力。帝釋,帝釋,要知,要知。休於五欲留心,莫向天宮恣意。雖即壽年長遠,還無究竟之多;雖然富貴驕奢,豈有堅牢之處。壽夭力盡,終歸地獄三途;福德纔無,卻入輪迴之路。如火然盛,木盡而變作塵埃;似煎(箭)射空,勢盡而終歸墮地。未逃生死,不出?常。速指內外之珍財,證取無為之妙果。懃於佛法,悟取真如。少戀榮華,了知是患。深勞帝釋,將謝道從。與君略出甚深,悟取超於生死。」

古吟上下天宮未免得?常,福德纔●(微)卻墮落;

富貴驕奢終不久,笙歌恣意未為堅。

任誇玉女貌嬋娟,任逞月娥多艷態;

任你奢花(華)多自在,終歸不免卻無常。

任誇錦繡幾千重,任你珍羞?百味;

任是所須皆總到,終歸難免卻無常。

任教福德相嚴身,任你眷屬長圍遶;

任你隨情多快樂,終歸難免卻無常。

任教清樂奏弦歌,任使樓臺隨處有;

任遺(遣)嬪妃隨後擁,終歸難免也無常。

任伊美貌最希奇,任使天宮多富貴;

任有花開香滿路,終歸難免卻無常。

莫於上界恣身心,莫向天中五欲深; 莫把嬌(驕)奢為究竟,莫耽富貴不修行。

多命財中能知了,修行他不出無常。

索將勞帝釋下天來,深謝弦歌鼓樂排;

玉女盡皆齊悟取,嬋娟各要出塵埃。 天宮富貴何時了,地獄煎遨(熬)幾萬迴;

身命財中能悟解,使能久遠出三災。

須記取,領心懷,上界天宮卻請迴;

五欲業山隨日滅,耽迷障嶽逐時摧。 身中使得堅牢藏,心上還除染患胎;

帝釋敢(感)師兄說法力,著何酬答唱將來。

經:即語我言,正士受是萬二千天女,可備掃洒。

白:爾時魔王告持世曰:「我暫別欲界,來下天宮,喜瞻菩薩威儀,得到修禪室內。幸蒙慈念,迥賜宣揚,深知五欲不堅,稍會天中未久。多邊障染,從今應是去除,心上塵埃,自此多應屏跡。蒙沾法雨,洗湯塵勞;得飲醍醐,頓消熱惱。以感千生之便,得●萬善之恩。我今無異寶珠珍報答,用酬尊德,唯將天女一萬二千奉上師兄,可酬說法。幸望慈悲鑒納,乞垂大士容留。且令逐日袛供,可備晨昏驅使。禪堂幽靜,空室寂寥,令伊旦夕添香,日夜禪堂暖熱,莫生憂慮,不清疑積。師兄便望收留,弟子今朝布施。」

假帝釋有一偈告持世菩薩:

為欽德行利(離)天宮,得禮慈悲大聖容;

喜飲醍醐消熱惱,傾沾法雨蕩塵濛。

來時不奉諸珍寶,報答何酬說法功; 一萬二千天上女,師兄收取且祇恭。

持世告假帝釋曰:「我是修行菩薩,我是出世高人。一身尚自有餘,何要你許多天女!我以離於染欲,不住世情,知諠譁為生死之因,悟艷質是〔輪〕洄之本,況此之天女,盡是嬌奢恣意染欲之身,耽迷者定入生死,趨向者必沉地獄。我以修於佛果,證取真乘,不居塵世之中,不尋事情之內。修禪觀行,宜合寂靜省緣,練意澄心,何要爾多人眾!帝釋帝釋,要知要知,何將艷麗之人,便向吾前布施,但望自家收耳!卻請迴歸,速還本住天宮,早利(離)修禪室內。莫使凡情驚怪,莫教淺促疑猜,道吾禪定不堅,道我修行退敗。林間寂靜,早請迴還,室內幽閑,不宜久住。我要修於佛果,汝須速上天宮,莫將諸女獻陳,我家當知不受。持世有偈:

深勞帝釋下天涯,侍從親來問我耶;

室內簫(蕭)疏談法久,天宮遲滯路歧賒。

山間欲晚清林闇,峰上光移紅月(日)斜;

帝釋此時莫久住,領諸天女早歸家。

魔王道云云:我聞修行之者,不逆人情;菩薩之人,巧隨根器。欲發萌芽之種,須洒春膏;欲開蟄戶之門,應時雷震。我今發意,余定迴心,願酬說法之功,布施何當不要!況此天女一個個形如白玉,一個個貌似鮮花。妖桃而乃越姮娥,艷質而休誇妲妃。能歌律呂,行雲而不竟●(禁低)垂;解奏宮商,織女而忽然亭罷。繡成盤鳳,對芙蓉而爭不嚬羞;刺出鴛鴦,並芍藥而豈無慚恥。鬢釵斜墜,須鳳髻而如花倚●(藥)欄;玉貌頻舒,●(素)娥眉而似風吹蓮葉。亦能侍奉,偏解●(祗)承,低眉而便會人情,動目而早知心事。四時湯藥,亦解調和,逐日齋?,深知冷暖。禪堂掃洒,清風而不起埃塵;幽室舖陳,滿座而旋成瑞氣。前件天女,粗知佛法,深有道心,他家願效慇懃,亦望慈悲驅使。菩薩菩薩,師兄師兄!如今勿更遲疑,此際望垂收取。悶即交伊合曲,閑來即遣唱歌。禪堂裏莫使寂寥,幽家內莫交冷落。我居上界,來下天宮,深憂大德無人,只恐師兄寂寞。一萬二千天女,人人盡有道心,我今定以捨之,天上不能將去。收取,收取!莫疑,莫疑!誓為菩薩之門人,願作師兄之弟子。帝釋告曰:

側菩薩慈悲莫疑慮,禪堂寂靜無依怙;

修行直感動天宮,入定伏得龍兼虎。

我今來,蒙法雨,塵勞已滅心開悟;

報答何酬說法恩,師兄收取天宮女。 出天門,下雲路,來時不捧法珍寶;

得禮慈悲大法王,師兄收取天宮女。

解歌音,能律呂,簫韶直得陰雲布。 日夜交伊暖法堂,師兄收取天宮女。

巧裁縫,能繡補,刺成盤鳳須甘雨; 個個能裝百納衣,師兄收取天宮女。

會人心,巧言語,爭忍空交卻迴去;

禪堂驅使好祗承,師兄收取天宮女。 貌如花,體如素,似雪如花花又語;

堪作禪堂學法人,師兄收取天宮女。 我今時固下天來,為見師兄禪坐開,

得禮高人忻百度,喜瞻菩薩喜千迴。

蒙宣法味令齋解,又休(沐)談揚決我懷;

酬答並無法(諸)異物,惟將天女作?排。

與我受,莫疑猜,上界從今不願迴;

誓與師兄為弟子,永充菩薩遶花臺。

我道力,乞慈哀,赴我情成(誠)察我懷;

有願施時須與受,?乖見處定?乖。

禪堂內,沒支排,寂寞應知不易偕;

日夜交伊歌浩浩,晨昏須遣樂咍咍。 有斜指,巧難裁,供養祗承順意懷;

分禪補坊兼刺繡,更能逐日辯(辦)看齋。

陳百種,獻千迴,為感師兄說法開; 一萬二千天上女,莫辭收取唱將來。

經云:我言嬌尸迦,無已(以)此非法之物,邀我沙門釋子,此非我宣。

白語:爾時持世菩薩語帝釋曰:「我聞當空月闇,為有浮雲;寶鏡無光,皆因塵坌。未成佛道,為有貪嗔;不出輪迴,盡因染欲。況此天女,盡是貪嗔之本,地獄余(餘)殃,未合菩薩之儀,不是沙門見解。夫修行者,專心若行,志意澄神,念浮華為石火之光,想入世似風中〔□〕燭。」持世告假帝釋曰:「我修行日久,悟法分明,不可取你人情,交我再沉惡道。況此之女等,三從備體,五障纏身。他把身為究竟身,便把體為究竟體。我所以棄如灰土,自力修行,如今看即證菩提,不可交卻墮落。」持世不肯受天女,有偈:

斷三從五障在身邊,十惡縈仍被徼纏;

佛性昏迷於此退,真我差錯為他牽。

修行菩薩心能捨,出世高僧意不看,

多少往來沉溺者,皆因染欲失根源。

白:爾時持世語帝釋曰:「我三途不出,皆因貪愛所迷;佛果未成,盡是欲之顛墜。我以修於禪觀,不染塵心,願出世間,希求利樂。帝釋勿言惑我,嬌尸迦不用惱人。莫將天女施沙門,休把嬌姿與菩薩。不是我之所愛,非當持世戀之。我今若受時與,必是曹(遭)人毀謗。帝釋帝釋,要知要知!眷屬便望卻收,天女我當不要。禪堂迮(窄)隘,實即難留;幽家非寬,?門受納。況又修行之路,不假人多;出世之門,宜須寂靜。我以超於生死,不住愛何(河);向出塵勞,●(拋)居障海。垢染之纖瑕不污,塵濛之小許難沾。智圓與看澄(證)菩提,漏盡何欲明法眼。此時若受,如紅(鴻)雁再入於網羅;今日若收,似白鹿重遭於繼(繫)絆。不敢,不敢,何當,何當!交吾失卻雨(兩)程,令我修持退敗。謝來於小室,勞君別卻天宮。山林中?可支恭(供),幽室內慚虧看侍(待)。天門極遠,上界程遙,白雲嶺上漸生,紅日看將欲沒。不情室中久住,速望迴歸;莫於此處留心,虛勞氣力。千萬,千萬,速歸,速歸!帝釋莫發狂言,天女我今不受。」

吟上下莫將天女與沙門,休把眷屬惱菩薩;

我以修行求出世,不於染欲掛身心。

天宮去此路程賒,上界卻迴歸又遠;

紅日看將山上沒,白雲又向嶺頭生。 汝今帝釋早須歸,領取眷屬卻迴去;

莫向室中為久住,休於林內發狂言。

修行之者不合疑,菩薩之人總不要;

幽室豈堪留眷屬,禪堂不假眾人多。 我聞貪愛走輪迴,欲染眷屬沒生死;

我以修行成道果,此諸天女卻將伽。

平室中不清更遲疑,上界程遙去是時;

天女奢華不是事,笙歌音樂亦非宜。

白雲嶺上微微出,紅日山頭漸漸垂;

不要此中為久住,領諸天女早須歸。

我不要,卻將迴,不願笙歌亂意懷;

安坐只宜寂默默,修禪須是沒人來。

謝布施,感心懷,幽室天人不易排;

掃洒盡應人定怪,祗承必恐眾宜猜。

立室內,遶禪臺,為汝宣揚法義開; 莫把嬌姿染污我,休將天女惱人來。

修行久,出塵埃,已見真如道路開;

取受人情應墮落,收君天女定輪迴。

莫久住,速須迴,千萬今朝察我懷;

天女當時不肯去,阿誰與解救唱將來。 持世菩薩第二卷 十五、〔維摩詰經講經文〕(六)

經云:「佛告文殊師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白言佛告者,是佛相命之詞。緣佛於會上,告盡聖賢,五百聲聞,八千菩薩,從頭遣問,盡曰不任。皆被責呵,無人敢去。酌量才辯,須是文殊,其他小小之徒,實且故非難往,失來妙德,亦是不堪。今仗文殊,便專問去。於是有語告文殊曰:

斷詩三千界內總聞名,皆道文殊藝解精,

體似蓮花敷一朵,心如明鏡照漂清。

常宣妙法邪山碎,解演真乘障海傾,

今日筵中須授敕,與吾為使廣嚴城。

白於是菴園會上,敕喚文殊:勞君暫起於花臺,聽我今朝敕命。吾為維摩大士,染疾毗耶,金粟上人,見眠方丈。會中有八千菩薩,筵中見五百個聲聞,從頭而告盡遍差,至●(低)而無人敢去。舍利子聰明第一,陳情而若(苦)不堪任。迦葉是德行最尊,推辭而為年老邁。十人告盡,咸稱怕見維摩;一會遍差,差著者怕於居士。吾又見告於彌勒,兼及持世上人,光嚴則辭退千般,善德乃求哀萬種。堪為使命,須是文殊。敵論維摩,難偕妙德。汝今與吾為使,親往毗耶,詰病本之因由,陳金僊之懇意。汝看吾之面,勿更推辭,領師主之言,便須受敕。況乃汝久成證覺,果滿三祇,為七佛之祖師,作四生之慈父,來辭妙喜,助我化緣。下降娑婆,爾現於菩薩之相。你且身嚴瓔珞,光明而似月舒空,頂覆金冠,清淨而如蓮映水。一名超於法會,眾望難偕;詞弁(辯)迥播於筵中,五天讚說。慈悲之行廣布,該三途六道之中;救苦之心遍施,散三千界之剎內。當生之日,瑞相十般,表菩薩之最尊,彰大士之?比。而又眉彎春柳,舒揚而宛轉芬芳;面若秋蟾,皎潔而光明晃曜。有如斯之德行,好對維摩;具爾許多威名,堪過丈室。況以居士,見染纏?,久語而上算不任,對論多應虧汝。勿生辭退,便仰前行。領大眾而速別菴園,逞威儀而早過方丈。龍神盡教引路,一伴同行;人天總去相隨,兩邊圍●。到彼見於居士,申達慈父之言,道吾憂念情深,故遣我來相問。」 佛有偈告讚文殊:

牟尼會上●宣陳,問疾毗耶要顯真,

受敕且希離法會,依言勿得有辭辛。

維摩丈室思吾切,臥病呻吟已半旬, 望汝今朝知我意,權時作個慰安人。

又有偈告文殊曰:

斷八千菩薩眾難偕,盡道文殊足辯才,

身作大僊師主久,名標三世號如來。 神道解滅邪山碎,智慧能銷障海摧,

為使與吾過丈室,便須速去別花臺。

平側世尊會上告文殊,為使今朝過丈室,

傳吾意旨維摩處,申問慇懃勿得遲。

前來會裏眾聲聞,個個推辭言不去, 皆陳大士維摩詰,盡道毗耶我不任。

眾中彌勒又推辭,筵內光嚴申懇款,

八千大士?人去,五百聲聞沒一個過。

汝今便請速排諧,萬一與吾為使去,

威儀一隊相隨逐,銜敕毗耶問淨名。

菩薩身為七佛師,久證功圓三世佛, 親辭淨土來凡世,助我宣揚轉法輪。

巍巍身若一金山,蕩蕩眾中無比對,

眉分皎潔三秋月,臉寫芬芳九夏蓮。

堪為丈室慰安人,堪共維摩相對論,

堪將大眾菴園去,堪作毗耶一使人。 便依吾敕赴前程,便請如今別法會,

若逢大士維摩詰,問取根由病所因。 文殊德行十方聞,妙德神通百億說,

能摧外道皆歸正,能遣魔軍盡隱藏。

依吾告命速前行,依我指蹤過丈室,

慇懃慰問維摩去,巧著言詞問淨名。

經是時聖主振春雷,萬億龍神四面排,

見道文殊親問病,人天會上喜咍咍。 此時便起當筵立,合掌顒然近寶臺,

由讚淨名名稱煞,如何白佛也唱將來。 經云:「文殊師利」乃至「詣彼問疾」。 此唱經文分之為三:一、文殊謙讓白佛;二、讚居士。經云道:「彼上人者,」至「皆以得度」。三、託佛神力,敢往問疾。經云:雖然承佛聖旨,且第一文殊蒙佛告敕,起立筵中,欲申師資之恩,謙讓自己之事,合十指掌,立在筵中,啟三界慈尊向(問)於會上。

