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知府在词典中的解释
zhī

知府

知府读音为 zhī fǔ。意思是:官名。宋代将大郡升为府,遣朝臣出任长官,称知某府事,简称知府。后成定制。明代时成为府一级行政长官的正式名称,辖州县。清代沿用。

拼音zhī fǔ

注音ㄓㄧ ㄈㄨˇ

英语prefectural magistrate (during Tang to Qing times)​

法语magistrat préfectoral (pendant la période de Tang à Qing)​

词语解释

  • [magistrate of district]明朝以来对府一级行政长官的正式称呼
    1. 宁夏知府。—— 唐· 高适《别董大》
    2. 知府朱孝纯。—— 清· 姚鼐《登泰山记》

网络解释

  • 知府 (地方职官名)
    1. 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
    2. 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东汉末年,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州最高长官称“州牧”,以掌一州军民。隋代,州最高长官称“刺史”或太守,唐宋时正式设立与知州平级的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
    3. 元朝废府设路,路一级的地方长官为达鲁花赤,只在散府设有“知府”的官职,是达鲁花赤的属官之一。
    4. 明朝大致恢复宋制,才最后有了以“知府”为名的地方官职。
    5. 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6. 知府地位相当于现今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任市长,同知则为唯一的副市长。

词语用法