文殊有偈白佛

斷特蒙慈父會中宣,感激牟尼爭不專,

自揣荒虛?辯海,度量智慧未周圓。 金仁既遣過方丈,妙德須遵大覺僊,

去即不辭為使去,幸憑聖力賜恩憐。

又有偈讚維摩

斷方丈維摩足辯才,詞江浩浩泉難偕,

能談妙法邪山碎,解講真經障海隈。

六通每朝興教網,三途長日救輪迴,

雖為居士同凡輩,心似秋蟾霧裏開。

白陳情謙讓,多為使於毗耶,讚彼淨名,表上人之難對。聲聞五百,證八智於身中,菩薩三千,超十地於會上。文殊雖承聖旨,當日思忖千般,只擬辭退於筵中,又怕逆如來之語;只欲便(使)於方丈,有恥眾內之高人,世尊若差我去時,今日定當過丈室。

時文殊有偈

斷既蒙聖主遣慇懃,不敢推辭向會陳,

銜敕定過方丈室,宣恩要見淨名尊。

金冠動處祥光現,月面舒時瑞色新,

此日聖賢皆總去,吾為首領盡陪輪。 白文殊受佛告敕,起立花臺,整百寶之頭冠,動八珍之瓔珞。香風颯颯,搖玉佩以珊珊;瑞色氤氳,惹珠衣而瀝瀝。適蒙慈悲聖主,會上宣揚;大覺牟尼,筵中告語。千般讚嘆,何以勝當,百種談論,實斯悚惕。世尊遣教為使,往問維摩,彼上之人,難為酬對。況文殊雖居菩薩之位,理未通和,於佛會之中,言出非眾。世尊敕交為使,不敢推辭。銜佛命而多恐不任,仗聖力而必應去得。伏以維摩居士,具四般之才辯,告以難偕;現廣大之神通,鹵莽不易。深達實相,善契諸佛之心;?滯詞峰,法式菩薩之語。總持祕密,無不通和,上中下類之音,悉皆盡會。今我若自往問,實愧不任,須仗聖威,然乃去得。由是文殊受敕,大眾忻然。菴園草草盡商量,隨從文殊過丈室。 側文殊啟白慈悲主,蒙佛會中盡告語,

教往毗耶問淨名,自慚詞淺如何去。 世尊處分苦丁寧,不敢筵中陳懇素,

若遣毗耶問淨名,遙憑大聖垂加護。

維摩詰,金粟主,四智三身功久具,

若遣須交(教)問淨名,遙憑大聖垂加護。

辯才?礙是維摩,深入諸佛之意趣,

問疾毗耶恐不任,遙憑大聖垂加護。 世尊會上特申宣,遣往毗耶方丈去,

對敵維摩恐不任,須憑大聖垂加護。

我今藝解實非堪,狂(枉)受如來垂蔭覆,

問疾毗耶恐不任,遙憑大聖垂加護。 金粟尊,號調御,示現白衣毗耶住,

既沐如來教問時,遙憑大聖垂加護。

往毗耶,辭化主,逡巡即是登途去, 今朝銜敕問維摩,遙憑大聖垂加護。

斷既蒙聖主遣慇懃,今日當為問疾人,

銜敕定應離法會,捧恩往是往宣陳。 此時對論除迷執,這遍談揚顯正真,

必使天龍開道眼,教伊八部悟深因。

經文殊會上啟情懷,遙讚維摩足辯才,

此即定應銜敕去,全須仗託我如來。

聲聞會裏喧喧鬧,菩薩筵中浩浩催,

雖乃未離於聖主,何人論說唱將來。

經云:「於是眾中」乃至「皆欲隨從」。

由是文殊受敕,為使毗耶,將傳聖主之言,垂問維摩大士。會上有八千個菩薩,筵中五百個聲聞,見文殊問疾毗耶,盡願相命為伴。三三五五,皆願隨車。不論天眾夜叉,咸道陪充傳(侍)從。於是人天浩浩,龍眾喧喧,空中散百種之花,地上排七珍之寶。帝釋梵王之眾,捧玉幢於師子座前,龍王夜叉之徒,執寶幢於菩薩四面。雖即未離於佛會,威儀已出於菴園。螺鈸繫(擊)琤樅之聲,音樂奏嘈囋之曲。阿修羅等,調飋玲玲之琵琶;緊那羅王,敲駮犖犖之羯鼓。乾闥婆眾,吹妙曲於雲中;迦樓羅王,奏簫韶於空裏。是時菴園會上,聖眾無邊,文殊將別於世尊,大眾咸言於傳(侍)從。比丘尼等,爭爇旃檀之香;優婆夷徒,各競焚於龍腦。盡乞隨於大士,齊聲同白世尊,願佛聽許從文殊,往問維摩居士去。慈尊聽許,大眾歡忻。圍七佛之祖師,過一丈之石室。

側吟維摩臥疾於方丈,佛敕文殊專問當,

宣與天龍及鬼神,滿空滿路人無量。

佛敕下,排儀仗,帝釋梵王亦令往,

不揀迦樓乾闥婆,鼓樂清歌任吹唱。

緊那羅,藥叉將,要去如來不攔障,

讚法摧邪左右排,浩浩喧喧皆悅暢。

烈英雄,皆拒抗,卓犖神姿魔膽喪,

外振威●(勇)蘊內慈,當時總願趨方丈。

萬萬千千皆倜儅(儻),勢似滄溟排巨浪,

雜沓奔騰盡願行,隊隊叢叢皆別樣。 菩薩僧,小或長,盡白慈尊願隨往,

善男善女亦陪行,一一如來?怪障。

排枇了,甚爽朗,簫瑟箜篌箏留嚮,

爐焚沉檀雜寶香,萬萬千千皆合掌。

文殊謙,世尊獎,菩薩聲聞小為長, 便須部領眾人行,不要遲疑住時餉。

文殊辭,盡瞻仰,銜命毗耶論義廣,

為看維摩說法功,一齊禮別黃金相。

到彼中,見法匠,切磋琢磨要爽朗, 普使人天悟正真,一齊禮謝黃金相。 沐慈尊,總容放,去入毗耶宿因曩,

得遇論空二上人,一齊禮謝黃金相。 散香花,乘寶象,獅子金毛最為上,

去送文殊問疾源,一齊暫別黃金相。

語喧喧,樂嚮亮,妙德威風上中上,

八千菩薩與聲聞,一齊暫別黃金相。

經平大人菩薩此時排,圍繞文殊百萬垓,

或執寶花空裏散,或呈妙曲嚮俳佪。

龍神走霧於前引,鬼卒飛雲從後摧(催),

既別世尊說法會,不知威儀何似唱將來。

經云:「於是文殊」乃至「入城」。

白文殊受敕,領眾前行,聲聞五百同隨,菩薩八千為伴。於是菴園會上,聽眾無邊,陪大士盡往於毗耶,從文殊同過於方丈。時當春景,千花競笑於園林;節屆青陽,萬木皆榮於山野。由是文殊師利,親往方丈之中,遂設威儀,排比行李。於是寶冠覆頂,瓔珞嚴身,辭千花臺上世尊,問一丈室中居士。龍神引路,菩薩前迎,瑞氣盈空,天花映日。幢幡乃雙雙排路,龍節而隊隊前行,毫光與晃日爭輝,雅樂與梵音合雜。菩薩八千侍從,聲聞五百同行,一時禮別慈尊,盡赴維摩問疾。是時也,人浩浩,語喧喧,雜沓雲中,歡呼日下。遏翠微之瑞氣,散遼繞之祥霞。肉髮峨峨,珠衣灼灼,曳六銖之妙服,戴七寶之頭冠,蹙金縷以疊重,動香氣而邐迤,領雄雄之師子,舉步可以延風,座千葉之蓮花,含水煙之翠色。領天徒之眾類,離佛會之菴園。天女天男,前迎後遶,空中化物,雲裏遙瞻。整肅威儀,指揮徒眾,毗耶城裏人皆見,盡道神通大煞生。

文殊隊仗實堪誇,暫別牟尼聖主家, 迎引仙童千萬隊,相隨菩薩數河沙。 金冠玉佩輝青目,雲服珠瓔惹翠霞,

獅子骨崙前後引,翻身卻坐寶蓮花。

斷隊仗高低滿路排,層層節節映金臺,

金爐玉案空中現,龍節幢幡霧裏開。

菩薩相隨皆躍躍,聲聞從後樂●●(咳咳), 未容開眼分明見,早到維摩會裏來。

實希有,法中王,示跡權為妙吉祥,

金紫曜明衣內寶,眉間時放白毫光。

花臺瑞相時時現,蓮座希奇別有名,

傾(頃)刻便過方丈室,爭趨願禮法中王。

斷聲聞浩浩滿虛空,菩薩喧喧入室中,

傘蓋雲頭盈路下,幡花霧裏響玲瓏。

龍神駮??(犖犖)皆彈指,讚歎文殊紫麼容, 遍滿維摩方丈室,若凡若聖萬千重。

斷相隨聽眾數?邊,盡立文殊寶座前,

八部罷吟魚梵曲,四王隊仗遶金蓮。

空中只見天花墜,雲裏惟聞龍腦煙,

萬億聽徒由浩浩,千群聖眾鬧喧喧。

經文殊隊仗實奇哉,凡聖相隨百萬垓,

菩薩兩邊違(圍)寶座,聲聞四面遶花臺。

菴園會上遙瞻禮,方丈筵中瑞彩開,

居士見文殊入室內,如何排枇也唱將來。 文殊問疾第一卷

十六、維摩碎金(前闕) 白玉共爭光,擬□□花□□□。佛入城已,佛見眾生。皆如孩子遇慈親,乃似疾人逢妙藥。

群臣舞蹈,天子徐行,白毫五彩裏禮如來,紫磨千光中瞻於(相)好。莫不金鞍公子,觀世上而喜極成悲;粉閣佳人,看大聖而心曹似醉。高低皓皓,貴賤忙忙,或剜眼以獻如來,或燒身而對大聖。捨命而命元不盡,是佛力難思;焚身而身不可侵,聖慈莫測。異事異事!聖哉聖哉!佛入毗耶度有情,方感萬般希有事。云云上下呤(吟):

娑婆界裏苦煎熬,求利求名何日了。 執我執人緣甚事,都緣遍計忘(妄)心生。

如人半夜下高臺,黑地踏著破斷索。

疑是毒蛇長一尺,令交小大點燈來。

何曾見有一條蛇,都是忘(妄)心生兼執。

便是似我陡貪幼(幻)境,忘(妄)心緣盧(慮)計為真。

直須曉會取自兼他,便是夜頭破斷索。

忘(妄)憶妻兒執著貌,還如疑索是毒蛇。

喚伊男女下當(堂)來,點得惠(慧)燈來照燭。

破卻光明煩腦黑,始知一切無堅牢。 結冤結恨為迷愚,爭氣爭空因業障。

不會這身非究竟,憂家憂國鎮長忙。

吟絲詠竹向紅樓,沉醉便為身快樂。

正是苦中而取樂,蓋緣幻法染心王。 須知酒是眾怨門,聚會之時□□飲。

況是與人為患物,於中切莫起貪心。

火坑要滿沒休時,佛道擬成應有●(遠)。 不落三途遭苦楚,此之非是等閑人。 從頭擬說幾時休,生死輪迴人?會。 事取釋迦調御主,遂於此界化眾生。

護明菩薩下天宮,淨飯王宮佯託陰(蔭)。

乃至雪山修苦行,證成無上大●(醫)王。 常將妙法度眾生,愛把正因教我等。

令覺真如無價寶,徒(圖)人超越忘(妄)緣身。

三千界裏洒醍醐,十六國中傾法雨。

當日擬將諸取眾,毗耶城內駕三車。

幾多賢聖盡陔隨,繫(擊)磬吹蠡同引佛。

佛動尊高相好體,聲聞緣覺總皆行。

天男金碗獻金花,天女玉盤陳異果。 帝釋透陀(委蛇)贊聖主,梵王翔序遶慈尊。

一十七眾盡徘徊,天雨四花長路上。

誰羨你鋪羅兼展錦,不憐你天上及諸方。

祥雲冪冪蓋娑婆,喜色騰騰侵碧落。 天樂淒清喧宇宙,天人聚會寰灑。

十方賢聖盡歌楊(揚),可畏釋迦牟尼佛。

毗耶大煞因緣重,感得千般異事生。 君王鸞駕出郊迎,輔相車軒登路接。 要見大悲三界主,直如孩子望慈鄰(憐)。 人皓皓(浩浩),出城來,瞻禮端嚴百寶臺。

有願有悲來教化,捨身捨命數無垓。

經日朗,白雲迴,天地傾遙(搖)吼似雷。

洞洞香煙和瑞氣,輕籠這日大如來。

人躍躍,笑咍咍,百鳥空中語似哀。 共命伽陵直甚事,啾啾卿卿(唧唧)贊如來。

多異事,實奇哉,蠢動含靈盡到來。

滿目淚流看聖主,意徒(圖)各願捨胞胎。 何以如此?緣是世尊無量劫中死(?)分毫違倍(背)有情,方感如此。云云。 又緣如來隊仗入赴毗耶,眾生忻仰。問如何隊仗,念大聖維摩菩薩。 如來往日入毗耶,隊仗莊嚴實麗佳。

雲教(散)碧霄呈瑞日,路添清境雨天花。

慈尊緣步金蓮儭,菩薩徐行喜色花。

帝釋威儀寧散亂,梵王行李不參差。 祥雲儭足堪瞻仰,瑞氣攢身好詠誇。

花碗滿成(盛)師子骨,香盤合就象王牙。

天仙窈窕如春柳,玉女莊嚴似晚霞。

霧濕胸前瓔落(珞)重,鳳(風)搖頂上玉冠斜。

聲聞盡繞黃金相,獨覺皆乘白鹿車。

近事男擎花教(繖)蓋,憂(優)婆夷獻紫加沙(袈裟)。

經行往往敷黃葉,渡水時時見老植(楂)。

登路行程俱急急,去城●●有些些。

王辭鳳闕威儀●,帝出龍宮道路奔(奢–賒)。

佛竟比來徒(圖)教化,人心只是愛榮花(華)。 爭知於(如)是一場夢,未會人為四毒蛇。

生死往來無數目,說倫(沈淪)沒沒似塵沙。 巍巍聖主誰能及,浩浩凡夫莫側(測)涯。

佛向蓮臺宣妙法,一時令入法王家。 高與下,笑咍行,曳紫袍紅滿九垓。 喜色淺染籠日月,祥雲澧(濃)澹鎖樓臺。

宣宇宙,吼春雷,表我慈尊教化來。

遍滿億中怨網散,滿三千界覺花開。

天與地,白皚皚,盡是天花到處堆。

似錦似絪這□惡,如霜如雪覆塵埃。

十七眾,自安排,隨從空王少比裁。

高扇香風吹熱惱,輕霏泔(甘)露嗔塵埃。

人躍躍,遞相催,早入毗耶滅障災。

獻草梵王行宕宕,擎花帝釋相嵬嵬(巍巍)。

龍競舞,鬼神埃,乾闥婆王百萬垓。

頻奏清歌鳴四諦,或吹雅樂滅三災。

金翅鳥,力無偕,搦得高山碎若灰。 為喫龍多身似ㄌ,幾椎摩(魔)眾吼如雷。

龍天八部?崔嵬(巍),佛作堯(光)風去又迴。 弄影弄身左右轉,驅雲唱電?恢〔恢〕。

三界主,唱奇裁(哉),這個威儀無可倍。

為眾四生除我慢,與人六道作?●(梯媒)。

君與相,禮如來,無漏之言直敢猜。

舞蹈禁香爭供養,洗心淨意遶花臺。 男與女,惱情懷,煩惱多應此日摧。

金色光中瞻於(相)好,玉毫香裏禮千迴。

實是好,卒難裁,多少尊卑悟幼(幻)胎。

佛入菴園宣此法,有何人持蓋也唱將來。

經云:爾時毗耶離城有長者子,名曰寶積,與五百長者子俱持七寶蓋。

云云。

居士知佛入於毗耶,緣我於此國教化眾生,佛要共我助弘大教,我須今日略用神通。今日與誰緣熟?乃觀見寶積等追歡逐樂,我須教化,令滿道心。況夫花散三春,尚假甘澤而洗蕩;佛登正覺,〔□〕賴菩薩以扶持。乃知花托陽和,佛憑助左(佐)。

居士囋曰:三千界內,百憶(億)塵中,有巍巍獨步之尊,作宕宕超群之主。挈慈悲杵,能摧我慢之即(鄉);布智惠雲,後覆貪嗔之海。四生六道,八難三塗,救眾生而無始無終,化傍顏則莫窮莫盡。心如巨●,能拔煩惱之根;意若洪波,潑滅無明之火。威儀罕比,相好難儔。髻珠如秋月初圓,腕釧似寒冰乍潔。向蓮花臺上,雙眉而私帶笑容;處七寶堂中,兩臉而長含喜色。作眾生之遵(尊)首,為菩薩之規儀。入毗耶而不為別人,說妙法而全因是我。我須今日,略用神通,觀此城中,與誰緣熟?恰見金枝玉葉,帝子王孫,奏笙歌於三殿之中,動絲竹於九宮之內。羅幃盡(晝)寢,嬪妃添金豔之香;御宛(苑)春遊,侍從摘玉欄(蘭)之蕊,無論時節,豈揀秋冬。醉皈於明月簾前,夢覺於清風堂下。跨香鞍而搖玉勒,未滿高低;飲醁醑而擲金杯,只知富貴。君(居)士遙叱,呵寶積曰:汝即貪於歡●(宴),染著色聲,蓋緣煩惱種深,卻為無明業重。一無漸(慚)愧,豈知於貧賤之人;託體英雄,唯愛於奢華之事。庫藏有搓羅異錦,香廚修品味之?。舉步千人,一吟百謨(諾)。身披錦繡,寧知織女之新(辛)懃;口食美珍,不念於農夫受苦。此者是:六道作往來之客,三塗為鎮店之人,私為愚癡,無能曉會。我今須教,吾要提攜,令伊棄此諠●(嘩),追證取無為妙果。云云。念菩薩

淨名無為忽思惟,佛入毗耶更為誰?

嗟念眾生多我慢,?(愍)伊傍類足愚癡。

准承顏色長喜少,將為身長不改移。 未會到頭要已老,豈知終被死於(相)隳。

緩步頻頻多意愁(態),徐行宕宕足威儀。

手如白玉當秋鏡,目似青蓮出曉池。

接引眾生寧厭倦,提攜含類沒勞波。

此來隔是於(相)逢日,共我如今教化時。 吾見九重長者子,他緣五百帝王兒。 貪於鳳闕開金鎖,正向紅樓醉玉妃。

窗下青娥吟御製,花間紅臉唱宮詞。

鸚藏綠柳朝霞散,燕語紅樑景像衰。

階畔桃花春雨洗,簾前翠竹狂風吹。

綺羅香裏燈微暗,絲竹聲中枕半欹。

殿下醉醒呼萬歲,庭前飲散喚嬪妃。

只貪欲(歡)樂長為久,不念人身有盛虧。

我自入宮須教化,令伊歸命大牟尼。

居士已作念了,便入王宮。見寶積逐樂追歡,方便發言呵責,令厭奢華,交歸三寶。居士向宅中作念,言了便行。取接梨(藜)杖於簾前,裁(戴)烏沙(紗)巾於鐃(鏡)畔,不將侍從,莊嚴而一且如常;不引家童,行李乃宛然依舊。含風白髮,窣地長衫,抬頭如半夜里(裏)行,動足似仙株老檜。遙瞻帝闕,千重之瑞氣騰籠;遠望皇宮,一片之祥雲掩映。頻頻緩步,宕宕移身,見御堤之柳色和煙,睹禁苑之桃花笑日。纔入九重之內,已聽笙歌;徐臨三殿之中,遍觀羅綺。居士見寶積等,各呈武藝,盡鬥文才,剪風月於五字詩中,論妖愚言三尺劍下。階前砌伴(畔),清泉之遠竹潺潺;林下溪邊,雪檜之搖風切切。莫不各誇富貴,●鬥奢花(華),騎俊(駿)馬於長途,掛錦袍於廣陌。嬪妃簾下,春鸚呼萬歲之聲;●鑒(監)堂前,秋燕語千般之韻。而又紅樓醉後,香散歸時。金鞭揮柳樹花枝,玉轡聳清風朗月。陪隨朱紫,齊聲歌帝德之詞;捧從衣官(冠),合詞唱感恩之曲。珊瑚枕上,翡翠簾前,酪(醉)醒聞一弄之琴,夢覺於三更之雨。君王寵愛,偏沾於雨露之恩;皇后眷憐,數受於珠珍之惠。君(居)士語寶積曰:此是嬌(驕)奢恣意,煩惱愚癡。汝等為色世之榮華,我道是沈淪之苦〔海〕。可極自娛自樂,何知於萬姓煎熬;獨貴獨高,豈念於生靈逼迫。我今特將誠懇,勸汝迷情,直須領納吾言,便似花臺佛語。汝還知菴園有佛,撈摝眾生,有千般之福德嚴身,具萬種之威儀在體。汝可併徐(屏除)貪愛,開發善心,棄一場之虛幻之心,禮金相莊嚴之貌。汝須自戒,真(貞)堅自看,儻若緣就閑因成,共你塞逐便去來。云云。

維摩言了出宮庭,梨(藜)杖將來拍手擎。

緩步出門頻禮拜,笑顏登路揖公卿。

士流一一朝龍闕,君(居)士看看到鳳城。

滿路已逢車馬鬧,九衢遙聽管絃聲。

金階還往人知識,玉殿何曾問姓名。

正見弟兄誇藝業,各將文武鬥英明。

深宮快樂無人及,還往追歡有酒傾。

花蕊落時人半醉,柳煙深處雨初晴。

高樓只見言安泰,雙闕寧●(聞)道爭戰(戰爭)。

彩女笑嗔金閣燕,嬪妃閑喚玉籠鸚。

紫雲樓下按歌曲,皇帝簾前排●〔□〕。 于(玉)鑒洗粧呈素面,青聰●(晴窗耀)日弄紅鸚。

猧兒亂趁生人咬,奴子頻捻野鴿驚。 日落窗前翻惡令,月高樓畔學吹笙。

貪歡未肯憂身老,逐樂誰能念死生。

遠見淨名皆去接,遙逢居士?來迎。

維摩便語王孫曰,舊事從頭要改更。

岏岏地貪於癡欲海,忙忙維(推)入淤泥坑。

千心曉了渾如夢,兩目分明拾(恰)似盲。

業水積來波浩渺,罪即(鄉)添得勢崢嶸。

不知有妙覺菴園佛,長說真緣度有情。

身似黃金暉日色,心如明鏡照潭清。

齒排密密如山雪,意淨澄澄若水精。

聖劍每將悲願重,法舡長用惠竿掉。

一瞻一禮除災障,或笑或歌具等平。

若要榮花(華)求禮佛,共君今日廝修行。

一日,寶積菩薩承居士教化,當下心迴,對居士面前,敘其往日,四時逐樂,八節追歡,不知皆是幻虛,忘(妄)計已為長樂。今者就蒙於(相)勸,便奉指蹤,願陪大士之同行,隨從赴菴園(園)禮佛。居士曰:況聞萌芽發秀,皆因節序以推排;凡俗修行,全自諸佛而教化。如汝等者,正貪歡樂,競鬥榮華,四時隨賞於花樓,八節遨遊於玉殿。其春也,柳煙初墜,媚景深藏,翻飛帶語之鸚,花蕊半開似圻(坼)。雨粧臺色,風撼簾聲,一窗之春影喧喧(暄暄),滿地之日光脈脈。宮中麗美,開門之碧沼添流;殿上韶光,枕上之高山疊眾生。其夏也,可謂陽和澹薄,暑氣深濃,一欄之翠竹搖風,萬樹之櫻桃帶雨。長舖角簟,如一條之碧水初歲;淨拂玉床,若八尺之寒冰未散。薄羅為帳,輕徹染衣,殿深而炎熱不侵,閣迥而清涼自在。閑雲當戶,如片片之奇峰;老檜倚檐,似沈沈之洞水。其秋也,可謂霜彫紅葉,雨滴疏桐,高天之雁叫寒風,遠砌之螿鳴朗月。蒼蒼山色,戴雲而?入龍樓;咽咽蟬聲,和露而聲喧鳳闕。丹庭半夜,紫禁初霄,聞千家碪擣之時,聽萬戶管絃之處。倚欄金菊,馨香直至於羅幃;映閣寒松,聲韻每穿於繡?(幄)。云云。其冬也,可謂霜凝玉砌,冰潔金塘,雪敲於夜枕之窗,風撼於寒庭之竹。星移碧落,寧知洞室之寒;燈影銀●,不覺錦衾之冷。此者:吾為歡樂,我作榮華,我為究竟之堅勞(牢),我作元來之實有。我為富貴,千年拾(恰)似於此時;我作超群,萬萬祇如於今日。寶積等,百生榮幸,累劫難酬,忽逢於長者維摩,喜遇於高人居士。實謂威儀濟濟,清風而??射人;相貌堂堂,德岳而魏魏(巍巍)往日。今者:蒙居士巧施方便,接引吾曹,將一條之悲索堅勞(牢),練五百之心●顛說。我等自今已後,鼓樂絃歌,無心賞翫於池亭,有意超求於妙樂。笙歌瀝瀝(嚦嚦),聞如耳上之風;彩女雙雙,睹似眼中之刺。金盃玉盞,非傾不盡(于畫)舸之前;醁醑白醪,〔不〕醉於紅樓之行。朱纓白馬,錦?紅韉,千人莫引於前頭,萬騎罷隨於背後。椒香銀鴨,休添於五夜之香;粉閣佳人,不照於夕陽之鏡。因此愚癡絕跡,貪愛無蹤,併除於有漏之門,觀照於無為之理。皆是維摩指示,居士教招,忽然異口同音,不覺禮瞻居士。居士感荷曰:善哉寶積,真是道師。汝為帝子王孫,汝是英賢達士,只合貪榮愛樂,御堤馳曜日之車;體俊爭能,紫陌是追風之足。何幸老夫輕語,教長者高懷,略將微鮮之言,便沐非常之重。此者生死多重,襄(曩)劫有緣,早蒙領納陳詞,何感更消禮謝。有弱滿輪明月,讓光於星鬥(斗)之前;萬仞青山,辭峭拔丘陵之下。寶積等聞維摩此語,盡策發心神;今朝須出王成(城),這日要歸於佛寺。發言既了,排斂威儀,各擎龍鳳之衣,別換新鮮之服,陪從居士,寶蓋自持。一宮之朝士喧喧,滿國之女郎隊隊,便使平持御路,掃灑天街,九衢之春雨乍收,萬井之祥煙整(正)合。其寶蓋者,千珍合就,萬寶鬥成,如一林之花樹忽開,似萬朵之祥蓮似折(坼)。黃金乍(作)骨,珊瑚之鸚鵡雙雙;白玉為條,翡翠之頻伽對對。其功異乎郢匠賢人。纖毫之?串枝柯。細旎之起突花樣。朱瓔卒(窣)地,香風吹敲磕之聲;光彩輝天,瑞氣瑣籠璁之色。於是前引,寶積後隨,看看欲出離王城,未審擬於何處。

裁羅異錦作衣裳,只要莊嚴不淨物。

假使撏眉兼●眼,直饒塗粉與茶(搽)油。

西施婬摩(淫魔)得人憐,迷得襄王拋國位。

煞鬼一朝來取你,任君有貌及文才。

假饒端正似潘安,擲果盈車人?會。 四相遷移身滅後,空留名字也無常。

直饒韓信有英雄,滅楚會垓扶漢帝。

沒各心中?(斟)酌取,儘呈虛幻一場空。

威雄礬(樊)噲足功能,踏倒弘(鴻)門來救主。

心猛貌?(粗)增我慢,如今也是一長(場)空。

前皇後帝萬千年,死了不知多與少。

君向長安城外看,遍山遍野帝王陵。 維摩如此化王孫,便請王孫皆惺(醒)悟。

異口同音謝居士,特蒙除我忘(妄)心生。

從此後已悟無常,不樂世間五欲樂。

我恨已前煩惱重,四時逐樂不知休。

夏天雖即?炎蒸,我在深宮幸得所。

角箄(簟)上頭寒色動,玉床靜拂似輕冰。

秋時景象葉彫疏,雲散雁飛多飲酒。

滿殿秋風魂夢覺,一輪明月醉醒初。

悟知萬法?成空,晚了三乘唯是有。

爭行禮歸三界主,不如親近釋迦尊。

王孫這日便排諧,置得九宮人浩浩。

彩女嬪妃皆不要,宰官居士盡相隨。

俱持寶蓋出城來,掃灑天街如鏡面。

隊隊笙歌前後擁,喧喧朱紫兩邊行。

祥雲冪冪覆樓臺,春色輕籠於鳳闕。

陌上柳煙惹甘露,途中花樹弄時光。

女郎萬萬繞長街,見道禮佛心躍躍。

願結良緣於此日,送伊王子到菴園。

天與地,盡皆明,寶蓋莊嚴實是好。 金錦縷成雙鳳舞,銀條結就獻花先。 錯磨寒玉作枝條,彫啄(琢)琉璃為蓋頂。 霧散便如天織就,雲籠一似自然生。

持行搖動玉環聲,波過敲鳴珂珮嚮。

這日佛聲喧宇宙,當時天樂滿乾坤。

彈指了,又虔恭,變卻毗耶極樂國。

天雨四花呈瑞相,地遙六種佛逕知。 實是好,玉花新,綺錦綾羅七寶珍。

海岸香中瞻帝子,慈悲光裏見維摩。 當時寶積道心生,一切交招是淨名。

眼裏不觀妖豔色,耳中非聽管絃聲。

感(咸)持寶蓋辭龍闕,各帶(戴)金冠出鳳城。 塞路王孫俱浩浩,未知皆向那邊行。

人隊隊,萬千垓,為出毗耶禮法臺。

士女滿街行窈窕,英雄塞路笑徘徊。

萬家門口祥煙起,千戶庭前喜色開。

擬入會中逢聖主,作何禮拜唱將來。

經:

道,寶積等偈曰:目淨修廣如清蓮,心淨已度諸禪定。久積淨業稱無量,道眾已寂故稽首。 維摩碎金一卷

靈州龍興寺講經沙門匡胤記

被原宗堅來,尤泥累日,寫盡文書。緣是僧家,不欲奉阻。朔方釋客□

十七、維摩詰所說經講經文前闕經:佛告長者子善德,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世尊當爾之時,乃告善德長者。才呼名字,鞠躬而俯近華臺;仰望如來,入(叉)手而專聽處分。

吾為維摩臥病,我見居士纏痾(?)。思問訊而如渴待漿,希傳言而如繻(襦)索扣。吾便從頭敕命,從舍利弗等,個個推詞(辭);我遂次第親室(宣),自彌勒位中,人人謙退。皆言少辯,盡道虧才。徵問者各說本因,祗對者咸彰過咎,比差詣彼,?道不任。佛使豈可暫停,銜命須差俊彥。今善德長者,身超五百,名列八千,外雖同於俗流,內已修於菩薩。心源廣大,智海無涯。濟物而不擇富貧,憐憫而靡輕貴賤。高低盡善,上下均平。聲聞而個個讚君,菩薩而人人仰德,才名久振,惠解夙揚。諸人之口辯難偕,大眾之見機不及。毗耶使命,此時之不委他人;方丈傳言,今日之宜憑善德,汝依吾敕,汝稟我言,速便排諧,速須往彼。使人天之敬汝,遣四眾之羨君。客能如此前行,便證菩提道果。」

世尊當日親室(宣)命,善德虔恭入(叉)手聽。 吾今差汝入毗耶,事須往彼遵余令。

汝名高,有德行,堪往毗耶為使命。

吾今名汝問維摩,事須排比遵余命。 抱問才,言低聖,吾對人天三問請。

事須排比入毗耶,慇懃致問維摩病。

眾談楊(揚),皆讚詠,會下諸人難比並。

堪往毗耶作使車,為吾去問維摩病。

辯如何,明似鏡,不執相兮不著性。

傳達如來慰諭言,差君堪問〔維摩病〕。 心本真,身又正,狀似明珠表裏瑩。

稟依吾令且須行,慇懃與問〔維摩病〕。

對人天,選善定,善德此時去應聘。

能入毗耶作使車,這迴問卻〔維摩病〕。 告善德,雅當才,吾已今朝喜滿懷。

去入毗耶人盡仰,到於方丈語無乖。 好使命,眾難偕,必道慈尊善選差。

此日會中歌的當,此時筵內讚和諧。 千萬去,莫辭推。合是人天法眼開。

辯似懸河●(偃)不住,言如劈竹抉無推。

為一切,震春雷,客見維摩與憫哀。

這日未知承命否,經中道甚沒唱將來。

經: 善德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善德蒙佛告命,稽首而仰望花臺,鄭重虔心,慇懃合掌,為承宣旨,三白世尊:世尊,世尊,世尊!適蒙慈父發言,何銷(消)如來推獎。懦質而幸居法會,冗瑣而叨侍花臺。處分令入毗耶,敕命遣看居士。便合副尊聖意,其那自愧荒孱,如善德者,學昧雕龍,智虧●(別)馬。對大辯而言難接續,狀層梯搆空闊之雲;問上人而語恨遲●(連?),類短索掬泉之水。魚睛比暗,燕石多瑕,並驪珠而豈敢誇明,對楚玉而虛稱價貴。遣臨方丈,有誤提攜;交問淨名,慮辱指使。不敢不敢,難任難任。況維摩是獨步上人,假作無垢居士。名振於三千界外,智超於百憶(億)世中。惠海無涯,詞山過日,神通廣大,辯口難窮。芥子中藏得彌盧,毛孔中吸納巨浸。言泉浩瀚,似黃河傾出於龍門;聖力威雄,取他方如擎於雀卵。菩薩尚皆辭退,善德不易枝梧,實愧非才,深慚瑣屑。爭敢爭敢,甚難甚難!伏乞聖主哀憐,我今不敢詣彼。 善德當聞差選字,告訴牟尼稱不易。

居士他緣大辯人,我今難作如來使。

菩薩人,宿出世,金票(粟)如來假顯示。

將凡鬥聖固非宜,我慚難作如來使。

世尊名(命),去即是,爭那身中無大智。 恐到維摩徵問頻,言乖有辱〔如來使〕。 口不慵,性不恕,佐佛弘楊(揚)非是器。 若將魚眼鬥驪珠,無光恐辱〔如來使〕。 入毗耶,方丈裏,到便維摩詰道理。

我同寸草擬量天,爭堪去作〔如來使〕。

上上人,大居士,言似懸河諸不滯。

泓澄豈敢對量他,我今非是〔如來使〕。 奉慈尊,特差使,自愧庸微非大器。

似將矩(短)索探深泉,我今恐辱〔如來使〕。

望慈憐,且優庇,小物不堪為大器。

毗耶奉使實難當,伏望如來別名替。

善德當時向法臺,擎奉三白告如來。

魚睛難鬥驪龍寶,燕石徒誇楚王財。 莫把澄泉衝大海,休將布教(鼓)儆(驚)春雷。

毗耶方丈無心去,恐被維摩居士摧。

啟告了,眾疑猜,善德如今又訴推。

可畏維摩大菩薩,堪誇居士大英才。

不敢去,怕難迴,伏望慈悲賜憫哀。

是日世尊重詰問,說何過處唱將來。 經: 所以者何?憶念我昔,自於父舍,設大施會,供養一切沙門婆羅門及諸外道貧窮下賤孤獨乞人,期滿七日。

……

善德蒙佛再問,遂陳昔日之因;長者欲詣花臺,啟白往時之事。世尊,世尊!我昔曾於父舍,大開供養之門,不論羅漢聖人,兼及外宗乞者。由是遍懸白疏,請命高僧;普示紅箋,告之外道。四城門上,展開三尺之書;諸坊口頭,各放一道之牓。不揀貧窮老弱,不論城外城中,願赴七日之筵,依時各?齊到。遂使廣嚴宅地,大展花(華)筵,幡幀桂而爍日光,高僧至而祥雲覆,莫不亂?(堆)金玉,剩積稜(綾)羅,要者隨意令將,乞者一任般(搬)取。所貴福嚴備足,所希心願周圓。布三種之良田,開七朝之盛會。或有飛空羅漢,擲錫聖僧,或有鐷腹婆羅,戴火外道,各將徒眾,誇逞神通,皆臨長者之筵,盡赴善德之會。更有城中乞士,外處貧兒,老弱者形●尪羸,孤獨者顏容憔悴,或時作隊,或即成群,無目者以杖前行,瘖?(喑啞)者點頭似語。聞有無遮之會,遠近皆來,纔沾長者之恩,聲抱忻懽之意。我即隨情施物,逐意命將,故無?惜之心,只有捨財之念。七朝將滿,一會欲終,於是大聖維摩,為我當時有語。 我於父舍開施會,七日未曾心懈怠。

不揀高低若乞來,故無相?生違礙。

或沙門,持錫戒,顯現神通來入會。

供養虔恭滿七朝,不省心中生懈怠。

或婆羅,希財賄,不問金銀諸寶貝。

供養虔恭滿七朝,未省心中〔生懈怠〕。

或孤獨,或老邁,或少年中或後輩。

我於父舍濟貧人,未省心中〔生懈怠〕。

出牌牓,無邊(遮)會,不管城中及城外。

七朝供養向家中,未省心中〔生懈怠〕。

或幢幡,或傘蓋,要者不論千萬對。

七朝父舍啟無遮,未省心中〔生懈怠〕。

要榮花(華),捨資賄,希望如來三三昧。

七朝父舍啟無遮,未省心中〔生懈怠〕。 高與低,普勻配,平等施時無有罪。 七朝父舍啟無遮,未省心中〔生懈怠〕。

或送情,與領解,當面來時我不退。

七朝父舍啟無遮,未曾心中〔生懈怠〕。

施眾生,福廣大,飲食衣服隨意受。

七朝父舍啟無遮,未省心中〔生懈怠〕。 七朝供養並無乖,歡喜千迴與萬迴。 已滿今生發底願,並無魔難及諸災。

維摩策杖親來至,問我因何捨外財。

未審淨名般(盤)詰語,好生分折(析)唱將來。

經:

〔時〕維摩結(詰)來入會中,謂我言:長者子!夫大施會不當…………

於是維摩大士入於善德會中,易長者七日無遮,實即論情不易。施卻多少金玉,俵卻多少綾羅,如斯捨與眾人,實即論情不易。人間最重莫越珠珍,施與沙門,實即論情不易。濟得孤獨老弱,救拔貧困之人,如此捨施之時,實即論情不易。國內人皆談說,城中上下讚揚,為開七日無遮,實即〔論情不易〕。見說人來求化,長者隨意施之,如斯濟物至心,實即〔論情不易〕。要玉尋聲與玉,求金便乃賜金,如此運動之心,實即〔論情不易〕。又聞心無分別,一列供養無偏,如斯平等施為,實即〔論情不易〕。少少之〔□〕猶可,況當許大因緣,七朝人眾餅(駢)闐,實即〔論情不易〕。我向街衢遊翫,里衖巡行,見貧者抱玉擎金,睹老者擔綾背絹,近前詢問,皆言善德家來,如斯濟救眾生,實即論情不易。如斯設無遮大會,論情沒量大因緣。若求來世豐饒,此事不妨好作。 善德希佛位,心中捨寶財。

大開七日會,此事沒人偕。

帖牓咸知道,沙門?赴來。

為開七日會,此事〔沒人偕〕。

時救無圖者,憐貧起?(憫)哀

從願與錢絹,此事沒人偕。 一國人傳說,七朝大會開。 諸僧蒙供養,此事沒人偕。

善德將金施,貧人喜滿懷。

高低生感愧,此事〔沒人偕〕。

金玉高如垂(埵),綾羅積似?(堆)。

有人求與者,此事〔沒人偕〕。

滿國皆稱讚,傾邦盡得財。

聲聞難似汝,此事〔沒人偕〕。

長者心能施,維摩語解推。

無遮獨自作,有力眾難偕。

福報因金玉,菩提仗法財。

不當如汝設,說喻處唱將來。

經云: 〔如〕汝所設,當為法施之會,何用施財施會………

維摩語善德曰:夫三生種福,富貴為末後之難。汝今如此施為,長者行持錯也。善德,善德!莫將浮賄施為,非是菩薩行藏,此是俗門作底。汝不投於大覺,往詣菴園,精求出離之門,證取菩薩之果。然後嚴持覺路,度接眾生,將三脫為究竟之田,啟四智為堅終之處。長者,長者!切須聽我修行。若能不退指蹤,勝將十劫財施。若有眾生連(遭)苦,常處淪(輪)迴,興心往彼救時,勝得十劫財施。黑暗長燃大矩(火炬),苦海身作舟航,若能如斯施為,勝將千劫財施。六道四生之類,汝須往彼提攜,若能如此施為,勝得十劫財施,見苦交伊得樂,逢貧與說宿因,使生趣向菩提,勝將十劫財施。若值劫中有病,現身交作醫王,眾生病者令安,勝將十劫財施。若見眾生樂聽,巧開攘息之門,交伊離遠修行,這箇名為法施。善德,善德!不須此會為憑,取吾今日之言,交汝速登聖位。釋迦因地,長行法施之門;今登(證)百福之身,德號千花聖主。

大聖維摩結(詰),當開花種時。

入於善德舍,方便接根機。

七日無遮會,人天罄德(盡得)知。

淨名臨滿日,方便接根機。 長者為何會,速須與我披。

沙門擎玉出,外道易金歸。

如此行擅施,諸人不易為。

七朝開大會,實是好因依。

未委求何福,今須決眾疑。

如斯開大會,長者錯行持。

不覓菩提果,為人作道師。

暗中燃惠燭,救拔向泥黎(犁)。 不用將財施,何須作相為。

七朝開大會,長者錯行持。

我佛因中日,曾為流水時。

五千魚欲死,施法為提持。 十劫將財施,箏(爭)如一法施。

施財招後福,聞法獲菩提。 苦海為舟楫,三途作道師。

長持法教化,隨順與提持。

善德聞斯語,虔恭唱善哉。

維摩告長者,布施好梯媒。 法施希談說,慈悲為剸裁。

不知何為法,向處品唱將來。

寫卷

十八、十吉祥講經文〔前闕〕

文殊師利,此云妙德;正梵語云「曼殊室利」,此云妙吉祥。法王子者,從佛口生,從法化生,佛為法王,人為□□。彼菩薩堪紹聖種,故名法王子。何以名為妙吉祥?此菩薩當生之時,有十種吉祥之事。准文殊吉祥經云云。

且第一,「光明滿室」者,表菩薩光明內融,身光外照,所以降誕先放光明云云。

其光滿室,咸如杲日。

白日難偕,紅燈莫疋(匹)。

破幽夜之昏情,能曉了於密室。

其時所見異禎祥,表此閻浮菩薩出。

且看菩薩縱神光,照燭無私顯覆藏。 直如杲日出幽谷,恰似蟾輪入畫堂。

千道光明遐邇照,幾條明焰色如霜。 化緣菩薩出於世,所以名為妙吉祥。

第二,「甘露垂庭」者,且帝釋宮中始有此珍味。天人飲宴,身心朗然,因誕文殊,霑濡此界。

天垂甘露滿瓊枝,美味鮮香世所希。

滴土便能滋稼穡,人??覺長光輝。

貞祥所感因王道,瑞應遐霑塊(愧)地祇。

緣為文殊興出世,虛空降遇不思議。 第三,「地勇(湧)七珍」者,表是金輪王,王四天下,既內德圓滿,外感寶莊嚴,將溥施於人,而能濟眾人也。 大地同時踴(湧)七珍,剖開伏藏感龍神。

琉璃花發珊瑚樹,瑪瑙盤中琥珀新。 ●●(璨爛)黃金欺碧玉,明珠瑩徹照白銀。

表於菩薩居凡界,七寶相扶轉法輪。

第四,「倉變金粟」者,滿倉白粟,變作黃金。家僮踴踴而焚香,長幼忻忻而發願。云云。

忽然金粟自盈倉,滿月辰昏見寶光。 萬囤安排多積貯,一家忻賀有餘糧。

諸人見者咸言差,聞說難思實異常。

直緣菩薩來斯界,感應名為妙吉祥。 第五,「象具六牙」者,其象六牙,七枝柱地,蔟(簇)三冬之霜雪,為千歲之身形。無嗔怒以跳踉,有喜歡而踴躍。 香象于時出母胎,身高力大甚奇哉。 似筍六牙光錯落,如霜一鼻勢摧(崔)嵬。

神通為表輪王寶,相貌多饒海客財。

不緣餘事出於世,為降文殊傳語來。

第六,「豬誕龍豚」者,豬性下劣,多遊穢惡之中。夢產龍豚,為傍生之異瑞;詮其所表,狀菩薩之神胎。託陰凡間,生於濁世。是以豬表娑婆之穢土,龍胎者,如大聖之降生龍也。布祥雲於霄漢,洒潤澤於乾坤。菩薩道圓,用慈垂於六趣,將喜捨為萬有梯航。所以聖胎將誕,夢啟貞祥,豬產龍豚,其由嘉瑞,可為聖人降世,吉兆先彰,示跡同凡,助佛楊(揚)化。云云。

十方世界未曾聞,敖豬忽爾誕龍屯(豚)。

動步至靈行法雨,吟時滿谷起慈雲。

玉角驪珠光獨耀,紅鱗霜角色雙分。

貞祥出世緣菩薩,應瑞朝天賀聖君。

第七,「雞生鳳子」者,將欲誕聖,瑞應群生。吉運感筵,禎祥納慶。遂使神雞入夢,產育鳳雛。嘉瑞既萌,彰文殊俟時而降。賈(檟)雞一鳴而天光洞曉,菩薩下生而大夜朗然。若不累囑延休,焉得鷲峰會上,決慈氏之疑情,毗耶壇中,答淨名之高問。可謂聖人出而聖道遐昌,聖化臨而四〔□〕廣備。盛哉神用,其儀不●(忒),其彰焉…云云。 五德之雞產鳳凰,靈禽表瑞法中王。

毛分五彩雲遐(霞)翠,日(目)鬥雙珠日月光。

納瑞既能超則后,伏降獨見出明王。 菩薩生時有此事,所以名為妙吉祥。

第八,「馬生騏驎」者,聖母將誕文殊,其祥入夢,睹神驥而卓異,狀龍廄之騰驤。產棄(育)騏驎,彰菩薩降生之嘉兆。馬狀法王之十力,騏驎如四無畏之狻猊。彰積善之徽猶(猷),厥有思矣。十力所謂建立能仁,四無畏乃群耶(邪)弭伏。泊(洎)乎聖哲將欲誕生,神德預彰十夢,莫不澤被四生,恩霑六趣。

花駿閑廄誕騏驎,畜類雖同異絕倫。

西國現形人共說,東吳有聖出皆聞。

禎祥為赴文殊降,瑞應還教賀聖君。

何事偏生獨角獸,表於大聖獨稱尊。

第九,「神開伏藏」者,地中之伏藏,排寶具之甚多,表身內之真如,具塵沙之功德。應是下地上古珍珠,知道降生,自然開坼。

珠珍伏藏數無邊,神鬼隄防豈近前。

菩薩生時表富貴,須臾寶藏滿庭欄。

何勞奈重專持送,不假龍神相共般(搬)。

勇(湧)似流泉無間斷,諸天更獻白銀錢。

第十,牛生白睪(澤)者,氣??而喘月,行●●(疾疾)以〔追〕風。鬼怪殄除,妖邪迸走。表文殊而出世,名妙吉祥。外道邪魔當時消散。 牛王能墾大荒田,苗稼豐饒萬類安。

白睪(澤)本來天界住,託生牛腹向人間。 陰陽五運皆知委,造化三才並?閑。

妙德降於堪忍界,靈禽瑞獸悉皆歡。

佛子文殊菩薩,當生之時,有此十般希奇之事,所以名為妙吉祥菩薩。 降誕曼殊極難量,共知菩薩不尋常。

十年倉內看金粟,五色雲中見象王。 地勇(湧)珠珍招富貴,天垂甘露滅災殃。

只緣是事多歡慶,所以名為妙吉祥。

十九、〔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講經文〕

上來別解彌勒二字已竟。從此別解菩薩二字。菩薩者,不足梵語,應云菩提薩埵。唐言好略,菩下去提,薩下去埵,故名菩薩。此云覺有情。故疏云:梵云菩提薩埵,此略云菩薩。菩提,覺義,智所求果;菩薩,有情義,悲所度生。依弘誓語,故云菩薩。即是依二利,以立其名。上求菩提是自利,下度有情是利他。何名自利?喻如進士,為見宰相身坐廟堂,日食萬錢,遂苦心為詩作賦。為此,菩薩要證菩提,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永受法樂,不屬生死,遂即修行,勇猛精進。

擬覓朝廷一品榮,讀書進業莫教停。

長薺(齋)冷飯充朝夕,縵絹?絁蓋裸形,

五月吟詩嫌日短,三冬為賦恨天明。

如斯辛苦無勞倦,必得人間第一名。 擬覓身為三界王,精勤勇猛要驅忙。

四弘誓願專相續,六種波羅莫改張,

外遇違緣終不退,內修觀行又時長。

如斯多劫心無倦,必得金軀坐道場。

上來道理,自利行也。從此利他行者,下度有情者。亦如進士在學堂中,見天下不平之事,遂擬發意平治,條流天下,廣致太平。菩薩亦然。修行之次,見於六道受苦眾生,欲併除地獄,不要畜生,咸使出離。

進士書堂學業時,天涯有意擬平治, 人人長遣如魚水,戶戶咸令識禮儀。

凡遇善流皆獎賞,但逢惡事不容伊,

若令四海全無事,進士心中願滿時。

菩薩修行十地中,善觀三界起愁容, 人人總勸修慈定,??咸令起惠風。

地獄興心全併當(摒擋),畜生有意總教空,

若令我等皆成佛,菩薩心中願始終。

若說慈尊憫念情,尋常六道救眾生,

長教拋卻娑婆界,咸使親登解脫城。

若見惡人常引接,忽逢善者遣修行,

都緣有此慈悲願,所以呼為菩薩名。

然彌勒實已成佛,今在因中,蓋示跡爾。故下疏云:道圓上果,跡履下因,祈覺運生,假稱菩薩。

上來解菩薩二字已竟。從此解上生二字者。疏云:上生即往昇,即彌勒菩薩當日之時,於人間般涅盤後,上生兜率也。問:上生來多少時節?答:從此經後十二年。所以知者,下內果經佛答云:「卻後十二年」等至「身紫金色,光明艷赫,如百千日,上至兜率陀天」是也。於是彌勒既辭人世,欲往天宮,乃現神通,便昇空裏。雲生足下,霧擁身邊,風遙(搖)七寶之冠,香惹六銖之服,見月輪之咫尺,睹世界而微忙(茫)。仙樂隱隱以引前,天女依依而後送,一道光明可畏:

彌勒當時既現通,一彈指傾(頃)便昇空, 祥雲似箭橫銀漢,瑞氣如星度月宮。

仙女千群乘綵霧,龍神萬隊散香風。

未容本國商量次,便到天邊內院中。

經云:「其身舍利,如鑄金像,不動不搖。身圓光中,有首楞嚴三昧般若波羅蜜,字義炳然。時諸天人,尋即為起眾寶妙塔,供養舍利。」

慚愧慈尊戒定身,修心練行出埃塵, 堅貞豈算千千劫,不壞何論萬萬春。

寶塔年多猶尚減,真身歲久色唯新, 自從一鎮閻浮界,度劫河沙多少人。

問:彼時天人,爭解造塔?答:亦是佛曾有教,意要利益未來。末世眾生不信佛法者,忽因塔及見舍利,便發信心,願求佛果,所以造塔,令人禮敬。 佛道我滅度後,眾生漸多過咎,

終朝逐色貪聲,每日追歡戀醉。

師僧不易勸他,經教大難化誘, 直須得見遺形,方解發心信受。

後代之中有惡流,忽因閑暇寺中遊, 舉頭乍見真身塔,迴目還瞻舍利樓。

或即散花施供養,或時旋遶小低頭。

佛緣知有如斯福,普勸人天切要修。

由此天人,尋即為起眾寶妙塔,供養舍利。所造之塔還何如?其塔用黃金作柱,白玉為基,琉璃●(椽)架起七重,瑪瑙枋蔟成八面。摩尼枓栱,琥珀斜梁,瓦斲珊瑚,簾彫玳瑁。真珠羅網,交加聞處處之音聲;寶鐸瓊幡,響亮拂層層之煙靄。梵王稱歎,帝釋觀瞻,竭天上之珍奇,為人間之寶塔,可謂巍巍屹屹侵雲漢,盡眼方能見相輪。

天人造塔有何難,傾克(頃刻)莊嚴幾萬般,

百寶合成深可羨,千花間錯更堪觀。

塵砂賢聖周迴遶,無限龍神左右旋,

音樂幡花與螺鈸,迎將舍利此中安。

經云:「時兜率陀天,七寶臺內,摩尼殿上,師子床座,忽然化生。」至「以嚴天冠」等者。說彌勒菩薩,當在內宮,所現形後,甚生端正。莫不眉勻綠柳,目淨青蓮,耳稱垂璫,鼻真截竹。如雪如珂之齒,一口分明;似花似玉之容,兩臉齊美。●(胸)題万字,足蹈千文。十指纖長之網●,雙臂修直而綿覆。白毫照處,一輪之秋月當天;紺髮旋時,數片之春雲在岳。相好巍巍看不盡,十由旬更六由旬。 青螺肉髻頂中生,紫磨金容身上現。

萬種端嚴纔化出,十方世界盡傾搖。

諸天競泛綵雲來,仙眾爭持花果獻。

帝釋宮前排隊仗,梵王天上集笙歌。 幢幢寶蓋滿靈空,玉鐸金鈴振寰宇。

四?善神持杵引,十垓鬼將躡雲隨。

飛砂不用喚風師,降雨豈勞追電母,

把戟夜叉肥●●,持鏘(鎗)羅剎瘦筋吒。

龍王迥出鬼神前,師子散隨音樂後, 齊到內宮菩薩處,百匝千重禮拜來。

經云:「其天寶冠有百萬億色,一一色中,有無量〔百千〕化佛。諸化菩薩,以為侍者」等。 紺摩尼殿內宮開,彌勒初生坐寶臺,

頂上光冠光繚繞,身邊瓔絡嚮(響)俳佪。

祗承天女千千隊,侍從天男萬萬垓,

應是他方佛盡喜,各將菩薩相看來。

經:「與諸天子,各坐花座,晝夜六時,恒說不退轉地法輪之行。」

若說內宮天子,??盡皆堅志,

朝朝樂聽深經,日日忻聞妙理。

既解如說修行,又不思唯世事,

從此彌勒慈尊,旦夕為傳法義。 彌勒天宮好願生,花間經得六時聽,

免如此世為人苦,暫入寺來心不寧。 經云:「如是處兜率陀天,」乃至「五十六億萬歲」等者。

若說天男天女,壽量大難算數,

全勝往日麻仙,也越當時彭祖。

人人咸盡天年,??延經劫數,

朝朝長處花臺,日日不離寶樹。

天人??壽難思,長鎮花臺沒歇時。

王母全成小女子,老君渾是阿孩兒。 又無疲倦妨聞法,只是歡忻遶本師。

蓋為曾持不煞戒,今朝果報得如斯。

上來解上生二字已竟,從此解兜率者。具足梵語應云兜率陀,或云睹史多,唐言知足。知欲樂足。故疏云:「兜率,此云知足。」問:何以此天偏於五欲境而知足?答:內宮天男天女,先為人時,曾持佛戒,互相觀察,知非究竟,遂厭欲也。且辯天男觀女生厭。 誰家麗質好姿容?南國西施貌不及,

拽紫拖緋當二八,雲鬟鳳髻勝三千。

綠窗絃上撥伊州,紅錦筵中歌越調,

皓齒似開花競笑,翠娥纔轉柳爭春。 心貞不共楚王言,眉淡每教張敞畫,

端正豈能長占得,逡巡又被歲年侵。

魚釵強插數行絲,鸞鏡動拋多少劫,

方嚮(響)罷敲長恨曲,琵琶休撥想夫憐。

漸成衰朽漸尪羸,忘卻向前歌舞處。

次第只應如此也,爭似修行得久長。

次辯天女當在人間,觀其男子而生厭離云:

堂堂好?丈夫兒,頭面身才皆稱斷,

二十三十并四十,英雄總擬占春光。

京羅●裏合今(衾)時,麗句高吟拋古調,

詩賦卻嫌劉禹錫,令章爭笑李稍雲。

一場人我壯胸襟,一個無常專伺候,

五十六十兼七十,骨枯皮皺更何為?

眼中冷淚耳中聾,口裏強誇心裏劣。

富貴兒孫爭奉侍,貧窮朝夕自營謀。 千辛萬苦為誰人,十短九長緣甚事?

泉下不怜多伎倆,松間終是作塵埃。

以此思量這丈夫,何必將心生愛戀,

不如斷欲修行去,願見天宮補處尊。

既得此願,便得升天。故經云「於蓮花上,結加(跏)趺坐。」

得生兜率大奇哉,傾剋(頃刻)香蓮葉自開,

幡蓋影中聞磬鈸,香花雲裏見樓臺。

此時喜悅應難似,這日容儀不可倍(陪),

便是舊諸天子見,一齊讚歎近前來。

以此今日,並得生天。承前所修,於欲不染。相見猶如兄弟姊妹無異也。

此時天上解修行,蓋為從前習性成,

男見女時如見妹,女逢男處似逢兄,

免於花下生他意,唯向雲間暢道情,

欲樂既能無所染,自然知足得其名。

上來別解兜率二字已竟。從此別解天之一字者。疏云:自在、光潔、神用名天,即有三義也。且第一自在義名天者,蓋為天人凡所施為,皆得自在也。且無庫藏,又沒庖廚,厭棄綺羅衣裳,常喫蘇陀品味,行處五雲從後,坐時七寶隨身,不曾一日憂煎,只是長時快樂。

可中修善到諸天,居處生涯一切全,

要飯未曾燒火燭,須衣何省用金錢。

花開花合分朝暮,龍起龍眠辯(辨)歲年。 忽若共君生那裏,尋常自在免憂煎。

第二光潔名天者,諸天人等各有身光,以相照耀。

二十、〔?常經講經文〕

西方好,●(卒)難論,實是●(奢)花不省聞,

忽爾這ㄌ(身)生那裏,千年萬歲沒沉輪(淪)。

濁世溺,不須論,八若(苦)三災豈忍聞,

好行未曾行一點,不依公道望千春。 刀山耀日,劍樹凌雲,

何曾安樂,業火燒身。

動說十劫五劫,不曾快活逡巡, 爭如淨土,●為鄰。

閑向八德池中弄水,悶來七重樹下遊春。

或豋?(寶)殿,或禮經文。

或驅孔雀,或臂加陵,

或來昇瑞採(彩),或去入祥雲。

或即晨登寶殿,或時夜禮慈尊。

鎮聞妙法,常歷耳根,

到彼永超生死,因玆漸得●(佛)身。

日晚且須歸去,阿婆屋裏乾嗔,且人生一世,喻若漂蓬,貴賤雖殊,?常一蓋。上至帝主,下及庶民,富貴即有高低,?常且還一種。故?常經云:上生非想處云云 上三皇,下四皓,潘岳美容彭祖少,

●(將)為紅顏一世中,也遭白髮驅摧老。

文宣王,五常教,誇騁文章詞麗操(藻),

將為他家得久長,也遭〔白髮驅摧老〕。

說西施,怛(妲)己貌,在日紅顏誇窈窕,

只留名字在人間,也遭〔白髮驅摧老〕。

或是僧,或是道,清淨蓮臺持釋教,

將為?常免得身,也遭〔白髮驅摧老〕。

或經營,或工巧,鬥樣尖新呈妙好, 假饒富貴似石崇,也遭〔白髮驅摧老〕。

持齋戒,真要妙,聽取經文大●(乘)教,

休於濁世醉昏昏,須臾便是?常到。

上來教化總須聽,思量卻是於身好,

莫著癡心樂色身,須臾便是?常到。

大丈夫,自斟酌,何事驅驅為十惡,

七十人年猶自希,何須更作千年約。 強聞經,相取語,幻化之身無正主,

假饒貪戀色兼身,限來卻被?常取。

金輪王,四州主,統領万方養黎庶,

國王富貴沒人過,限來也〔被?常取〕。

樹提伽,石崇富,世代傳名至今古,

思量榮貴暫時間,限來也〔被?常取〕。 說恆娥,談落(洛)浦,美貌人間難比喻,

端嚴將為百千年,限來也〔被?常取〕。

大丈夫,實●(風)措,欲行弄影勒(勤)迴顧, 少年休更騁婁羅,限來也〔被?常取〕。

或是僧,伽藍住,古貌慢慢如龍虎, 清霄寺宇好安身,限來也〔被?常取〕。

或入道,求仙侶,燒練長生爐裏煮,

饒君多有駐顏方,限來也〔被?常取〕。

不論貴賤與高低,揀甚僧尼及道侶,

除卻牟尼一個人,餘殘總被?常取。

講多時,言有據,日色偏斜留不住,

高聲念佛且須歸,只向階前領偈去。

不修行,悟經義,逐色耽聲迷與醉, 人生一世瞥然間,不修實是愚癡意。

或貧窮,或富貴,第一身心行自利,

?常忽到一生休,不修〔實是愚癡意〕。 有錢財,不布施,更擬貪監(婪)於自己,

忽然擘手向兩邊頭,不修〔實是愚癡意〕。

大蒙頭,分明利,五妄(妾)三妻心裏喜, 前呈(程)一一自家●(耽),不修〔實是愚癡意〕。 兄弟居,男幼稚,莫便分張非與是,

同泡(胞)共乳長為人,不修〔實是愚癡意〕。 不修行,求出離,百歲人生如夢●(寐),

波吒一一自家當,不修〔實是愚癡意〕。

世間情,終不恥,託手心頭懃比試, 忽然失腳落三塗,不修〔實是愚癡意〕。

尚(上)來勸化總須聽,各各自家須使意, 到家各自省差殊,相勸直論好底事。 說多時,日色被,珍重門徒從座起,

明日依時早聽來,念佛階前領取偈。

人生一世,●(瞥)爾之間,如石火電光,非能久住。奉勸門徒,速求出利。

勸門徒,修福●(善),休愛春光堪賞玩,

思量能得幾多時,必竟於身為大患。

眷屬多,誰相管,前路自家●(嘗)苦難, 閑來託手自思量,也是與(於)〔身為大患〕。 ●(戀)西施,暮(慕)月面,多傾美容生敬善,

●心淨意試思量,也是與〔身為大患〕。

煞豬羊,羞玉饌,屈命親情恣歡宴, 烹炮宰煞自家嘗,也是與〔身為大患〕。

懈慢心,難誘勸,揀點師僧論貴賤,

〔□〕凡道聖有偏坡,也是與〔身為大患〕。

生死心,誇修善,口轉經時心不轉,

佛言如此闡提人,也是與〔身為大患〕。

釋迦師,巧方便,演說蓮花經七卷,

千方萬便化眾生,意惡總交登彼岸。 便慇懃,能精練,虔懇身心頻發願,

不唯空見阿彌陀,定往天宮兜率院。

更擬說,日西垂,坐下門徒各要歸,

忽然逢著故醋擔,五十茄子兩旁箕。

我輩門徒,善男善女,生在娑婆五濁惡世,唯耽生死,不悟?常。四相遷,小四相,說五粘喻。天晴開,喻辦(辯)議。

恰似人生一世,貪愛色聲無異, ●邊白髮到來,何處將身迴避。

耳聾眼闇腰疼,猶自憂家憂計,

四支(肢)沈重難行,形貌汪尪●(憔〕悴。 死王忽爾到來,前路有何次第,

閻王問你之時,著甚言詞祗備。 莫推男女成行,准望他家修●,

直饒每日設齋,爭似自家親〔祗〕備。

囑兒孫,行孝義,禮念六時金殿裏,

直饒依語便如斯,不如在世〔親祗備〕。

更遺言,相委記,畫取閻王禎子跪,

饒君跪得一千雙,不如在世〔親祗備〕。

勸門徒,修福利,一一祗丞來世事,

免於沒後囑兒孫,聞健自家〔親祗備〕。 念觀音,求勢至,極樂門開隨取意,

一彈指頃到西方,大聖彌陀見歡喜。

更聞經,兼受記,必定當來值慈氏,

永拋濁世苦娑婆,不向三塗受沈墜。

更擬說,日西止,道理多般深奧義,

明朝早到與君談,且向階前領取偈。

五千經卷佛標錄,要悟人生時急速。

百歲何殊石火光,一生大似●(風)中燭。

既覺知,須打●(撲),休更頭頭起貪欲,

直墮黃金北斗齊,心中也是無厭足。

壘珠珍,?白玉,滿庫綾羅有千束,

有人更與送將來,心中〔也是無厭足〕。

買莊田,修舍屋,賣盡人家好林木,

直饒滿國是生涯,心中〔也是無厭足〕。

溢倉圌,收麥粟,萬石千車冬收畜(蓄),

諸人種蒔總將來,也是心中〔無厭足〕。

剩穿坑,盡搆束,開得眼來行諂曲,

總交你似石崇家,心中〔也是無厭足〕。

怕日斜,恨時促,只為家中多骨肉, 交你騎馬著綾羅,心中〔也是無厭足〕。

怕見人,擬求屬,●(皺)卻兩眉難敲觸,

無事徒煩發善心,有災淨處求師卜。

空中總是善龍神,天上比?惡星宿,

當情道著莫生嫌,辟病說時徒戒助。

數數頻將業剪除,時時好把心調伏,

敬師僧,愍孤獨,卻可捥逃穿地獄,

饒你兒孫列滿行,去時只解空啼哭。

若要欲得眼親逢,學取經文便合同,

海水毛吞渾不異,須彌界(芥)納事相容。

若能改換申勘處,依舊身心總不中,

日晚念佛皈舍去,事須傳語親屬記。

滿閻浮提界虛皆偽,無問富饒貧與貴, 富者貪心日日生,貧人忘(妄)念朝朝起。

得富饒,沒慚愧,來世卻貧怨天地,

是個經中總有言,不論貧富皆沈墜。

鑊湯誰管足才能,爐炭不憑君意氣,

白玉生前為得人,黃金死了難相閉。

往(枉)施為,沒計避,一點點怨家相逢值,

所以如來勸世人,不如聞健日先祗備。

望兒孫,囑鬼神,把閻王?(●)子千迴跪, 直饒你跪得一千雙,不如聞健親祗備。

望兒孫,剩燒●(紙),相共冥間出道理,

賊過後張弓虛費工,也不如〔聞健先祗備〕。

望兒孫,行孝義,保塞我一生錯使意,

饒你保塞總?騫,也不如〔聞健先祗備〕。

望兒孫,行捨施,鑄像寫經痛相為,

饒你鑄得一千軀,也不如〔聞健先祗備〕。

生前身作七分收,死後為之得一分,

只那施為一分時,時時往往虛拋契。

貪為身,貪為己,垂憶二親遭拷捶, 莫道思量救拔門,眼裏參差兼沒淚。

盡推日月間人情,皆道世塗難辦致,

大欲將錢為二親,且緣欠闕如何是。

可昔心,錯鈍擬,在後兒孫不勘(堪)矣。

聞身強健早修行,不如自…………。

自作得,自家收,旋把災殃旋旋抽,

須自鈍丞方免難,望他著力沒因由。

奉勸門徒行行真,直須前路覓不身,

破除罪垢休粘(沾)惹,辟牒還須見地頭。

設使這身歸大夜,是伊不作也?憂,

必生兜率更何擬(疑),便向閻浮永別離。

身具光明餐玉饌,心?苦惱卦天衣,

眼前只是逢賢聖,口裏徒●(煩)道是非,

日晚念佛歸舍去,莫交老…………。

休誇似玉如花貌,年去年來數便老,

須知浮世片時間,莫作久長千歲調。

劈星言,劈星道,劈面道時合醒噪, 頭上緣何白髮多,只這?是?常拋暗號。

經營克可生機捁,分定不由人計料,

富貴須知宿種來,如今必定難迴拗。

莫逞聰明誇計校,計校得成身已老,

更捻眼暗答身邊,只這〔?是?常拋暗號〕。

只趁事持誇窈窕,鬥艷爭輝呈面峭(俏),

酒肉茶粧(莊)盡恣情,見說講開卻失笑。

劫時光,且覓好,阿誰聽你閑經教, 看看面皺尚覓強良,由不悟〔?常拋暗號〕。

休趁閑行兼不紹,不紹交君沈惡道,

如今盡狂亂施為,●(冥)司業鏡分明照。 那磨時,?拗校,一任磨磨兼碓●(搗), 況今情序頓昏沈,由不悟〔?常拋暗號〕。

人生百歲尋常道,阿那?七十身不●(妖),

纔亡三日早安排,送向荒郊看古道。

送迴來,男女鬧,為分財物不停懷愕(懊)惱,

看看此事到頭來,由不悟?〔常拋暗號〕。 火宅驅牽長煎炒,千頭万序何時了, 恰到病來臥在床,一?支●(抵)前程道。

心恛惶,生熱惱,冤恨健時不預造,

轉動艱難聲喚頻,由不悟?〔常拋暗號〕。

為人卻要心明了,莫學掠虛多帝了, 只磨貪婪沒盡期,也須支准前程道。 莫姿懷,盡亂造,病來不怕君年少,

直不病時耆年也耳聾,由不悟?〔常拋暗號〕。

如今世上多顛到(倒),莫便准承他幼小,

他緣壽命各差殊,影向於身先自夭。

卻孤窮,無倚槁(靠),終日冤嗟懷懊惱,

更添腰曲在身邊,猶不悟?常〔拋暗號〕。

非干於事休纏擾,纏擾於身心不好,

鎮長煩惱相拘牽,陷墮這身失計料。

或披枷,受鞭考(拷),淚似流星誰處告, 這般災難不由天,禍本?門人自召。 從今後,休惹鬧,有高聲處身莫到,

教君一世沒災迍,行處自然人道好。

富貴奢●(華)未是好,財多害己招煩惱,

影嚮(響)因茲墮卻身,只為貪求心不了。

遇干戈,披(被)鞭拷,地下深藏與他道,

一一君親眼見來,由〔不悟?常拋暗號〕。 見他榮貴休生惱,富貴貧窮由宿造,

但知穩自用身心,衣食自然長恰好。

慢佛僧,輕神道,爭使這身人愛樂,

直須折得形骸鬼不如,由〔不悟?常拋暗號〕。

十般道理與君宣,側耳摩心淨莫喧,

總是門徒身上事,速須打撲鎖心猿。

莫依前不肯拋貪愛,的沒淪(輪)迴去不還,

儻若今朝相取語,西方必見禮金仙。

生到蓮花佛國●(裏),快樂逍遙難可比,

水流風動悟?生,鈴嚮樹搖聞四諦。

迦陵形,孔雀頸,盡是你彌陀佛化起,

不似閻浮禽鳥聲,聲聲盡道真空理。

韻清玲,聲琦●,聽著令人皆出離,

全勝娑婆五濁中,四想遷移?定止。

早求生,速拋此,莫厭聞經頻些子, 須知聽法是津糧(梁),若缺津糧爭到彼, 勸即此日申間勸,且乞時時過講院。

莫辭暖熱成持,各望開些方便, 還道講來數朝,施利若?大●(段),

念佛各自歸家,明日卻來相伴。

(原文至此完)

廿一、〔父母恩重經講經文〕(一)

經:佛告阿難,我觀眾生,雖沾人品,心行愚懞,不思耶娘,有大恩德,不生恭敬,?有人(仁)慈。

此唱經文,是世尊呵責也。前來父母有十種恩德,皆父母之養育,是二親之劬勞。云云

世尊道:阿難,我觀娑婆世界一切眾生,雖具人相,不知耶娘有大恩德,不生酬答,不解報恩。命終必墮三塗,永劫不逢出離。

傷嗟世上人男女,成長了不能返思慮;

未省修治孝順心,空將習學?憑據。

縱愚癡,多●(抵)拒,父母誡嗔●(撲)匙箸;

只管於家弄性●(靈),爭知門外傳聲譽。

熱時太熱為恩怜,寒即盡寒為臺舉; 兒喜渾家始得安,兒嗔一舍無情緒。

盡驅馳,受煎煮,豈解酌量些子許, 容易拋離不肯皈(歸),等閑棄背他鄉土。

不曾結識好知聞,空是剜剕惡伴侶;

家內長慊父母言,外頭卻信他人語。 大愚癡,不覺悟,恣縱身心起辜負;

佛道如斯五逆人,莫覓託生好去處。

重重地獄有何因,只為閻浮五逆人; 莫問歲寒煎煮罪,不論年月擣磨身。 自知?理從搥斷,伏請哀兢(矜)任苦辛; 縱●卻來人世內,從生至老是寒貧。 佛言:阿難,若行五逆之人,命終必墮惡道。縱生人世,疾病貧窮,凡是所為,不得稱遂。此者皆因云——若欲得來生生相周圓,有財多福,有衣有食,須於今生,行其孝養云云

若徒感果周圓相,多福多財多義讓;

舉措長交遇吉祥,施為不遣逢災障。 入為侯,出為將,土地保持人敬仰;

別處門中可惜心,捷徑?過行孝養。

若於父母解周旋,土地神龍盡喜歡;

災障年年?一點,吉祥日日有多般。

行藏逐意皆能遂,出入隨心到處安;

設使命終皈大夜,三途還是不相●。 佛言:阿難,為人若解行孝,見世得人敬奉,命終又不入三途。大凡世上不孝人,多在家費父母心神,出入又不依時節。致使父心愁戚,母意憂惶,終日倚門,空垂血淚云云。「書云:積穀防饑,養子備老。」縱年成長,識會東西,拋卻耶娘,向南向北。男女雖然不孝,父母未省憎慊。如斯恩念最多,爭忍拋離出外。父母在,勸君莫向他鄉住。

世人不孝堪傷嘆,於父娘邊起輕慢;

不念懷耽煞苦辛,豈知乳哺多疲惓。

恣為非,隨惡伴,輕罵尊親毀良善;

佛道如斯一類人,生生大不易見如來面。

佛言濁世一般人,恣意為非不可論; 縱見惡人心裏喜,亦逢善者卻生嗔。

親情勸著何曾聽,父母教招似不聞;

仕宦經營全不肯,長時閑散恣因循。

父母終朝只是憂,見兒愛伴惡時流; 貪歡逐樂?時歇,打論樗蒲更不休。

日日倚門垂血淚,朝朝煩惱向心頭; 佛言此輩非人子,死入三途堪嘆愁。

始從懷妊至●(嬰)孩,長得身軀六尺才;

棄德背恩行不孝,貪聲逐色縱心懷。

三年浮(乳)哺誠堪嘆,十月懷耽足可哀;

不念二親恩養力,辜僥棄背也唱將來。

經云:棄德背恩。

此唱經文,是我佛世尊述五逆眾生,棄背恩德也。不孝父母,走在他鄉,拋棄尊親,不皈於舍。命終惡道,受大苦辛。只為前生不孝父母。△——經說:過去世中,有一罪人,頂上長被熱鐵輪旋遶。問目連言,△——只為前生不孝父母,

出來形狀堪驚恐,見者皆言業障重; 熱鐵輪於頂上旋,不論時節常疼痛。

未審緣何受此殃,盡因前世親修種; 為伯叔處?心起敬崇,二親邊不省生虔奉。 佛言此鬼業難論,頭上長旋熱鐵輪; 日日每遭諸苦惱,朝朝不歇受艱辛。 皆因不孝於慈父,盡為辜僥向母親;

普勸今朝聞法者,速須孝順莫因循。

且如侍奉父母,怜念弟兄,見必喜懽,逢之賞嘆。二時問訊,晝夜恭承,扇枕溫床,須知時節。此即是真孝子。若是必生不孝,拋棄父娘,在外經年,?心皈舍,此即非是孝子也。更有父母約束,都不信言,應對高聲,所作違背。甘辛美味,妻子長●,苦澀飲食,與父喫者。此孝子非也。書云曾參云—— 佛交濁世男兼女,成長了直須孝父母;

暮省朝參莫但(憚)勞,溫床枕扇?辭苦。

莫遣耶娘怨恨生,承旨候顏交得所;

不但人皆讚嘆君,兼交賢聖垂加護。

恭承侍養返心安,孝順名應世上傳;

書內曾參人盡說,經中羅卜廣弘宣。

皆慚乳哺多恩德,盡感懷耽足?怜; 佛道若能行孝養,見生來世沒迍邅。

不孝人,難說喻,返倒二親非母魯;

家內諍喧拗父娘,門前相罵牽宗祖。

●(纔)擬交招便氣築天,試佯約束懷嗔怒;

佛道如斯五逆人,命終大不易拋辛苦。

佛言五逆惡眾生,業報當來實不輕;

於六道中來又去,向三途內死還生。 直緣不感懷耽德,蓋為全無養育情;

所以向三途惡道裏,長時受苦不休停。

堪愍念,又堪哀,望卻深恩大苦栽(哉);

禽獸上由(尚猶)行孝義,為人爭合縱心懷。

三年乳哺由(猶)為可,十月懷●苦莫裁;

佛向經中親自說,道如何擎重擔也唱將來。

經云:阿娘懷子,十月之中,起座不安,如擎重擔,飲食不下,如長病人。

此唱經文,是世尊重明懷任(妊)艱難也。前來十恩中第一懷●守護恩。准花嚴經說,我等身攬父母赤白二物,成此身形。此有五色,初生羯邏藍△——三十八七日方知我等於母腹內,受多少苦辛。阿娘形貌汪羸。△——

十月懷●諸弟子,萬苦千辛逐日是;

起坐朝朝體似山,施為日日心如醉。

鳳釵鸞鏡不曾捻,玉貌花容轉枯悴;

念佛求神即有心,看花逐樂都?意。

十月懷●弟子身,如擎重擔苦難論;

翠眉桃臉潛消瘦,玉貌花容頓改春。

雲髻不梳經累月,鏡臺一任有埃塵;

緣貪保借(惜)懷中子,長皺雙眉有淚痕。

行嘆恨,坐悲愁,懷●十月●(抵)千秋;

心中不醉長如醉,意內?憂恰似憂。

聞語●時旡意聽,見歌懽處不臺頭;

專希母子身安樂,念佛焚香百種求。

慈母自從懷任(妊),憂惱千般,或坐或行,如擎重擔。所喫飲食,滋味都?。只憂身命片時,阿那裏有心語話。

思量慈母生身日,苦惱千般難可述;

淚落都緣惜此身,愁生只為憂形質。

忽然是孝順女兼男,一旦生來極峻疾;

若是冤家託蔭來,阿娘身命逡巡失。

如此思量,一場苦事, 萬劫千生,酬填不異(易)。

只須受戒聞經,此外難申孝義。

今日座中人,分明須總記。

思量慈母養君時,萬苦千辛總不辭; 消瘦容顏為醜差,改張花?(貌)作汪羸。

●(低)頭不語長如病,●(抵)頰?言恰似癡;

日夜專憂分娩苦,等閑惆悵淚雙垂。

懷●十月事堪哀,苦惱千般不可裁;

念佛求神希救護,焚香發願乞?災。

專憂煞鬼相追捉,怕被?常一念催;

經說母親臨產月,受沒量多苦惱也唱將來。

經:月滿生時,受諸痛苦,須臾好惡,只怒?常,如煞豬羊,血流洒地。

此唱經文,明產相貌也。●(孩)子未降,母憂性命逡巡;及至生來,血流洒地。渾家大小,各自忙然,只怕身命參差,急手看其好惡。經月滿生時,受諸痛苦至徹。

月滿初生下,慈母懷驚怕,

只恐命無常,赤血滂遝洒。

苦惱莫能言,是事都來罷, 保借(惜)若違和,便是身乖差。

生時百骨自開張,諕得渾家手腳忙;

未降孩兒慈母怕,及乎生了似屠羊。

千憂万慮由(猶)堪忍,十月三年苦更長;

既得這身成長了,大須孝順阿●(耶)娘。

所以書云:曾子曰:「百行之先,?以加於孝矣。夫孝者,是天之經地之義。孝感於天地也,通於神明。孝至於天,則風雨順序;孝至於地,則百穀成熟;孝至於人,則重譯來貢;孝至於神,則冥靈祐助。」又太公家教「孝子事親,晨省暮省,知飢知渴,知暖知寒。憂則共戚,樂即同歡。父母有病,甘美不餐。食?求飽,居?求安,聞樂不樂,見戲不看。不修身體,不整衣冠,待至疾愈,整亦不難。」又經云:「天地世界之大者,不過父母之恩。」經書之內,皆說父母之恩,奉勸門徒,大須行孝。

經書各有多般理,皆勸門徒行孝義;

只怕因循不報恩,故於經上明宣示。

勸門徒,諸弟子,暮省朝參勤奉侍;

永永交君播好名,長長不見逢災累。 思想身生十月閒,五般色相互推遷;

細觀不但堪愁嘆,款話須知苦百般。

草上落時風觸體,尖聲號叫不能言;

血流洒地如屠宰,母命逡巡喪百年。

既今成長為人子,凡事掙摐十相全;

相勸事須行孝順,莫將恩德看為閑。

慈母德,實堪哀,十月三年受苦災;

冒熱衝寒勞氣力,迴乾就濕費心懷。

憂怜不啻千千度,養育寧論萬萬迴; 既有●多恩德事,爭合孤負也唱將來。

經:受如是苦,生我此身,咽苦吐咁,抱持養育。洗濯不淨,?憚劬勞。忍熱受寒,不辭辛苦。乾處兒臥,濕處母眠。三年之中,飲母白血。

此唱經文,分之為二。初解辛勤保護,次釋迴乾就濕。兩段不同,且是第一辛苦保護。經道如是辛苦,生我此身。至不辭辛苦。 此是世尊告阿難道。娑婆濁世,一切眾生,皆因父母所生,咽苦吐甘,專心保護,抱持養育,不離懷中。洗濁(濯)之時,豈辭寒熱。若是家翁在上,伯叔性難。晝夜不憚劬勞,旦夕常懷憂懼。衝寒受熱,蓋是尋常,臺●(舉)女男,不辭辛苦。顏容●●(憔悴),形貌汪羸。爭忍長成,不生酬答。△ 若是嚴天月,苦惱難申說。 手冷徹心酸,十指從頭烈(裂)。

一伴餵孩兒,伏仕(事)又依時節。 伯叔及翁婆,由(猶)更嫌癡拙。

往往淚如婆,時時心似割。

?處說心誠,苦惱如何徹。

只為小嬰孩,洗濁(濯)?時節。

更深上(尚)未眠,顛墜身羸劣。

就中苦是阿娘身,臺舉孩兒豈但頻;

洗浣寧辭寒與熱,抱持不惓苦兼辛。

時時愛被翁婆怪,往往頻遭伯叔嗔;

只為這嬰孩相繫絆,致令日夜費心神。

所以經云,受如是苦,咽苦吐甘,抱持養育云云至不辭辛苦。上說第一辛懃保護也。第二,迴乾就濕者。經道乾處兒臥,濕處母眠,三年之中,飲母白血。若是九夏洗浣,稍似不難,最是三冬,異常辛苦。有人使喚,由(猶)可辛懃,若是?人,皆須自去。堂前翁婆伯叔,日日祗承。懷抱吱騃小孩兒,又朝朝臺●(舉),一頭洗濁(濯)穢污,一伴又餵飼女男。濕處母眠,乾處兒臥。十月之內,受?限難辛;三年之中,飲沒量多血乳。致使娘娘形貌,日日汪羸;慈母顏容,朝朝瘦悴。

迴乾就濕為常事,三載辛勤情不已; 辛苦朝朝有淚垂,煎熬夜夜無眠睡。 貌汪羸,形瘦悴,鸞鏡鳳釵皆厭棄; 往往人前恰似癡,時時座內由(猶)如醉。

只為長時,驅馳辛苦,

形貌精神,都來失緒。

一頭承仕翁婆,一伴又剸縛男女。

日夜不曾閑,往往啼如雨。

迴乾就濕最艱難,終日??(驅驅)更不閑;

洗浣豈論朝與暮,??(驅驅)何憚熱兼寒。

每將乾暖交兒臥,濕處尋常母自眠;

三載長來長若此,不報深恩爭得安。

所以經云,乾處兒臥,濕處母眠。三年之中,飲母白血。孩子始從生下,直至三年,飲母●(胸)前白乳。漸漸離於懷抱,身作童兒,轉繫母心百般憂念。臨河傍井,常憂漂溺之虞;棄狗捻刀,每慮嚙傷之苦。云——

孩兒漸長成童子,慈母憂心不捨離;

近火專憂紅焰燒,臨河恐墜清波死。

捉蝴蝶,趁猧子,弄土擁泥向街裏; 蓋為嬌癡正是時,直緣騃小方如此。

漸離懷抱作嬰孩,葡蔔(匍匐)初行傍砌階;

語似嬌鸚初囀舌,笑如春樹野花開。

渾家愛惜心無足,眷屬嬌怜意莫裁;

門外忽聞啼哭也,慈母奔波早到來。

嬰孩漸長作童兒,兩頰桃花色整輝;

五五相隨騎竹馬,三三結伴趁猧兒。 貪逐胡(蝴)蝶拋家遠,為釣青苔忘卻歸;

慈母引頭千度覓,心心只怕被人欺。

故知慈母惜嬰孩,怜念交招役意懷;

日月遷移年漸長,仕農工巧各躋排。

一頭訓誨交仁義,一伴求婚囑咋(作)媒;

佛向經中說著裏,依文便請唱將來。

經:嬰孩童子,乃至盛年,獎教禮議(儀),婚嫁宦學。為求財產,攜荷艱辛,勤苦至終,不言恩德。

此唱經文,分之為二。初明成長教示,後說母不說恩。成長教示中又分為二,初明獎教禮儀,後說婚嫁宦學。成長教示。經道嬰孩童子,乃至盛年,獎教禮儀。人家男女,從小至大,須交禮儀。是男即七歲十歲以來,便交入學。經明宜入學,冑子須努力。論語云:耕也,餧在其中矣。學也云——。曲禮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乎矣。又書云:玉不琢云——,功高由至云——,有好男女有弱男女人家女亦復如是。云—— 女男漸長成人子,一一父娘親訓示; 臺舉還徒(圖)立得身,招交只要修仁義。 囑仙(先)生,交文字,孝養禮儀須具備;

未待教招一二年,等閑讀盡諸書史。

高低盡道好兒郎,遠近皆言骨氣異;

成長了身為大丈夫,風流儒雅真公子。

堂堂六尺丈夫身,雪色衣裳稱舉人;

霄漢會當承雨露,高科登第出風塵。 多應不久逢新喜,何異成龍脫故鱗;

酒熟花開三月裏,但知排打曲江春。

上來說獎教禮儀也。所以經云,嬰孩童子,乃至盛年,獎教禮儀。何名婚嫁宦學?婚姻又別,宦學又別,宦為士宦,學為學業。△——今言婚姻者。書云:男既壯而有室,女初笄年而從人。男既長成,須求婚處云——若是好男女。△——有一類人家兒子,不行孝養,不會禮儀,△——縱婚姻時,△—— 有一類門徒弟子,為人去就乖疏, 不修仁義五常,不管溫良恭儉。

抄手有時望卻,萬福故是隔生;

齋場上謝座早從,弔孝有時失笑。

阿娘幾度與君婚說著人皆不欲聞;

纔始安排交仕宦,等閑早被使頭嗔。

不然與本教經紀,媿在徒(圖)兒立得身;

產業莊園折損盡,●(慵)嚵惡紹豈成人。

上來說男既成長,須為婚姻了。從此女從幻(幼)小交示成長了,須囑娉(聘)他門。

為女身,更不異,最先須且交(教)針指;

呈線呈針鬥意長,對鴉對鳳誇心智。

學音聲,屈博士,弄缽調絃渾舍喜;

長大了擇時娉與人,六親九族皆歡美。 天生惠性異常人,疑是巫山降段雲;

鬢似寒蟬雙展翼,面如蟾月滿秋輪。

眉懸●(柳)葉和煙翠,臉奪桃花帶雨新;

娉與他門榮九族,一場喜慶卒難論。

若是為人智惠微,從初至大異常癡;

逢人未省知良善,共語何曾識禮儀。 刺繡裁縫?意學,調脂弄麵不曾為; 自家縫綻由(猶)嫌拙,阿那個門蘭肯素伊。 慈母意,總恩怜,護惜都來一例看;

是女纏盤求囑娉,是男婚娶致歌懽。 男須文墨兼仁義,女要裁縫及管絃, 一??總交成立後,阿娘方始可憂煩。 上來總是第一,明成長教示了也。從此第二,母不說恩。經道勤苦至終不言恩德。此之經意只是說慈母十月懷●,三年乳哺,迴乾就濕,咽苦吐甘,乃至男女成長了。千般怜惜,萬種教招。女娉男婚,總皆周備。受如此苦辛,不曾於一個人前,說養育恩德。云——似世尊怜念法界內一切眾生,飛者,走者,?足,二足,四足,多足,三塗六道,五趣四生,天上人間,是貴是賤,是高是下,師僧尼眾,善女善男,一個個交出離苦源,人人盡登常樂了。我佛?心說少許恩德,說少許辛苦,似人家慈母,養育一切眾生女男,不言恩德?二。

釋迦聖主慈悲力,但是眾生總怜惜;

??提攜證涅盤(槃),不曾有意言恩德。

慈母心,?順逆,但是女男皆護借(惜); ??教招立得身,不曾有意言恩德。

佛惜眾生,母怜男女。

一例垂情,從頭愛護。

佛如母意?殊,母似佛心堪諭。

今日座中人,分明須會取。

三千國土釋迦尊,怜念眾生不可論;

處處提拔交出離,頭頭接引越迷津。

不於愚智生偏曲不向怨親作等倫;

一個個總交成佛了,未曾有意略言恩。

慈母德,卒難陳,養育門徒弟子身;

十月懷●遭苦惱,三年乳哺受艱辛。

不於女處生嫌厭,不向兒邊起愛親; 一個個教招兼保惜,未曾有意略言恩。

慈母德,卒難裁,万論千經贊莫偕; 自是女男多五逆,等閑逃走不皈迴。

眷屬日日懸心望,慈母朝朝膽欲摧;

兒向外邊行万里,母心隨後去也唱將來。 經:兒行千里,母行千里,兒行万里,母行萬里。男女有病,父母亦病;子若病除,父母方差。

此唱經文:科之為二:一,母心不忘,二,子病懷憂,兩段不同。且說母心不忘。經道兒行千里,母行千〔里〕云——男女成長已後,各須仕宦。經營纔出他州,母心相逐。朔方征戌,而三年目斷長城;劍嶺興生,半歲而魂隨錦水。書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

思量我等生身母,終日憂怜男與女;

為兒子拋出外邊,阿娘悲泣無情緒。

或仕宦,居職務,離別耶娘經歲數;

見四時八節未皈來,阿娘悲泣〔無情緒〕

或經營,去(逐)利去,或住他鄉或道路;

兒子雖然向外安,阿娘悲泣〔無情緒〕

或在都,差鎮戌,三載防邊受辛苦;

信息希疏道路遙,阿娘悲泣〔無情緒〕

兒於萬里母先於,終日憂愁淚如雨; 念佛求神百種為,只希闇裏垂加護。

損形容,各(割)腸肚,乞待兒皈再團聚;

思想慈親這個恩,門徒爭忍生孤負。

經求仕宦住他鄉,或在軍中鎮外方;

兒向他州雖吉健,母於家內每憂惶。 心隨千里消容貌,意恨三年哭斷腸;

直待皈來相見了,阿娘方始有精光。

慈母德,大難酬,憶念之心更不休;

奉勸門徒諸弟子,莫拋父母住他州。

此是第一,母心不忘也。第二,子病懷憂者。經道男女有病,父母亦病,子若病除,父母方差。人家男女,父母憍怜,忽失保持,身染疾患,便使父心切切,母意惶惶。罷寢停餐,休生忘活。煎羹煮粥,??曉夜之勞,拜鬼看書,豈憚往來之惓。男女稍若病差,父母頓解愁心。——

人家父母恩偏●,於女男邊倍怜愛; 日日交招意不移,朝朝護惜心?退。

忽然男女病纏身,父母憂煎心欲碎;

念佛求神乞護持,尋醫卜問希痊瘥。 ?睡眠,沒光彩,煎炒心神形貌改;

直待兒身四體安,阿娘方●(覺)心寬泰。

女男得病阿娘憂,未教終須血淚流;

茶飯不曾著次第,罷施紅粉懶梳頭。 尋醫卜問?時歇,拜鬼求神更不休;

直待女男安健了,阿娘方始不憂愁。

思量人世事難裁,父母恩深不可皆;

纔見女男身病患,早憂性命掩泉臺。

一頭出藥交醫療,一伴邀僧為滅災;

病交了便合行孝順,卻生五逆也唱將來。

經:如斯養育,願早成人,及其長大,翻為不孝。尊親共語,應對違情。拗眼列(裂)睛,不知恩義。

此唱經文分二:一、不念重德,二、背恩違情,兩段云——不念重德者。經道如斯養育,願早成人,及其長大翻為不孝。前來經文說父母種種養育,千辛万苦,不憚寒喧(暄),乞求長大成人,且要紹繼宗祖。及其長大,?孝順心,不報恩德,由(遊)閑逐日,更返倒父母。云——

人家父母多恩育,憂念女男心不足;

乞求長大得成人,紹繼門風榮爵祿。

誰知漸識會東西,時把父娘生毀辱,

佛道婆婆這?人,命終必墮阿毗獄。

為人不孝負於天,輕慢耶娘似等閑;

侍奉終朝?一點,返張逐日有千般。 等閑屋裏高聲喊,影向人前亂登言; 佛道此人纔命榭(謝),必沈惡道出無年。

所以經云如斯養育,願早成人,及其長成,翻為不孝。上來第一,說不念重德了也。從此第二,背恩違情。經道尊親共語,應對違情,拗眼烈(裂)睛,不知恩義。此者並是辜恩負德,五逆之人。不思養育深恩,不念劬勞大德。自小阿娘臺舉,長成嚴父教招,誰知近來稍似成人,卻學棄背恩德。逐日則長隨惡伴,終朝則不近好〔人〕。時時兩手不抄,住住(往往)便三言不●(遜)。父母喚來約束,?脣不語生嗔;有時拗眼烈(裂)睛,或即高聲應對。云—— 為人不解思恩德,●(返)倒父娘生五逆;

共語高聲應對人,擬嗔嗔眼如相喫。

伴惡人,為惡跡,飲酒樗蒲難勸激;

長遣慈親血淚垂,每令骨肉懷愁戚。

釋迦尊,留教敕,看取經文須審的;

若是長行五逆吱人,這身万計應難覓。

為人爭不審思量,豈合將心返父娘;

應對高聲由(猶)可怒(恕),嗔眉努眼更堪傷。

不思十月懷●苦,不念三年乳哺忙;

佛道如斯五逆者,?因得見法輪王。

奉勸門徒,△——慈烏返哺之報。為人爭合——

幸因講說諸佛語,輒勸門徒孝父母;

禽獸由(猶)知養育恩,為人爭合相辜負。

十月懷●,三年乳哺。

論苦惱兮多般,說恩怜兮幾度。

今既成人,還須報賽,

莫學愚人,返生逆害。 約束時直要諦聽,嗔罵則莫生袛對。

何假?(覓)西方,自生極樂界。 為人何處是聰明,莫若酬填養育情; 不但長時逢吉慶,兼交永不見刀兵。

施為一切皆和合,所作多應總得成;

命謝了永辭濁惡世,蓮花朵裏託身生。

須取勸,莫疑猜,聞了還須改性懷;

莫學愚人生拗拒,不行孝養恣情乖。

交招則亂發言千種,約束早嗔眉努兩?;

應是眷屬兼骨肉,總遭毀罵也唱將來。

經云:欺凌伯叔,打罵弟兄,毀辱尊親,?有禮義,不遵(尊)師長。

誘俗第六

天成二年八月七日一●書

廿二、〔父母恩重經講經文〕(二) □□□□□□,爭般於家不孝,

□□□□□□,到處崇重惡人,

□□□□□□,不識人間罪福,

□□□□□等,此是最下之下。

□□□□□衢,衝突賢良之□,

□□□□□□傾,更須受盡百生身。

□□□□□□分,逢人豈解行禮讓, □□□□□□●,勸著經營便努?。

□□□□□□情,結伴離家街巷裏,

三三五五等閑去,影響經旬捨不歸。

慈母心心只是憂,恐怕這兒落奸便, 惡人?點連形(刑)獄,到此?人救得伊。

倚門只是妄(望)歸來,過盡人行都不見,

羅袖班班新淚點,一心專憶外頭兒。

人家積穀本防飢,養子還徒(圖)被老時,

可料長成都不孝,直饒十個也何為。

始從懷抱作嬰孩,長大成人六尺材,

棄德輩(背)恩多五逆,惟行不孝縱癡咍。

三年乳哺由(猶)閑事,十月懷耽足可哀;

每見二親多慢易,不生恭敬唱將來。 經云:不生恭敬,棄恩(德)輩(背)恩,?有人(仁)慈,不孝禮儀。過去九十一劫,有一罪人不孝父母,常行五逆,死後當墮大坑地獄,頭上長有鐵輪盤旋。不惟頂上。

直為罪根深重,都緣不孝二親,

從此撲入坑中,常有鐵輪在頂。 動經千劫萬劫,不知早晚復人身。

一落此中千萬劫,晝夜常受苦辛,

為緣不孝墮深坑,受苦?因得暫停。

晝夜鐵輪居頂上,早經百劫與千生, 勸君行孝莫因循,子細思量這個身。

咽苦吐甘檯舉得,莫教孤負阿孃恩。

供承隨順遣心安,父母時長見喜歡,

孝行永標經史上,直教萬代廣流傳。 懷耽十月千般苦,起坐身心早晚安。 都講闍黎著氣力,如擎重擔唱看看。

經云:阿孃懷子,十月間(艱)辛。起坐不安,如擎重擔;飲食不下,如長病人。

十月懷耽弟子身,晝夜恰如持重擔;

翠眉桃臉潛移改,●(?)色萎黃暗裏來。

行亦愁,座(坐)亦愁,懷耽十月枑(抵)千秋; 昏昏不醉長如醉,兀兀無憂恰似憂。

悅耳管絃成逆耳,含羞到此不能羞; 直須分免(娩)蒙平善,慈母心安始徹頭,

十月懷耽弟子,晝夜身心不安;

形容日日衰羸,即漸轉加憔悴。 幾度親情屈喚,無心擬去相隨, 縱然家內延賓,實是懶陪歡笑。 龍髮不梳累月,鳳釵不插經旬,

裝臺污見眼前,鸞鏡任從塵土。

自於懷任腹中子,舊日裝梳不欲為; 思量十月養君多,爭忍因循不報恩。

阿孃消瘦如花貌,變化萎黃疾病多,

雲鬢不梳經數月,鳳釵拋擲如閑事。

不遂少(小)姑花下去,懶陪伯母趁嬌兒,

幾度親情命看花,數遍藏鉤夜歡笑。

百般美味不刑(形)相,

這身無病如長病,拓頰終朝復皺眉。

百般美味不刑(形)相,是種珍修(羞)不嘗啜,

甘甜縱喫如黃櫱,口苦舌乾不欲餐。

懷耽十月欲將臨,苦切之聲不忍聞, 千迴念佛求加護,万遍燒香請世尊。

將臨十月怯身災,秖怕?常一念催,

那邊禮佛聲遼(嘹)亮,這伴全(金)經次第開。

共宰豬羊無兩種,血流遍地唱將來。 經云:月滿生時,受諸苦痛,須臾好惡,只恐?常。如煞豬羊,血流遍地,受如是苦。

奉勸坐中弟子,大須孝養二親。

晨朝問信起居,且莫失恭顏色。

父母忽然處分,輒莫應對二親。

夕陽出入兢兢,此者是其孝子。

泣竹臥冰也不及,百年侍養莫交虧。

十月迢迢在母胎,乞求分免(娩)誕嬰孩,

三朝為喜蒙平善,滿月延僧息鄣災。

鄰里爭怜看不足,親情瞻囑意徘徊,

從此阿孃伶不已,吐甘餵飼唱將來。

經云:生得此身,咽甘吐苦。洗濯不淨,不憚劬勞。忍熱忍寒,不辭辛苦。乾處兒臥,濕處母眠。三年之中,飲母白血。

不憚吐甘咽苦,洗浣蓋是尋常。

或時忍熱忍寒,慈母不辭辛苦。

可忍這身成長後,恣行不孝妄(忘)深恩。

甘甜美味與兒餐,苦澀一般母自喫。

忍熱忍寒那思倦,抱持起坐妄(忘)苦辛,

迴乾就濕是尋常,乳哺三年非●鹵。

豈料長成都不孝。妄(忘)卻從前掬養恩。

漸離懷抱,身作童子,常繫母心,百般憂慮。 (下缺)

廿三、〔盂蘭盆經講經文〕

目連依教便修行,供養三尊及大眾,

福利遐超於鬼趣,願我慈親領受之。

因茲息苦得停酸,免受倒懸三惡道,

離卻鬼身休惡趣,得向祇園禮世尊。

因此厥號盂蘭盆,接引眾生交離苦,

不獨當初為目連,兼為今朝座下人。

故知大聖不思議,流向閻浮化群生。 為救世間諸苦難,名曰盂蘭清淨經。

念觀世音菩薩三□佛子

將釋此經,大分三段。第一序分,第二正宗,第三流通分。三段不同,且初序分。

佛子 上來科判即如斯,略與門徒分別說。

向下依經次第陳,不知道理復如何?

大眾須生敬重心,知道此經行孝行。

各各斂心合掌著,經文次第唱將來。

經云: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子

西方梵語名佛陀,此土翻為求覺者,

自覺覺他覺圓滿,覺行周圓號世尊。

於中三覺不思議,別日與門徒廣分別,

今且略明微妙義,願聞罪障得消除。

言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子

舍衛國者好嘉名,人物英雄心猛利,

國王太子兼長者,諸佛如來往彼中。

給孤長者須達,聞佛功德心中喜,

火急歸來造精舍,便買祇陀太子園。 四十里地布黃金,建造如來說法處。

殿宇樓臺侵日月,池庭華果用莊嚴。

我佛當日在彼中,說這盂蘭清淨教。

為救目連慈母罪,免交受苦得生天。

上來多段義不同,?說經文成就義。

從此下文是別序,目連得道復如何?

大眾須生敬重心,六通之名當解釋。 各各虔恭合掌著,目連得道唱將來。

經云:大目揵連始得六通。佛子

恰似世間慈母身,養得子時登官位。

威勢人間皆總怕,自出分憂佐大唐。

忽然憶著我耶孃,取向本州丞(承)侍奉。

所得財物買珠瑱,將來奉獻我慈親。

百味珍羞皆恭(供)給,朝朝將心親侍奉,

若也悶來交合曲,音聲歌舞不曾休。 朝朝甘脆父母前,日夜尋常居左右。 所要之徒皆與人,意徒孝行遣人傳。

今此目連亦復然,得道恰似為官位。

憶得先亡念慈親,墮落三塗阿那邊, 遂將天眼更遙觀,欲覓尊親擬供養。

直為亡來年歲久,不知神識落何方。

身今證得六神通,根本還因於父母。 羅漢六通為第一,願報當初養育恩。

今此向下一唱經,欲度父母報恩處。

大眾好生合掌著,經文有即唱將來。

經云:目連欲度父母,報乳脯(哺)之恩。佛子自得既圓,應合救物。懷其孝行,欲報重恩。經云度者,即是度脫,報恩兩字,通摽(標)經題。且夫人生在世,父母為親,非母不生,非母不育,是以目連報其恩德。佛子

目連自得既周圓,理合救其親父母,

心裏為懷行孝行,報答從來養育恩。

人生在世合如斯,父母深恩須報答,

想得當初養育我,受苦懷擔不可論。

除其孝順在眼前,供給所須不闕乏,

假使碎身於萬劫,不能報答一毫恩。

將知恩德大難酬,我佛如來再三說,

奉勸座下佛弟子,大須孝順莫因循。

佛子故父母恩重經云:父母有十種恩,卒難報答。一者懷胎守護恩,二者臨產受苦恩,三者生子妄(忘)憂恩,四者咽苦吐甘恩,五者迴乾就濕恩,六者乳脯(哺)養育恩,七者洗濯不淨恩,八者為造惡業恩,九者遠行憶念恩,十者究竟憐愍恩。佛子

適來雖烈(列)十恩名,義理差殊都未解,

門徒若要細分別,先生敬重後依行,

第一懷擔守護恩,十月胎中常負重, 慈母將心憂●(孩)子,恐怕胎中不得安。

生時受苦命如斯,赤血滂遝(沱)魂魄散,

時向(餉)之間潘卻命,由(猶)怕●兒有損殤。 生了心中便喜歡,忘卻憂愁如(而)快樂。

眷屬親情皆總喜,慶賀今朝母子安。

漸漸●兒長大時,咽苦吐甘為●子,

乾處唯留與子眠,濕處迴將母自臥。 乳脯(哺)養育不辭勞,洗濯之時無懈惓。

寒熱都來為閑事,怜念由(猶)如掌上珠。

年登十五母由(猶)憂,恐怕造諸不善業。

走去心中常憶念,佛前發願早歸來。

四時八節眼前無,不覺目中雙淚下, 時向(餉)之間不得見,恛惶惆悵似湯煎。

佛子

他家孝順阿耶孃,不孝之男造惡業, 他州外鄉逐樂去,父母肝腸寸寸斷。

佛子

他家若是孝順兒,解向家中親侍奉,

若是心中不孝順,逃走他鄉總不歸。

因循向外歲年深,逐樂何曾憶父母,

所得錢財別處用,肯解將來獻二親。

將知世界逆眾生,罪過愚庸不可說, 不報其恩不孝順,墮向三塗惡道中。

奉勸門徒諸信心,莫作如斯不孝人,

學取目連心裏事,命終必定見慈尊。

佛子

上來道理轉殷勤,聞道還須行孝行,

不但自家心裏事,也令眾罪速消除。

盂蘭盆經

邈觀故題:此經讚●不思宜,留傳天下眾人知。有緣得遇諸●見,蓮花會裏與君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